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第三章 認識建築與室內空間
第一章 親近藝術,美化生活
第六章 科技與藝術的協奏曲
第八章 承古開新的文化創意產業
第七章 綿延永續的傳統藝術文化
第二章 涵養品味,創意生活
第五章 動態影像的藝術美學
第一章 親近藝術,美化生活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第四章 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由於臺灣經濟的發展,國人常有機會到世界各國旅遊,也常會羨慕歐美國家對於優美的環境規劃與實踐。除了對原始山林的保護外,城市規劃尤其重視人的休閒生活空間。城市的公有空間被釋放出來,成為一座座的公園廣場,處處的植栽綠蔭與噴泉流水,為都市帶來視覺壓力的紓解並提供清新的環境。
圖4-1 荷蘭
充滿樹木、草地、流水的生活環境,可以讓生活忙碌的現代人獲得精神上的紓解。
為了保育原始的生態環境,我國從1972年制定《國家公園法》之後,相繼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台江與東沙環礁共計八座國家公園。國家公園設置的目標,在於透過有效的經營管理與保育措施,以維護國家公園內生物的多樣性,及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景觀。接近自然,回歸自然,成了常處於喧囂城市中的現代人另一種精神上的依歸。
國家公園
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是1872年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有別於都市公園,主要是保護國家特有自然風景、野生動植物及史蹟,並提供國民育樂及研究,因此國家公園的存在可達成下列四種功能:
1.提供保護性的自然環境。
2.保存生物多樣性。
3. 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
4. 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
一 景觀藝術的意涵
什麼是景觀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景觀」就是人類肉眼所能看到一切的自然風景與人造物的總和,其中設計的內容包含了城市設計、國土規劃等大規模屬於國家政策層級的範圍,也有與我們直接切身接觸的戶外空間設計。狹義的景觀設計主要對象是城市開放空間和建築庭園空間,包括了廣場、公園、街道、綠地、城市河濱、湖濱及公共建築和住宅庭園等,其目的是要滿足人類生活功能、生理健康的要求,進而達到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豐富心理體驗的目標。
圖4-4 缺乏整體規劃的都市建築
早期臺灣的都市規劃缺乏整體設計,導致屋頂違章建築林立、景象零亂,對於都市景觀的美化有一定的殺傷力。
今日我們所談的景觀設計,主要意涵是利用一種設計組織的思維方式來處理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不論是自然作用演育而成的自然景觀,或人類利用資源創造出來的文化景觀,都是在滿足基本生活機能後,在人類活動範圍內,更進一步以「人」的基本價值觀和態度出發去設計規劃,達到休閒、觀賞、美化的功能。
圖4-6 戶外綠景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適度的讓自己回歸大自然懷抱,是一種調節身心健康很好的方式。
景觀設計的發展
景觀設計是從最初的庭院造園、興建廣場公園、街頭綠地,到參與城市設計,以至於整個國土環境為規劃對象,由於各地區、民族間文化發展和使用者的不同,因此東西方的發展有相當的差異,以下依序概述其發展。
東西方傳統園林景觀的發展與特色
地球上不同的自然面貌是造成世界各地區、民族、國家迥然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重要原因。東西方的園林都是供人遊憩的場所,中國園林以師法自然為原則,強調天人合一,重視人的精神和心理感受,西方園林則傾向於視覺創造。東西方園林造形的差異,最明顯的是東方園林除了一些建築平面是幾何形態以外,其他元素連同總體形式都講究模仿自然形態,而西方園林從整體平面到每一個局部,連同園林的各種組成元素多呈現幾何形,只有極少數例外,如人物、動物的大理石雕塑。
圖4-7 網師園 / 中國江蘇蘇州
中國林園建築講究天人合一,園中點景的樓榭台閣,是為了讓人能夠與大自然更容易親近,進而達到融入自然的境界。
圖4-8 凡爾賽宮鳥瞰圖 / 法國巴黎
從空中可以看到凡爾賽宮的庭園以中軸線區分左右,整個庭園呈現出許多大小不同的幾何區塊,是歐洲庭園設計中常用的方式。
根據文字記載,中國造園源自黃帝。堯舜時期設有管理山林苑圃之虞人,夏商時期之苑圃更具規模,已著重宮殿城廓等庭園設施之興建。周文王設靈囿供百姓遊憩使用,為世界上最早之公園。秦始皇時之上林苑設有阿房宮,為依自然地形建造之大型園林。
兩漢宮苑之建設重於宮苑內各種附屬設施之設置,如石雕噴泉、觀景臺等,同時長安城內亦開始有大型私人園林之設置。魏晉南北朝由於政治混亂,林園設計回歸自然樸質之風。隋唐盛世,許多文人參與園林的建設,使園林的發展更具自然與人工之美。宋代為文風最盛之時代,加以南宋偏安,庭園設計受江南風光的影響,蘇州園林之山水造景即獨創一格。
元代繼唐宋盛世之文風,假山池水之選景更趨精湛。明代之景觀設計除園林苑囿外,更推展到都市水岸休閒遊憩園林之大規模設計,如秦淮河之水岸園林。清代園林建設之奢華與規模成為中國造園史上空前絕後之顛峰,唯仍多以皇宮、苑囿為主,如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此時,園林的規模、建築體、設施及樹木等配置,均達完美至極之境界,江南園林之人文特色仍流傳至今。
日本的造園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承接中國園林的自然觀,基本上概分為假山泉水庭(泉池庭園)、茶屋和枯山水庭園等三種樣式。庭園中以橋、小島、池子等要素,模擬創出自然風景中的河景、池景和海景等流水樣貌,而水邊的地形、景觀則用石頭來表現,平安時代甚至以池子為庭園的主要景點。這樣的庭園原本是由僧侶所創,常在禪宗寺院後庭表現庭園之美;但遇到庭園面積不夠大或是缺水地區,以泉池為中心的庭園就只能空想,「枯山水」的構想於是應運而生。庭園中以白砂、石頭和植栽為主角,以工具在細細的白砂中刮出流動水波與海的紋路,不同的紋路為觀者帶來陣陣水意,這種枯山水的感覺正好和禪宗思想的自然觀契合,因此枯山水庭園被視為「禪之庭園」,反映了禪宗枯寂、抽象、純粹的美學。
茶屋
茶屋是茶道的產物,一般是單獨設立或與庭園其他部分隔開,面積不大,周圍是竹籬或木柵,有小庭門入內,主體建築為茶屋,有洗手缽和石燈籠妝點。步石是茶庭的特色,其布局變化無窮。庭中植以常青樹,不用花木。
枯山水
枯山水是一種庭園造景風格,始於日本室町末期並流行迄今。枯山水約發源於日本平安朝,並在室町末期臻至圓熟之境。其庭園風格受禪宗文化及中國北宗山水幽玄枯淡風格的影響,常以大小形狀各異的青石,或直立或倒置,縱橫羅列,並間植樹木,以白砂經營泉流之意象,庭園宛若一幅高山流水圖呈現眼前。枯山水庭園與一般以花木植栽為主的庭園相較,尚有功能上的差異。欣賞枯山水庭園較偏重視覺欣賞與心靈享受,一般不准徘徊踐踏;與迴遊式池泉庭園在功用性質上有很大的差異。
圖4-11 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 / 日本京都
日本禪宗的庭園設計者,依照他們在自我救贖時一貫的簡樸原則,偏愛在庭園中植入精心規劃過的抽象概念,藉以引發個人心理上的回應。這種乾式的庭園規劃,除了清洗和維護之外,一般是不能進入的,主要是在沉思自然現象的重要意涵時,藉由凝視以安靜心靈。
西方景觀設計緣起於埃及、巴比倫、羅馬之古庭園設計;中古世紀之西班牙、羅馬、荷蘭、法國之庭園設計;表現出精緻之人工藝術;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之庭園設計為義大利庭園之黃金時代,其特色為包含藝術品、雕刻及水景植栽。十七世紀後期,受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潮之影響,許多庭園引入濃厚裝飾及人工雕刻之風格,堆砌出皇家氣派。法國在當時是歐洲最強大的王權國家,第一位以造園聞名於世的安德雷.勒諾特對歐洲造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是一位集大成與開創者,擅於營造盛大的景觀,迄今為止勒諾特仍享有造園領域的最高聲譽。
圖4-12 俄羅斯聖彼得堡夏宮
夏宮是聖彼德堡的早期建築。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興建夏宮,其外貌簡樸莊重,內部裝飾華貴。1934年以後,夏宮闢為民俗史博物館。如今,夏宮已成為包括18世紀和19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由於它的建築豪華壯麗,夏宮因而被人們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
從馬可.波羅以後,許多人將在中國的見聞帶回歐洲,十八世紀以後,歐洲園林的情況發生變化,人們厭倦了死板的形式,發現真正美麗的是那些鄉村、郊區,是自然本身。在英國興起了風景式造園,其它國家也興建中國庭園。英國的風景式造園有自身的特點,它結合英國鄉土的自然形態,引進中國造園中的自然主義理念,對地形、樹林、草坡、水池進行整理。
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
現代造園藝術在工業革命後,受新建材與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影響,不斷有新的形式面貌呈現出來。在此之前,西方園林侷限於幾何形的各種圖案和植物仿生裝飾圖案。從美術工藝運動到表現主義、立體主義等,直到建築界的現代主義,前所未有的眾多嶄新圖式產生出來,為園林藝術帶來新的面貌。這種形式在經過後現代主義的修正後趨於成熟,它不再使人工幾何形與自然生態形分開,而是將建築與自然加以融合。除了形式面貌的變化外,景觀設計的範疇與理念也有了重大的改變。
圖4-14 柏納德.楚米 / 拉維萊特公園 / 法國巴黎
公園總體設計將建築物與植物利用統一的手法處理。公園內設有10個主題花園,設計風格迥異,毫不重複,滿足不同國籍、不同文化層次及不同年齡遊人的需要,成為拉維萊特公園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
今日景觀設計之理念,在二十世紀初受到美國之影響而發揚光大,除了仍強調自然造景的精神外,更納入生態學之理論,注重整體環境資源之保育與合理利用,為現代公園之規劃設計觀念奠定了基礎。
近代美國提倡大面積之公園系統建設,影響了國家公園、州立公園及森林公園之推展,更開拓了景觀設計之領域。今日景觀設計業發展,受全球資源保育、能源節約及各種社會經濟發展之影響,不論在規劃上、設計上、材料選用上,均趨向保育與合理利用之原則,強調使用原生植物和設計規劃,必須考慮整體生態體系之環境影響,注重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徵。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成為規劃階段必要之一環。
圖4-15 雪霸國家公園生態池 / 苗栗大湖
此一生態池栽種本地多元的原生水生植物,對附近環境的改善具有良好的功能。
臺灣園林與景觀設計的發展
臺灣之有園林,據文獻記載始於荷蘭時期富商何斌在臺南建造的園林,並時常請戲班演出,當時多分布於府城臺南一帶。十九世紀中期,臺灣的文化經濟重心北移,富商與文士也分別於新竹及臺北附近建了幾處園林。清道光之後,中北部出現了幾座名園,如霧峰林家的萊園及板橋林本源庭園。
板橋林本源庭園
林本源庭園簡稱林家花園,又名板橋別墅,為清代林平候三子國華(本記)、五子國芳(源記)特別傑出,兄弟友愛,同產同居,號稱「本源」(是林本源名號之開始)。是清代臺灣北部園林代表作,在臺灣為家喻戶曉的名園,也是閩式庭園至今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已被列為國家第二級古蹟。
圖4-16 林家花園方鑑齋 / 臺北板橋
以水院為中心,周圍布置屋舍、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齋前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景致變化豐富。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所擬訂之都市計畫中即規劃有公園綠地。國民政府遷臺早期,因社會經濟變化,導致許多私人名園遭受破壞。近年來,受到經濟文化的發展、西方景觀建築思潮、生態保育運動之影響,開啟了傳統古蹟庭園修復,社區廣場及企業廣場相繼設立,乃至於大型都會公園、風景區、國家公園陸續開發設置,為臺灣社會景觀規劃帶來蓬勃發展。
二 景觀藝術的設計原則與要素
景觀設計的原則
景觀設計是人們在物質生活水準獲得基本滿足之後,對於更加美好舒適生活方式的追求,藉由設計來改造人類物質生存環境,進而喚起我們情感上美的感受,以充實生理及精神上的需求,達到主體(人)、客體(景觀設計要素)、周圍環境三者間相互關係的協調,而首要注意的三項原則為功能性、生態性、宜人性。
圖4-18 宜蘭冬山河河岸設計
由日本「象集團」所規劃的「冬山河風景開發建設計畫」,企圖將冬山河開發成一個大規模以運動遊憩為主的休閒活動據點。圖中利用馬賽克玻璃造形的遮陽棚,加上色彩鮮豔的河岸邊,使整條河岸活潑起來。
功能性原則
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對景觀環境的需求不同,例如:有人需要家族聚會可以無拘無束、可以無人打擾冥想思考、可以垂釣休閒娛樂、可以看熱鬧打發時間等等;加上空間本身被賦予不同類型的需求,例如:紀念公園、文化園區、城市廣場等;針對上述需求作出空間合理的布局分配,以確保所設定的議題活動可以順利發生,實現滿足使用者特定的需求。
圖4-19 臺北華山藝文特區中的休閒區
臺北華山藝文特區中除了有提供藝術展覽與表演活動的場地外,更闢有民眾休閒區,可供到園區參訪的民眾休憩之用。
圖4-20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老街
以民間藝術為主體的多功能文化園區,除提供民間藝術──諸如傳統工藝、美術、音樂、戲劇、舞蹈等的推廣、傳承之展演空間,同時亦是富有文化教育意義的多功能休閒遊憩區。
生態性原則
所謂的生態主要是指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由於人類長期對於地球環境嚴重的開發破壞,並且以人為的政治力量進行強勢文化移植,導致許多弱勢少數族群的文化逐漸消失,城市趨近同質化,環境的獨特性和地方的人文精神逐漸消逝。如何以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尊重當地人文精神的前提之下進行生活環境的改造,將是保障後世子孫長遠利益的重要思考。
圖4-21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 屏東瑪家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是一座擁有豐富自然景觀、濃厚原住民族風格的園區,園區內有各族群的傳統家屋,讓遊客透過家屋了解各族群的生活習性。除了靜態的傳統文物展示外,還有熱鬧非凡的原住民族舞蹈表演。
宜人性原則
景觀設計的主體在於「人」,利用結合人體工學、心理學、色彩學、建築學、城市規劃等眾多的學科知識,來體現人們對於美好舒適生活的追求,藉由人們對於日常生活長期觀察經驗的累積,而喚起精神上的愉悅,獲得美好經驗感受。
景觀設計的要素
近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對於生活周遭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民眾在選擇居住環境的時候,關注建築實體的空間坪數、建築室內空間舒適實用,並注重能提供實用、便利、多機能性的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以提升該建築的附加價值。建商為滿足消費者需求,開始以新建案擁有良好景觀作為行銷賣點,藉由小區域景觀設計的累積,來影響整體環境的美化,是個不錯的開始。常用的景觀美化要素如下:
圖4-22 建築的公共空間
目前新建的成屋除了有美麗的外觀外,強調安全與生活品質,對於公共空間的用心設計成了新的宣傳手法。
植物
每種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如:松樹適合獨立種植以展現造形;梅樹、桃樹、梨樹等適合整片栽種成為觀賞林;歐洲黃楊易於修剪;冬青等喬木適合做樹籬;紫藤適合做花架;鬱金香適合做花叢。植物可以直接種在地面上、花池中、花盆裏、雕刻的石臺上或掛在燈桿上,再配合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栽種,可以讓景觀更加精采豐富。
圖4-23 環境景觀美化元素──植物
植物之間講究配置,高矮、疏密、姿態的變化、樹葉顏色的深淺、花的顏色均要配置得當,有些植物還會散發出令人愉快的香氣。
水
除了植物之外,水是環境元素中最有生命力的,總給人孕育生命的感覺。水可滋養植物,可以養禽鳥、觀賞魚等園林動物;流水噴泉、瀑布可以清潔空氣、降低溫度、提高濕度;水中倒影配合晴天的光影或是雨天的漣漪,也給景觀帶來另一種詩情畫意。
圖4-24 環境景觀美化元素──水
水池、噴泉、河渠、流水、泉水、瀑布等是常見的景觀設計中水的形式。
園林建築
東西方對園林建築的理解是不同的。中國的園林建築是指專用於園林的如:園亭、園廊、台、水榭、園橋等,其他如:廳堂、殿宇、寺塔等,在園林中起造景作用的也都是園林建築。西方的園林建築一般不包括主體建築的小型建築物,以及人造噴泉、花台、裝飾雕塑、園燈、坐椅等。園林建築在景觀藝術中是重要的點,應選擇在景觀中重要的焦點位置,同時為觀景點的建築必須要有良好的視野。
圖4-25 環境景觀美化元素──園林建築
園林建築多指亭、廊、橋樑、大門、重要的圍牆,及一些有功能用途的小型建築,如棚、暖房、小賣部、管理用房、設備用房等。在現代園林中還有運動設施、露天劇場、紀念物等內容。
地面鋪裝
地面鋪裝具有限定空間、指示方向、引導視線、美化環境、反映地域文化等功能。依照形式來分有軟質鋪裝與硬質鋪裝,前者以地被植物(如:韓國草、臺北草等)覆蓋地面,對於地表透氣及水分涵養效果最好。後者視其性質選擇合適的鋪裝材質,人流大的地方需要堅固平整的材料,如:厚石板、水泥板、透氣磚及瀝青地面;園中曲徑則可以用磚、石板塊、鵝卵石等鋪設。
圖4-26 具有標示功能的地磚鋪面
為發展觀光文化,許多城市開始注意地板鋪面的指示功能,設計各樣符合當地觀光特色的專有地磚,在重要的地段加以鋪設。
圖4-27 環境景觀美化元素──地面鋪裝
採用不同的地面鋪裝材料有不同的效果,適應人不同的活動。
景觀雕塑
人們在很早以前就將雕塑品擺放在庭院裏、花園裏。這些立體造形有的具有實用功能,如:水盆、花盆、石凳;有的則純粹是觀賞品,如:人體、動植物造形、古希臘羅馬柱式的雕塑。現代景觀藝術的雕塑作品逐漸重視與環境成為一個整體,題材與材質的選擇講求多樣化,為整體景觀藝術帶來畫龍點睛的妙用。
圖4-28 環境景觀美化元素──雕塑裝飾品
現代景觀藝術的雕塑作品逐漸重視與環境成為一個整體。
三 妝點城市與公共空間
城市亮起來
華燈初上的夜晚,漫步在都市的街上,什麼東西能夠吸引我們的目光?是矗立在街道兩旁的街燈?各式各樣招牌的霓虹燈?櫥窗內、大樓外的投射燈?還是能夠顯現彩色影像,傳遞即時資訊的LED看板?這些發光體對於我們的生活究竟帶來了什麼影響?
圖4-29 新加坡機場的LED電子即時看板
面板製作技術日益精進,高對比的影像投射,可以將即時的訊息影像,明確清楚的傳達給閱聽者。
圖4-30 燈箱做成的廣告牆板
燈箱做成的廣告牆板,可以為地下道或是夜晚的街道帶來相當具有明視度的訊息傳達。
自愛迪生發明電燈開始,逐漸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讓人類的活動時間變得更有彈性。電燈除了提供照明外,對於當今城市面貌的呈現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決定性。
圖4-31 高雄夢時代廣場夜景
夜晚的高雄夢時代廣場,藉由各種不同的燈光照射,顯得更加光彩奪目。
現在部分的建築物,為了增加視覺形象上的美觀及企業宣傳上的需要,常會利用室內或室外的投射燈來增加建物本身的明視度。由於各種新型材質燈具的改良,讓燈光有更大的變化空間,利用不同的光源,在不同的場域營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城市風貌。
圖4-32 夜間燈光設計 / 東港
善用光線照明可以營造良好的氛圍,提升企業的可見度,達到宣傳效果。
城市生命力─活動與節慶
城市由人組成,人的活動成為一個城市生命力的表現,城市的活動包含了上學、上班、候車、工作與購物等必要性的活動,及散步、閒逛和兒童遊戲等選擇性的活動,或是戶外表演、節慶等社會性的活動。在這些節慶活動中,國際性較著名的有巴西的嘉年華會、德國的啤酒節、日本的賞櫻、泰國的潑水節等;本地則有鹽水的蜂炮、平溪的天燈、東港的燒王船、宜蘭的搶孤,以及元宵燈會、端午節的龍舟競賽、中元節的普渡、臺北漢字節、國際藝術節、臺北詩歌節、金馬獎等等。除了這些固定活動,民間的其他不定期活動如:各地的神明遶境出巡、進香割火,或是婚喪喜慶中各式的民俗藝陣,均展現出當地的活力與文化特色。
圖4-34 西班牙市集
西班牙市集中販賣各式各樣的裝飾品,對於逛街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視覺享受。
圖4-35 元宵節炸寒鄲爺 / 中港港邑會館提供
元宵節炸寒鄲爺是一種兼具聲光效果的活動,常會吸引喜歡刺激的民眾共同參與。
2009年舉辦的「2009臺北奔牛節」,在臺北街頭出現了許多有特色的彩繪的牛,此活動源自美國芝加哥於1998年舉辦的「芝加哥乳牛大遊行」,由企業出錢認養,政府文化單位提供乳牛模型供藝術家自由創作,讓各樣風情的藝術乳牛陳列於芝加哥街頭,並結合網路票選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活動。接著2001年德國柏林舉辦「柏林熊戶外藝術展」,2004年「香港和平熊」,透過這些活動,城市景觀有著更多的趣味與驚喜。
圖4-36 2009臺北奔牛節作品
位於臺北市西門町的手機牛,在科技中帶著傳統。整個奔牛節活動讓臺北市活力十足。
圖4-38 2001柏林熊戶外藝術展
在柏林布蘭登堡前各式各樣彩繪的柏林熊。
圖4-39 2004香港和平熊藝術展
立於香港街頭造形有趣的和平熊。
城市街道新美學
在現代都市的視覺環境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視覺傳達的符號,利用大眾熟悉的簡單色彩或造形,清楚迅速的傳達意念。
圖4-40 簡單易懂的標示符號
使用簡單易懂的標示符號,將所要指引的方位快速的傳達給使用者。
街道上有各種造形、色彩的人造物,包括生活的實用物,或是人們將美感應用於生活中的表現。在我們生活的都市中,除了提供個人生活所需的建築外,街道上還有許多人為的建構物,如路燈、交通指示標誌、公車亭、垃圾桶、商店招牌、公用電話等等都與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提供大眾生活上的需求。而這些公共設施已被視為都市景觀的構成要素,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對於這些公共設施的功能與舒適性也愈來愈講究,設施的造形、色彩、材料與周遭環境的整體搭配,及設計的創意也愈受重視。
圖4-41 臺中市路燈
提供直接燈光,造形特殊的路燈主要是採光考量。
圖4-42 屏東東港路燈
東港街頭的魚造形路燈,採間接光源,以氣氛營造為主要目的。
圖4-43 多功能的交通指示號誌 / 苗栗竹南
位於地方主要幹道,結合路燈、交通標誌、街道指示牌的多功能街道家具。為方便夜間街道識別,路牌的背面裝置有LED發光體。
圖4-44 公車亭
具有預告公車進站時間功能的公車亭,充分提供都市人對時間掌握的需求且造形特殊。
圖4-45 各種不同造形的垃圾桶
垃圾桶是都市清潔的第一個把關者,設計良好的垃圾桶除了方便使用者、容易清潔打掃外,對都市的市容也有畫龍點睛的功效。
圖4-46 公用電話
造形優美的公用電話,是一件展現都市風情的裝飾品。
「街道家具」這個名詞出現在1960年代的歐洲,也是公共藝術開始萌芽的年代,凡是為了提供民眾某種服務或功能,而裝置在都市公共空間裏的公共或私人的物件或設備,均可以稱為街道家具。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民眾與政府都愈來愈重視這種都市生活的美學建設。
圖4-47 候車亭 / 南投埔里
結合原住民色彩與櫻花圖案,造形優美的候車亭,提供候車與路過遊客一種視覺美的饗宴。
街道家具雖然體積都不大,但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反映出一個都市的經濟與文化水準,是都市環境美化中相當值得加強的一環。街道家具在城市的應用不再僅止於功能考量,還應包含裝飾性與象徵性,在規劃時除了注意功能性的達成外,也必須考量彼此間的關連性與統一性,並加強視覺美感,將街道家具的創意融入生活,再造優質環境新契機。
城市的公共藝術
甚麼是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可能是一件藝術品或是藝術活動及表演,並不是將藝術品擺置在公共場所就叫做「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強調的是公共性,讓當地居民經由參與公共藝術的設置與運動,增進對於藝術的欣賞與品味的提升,進而支持的藝術創作。一件好的公共藝術作品要能傳遞美的本質,還要能融合在地的文化或是產業等精神,更重要的是要為當地帶來美感幸福的環境。
圖4-49 公共藝術中的街頭表演
公共藝術的形式不限於靜態的雕塑品,街頭表演也是其中的一種。
四 打造一座優質的城市
現代都市的基本要件
一個現代都市必須滿足人的需求,除了生命安全的保障外,其他基本需求包括:
1.基本生活上的水、電、瓦斯的供應不虞匱乏。
2.提供安全舒適的交通、電信設施,以增進城市居民的溝通機會。
3.保障每個居民陽光、空氣、綠地的獲得。
4.完善的公共安全與福利措施,以保障居民生活安全的權利。
5.文化性、休閒性設施的妥適規劃,以滿足居民精神上的需求。
都市的風格
什麼樣的城市會讓人流連忘返?城市的天際線是我們認識一個不同城市的開始,早期臺灣城市風貌最讓人詬病的是建物的頂端充斥著鐵皮搭建的違建,不同的文化總會展現不同氣氛的城市樣貌,一個友善的城市會讓遊客感到賓至如歸。1850年代,巴黎行政長官奧斯曼為中世紀的巴黎進行改造,首先將破舊髒亂的市容加以拆除整建,闢出一條條筆直的馬路,在馬路兩旁栽植路樹,形成林蔭大道;靠近街道的建物則按照都市計畫,要求建商以規定的長、寬比例蓋出整齊劃一的牆壁立面。市容整齊的都市應該是一個美麗城市的基本要求。
圖4-52 瑞典舊城區
部分歐洲國家的舊城區街道保留了傳統市街道路與建物間之原始樣貌及關係,形成了城市的藝術特色。
如何讓一座城市具有吸引人的魅力,要考慮的層面其實相當多,首先要考慮的是「人」的需求,並接受一個城市本身的複雜性,包括居民不同的年齡、性別、工作性質、文化背景、社經地位、生理限制及使用目的等不同需求,讓每個居住在城市中的人能夠身心得到紓解。美好的視覺經驗在於良好的環境規劃,常見的手法如下:
將閒置的空間開闢成社區公園或平面停車場
在「都市計畫法」中,對公共設施用地中,訂有關於都市公園的規定,其內容為:「都市計畫地區範圍內,應視實際情況,分設道路、公園、綠地、廣場、兒童遊戲場等用地。」此一公園依服務半徑分類包含了:鄰里公園、社區公園、全市性公園等。
將都市中的公共標示(誌)系統進行整理
各項公共標誌的設置,能將三度空間的城市以二度空間的表現手法,讓外來的民眾能夠快速且正確的獲得城市資訊。
將適當的街道家具擺設於適當位置
可以提升城市機能,對於建立舒適的城市生活有實質幫助。
鼓勵民眾多利用栽種來綠化自己家園
在門口、矮牆上擺掛盆景或是栽種爬藤類綠色植物,可以減少城市視覺上的水泥灰化感。
配合各項慶典活動,適當利用各式宣傳品的架設、張貼
如牌樓、燈飾、各式旗幟、海報等來營造良好氣氛。
社區營造
在臺灣,「社區總體營造」這個名詞開始於1994年。社區營造是以社區意識為前提,透過社區民眾積極的參與公共事務,達到滿足社區的共同需要為目標,建設出具有生命共同體般的社區文化。社區營造的精神在於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藉由參與的過程來培養社區的意識,了解社區的文化,讓社區的發展得到正向的回饋。
圖4-57 屏東竹田車站
將舊有的車站站房、庫房加以整修後作為藝文展場,並結合地方志工成立了竹田驛園。
如果願意去了解在你居住的環境空間中,有哪些是值得向朋友推薦的,建議不妨多去參加地方上所舉辦的各項文史采風活動。如果有一天發現你周遭的商業看板、指示標誌或是牆壁的立面突然有了整體性,宛如以前的老街風貌,就可能是這個地方社區營造行動的開始。
這幾年臺灣各地為廣闢地方財源以增進地方繁榮,常以現有或是閒置空間加以規劃,辦理各種活動、吸引觀光客帶來商機,較為人熟知的如: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的傳統戲劇展演、復刻老街店鋪(關於文化創意產業,於本書第八章中將再作較為詳盡之介紹)。這些活動的本身可以提升當地的知名度,並提供當地居民工作機會(如民宿、解說導覽、當地特產製作、販賣),讓部分人口外移的情形紓緩,這些都是文化產業對於地方發展的貢獻。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