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承古開新的文化創意產業
第一章 親近藝術,美化生活
第五章 動態影像的藝術美學
第二章 涵養品味,創意生活
第三章 認識建築與室內空間
第六章 科技與藝術的協奏曲
第七章 綿延永續的傳統藝術文化
第四章 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第八章 汲古生新-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這幾年十分熱門的新興產業,而以「文創」為名的各式展演、商業空間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各處蓬勃發展。
過去在許多人的概念中,藝術可能是遙不可及的,而傳統的文化、藝術更常給人如此的刻板印象。事實則不然,尤其是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許多古老的傳統產業或工藝透過新的設計與包裝,創造出新的商機的同時,也與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新的聯結和關係。
Valentino巴黎時裝週新裝發表
2013年國際知名時尚品牌Valentino的設計師群以青花瓷為創意發想來源,於巴黎時裝週發表了一系列結合東方美感與西方剪裁技術的女性時裝,令在場的各國嘉賓為之驚艷。
如鄰近的泰國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表現可說是亞地區執牛耳的國家之一。無論是透過宗教、舞蹈、音樂、建築、手工藝、飲食都能十足展現其國家特色,加以泰國對人文藝術教育的重視與商業市場的活絡,都是讓泰國文創產業能夠乘勢而起的重要因素。
泰國美食文化
泰國的文創產業在亞洲地區一直領先各國,除了各式具地方特色的文創商品外,其口感豐富的美食也常令人垂涎三尺。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藝術創作者走出全新的創作模式與道路,在保有個人創意與風格的同時,也不再與一般人的生活疏離。有了這些藝術創作者與產業界的結合,我們的生活似乎也隨之變得更豐富而多彩。
第一節 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與範疇
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簡言之就是在文化累積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創意,透過二者的結合,建構商品的核心價值,使其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潛力,進而帶動產業升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認為文化產業的概念通常包括建築、表演藝術、出版、印刷、電腦遊戲或軟體、電影、廣告、視聽產品、手工藝、服飾、運動或音樂器具的製造或與特定建築、博物館、美術館、文化古蹟等相結合的文化觀光活動。
許聿慈攝/吳哥窟
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建成於14世紀前半,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窟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創意的範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文化創意產業概略分成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慧財產權三項。
1. 文化產品
其指涉的是書本、雜誌、多媒體產品、軟體、唱片、電影、錄影帶、聲光娛樂、工藝與時尚設計。
故宮文創商品——翠玉白菜造型傘
因著〈翠玉白菜〉原件玉雕的聲名大噪,以其為創意本源的周邊產品也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
故宮文創商品——清裝人物盛蛋器
除了以典藏文物為題材的文創產品,故宮也和設計業者一同開發出了以身穿清代服飾的人物為造型的各式實用器皿,亦頗受參觀者之青睞。
2. 文化服務
表演服務:如戲院、歌劇院及馬戲團等。
視聽服務:如電影分銷、電視與收音機節目等。
其他服務:如出版品、新聞報章、傳播服務等。
至於其生產的層面如複製與影印、電影展覽、有線、衛星與廣播設施或電影院的運作等;另圖書館、博物館與其他文化機構所提供之各項服務亦屬之。
李瑮娟攝/文化服務——臺北當代藝術館
兼具了展覽與藝術教育推廣等文化服務功能的臺北當代藝術館。館舍建築落成於1921年,原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建成小學校,後轉用為臺北市政府辦公廳舍。1996年被登錄為市定古蹟,並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整建為臺北當代藝術館,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臺北當代藝術館與建成國中的結合,創造了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
3. 智慧財產權
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個人的創造力、技藝、天分為根基,並且是透過財產權的建立與開發去創造出可能的財富、工作。
第二節 傳承與創新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文化是人類重要的知識結晶,文化雖然通常是經過長久時間累積而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往往能夠與時俱進,和時代脈動相結合。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其他大小離島有著多元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地方特色,而這些條件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此外這些特色與條件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
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一直是最受國內與海外遊客歡迎的觀光景點,其之所以每年都能吸引近五百萬參觀人次,憑藉的不僅是鄰近外雙溪的優美風景,更重要的是其館藏豐富,包含眾所周知的〈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清代工藝精品。
翠玉白菜/清代/玉石/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翠玉白菜〉以青、白二色之玉石琢磨而成,其上並有螽斯小蟲。此件玉器以天然巧色加以工匠妙思而成此面貌,其精妙之處令人稱絕,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最為知名的文物之一。
肉形石/清代/玉石/長5.73公分,寬5.5公分,厚5.3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其原形為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在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的侵入影響,呈現層層不同色彩的變化。製作此肉形石的工匠,將質感豐富的石材表面加工鑽孔,並於表面的石皮染色,完成了此件層次分明,毛孔、肌理逼真之作。
更有周朝〈毛公鼎〉、東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蘇軾〈寒食帖〉和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書畫精品,還有宋代以簡約為尚的汝窯、鈞窯及元、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粉彩瓷以及鬥彩瓷等繁麗的瓷器精品,而以文房雜項為主的「多寶格」御藏,也是常常令參觀者流連忘返的館藏。
明永樂青花釉裡紅牡丹番蓮紋梅瓶及青花人物扁壺
青花瓷是源於中國,而後遍行世界的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其白底藍紋乃是以鈷料的寶石藍勾描於素白的瓷胎上,再經高溫燒製時所形成,是元、明、清時期常見的中國瓷樣式之一。
臺北故宮多寶格珍玩
多寶格是收藏各式珍玩的一種小櫥櫃,起源於何時,無法稽考。故宮多寶格之來源,有承自明代宮中收藏者,亦有清代入宮者。清初國力強盛,而乾隆皇帝尤篤好風雅,天然奇異之物,皆在搜羅之列,地方臣民皆競相進奉,因而有今日可見之諸多秀巧珍翫。
另外臺中大甲鎮瀾宮每年的媽祖遶境活動都吸引了無數的信徒爭相朝拜,而鎮瀾宮也順勢推出了結合媽祖遶境的服裝設計競賽及發表、走秀等活動,讓原本單純的宗教文化活動也變得更為多元,同時更吸引了許多年輕族群的注目及參與。
高明輝攝/臺中大甲鎮瀾宮時尚服飾秀
臺中大甲鎮瀾宮除了有聞名全臺的媽祖遶境出巡活動外,近年更與時尚產業合作,推出以媽祖信仰文化為主題的時尚服飾走秀活動,除了吸引一般的信徒外,也頗受年輕族群的歡迎。
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的結合
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日趨蓬勃;許多過去被視為夕陽產業的傳統工藝也因為透過重新的設計、包裝、宣傳,或是以異業結盟的方式而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新興產業。如陶藝、竹雕、木雕、石雕、金工、編織、印染等都是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領域。
而這些過去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其實也能被創發出新的面目或意義,與現代社會產生緊密的聯結。
1. 陶瓷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過去陶瓷器的製作在對外貿易的市場中便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隨著週休二日制度的施行,國人普遍都有利用假日到戶外從事休閒活動的習慣。許多陶瓷窯廠便利用此波風潮,轉型為兼具文化傳承與觀光功能的園區或聚合式的文化大街,例如新北市的鶯歌,不但有陶瓷博物館的成立,其周邊的老街更被規劃為「陶瓷觀光大街」,每到假日便吸引許多民眾至此,或是採購陶瓷製品或是參與陶瓷創作DIY教學等活動。
而位於苗栗苑裡的華陶窯也結合了陶器、花藝、空間之美,發展出頗具特色的藝術展覽、教育與觀光機能。
華陶窯
位於苗栗苑裡火炎山西側,以「陶」及「窯」為起點,融入花藝、稻食與空間之美,讓造訪者能一拋塵俗,暫得自在之身。華陶窯的「園林導覽服務」曾獲得2013年文化部文創精品獎之創新服務大獎。
2.雕刻藝術
木雕在臺灣也可算是有相當歷史的傳統工藝,不論是講求藝術性的木雕工藝品或是與日常生活結合的器物,都可以看到藝術工作者嘗試將時代特質或創新元素融入作品中的巧思。
三義是臺灣木雕的重鎮之一,地方上並有國內唯一以木雕為專題之公立博物館三義木雕博物館,其建築之設計亦十分考究,以發揚木雕藝術為要務,並為推動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完善的展出空間與平台。
三義木雕博物館
館內規劃了雕刻藝術的起源、中國雕塑歷代風貌、南島民族木雕、三義木雕源流、建築家具、寺廟宗教、複合媒材及當代藝術邀請展、木雕藝術特展等九區,讓參觀者依其動線規劃可以一覽木雕工藝在臺發展的大致樣貌。
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則是以當代雕塑藝術家朱銘、朱雋父子的雕塑作品融入美術館園區的自然景致,加上其他藝術創作者的作品展出,除了是當地重要的地方文化特色景點,也肩負起藝術教育的社教功能。
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是目前臺灣地區結合戶外景觀與雕塑藝術的展出空間中較為人所熟知的。在這裡,藝術品扮演了美化空間環境的角色,而大自然的明媚風光則成了藝術品的最佳襯景。
而花蓮則因盛產大理石之故,石雕一直是其重要地方特色之一,除了有年年舉辦的「花蓮石雕藝術節」,也有花蓮石雕博物館,為全臺首座石雕專題博物館。
2.版印年畫
至於在版印年畫方面,臺灣年畫印製之風始於清道光年間,早已融入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早期年畫製作目的純為避邪之用,後來慢慢轉化為具有迎祥納福的功能。
這幾年文建會(後改制升格為文化部)和臺北市立美術館均積極投入版印年畫的推動,除公開徵選優秀作品予以獎勵、展出,更大量印製年畫於年節時分送民眾,為春節期間增添許多迎春納福喜氣。
郭榮華(1961-)/迎虎納福/2009年/絹印油墨 綜合性聚合顏料/39公分×54公分/私人收藏
自早期的文建會至今日改制後的文化部,多年以來均委託國立臺灣美術館辦理版印年畫徵件,對臺灣年畫製作風氣的提升頗具影響。此件作品作者取虎字及福字諧音之妙為題,色彩鮮麗而不落俗套,造型稚拙而討喜。
第三節 文化創意與生活
為落實推動文化創意發展計畫,行政院於2003年9月1日成立「創意產業專案中心」,希望透過專案管理、專責的精神,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並扮演藝術家與企業家互動的媒合角色,讓民眾認識藝術文化,同時也讓藝術創作者了解何種藝術可能可以和產業界相互結合。
與地方文化及特色結合
澎湖是由諸多大大小小的島嶼所組成的縣治,縣域內有許多著名的文化古蹟,也有許多迷人的海洋景觀及資源,如文石與貝殼製品就頗受觀光客之青睞。但因天候受限,澎湖以往只能在春末、夏天及初秋吸引觀光人潮,其餘將近半年的時間則只能慘澹經營。為了突破此一瓶頸,當地政府便利用已廢棄的員貝國小的閒置空間規劃了澎湖創意中心的設立,以當地的島嶼資源、文化內涵為主軸,使民眾能在一年四季都願意到澎湖來體驗其海島文化、物產特色、文史之美,而不再受限於天候條件。
澎湖的自然美景與文石
澎湖有著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致與具地方特色的物產,如文石便是澎湖的特產之一。其紋理變化常常出人意表,只要稍加雕飾就能成為有趣的案頭擺件或其他具有實用及觀賞功能的物品。
而金門的風獅爺除了是當地民間信仰鎮風辟邪的厭勝物,這些年來隨著金門的觀光產業漸興,各式以風獅爺造型為樣本的周邊紀念商品,也在砲彈鋼刀、貢糖等傳統名產之外,成為觀光客最喜愛的金門代表物之一。此外透過電影《夏天協奏曲》的實地拍攝與許多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微電影,也為金門帶來了不少觀光收益,並讓外地遊客隨著劇中主角的足跡,造訪大、小金門的著名景點,藉此了解金門特有的戰地文化及風俗特色。
古耀華攝/金門戰地風光
戰地金門四面環海,除金門本島,尚有烈嶼等離島。因近年觀光產業日盛,金門縣政府也在每年夏天舉辦觀光活動,搭配當地深具特色的戰地景觀與傳統建築,總能吸引不少遊客造訪此地。
與金門同為戰地的馬祖,近年也積極推動觀光產業,除了特有的建築風格與坑道文化,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的生態美景「藍眼淚」也是當地近年的宣傳主題之一。
而義大利的威尼斯則是國外政府和當地具歷史文化的傳統產業與地方特色結合的典例。
威尼斯是義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主要由一半島和118個小島組成,因其地形特殊,全以水路代替陸路,全區不見任何陸上交通工具,僅以名為「貢都拉」的小船作為來往城市運河間的交通工具,因此又有「水都」、「橋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等別名。島上有許多重要的歷史建築與石雕作品。威尼斯的皮件、面具與玻璃工藝則是造訪水都的觀光客們最喜歡的當地工藝產品。
水都威尼斯
威尼斯以名為「貢都拉」的小船作為來往城市運河間的交通工具,又有「水之都」、「橋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等別名。
義大利的威尼斯手工藝皮件
義大利威尼斯因具有歷史的建築、石雕等特色造就了興盛的觀光產業,其玻璃工藝與皮件製作工藝也是執全球牛耳的地方傳統產業,尤其是皮革製品,長久以來便深受觀光客喜愛。
電腦遊戲軟體的發展
電腦與手機等資訊產品大概已是現代人生活中無可取代的一部分,除了提供便利的資訊查詢與文書作業功能,休閒娛樂功能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近年來隨著資訊發展的日新月異及社會上對休閒、娛樂的普遍需求,遊戲軟體的開發也成為一項熱門的行業。不管是線上遊戲、手機遊戲、APP遊戲,遊戲軟體的開發除了程式的撰寫外,其人物角色的造型設計也常常左右玩家的購買意願。
在競爭愈見激烈的現在,廠商與設計者無不卯足全力在開發新遊戲、新角色上,有時甚至會援引歷史上的人物加以改造,使其成為具有現代感的電玩主角。尤其是歷史上群雄爭起的三國時期,最受遊戲軟體開發公司所青睞,以此期歷史人物為本的遊戲設計,也深受許多玩家喜愛。
雲起遊戲代理有限公司/電腦遊戲軟體人物造形設計
時下的線上遊戲隨著資訊科技的日益發達,不論是遊戲的主角造形、場景設計或是人物動作等都愈見精緻與逼真,讓遊戲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而為了放眼國際,開拓更廣大的市場,相應而生的對策便是不同語言版本的製作,以及融入能夠強化互動感的遊戲音樂,而這樣的市場趨勢,也使更多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者透過此一平臺而產生了跨界合作的新契機。
掀起文創新浪潮的多媒體互動科技
放眼當下有越來越多的產業選擇與多媒體互動科技設計者合作,以突破原先既有的格局。例如流行音樂領域,許多藝人過往的表演舞臺設計多半採取單向扇貝形展開的傳統劇院模式,讓觀眾在固定的座位上欣賞表演。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演出都選擇改以360度環繞方式的舞臺設計,搭配多媒體互動科技,無論是舞臺燈光、文字呈現、背景轉換,甚或虛擬的3D立體影像人物都能透過投影技術創造無限可能。
多媒體互動科技與演唱會的結合/提摩西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近年許多大型演唱會或典禮活動,以多媒體互動科技呈現的舞臺效果漸漸取代傳統的舞臺與燈光設計,也成為現下大型活動除了藝人自身的表演之外,另一項引人目光的新花樣。
此外一些傳統的新品發表會、時尚走秀也同樣融入了多媒體互動科技,使品牌愛好者有全新的視覺新體驗。而諸多大型活動,如傳統燈會、跨年活動也可以看見透過多媒體互動科技所展現的新氣象。
與時尚界的結合
事實上在歐美及臨近的日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有相當時日,許多的藝術家更親身參與商業活動。
普普藝術的代表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應是此道的先驅者。雖然其所處時代並無明確的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然其結合創作、設計及商業的創作理念,與後來方漸成形的文化創意產業可說是不謀而合。
安迪沃荷
安迪.沃荷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是普普藝術最有名的開創者之一。
安迪.沃荷認為藝術應與商業合作,因此主張藝術商業化。他經常使用絹印版畫的技法來重現圖像。運用名人圖像以及人們熟悉的事物,比如瑪麗蓮.夢露和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等入畫亦是其創作上的一大特色。
沃荷/康寶濃湯罐系列作品/1968年/絹印油墨 綜合性聚合顏料/91.5×61公分/德國路德維國際藝術論壇館藏
沃荷的普普藝術包含各式各樣的商品內容,其以油墨絹印的方式加上大眾熟知的視覺圖像,為60年代的藝術界開啟了另一扇藝術與商業結合的窗。
而近來先後為法國時尚名牌LV(Louis Vuitton)繪製品牌形象動畫廣告的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亦是極其成功的例子。村上隆認為想成為藝術家的年輕人,首先需要理解藝術家也是社會的一分子,應該積極融入社會,在現實社會當中「強韌地生存」,「強韌」才是藝術家勝利的祕訣。他過度強調商業化的言論雖然引起許多正反兩極的評價,但其所提出之「藝術創業論」中認為藝術不但要投入金錢,也要擁有國際視野及宣傳策略的觀點,對於正處文化創意產業初步發展階段的臺灣則頗具參考價值。
村上隆為路易.威登(LV)設計的日本旗艦店正門入口景象及相關產品
早期受日本動畫和漫畫影響而專注於「御宅族文化」的研究和創作,後來為法國品牌路易.威登設計多項產品,其中以「櫻花」系列最受歡迎。2008年,他所設計的一座公仔作品在拍賣會中更創下了5億日圓的紀錄。
除上述幾項產業之外,許多傳統產業在提供文創商品、文創服務方面也都有頗為成功的案例,如琉園、琉璃工房不但搭起了琉璃工藝與傳統文化間的橋樑,也成功創出聞名全球的臺灣品牌。廣興紙寮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則為臺灣手造紙業開創了新局。凡此種種都是傳統產業在經過重新的設計、包裝、宣傳與行銷後而能有所成功範例。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前身為專門製作及販售手工紙的長春棉紙行,後於原址改建規劃轉型為專門展出與造紙產業相關的博物館。除了保留部分手造紙產品的販售,更增加了讓參觀者親身體驗的實作課程。
第四節 文創產業的特質與發展策略
文化創意產業自從200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後,政府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核心概念上,即以「人才培育」、「環境整備」及「文化創意產業扶植」等3項為主軸,希望這些政策能為整體的社會發展帶來更具競爭力的未來。
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質
與現代化的行銷方式及商業活動結合是植基於傳統文化及技藝基礎上的文化創意產業之重要特質。
一般所謂的產業,其所重視的是市場占有率、行銷策略及產品的開發。而它的生產量則取決於市場上的供需關係,因此只重視企業個體本身的經濟效益及投資報酬率。文創產業除了上述的因素外,尚有藝術性的表達,以及文化及傳統內涵的省思問題,所以發展文創產業必須注意下列事項:
文創產品可以是現代的、傳統的亦或二者兼容,只要其具有獨特性並能充分展現創意。例如英國的利物浦,這座城市除了是著名樂團披頭四(The Beatles)的發源地,也擁有沃克美術館、列芙美術館、海事博物館等收藏豐富的博物館群,還有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Liverpool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LIPA)等名校,2008年更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其之所以成功即是透過政府及民間的合作力量,將傳統的文化藝術資源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同時隨著街景與重要景點而設置的街道裝飾也讓這個曾經衰頹的舊城成為傳統與創新兼容且多元發展的文化之都。
披頭四
披頭四為20世紀著名的英國樂團,1960年成立於利物浦,1970年解散。
成員有約翰.藍儂(節奏吉他、主唱、詞曲)、保羅.麥卡尼(貝斯、主唱、詞曲)、喬治.哈里森(主音吉他)及林哥.史塔(鼓手)四人。
披頭四樂團被公認為英國音樂界在20世紀60年代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服飾裝扮、創作風格及言論使他們成為潮流的領導者,而隨著作品的社會意識日漸加深,他們的影響力也伸延到60年代的社會及文化革命方面。在70年代樂團解散後,其成員也各自在歌唱事業繼續發展。
披頭四常被認為是流行樂壇史上,在商業操作方面最成功與最偉大的樂團。據統計,披頭四為美國樂壇銷量最高的歌手,其在美國境內總銷超過1億7千萬張。而全球銷量則超過10億張。
披頭四樂團相關文宣品
1960年在英國利物浦組建的一支搖滾樂團,樂團成員為約翰.藍儂(John Lennon, 1940-1980)、林哥.史達(Ringo Starr, 1940-)、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 1942-)和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 1943-2001),他們的音樂對當代流行樂壇影響極大,曾入選《時代》雜誌的世紀百大人物之一。
文創產業必須重視設計,不管是從物件本身的設計到包裝、行銷等都要具有獨特魅力,能讓消費大眾從注意進一步到喜歡的程度,如此才能創造出商機。所以設計可說是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一環。
書法:於同生(1975-),設計:張人豪(1976-)、曾凱琳(1988-)/傳統書法與現代設計的結合
文創產業必須重視設計,設計可說是文化創意產業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此件結合了書法的包裝設計,既能傳達傳統書藝之美,亦能兼顧設計簡約之美。
文創產業常常需要透過政府訂定文化政策以協助其加強競爭力,今日許多先進國家皆已針對其國家或民族特色擬訂相關政策以為推行文創產業之依據。
文創產品必須具有故事性或典故,較能獲得消費大眾之認同,同時豐富其生活,並對消費者的情感產生感動的作用。例如因為本土電影《海角七號》而受到觀眾關注的玻璃項鍊等原住民族飾品與恆春古城的觀光產業就是一例。
《海角七號》文宣品與恆春古城
電影《海角七號》的大賣不僅讓國人重拾對國片的信心,也使得許多已被淡忘的臺灣各個角落的人文、風土之美又重新受到重視。
因為電影所造成的風潮,現在原住民族的玻璃珠與玻璃項鍊製品又成為頗受歡迎的商品,尤其在電影拍攝地點恆春及墾丁地區,更能感受到電影對推展此項原住民族傳統工藝的正面影響。
文創產業必須能夠吸引大眾,尤其是年輕族群。文化是動態的,是一種生活的型態,如果能引起年輕人注意,才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文創產業也能與節慶配合,以吸引更多人潮來體驗當地文化特色。
高明輝攝/霹靂布袋戲與時尚織品秀
傳統的文化活動其是能夠流傳久遠自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個講求科學與效率的時代,如何讓年輕的族群願意接近甚至了解傳統文化之美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因為再好的文化也需要有新的一輩加以傳承,方能綿延不絕。
文創產業的發展策略
文創產業的發展應該是跨領域的,所以除了需要結合地方的文化與人才外,尚須政府、企業的協助,因此在經營策略上就必須整合各方資源,與一般產業只要顧及企業本身即可的情形不同,因此其策略最好是多元的。
1. 文化政策的訂定與整合
由於文化產業之產品具有故事性、獨特性,甚至是與地方特色相結合或是有典故的,所以可算是文化資產的一種,其發展當然必須透過政府文化政策的配合及整合。例如在政策上,政府可以提供機會、設備或提出獎勵措施等,鼓勵文化產業及一般企業的贊助。此外政府適時的扮演媒合者的角色,協助文化創意人才與業界之整合也有其必要性。
2. 配套措施
●強化藝文教育
鄰近的日本、泰國在藝術與文創產業上能有良好的發展便是植基於政府對文化的重視,及對藝術人文教育的推廣。教育是培訓人才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式,政府可以透過教育政策來培訓文化創意產業的專業人才或相關的行政、行銷人才。另外也能經由學校或社會教育去培養學生及民眾對文化、美學及藝術之興趣,一方面發掘潛在之創作人才,同時也能提升全民在文化上的素養。
古耀華攝/強化藝文教育——臺南大宮町文創講座
文化創意產業的課題在臺灣漸受重視,愈來愈多的大專院校或私人機構也開始加入文創人才的培育,在課程內容上也提供了多元的選擇。
●提供展演機會
配合各地季節性活動或節慶,政府舉辦文化展演活動,提供一個可供文化產業展示的平臺,同時也能使民眾有更多機會了解這些在地的文化、藝術相關產業。例如花蓮石雕藝術季、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三義木雕藝術節、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都是結合地方文化與藝術的活動。其他如土城客家桐花節、烏來櫻花祭、白河蓮花節則是屬於具地方特色的季節性活動。
周柏遠攝/蘭陽博物館
宜蘭縣蘭陽博物館歷經18年的籌劃建設,於民國99年10月正式開館,本著「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經營理念,扮演認識宜蘭的「窗口」,讓造訪的民眾能透過參訪博物館認識宜蘭的風土民情。
●施行獎勵措施
政府可透過辦理定期的競賽活動,對優秀之創作人才給予獎勵,或直接對文創產業之工作者給予補助,抑或透過稅法減免的方式,對一般企業在贊助文化活動時給予稅率上之優惠。而投入傳統藝術文化的推廣與創新教育也是企業回饋社會的良方。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台積電青年書篆大賞
台積電是國際知名的科技大廠。其企業所屬之文教基金會每年都會辦理以高中生為主要對象的「台積電青年書篆大賞」、「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台積電文學賞」、「台積故宮文物研習營」等活動,以培育更多優秀的青年學子,並建立青年學生文、理並重的學習風氣。
●擴充場地設備
在硬體的建設方面,政府能就各地需求興建博物館、美術館、藝文中心及各種表演廳館等以提供文創產業之展示空間;此外也能釋出閒置不用的空間來作為發展文創產業之場地,如高雄的駁二特區、衛武營區、臺北的松山文創園區、華山藝文特區、臺中的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及由新竹、臺中、嘉義、枋寮、臺東等五個「鐵道藝術村」所形成的「鐵道藝術網絡」等都是很好的案例。
鐵道藝術網絡
隨著臺灣社會結構的改變、經濟的發展與大眾運輸系統的進步,臺鐵為了能順應此一時代的變遷,便透過政府及民間合作的模式,於2004年串連出了「鐵道藝術網絡」,而這五處舊臺鐵車站的閒置空間也由運輸客貨運的樞紐成為承載文化與藝術的新力量。
搭火車,看藝術的美夢成真了,喜歡藝術、喜歡鐵道、喜歡旅遊的人,可以買張火車票就能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看見臺灣的玻璃工藝;在臺中20號倉庫與臺灣當代藝術巧遇;在嘉義鐵道藝術村看見富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家及其藝術表現;在枋寮徜徉於F3藝文特區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在臺東鐵道藝術村欣賞鐵道文物和表演藝術的豐饒。鐵道藝術之旅,也可以是時髦而浪漫旅行。
●臺中20號倉庫藝文特區
是鐵道藝術網絡的第一個營運點,由2000年開始對外營運,相關設施、營運機制,是五站中最為成熟的。
●嘉義鐵道藝術村
位於火車站正後方的倉儲空間,以一條廢棄鐵道和前站分隔,呈南北走向的長條型藝術村,陳舊灰濛的倉庫,其間蘊藏著奔放多彩的當代藝術,形成新舊文化的強烈對比。
●枋寮F3藝文特區
在2002年納入成為鐵道藝術網絡的一站,是鐵道藝術網絡計畫中最具有生活藝術村特色的一站。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是鐵道藝術網絡的起點,位於東大陸橋鐵道旁,利用臺鐵已有一甲子歷史的第3至5號倉庫改建而成。為具藝術創作、展示與交流的人文空間,與東大路的玻璃工藝博物館、風城願景館、中正路的影像博物館結合,串成新竹市最具特色的帶狀藝文空間。
●臺東鐵道藝術村
結合了城市歷史的發展脈絡與城市公共活動中心等特質,不但有鐵道文物的展示,並提供了表演藝術的發表場地,它不僅展示了「臺東舊站」的文化底蘊,也揭示了臺東新文化地標時代的來臨。
李瑮娟攝/駁二特區
高雄駁二特區,原為碼頭倉庫,過去以儲放魚粉、砂糖為主。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匯集設計與創意能量,以藝文與世界接軌的文創空間。
第五節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
創意無所不在,文化創意產業更是無所不包。
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這些年來在政府及民間產業、學界的合力推動之下,也漸漸步入軌道,無論是北、中、南、東甚至離島,都有相當的成效。
地方特色的融入
如位於嘉義太保以「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為目標而成立的故宮南院,便以有別於故宮臺北院區的館藏,以亞洲藝術文化為主題,並結合臺灣在地文化,提供民眾體驗亞洲多元文化之優質環境,並體驗臺灣特有的創意文化,進而帶動中南部的文化及經濟發展。
蔡浚漠攝/故宮南院
文化是臺灣的軟實力,更是經濟、觀光、文創產業發展的根基。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故宮南院為有別於臺北院區的華夏文物典藏,而以「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為定位,展出內容以亞洲鄰近地區的工藝及藝術品為主。
又如以美食及古蹟聞名的古都臺南,境內除了有許多傳統知名小吃美食,十鼓仁糖文創園區位於臺南市郊處,藉由幽靜的森林小徑與喧鬧的市區隔離,內有鼓博館、擊鼓體驗教室、製糖工廠等主題設施。並與奇美博物館、保安車站、虎山農場、臺南都會公園連結成為仁德文化園區,期許能成為南臺灣的藝文新地標。
座落臺南市仁德區的奇美博物館,因純白色的建築外觀,素有「小白宮」美譽。其館內所藏以西洋藝術、樂器、兵器及動物標本、化石為主,藏品四千餘件,質量俱佳,尤其是提琴收藏之精,為全世界最知名之提琴家族樂器收藏機構,堪稱臺灣私人博物館中的翹楚,不僅是南臺的觀光勝地,也提供了藝術教育、文化服務等功能。
耿書涵攝/奇美博物館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為圓孩提時代的夢想而創立的私人博物館。1992年奇美博物館創立於臺南仁德,免費對外營運20餘年。而為了更完整呈現奇美典藏,奇美集團又建造了一座西洋美學風格的建築,亦即現在的博物館樣貌,以使參觀民眾除了一覽藝術典藏之外亦能親近自然、欣賞建築之美。
而位於高雄市湖內區的明宗國小原本只是一所班級數不多的小型學校。自1999年起透過校方與在地人士的協力創設「明宗獎」,每年定期辦理全國性的書法、篆刻等傳統藝術的競賽,吸引了各地民眾的參與。在成立國內第一座「書法藝術館」後,更使其提供之文化服務功能更見完善。
陳明德提供/高雄市明宗書法藝術館
位於高雄市湖內區的明宗國小自1999年起透過校方與在地人士的協力與捐資,創設「明宗獎」全國書法篆刻競賽,吸引了各地學生及民眾的參與。成立「明宗書法藝術館」後,使其提供之文化服務功能更見完善。
另外在東部的宜蘭,除了過去有聞名全臺的「宜蘭童玩節」外,位於蘇澳鎮的白米社區也成功的將此區域過去生產木屐的地方特色產業,透過重新包裝與行銷的方式讓民眾重新認識木屐製作這一項已漸式微的傳統工藝。而後來成立的「木屐博物館」每年也吸引了不少的外地觀光客前來參訪。
而位於臺北市大同區的大稻埕因其特殊的發展背景與位置,既有歷史悠久的傳統布市、茶商及南北貨商家聚集,也有許多饒富特色的傳統洋風建築,使得此區成為臺北市境內另一個新興的文創聚落。
大稻埕今昔——大稻埕舊照片
走訪一趟大稻埕,除了能夠看到歷史悠久的傳統布市、茶商及南北貨商家,也能到渡船頭體驗過去當地居民倚賴渡船往來各地與經營商業的生活模式。
閒置空間的再生
讓閒置空間透過文創產業的融入使其再生是現在政府在推動文創產業的重要策略之一。
如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合作,利用臺北紙廠臨近學校的3.9公頃老舊房舍及空地加以規劃、改建,成立了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園區除了提供場地讓包括陶工、金工、玻璃、琉璃、羊毛氈、漆藝等產業工作者設立工作室,更開放民眾入園參觀,甚至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也能自己動手嘗試簡易的玻璃、陶工、金工、羊毛氈創作等,充分發揮了產學合作的精神,同時也深富教育意義及功能。
古耀華攝/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
此一園區是新北市政府委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經營的文化創意園區。園區透過提供藝術家進駐的方式,讓具有創作實務的藝術家能利用此一場域進行個人創作的展示,也讓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學生能進場實習,假日更能提供民眾休閒、參觀與學習,是一座具有多元功能的文化創意園區。
彰化鹿港同樣是有著輝煌歷史與諸多古蹟的城鎮,鎮上有名聞遐邇的天后宮、龍山寺、城隍廟、文武廟、三山國王廟等古寺,還有摸乳巷、甕牆、半邊井等地方特色景點。
曾經是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中數一數二的臺灣商經重鎮,鹿港的文風鼎盛同樣是小鎮居民引以自豪的人文特色。一群熱愛藝術的人士便結合地方力量以鄰近早期原為稻穀倉房的福興穀倉為基地,將其改建為充滿懷舊氣息的藝文展演空間。後來還成立了「書法公共道場」,以共同修練的概念,提供所有書法愛好者至此習字、練字、並將個人即席之作展陳壁上,相互觀摩、討論、學習。這樣的老空間新運用也讓來到鹿港與福興穀倉的民眾能夠親身體驗「慢活」的樂趣。
鹿港老街一隅
鹿港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幾個城鎮之一,鎮上古蹟甚多,如龍山寺、天后宮、新祖宮、文開書院等都是建於清代的文化古蹟。十宜樓、九曲巷也是當地著名的文化觀光景點。近年來地方人士還將辜家故宅改建為民俗文物館以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史料等。
林俊臣攝/書法公共道場
為了落實「古蹟活化再利用」的文化政策,彰化縣文化局與鹿江詩書畫學會合作將歷史建築福興榖倉打造為「書法公共道場」,讓參訪民眾可以實地體驗臨池書寫的樂趣,並享受、欣賞傳統書法藝術之美。
隸屬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則斥資105.8億改造原本舊有的部隊營區,使其成為嶄新的國家級藝文展演中心。
原屬臺北酒廠的臺北華山藝文特區及原隸松山菸廠的松山文創園區也是北臺灣閒置空間再生的成功案例。
臺北華山藝文特區
原為臺北酒廠舊址,後來轉型為提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的藝文空間。其室內空間具有展演、會議、劇場、商品發表、時尚發表、創意市集等功能,戶外空間則有藝術大街、森林劇場等,也能提供了假日市集、音樂會等藝文服務。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
舊址原為松山菸廠,後於2011年經臺北市政府整建,成立松山文創園區,並將其定位為「臺北市的原創基地」,於此培育原創人才,並使園區成為國際矚目的文創新舞臺。
藝術實踐
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機會去接觸文化創意產業,請同學在課堂上分享一件個人認為最有創意、最喜歡的文創產品,或是分享個人曾經參訪過與文創產業相關景點的經驗。
❷ 同學們認為自己所就讀的學校最具特色之處為何?請同學仔細思考,並規劃、設計一件與學校特色相關的創意小物,如小型公仔、T恤、鑰匙圈、吊飾、小書包……等。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