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5章/漫遊音樂史/西洋巴洛克時期(二)/韓德爾歌劇《里納爾多》/韓德爾神劇《彌賽亞:哈利路亞》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7章/漫遊音樂史/西洋古典時期(二)/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2章/漫遊音樂史/西洋中世紀時期/格雷果聖歌〈末日經〉/宗教劇《美德典律》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2章/漫遊音樂史/西洋浪漫時期(二)/孟德爾頌戲劇配樂《仲夏夜之夢》/白遼士《幻想交響曲》/斯梅塔納交響詩《我的祖國》
第2章 漫遊音樂史 西洋浪漫時期(二)
漫遊音樂史 西洋浪漫時期(二)
古典時期的作曲家追求平衡與理性的美學標準,音樂不只是「個人情感的表現」,而是「美學藝術的呈現」,認為純粹的「絕對音樂」(absolute music),最能表達嚴謹的結構。
浪漫時期的作曲家則視創作為抒發情感的方式,結合音樂與其他藝術型態,將樂曲所欲表現的內容,附上文字標題,用以引導聽眾聆聽。這種以音樂結合詩歌、繪畫或文學而成的音樂,成為浪漫時期作曲家創作的新方向。
貝多芬的9首交響曲中的第一號交響曲、第二號交響曲、第四號交響曲、第七號交響曲、第八號交響曲為絕對音樂作品,而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則附有標題。
受到前者影響的作曲家,擁護古典時期客觀平衡的絕對音樂傳統,而受到後者影響的作曲家,則朝往浪漫主義主觀熱情的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邁進。
貝多芬肖像,為斯蒂勒1819年的畫作。
器樂音樂的發展
19世紀的「標題音樂」與18世紀的「絕對音樂」產生對立的概念,承襲古典時期傳統的作曲家如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以清晰的結構、工整的樂句、嚴謹的和聲,在浪漫主義的思潮下,創作優秀的器樂曲。
浪漫時期創作的主軸則為標題音樂,以白遼士(Hector Berlioz)、李斯特、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和馬勒的作品為代表。
當樂曲加上特定的標題之後,即可在詮釋的過程中,抒發情感、描述故事、記敘美景、連結文學或描繪藝術。
標題音樂主要的類型有:
標題交響曲(program symphony)
交響詩(symphonic poem)
音樂會序曲(concert overture)
李斯特為「交響詩」的創立者。
音樂小辭典
交響詩為一種結合文學、繪畫與概念性故事的單樂章管弦樂曲,曲式自由,為19世紀極富原創性的大型器樂作品,如理查.史特勞斯的〈唐.吉訶德〉(Don Quixote)。
德國作曲家、指揮家理查.史特勞斯。
音樂會序曲並非為歌劇開場前的前奏曲,而是在音樂會中演出的獨立作品,如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1812序曲〉(1812 Overture)。
俄國浪漫樂派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巴赫音樂的復興者—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生於德國的猶太家庭,祖父是著名的哲學家,父親為成功的銀行家,自小家境優渥,受到完整的音樂教育。
德國猶太裔作曲家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9歲舉行鋼琴獨奏會,17歲創作《仲夏夜之夢》序曲;20歲指揮演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馬太受難曲》(St. Matthew Passion),促進巴赫音樂的復興運動。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也是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
孟德爾頌的音樂兼具古典主義的邏輯與浪漫主義的幻想,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者。他受到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劇作《仲夏夜之夢》的啟發,作有《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序曲,是史上第一首音樂會序曲。
孟德爾頌充分發揮想像力,將仲夏夜出現的人物主題濃縮於序曲中呈現,此序曲常被獨立演出,成為音樂會序曲的重要曲目。
莎士比亞,其文學作品受到浪漫時期作曲家們的喜愛。
17年後,孟德爾頌更為柏林上演的戲劇《仲夏夜之夢》譜寫配樂,創作包含序曲在內共14首樂曲。著名的〈結婚進行曲〉(Wedding March)是劇中第五幕的前奏音樂,在銅管奏出節奏強烈的信號後,樂團演奏結婚主題。
孟德爾頌的戲劇配樂《仲夏夜之夢》專輯封面。
音樂小辭典
戲劇配樂為渲染氣氛或襯托戲劇動作和劇情而寫的音樂,著名的作品有貝多芬為歌德做的戲劇同名序曲及配樂—《艾格蒙》(Egmont),孟德爾頌為莎士比亞做的戲劇同名配樂—《仲夏夜之夢》(Op. 61),以及葛利格(Edvard Grieg)為易卜生做的詩劇同名配樂—《皮爾金》(Peer Gynt)等。
16世紀法蘭德斯的公爵艾格蒙,因反抗強權慘遭處死的事蹟被歌德撰寫成戲劇文學,後由貝多芬創作為序曲。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將民間傳說改寫成劇本,而後由葛利格創作樂曲,葛利格使用各種樂器來描述皮爾金在不同時期的面貌。此為土耳其指揮家雅幸(Serdar Yalcin)演出的版本。
標題音樂之父—白遼士
白遼士自小便展露音樂才華,13歲開始作曲,展現成為作曲家的強烈企圖。由於作曲手法過於新穎,未受當時大眾的喜愛,一生未獲得真正的成就。
法國作曲家白遼士。
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是標題音樂的最佳範例,全曲共五個樂章,他打破傳統四個樂章的交響曲形式,以歌劇的布局來構思樂曲。
副標題「一位藝術家生涯中的插曲」(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Artist),敘述藝術家因失戀而服下鴉片自殺,但因劑量不足,所以產生一連串的幻覺。
《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樂譜封面。
白遼士使用稱為「固定樂思」(idée fixe)的旋律動機來貫穿全曲,表現藝術家對愛人的愛戀。
音樂補給站
「固定樂思」為白遼士自創的名詞,意指在同一作品中反覆出現的旋律,用以代表不同的人、事、物,使樂曲具有統一性。
白遼士在《幻想交響曲》中以「固定樂思」象徵藝術家所傾慕的戀人,除了作為前導的主題外,更以不同的變形出現在五個樂章中。此作曲手法啟發日後華格納(Richard Wagner)創作漫無休止的詠敘式旋律,稱為「主導動機」(Leitmotif)。
德國作曲家華格納。
(一)夢境與熱情(Rêveries - Passions)
描述藝術家在遇見愛人之前的不安與憧憬,與遇到愛人後的興奮與熱情。
(二)舞會(Un Bal)
藝術家在舞會中再次遇見愛人,華麗的圓舞曲反映出他內心激昂的情緒。
(三)田野景色(Scène aux Champs)
藝術家在原野上聆聽著牧童的笛聲,心中則浮現出愛戀的不安與恐懼。
(四)赴刑進行曲(Marche au Supplice)
藝術家夢見自己殺了愛人,被判死刑而走向斷頭台,在陰森淒涼的進行曲引導下被押赴刑場。
臨刑前,他的腦中閃過了愛人的身影,隨即頭落。
(五)女巫夜之夢(Songe d'une Nuit du Sabbat)
藝術家夢見自己的葬禮上出現鬼魅,愛人也隨即出現,但氣質盡失,原來的固定樂思旋律變成怪異的曲調。
藝術家的遊魂加入女巫的狂歡舞會,樂團描繪出尖厲的笑聲,奏出〈魔鬼輪旋曲〉。
之後,喪鐘敲響,奏出安魂曲中〈末日經〉的片段,妖魔的舞蹈益發狂亂,音樂在熾熱的高潮中結束。
充滿恐怖氣氛的最後一個樂章,透過西班牙畫家哥雅的名畫《巫婆的安息日》生動地描繪出群魔亂舞、猙獰可怕的場景,頓時令人毛骨悚然。
波西米亞民族主義之父—斯梅塔納
19世紀晚期,東、北歐出現一群振興本土音樂的作曲家,他們以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反映民族特色的作品,塑造出浪漫時期深具魅力的支流—民族主義(Nationalism),以捷克的斯梅塔納(Bedřich Smetana)、德沃札克(Antonín Dvořák)、挪威的葛利格為代表。
民族主義代表音樂家—捷克的斯梅塔納。
民族主義代表音樂家—捷克的德沃札克。
民族主義代表音樂家—挪威的葛利格。
斯梅塔納早期以鋼琴家的身分崛起樂壇,受到李斯特的影響,潛心於交響詩的創作。
當時的捷克為奧匈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地區,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民族主義興起,斯梅塔納參與革命運動,失敗後逃亡瑞典,直到1859年才得以返國。斯梅塔納重回布拉格後,將滿腔熱血投注於國民音樂的創作,並以交響詩《我的祖國》享譽國際。
斯梅塔納於1884年病逝於布拉格, 布拉格居民為之送葬致敬。
斯梅塔納小時候僅會說德語,後來體認到想成為民族主義作曲家,一定要能掌握母語,便學習當時被認為是粗鄙語言的捷克語,更窮畢生精力致力於捷克音樂的推廣。
他的音樂展現強烈的民族情感,充滿對國家的愛與稱頌。
音樂補給站
斯梅塔納為波西米亞民族主義之父,逝世後被安葬於捷克立國之地威瑟拉德(Vyšehrad),他以捷克的平原山川以及英雄傳說為題材,創作交響詩《我的祖國》,這六首聯篇作品鼓舞了無數追求政治與文化獨立的捷克人。
其中旋律優美的〈莫爾道河〉更成為捷克的第二國歌,也是國際著名「布拉格之春音樂節」的開幕曲目。
〈波西米亞的森林與田野〉首版總譜的封面。此曲為交響詩《我的祖國》六首聯篇作品之一的管弦樂曲。
位於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莫爾道河的原文)之上的威瑟拉德古堡。
交響詩《我的祖國》(Má Vlast)共有六個樂章,以捷克的歷史、地理和神話故事為背景,用音樂來描繪壯麗的地理山河,其中以第二樂章〈莫爾道河〉(The Moldau)最為著名。
莫爾道河主題貫穿全曲,以不同的樂器描繪河水的流動,在流過森林、廢墟、村莊後,浩蕩地穿越布拉格,最後注入遙遠的易北河(Elbe)而消失在遠方。
布拉格是奧匈帝國重鎮,也是許多文化的匯集地,居民有著活躍的音樂生活。
穿梭於布拉格市中的伏爾塔瓦河。
古樂新風貌
描繪波西米亞風光的交響詩《我的祖國》,是捷克指揮家庫貝利克(Rafael Kubelik)音樂會的代表性曲目,並留下多張的錄音版本。其中最經典的為1990年於「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中與捷克愛樂交響樂團的演出錄音。
這位流亡海外長達42年的指揮家,終於在其垂暮之年,因共產政權的瓦解而得以重歸故土,指揮祖國樂團來演繹祖國音樂之父的作品,令全場感動不已,也為庫貝利克的演奏生涯,劃下美好的句點。
庫貝利克所指揮的《我的祖國》DVD封面。
課本沒教的事
標題音樂雖為浪漫時期主要的音樂發展類型,但在此時期之前,早已出現了標題音樂的範例,請舉出浪漫時期以前的標題音樂作品,並完成表格。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