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親近藝術,美化生活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第三章 認識建築與室內空間
第六章 科技與藝術的協奏曲
第八章 承古開新的文化創意產業
第七章 綿延永續的傳統藝術文化
第四章 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第二章 涵養品味,創意生活
第五章 動態影像的藝術美學
第一章 親近藝術,美化生活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第一章 親近藝術,美化生活
長久以來,人們對於「藝術」的印象,總是停留在昂貴的名畫或深奧的理論上,以為它只是少數的收藏家、藝評家或藝術家才能理解與擁有的奢侈品。事實上,「藝術」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也可以是一種視覺美感的追求,更是一種心靈層次的提升。
圖1-1 臺中市春安社區彩繪
位於臺中市南屯區的春安社區,原本是一座老舊的眷村,86歲退伍老兵黃永阜花了大約十個月的時間,彩繪出春安眷村另一片天空。具有街頭塗鴉的豪放,用色鮮豔大膽,童趣神幻的畫風有些類似素人畫家洪通。畫中偶爾出現「出入平安」、「感恩的心」等祝語,更流露他天真、善良的一面,可說是將藝術落實於生活中的最佳典範 。
藝術源於生活,也構築在生活文化之中,它涵蓋的範圍很廣,其中包括了視覺的、音樂的,以及表演的藝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多元且精彩,值得我們用心的發掘,仔細的品味。
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可以透過戲劇、音樂、舞蹈等形式表現出來。通常使用兩種方式演繹,一種是以無語言的方式,僅用肢體動作表達所要表演的故事;另一種是透過語言和肢體表演同時進行,以詮釋所欲傳達的故事內容。
一 發現生活中的美感
忙碌的生活步調,強化了我們想要擁抱自然的渴望與悠閒心靈的嚮往。走向大自然,可以舒展身心,讓身體保持最佳的狀態;親近藝術,可以抒發性靈,讓內心世界得到無窮的喜悅。但是,在現今這個高度競爭、一切都講求效率的年代,稍不留神,就會使我們迷失在忙亂的步調之中。因此,有人認為擁抱自然、親近藝術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罷了!
圖1-2 浪漫五月雪
每年五、六月是臺灣油桐花盛開的時節,許多縣市都規劃有賞桐步道,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消費,帶動當地的經濟成長。假日不妨與三五好友相約賞花踏青,享受大自然之美,讓繁忙的身心可以得到充分的紓解。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凝望天空了?每天穿梭在學校、補習班與回家的途中,錯過了多少次霞光夕照、明月繁星等大自然的美景?再詳細想想,上回喝的那杯咖啡,味道為何特別醇美?原來是使用了造形美與質感佳的咖啡杯,搭配了美麗的咖啡拉花藝術,是老闆用整體的視覺美感,增添了咖啡的絕妙風味。
圖1-3 夕陽
美存在於天地方圓之間,以各種姿態向我們招手,只要多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環顧周遭的景物,就能時常享有令人驚艷的視覺感受。用心發現並仔細體會自然之美,這是開啟美的感知的第一步。
圖1-4 美麗的拉花
賞心悅目的杯口拉花藝術,牽引出了一層層的讚嘆,讓人不忍一口飲盡。搭配同一系列的餐具組,除了能滿足味蕾享受,更豐富了視覺感受,將飲食文化之美發揮到極致。
「藝術」透過色彩、造形等視覺語言,以它優美多變的面貌,悄悄地進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裏。走在街道巷弄中,常常可以發現許多風格獨特的商店或餐廳,無論是商品的陳設、招牌的設計或建築景觀的營造,都是匠心獨具、別出心裁,增添了我們行走間的視覺樂趣。在課後閒暇時,約三五好友逛逛美術館、看場電影、欣賞劇場表演,在品味藝術家嘔心瀝血傑作的同時,無形中也提升了我們對精緻藝術的涵養。
圖1-5 三義「天空之城」
外牆的欄杆以石頭、鑄鐵為媒材,形塑出各式植物與鳥類的姿態。充滿童趣的造形,為建築物增添了許多趣味性。
除此之外,發源於民間的常民文化,最能展現出普羅大眾真實與豐沛的人文面貌。每年在不同的時節,根據每個地方的特色,全臺各地都會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如臺灣燈會、大甲媽祖文化節、原住民聯合豐年祭、客家桐花祭等,藉由參與民俗、宗教、觀光特色的文化活動,可以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體驗活力十足與充滿親和力的常民藝術,也是具體實踐藝術生活的絕佳方式之一。
常民文化
常民文化是最貼近生活底層的普羅文化,相對於菁英美學和精緻文化,具有親近易懂、通俗搶眼、草莽豪邁等性格。常民文化為自宗教信仰、慶典活動及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之中所衍繹、蘊釀發展出來的文化。
圖1-7 大甲媽國際觀光文化節
媽祖文化是臺灣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更是融合文化、觀光、藝術的常民活動。廟前的廣場或街道即是最貼近民眾的舞臺,各式各樣的展演令人目不暇給。
二 認識藝術與美感經驗
關於藝術
談到藝術生活,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藝術?關於藝術的定義,中西思想家提出許多不同的見解。托爾斯泰說:「藝術是情感的表達。」他認為最好的藝術是表達宗教以及將全人類相連的情感;叔本華認為「藝術是使人暫時忘卻現實苦惱的一種解脫劑」。人可以陶醉在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之中,達到忘我之境,從而忘記了痛苦。
現今對藝術的解釋有二種,廣義的是指「凡是含有技術與思慮的活動及其製作,皆謂之藝術」。這和「技術」意義很相近。狹義的藝術是指「凡含有審美價值的活動及其活動的產物,而能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及情感,並予接觸者產生共感者,謂之藝術」(引用凌嵩郎《藝術概論》)。
美感經驗
美,是一個存在於個人感官和物體之間互動所引起的愉悅感覺。「美」的產生來自於美感經驗。而美感經驗的形成,除了個人的天賦與直覺外,還會隨著生活經驗、教育程度、職業、年齡、性別、不同的時空、情境氛圍等差異,而產生不同的感知。例如:看到一隻奇珍異獸,畫家往往被牠的形與色所吸引;動物學家則專注於物種的探討;而獵人則容易想到捕獵後的商機。同樣是愉快的感覺,但得自於不同的認知。
再舉一個例子,當你站在高處,遠眺聲勢磅礡的巨石激流,水花飛濺的美景,此刻應該是充滿愉悅與激賞的心情。但是,如果改變了空間與情境,你是身歷險境的航行者,在山陡水急、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感受是什麼?還會為大自然發出讚嘆之聲嗎?
學習美感的法則
或許你正疑惑著,既然美感經驗因人而異,「美」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學習「視覺藝術」?藝評家又該如何鑑別其中的優劣呢?經過長期的研究,專家學者們找出了一套學習美感的法則,作為創作者的學習方針,以及欣賞者在評析藝術品時的溝通詞彙,稱為美的「視覺要素」與美的「形式原理」。
三 探索美的要素
視覺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在本質上是以強調視覺目的為重點。從事藝術相關活動時,需要一些描述視覺意象的辭彙來作為我們和美術作品溝通的媒介,這個媒介稱為「視覺要素」。
視覺要素的學習,猶如在我們心中建立一套基礎的視覺探索工具,它可以強化我們對視覺作品的敏銳度和感受力,並且深化增加我們對藝術的認識與了解。「視覺要素」一般是指形體、色彩、光影、質感、空間等造形要素的組構。如果再作更深入的研究,還包含了內容與意涵的探討。
形體
形體是由點、線、面等基本幾何元素組合而成的。
點,是一種最簡單的形體,它能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位置的關係存在,如線性排列或方向、聚散的不同,而呈現出豐富多變的構圖。
線條,是點的移動軌跡,藉著粗細、疏密、曲直、虛實、緩急等變化,我們可以觀察線條的性格,感受作品想要傳達的意圖與情感。直線表現出剛毅、理性的感覺;曲線則讓人覺得比較柔軟、感性。
圖1-10 2009年高雄世運會主會場
日本建築設計師伊東豐雄的設計作品。不完全封閉式的圓形造形,有如河流一樣自然的流動感,藉由管線直接將多餘電力從主場館輸往臺灣電力公司,是我國太陽能光電運用的超大案例,不但符合節能減碳的趨勢,更是運動場館建築的新指標。
面,是點的擴大,也可以是線條加寬或延伸後所形成某個範圍內的形態面貌。以面的形式作為素材,可以表現出簡潔俐落的視覺效果。
圖1-11 單色服飾與條紋服飾
圖為同樣色系的衣服及領帶,以條紋呈現和以單色色塊呈現者比較,以大色塊呈現的通常會給人較為簡潔俐落之感,以條紋呈現者則會給人層次較為豐富的視覺感受。
體,是許多面形素材建構而成的,具有體積感與重量感,可分為幾何形和非幾何形兩大類。幾何形具有理性、規矩的感覺;非幾何形則較為感性與活潑。近代有幾個著名的造形主張,如:蘇聯的構成主義,荷蘭的新造形主義、風格派,德國的包浩斯運動等,對於工藝、設計與建築等實用藝術的影響很大。
新造形主義
新造形主義出現在超現實主義及達達派之後的1920年的荷蘭。當時蒙德里安提倡一個進一步的抽象主義,後來就稱為「新造形主義」。畫家放棄一切有形象的造形,企圖以水平線與垂直線及單純色調的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配置來構成畫面。新造形主義的繪畫看起來呆板,如同報紙上一格一格的版面、紐約一棟一棟的方形超高大樓,其實那些大大小小的方格及不同顏色長短不同的線條所產生的和諧與韻律,是極具音樂性的。
風格派
是荷蘭的一些畫家、設計家、建築師在1918-1928年之間組織起來的團體。該運動提倡採用最簡單的結構元素,風格派一個共同的主張即絕對抽象的原則,他們主張藝術應脫離於自然而取得獨立,藝術家只有用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來表現宇宙根本的和諧法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對和諧的追求與表現是風格派藝術設計師們的共同目標。
色彩
色彩是影響視覺感受最直接的因素,是一種視覺情緒的表達語言。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的運用更是吸引目光焦點的第一要件。善用色彩的配置,可以適切的傳遞各種情緒與效果,例如:喜與怒、樂與哀、寒與暖、動與靜、收與放、前與後等等;明度與彩度的變化,可以營造出對比或調和的視覺感受。一件設計作品是否成功,能得到眾人的青睞,以及帶來無限的商機,跟色彩的運用是否恰當合宜有著絕對的關聯性。
圖1-13 鞋子設計
2009新一代設計展,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參展作品。色彩鮮豔的造形鞋立即吸引眾人的目光,為足上藝術增添了無限風情。
光影與明暗
由於光線的存在,人類才能觀察萬物,而展開視覺影像的閱讀。在藝術的領域中,光影與明暗的表現是一種凸顯作品視覺焦點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光影變化的效果常被用來營造建築物的氣氛。在劇場表演或演唱會,燈光效果更是不可或缺,它是營造氣氛、帶動情緒的最佳魔法師。
質感
「質感」是物體表面的性質與特徵,用於藝術創作時,指的是物體表面的描寫程度,例如:像石頭般的堅硬感、陶土般的粗糙感、絲綢般的光滑感等,也可以說,就是我們接觸材質的感覺。藝術家們喜歡運用不同的材質,透過拼貼與裝置之手法,凸顯出異於平面作品的特殊質感。許多從事設計的工作者也都喜歡尋找特殊素材,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圖1-15 古又文 / 服裝設計
臺灣新銳服裝設計師古又文以具有雕塑般線條的風格著稱,他形容自己:「我織毛衣好像雕塑一般。」其作品常能創造出不同於一般衣料素材的特殊質感。
空間
所謂「空間」,意指物體自身所存在的量感,或物體與四周環境所構成的間隔、距離或區域的意象。空間可分為實體空間和想像空間兩種,實體空間是在真實的三度空間裏的立體表現,如雕塑、建築;想像空間則是在平面的二度空間裏,營造出視覺上的立體空間。
常見的空間表現手法有下列幾種:
透視性空間
是指運用透視法的概念來構成畫面空間效果,畫面上的物體依循單點透視或多點透視的規範,在一定的大小變化條件下所形成的空間感。以基本形體的大小、顏色、形態等逐漸改變,產生由遠到近的空間感覺。
虛實空間
虛實空間好比是「圖地反轉」的概念,它會形成多義圖形,就是有二個意義以上的圖形。許多藝術家利用這種視覺表現,製造令人驚奇的效果。在圖與地的錯視表現中,最著名的為〈魯賓之杯〉。
圖1-16 魯賓 / 魯賓之杯 / 1915年 / 丹麥
丹麥心理學家魯賓稱這種當作視覺對象來看的物體為「圖」(Figure),把包圍「圖」的空間稱為「地」(Ground)。
錯置空間
顛覆一般人既定的視覺印象,呈現假像、錯亂、虛擬的空間感,表現出荒謬、矛盾或充滿趣味性的視覺空間。
圖1-17 錯視空間
畫面人物的腿從畫框伸出,由虛擬而踏入現實場景,在虛實之間產生一種無法辨識真偽的錯覺,具有超現實的表現意圖。
內容與意涵
一件藝術品、一場表演活動,甚至是一項創意商品或產業,想要獲得大多數人的肯定,並不容易。其關鍵在於如何打動人心或如何說服群眾以取得認同,除了要做到前面所提的視覺要素之外,還必須關照人們的心理與文化層面。首先,看看它的主題內容是否夠吸引人?有沒有符合社會的脈動與時代的精神?再來,感受一下它所傳遞的意涵能否引發人們心底的感動?其中,「有故事性」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電影《阿凡達》算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片中呈現的壯麗景致、珍奇異獸、科技武器戰艦,令人嘆為觀止。除了能滿足視覺特效的娛樂性,在劇情方面也符合時代精神與反映真實人性,涵蓋了環保反戰、英雄主義、背叛、愛情、大自然反撲等豐富內容,雖是商業電影,但內容與意涵卻頗發人省思。
圖1-18 《阿凡達》 / 導演詹姆士.柯麥隆
/ 2009年
拜現代科技之賜,影視媒體所呈現的視覺震撼,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看電影猶如走進神奇科幻的聲光影像世界,體驗超現實的人生。
四 視覺形式原理
經過學者專家的研究,被認定為傑出的、受眾人欣賞的藝術品,都有一些共同或類似的美感特徵,我們稱之為「視覺形式原理」。其中包含:均衡、調和、對比、比例、韻律等。
均衡
均衡是指視覺上的重量、空間、顏色、大小等造成的穩定、和諧及安定的感覺效果,和力學上所說的平衡是不一樣的。可以分為對稱均衡和非對稱均衡兩種。
對稱均衡
又分為左右對稱與輻射對稱。前者如人體的五官、蝴蝶的翅膀等;此外,令人感到莊嚴安定感的建築物,如教堂、寺廟通常都是左右對稱。後者則如摩天輪、腳踏車輪,可以呈現出安定的動感狀態。
非對稱均衡
在造形與繪畫創作時最常使用到的一種形式。將不等量的元素放在一起,以尋求視覺上和諧與穩定的感受。這種形式可以讓欣賞者產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優美與喜悅感。
調和
調和又稱為和諧。所謂的調和是將性質相似的事物並置一起,相互關聯而形成一和諧的樣態。其實它的效用如同音樂中的「和聲」一般,高、中、低音個別聽來是有一些的差異性,不見得好聽;但三部合唱時,整首曲子呈現的感覺卻是非常協調、悅耳動聽。
類似調和
以相同或類似的形狀、色彩、材質組織在一起,可以產生和諧的效果。如同色相或類似色的應用、漸變的形狀排列、相似的材質組合,都能讓作品產生融洽而平和的感覺。
圖1-21 具調和感的燈具
將構成的元素依序逐漸改變,如形狀漸大或漸小,色彩漸濃或漸淡,而得到一種調和的視覺感受。
對比調和
將差異性很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元素並置一起,如空間的虛實、質感的粗細、色彩的互補等等,相互加強襯托,以形成統一和諧之形式,這種對比調和所帶來的視覺感受,令人印象深刻。
圖1-22 清乾隆皇帝刺繡十二章龍袍
清代帝王龍袍色澤鮮艷、圖案豐富,在龍紋之間還繡有五彩雲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色彩之間的色相差異很大,幾乎是對比色,但是整體而言,卻因相互對比、彼此烘托,最後反而取得明快的和諧感。
對比
對比和前述的調和是完全相反的要素。對比是指將作品元素的特性以強烈對立的方式表現,呈現相互對抗、排斥的視覺效果,例如:紅和綠、大和小、遠和近、簡單和複雜、動態和靜態等等。由於對比的因素使然,因此更凸顯出作品的被注視性,也能帶給觀賞者更強烈的視覺感受。
比例
比例是指視覺畫面中的整體和局部、局部和局部、局部和元素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應用在藝術創作時,構成元素的長短、寬窄、大小的比例關係,會影響作品的視覺美感。
而所謂的「黃金比例」,即是1:1.618的長方形,是被證實為最具美感的矩形,如螢幕、相機、畫框、國旗、明信片等。
圖1-24 達文西 / 維特魯威人體圖 / 1485年 / 紙筆 / 34.3×24.5公分 / 威尼斯藝術學院藏
達文西說:「當你將雙腿打開,使身體的高度降低到原身高的十四分之一,然後將雙臂舉起,讓中指與頭部同高度,這時,你的四肢將可構成一個正圓形,你的肚臍定是位於圓形正中央,而你兩腿之間的空間必然會構成等邊三角形。」
圖1-25 顯示器
黃金比例的設計使產品更具美感。
韻律
韻律又稱為節奏或律動,原為音樂的表現元素之一,在音樂領域中是指樂音的節奏、律動、節拍等等。柏拉圖曾說:「韻律是運動的秩序」,凡是規則或不規則的反覆或週期性的現象,都可產生韻律,大自然的海浪、沙丘,人為的建築寶塔、磚牆皆屬之。
此外,在創作過程中亦可透過線條、形狀、色彩的「反覆」和「漸層」,逐漸形成一種有秩序感、輕快感、動態感的美的形式。
反覆
又稱為連續或重複,即是將相同或相似的單位重複排列,以得到一種單純、規律的感覺。
圖1-26 安迪.沃荷 / 康寶濃湯洋裝 / 1968年 / 印色洋裝 / 高95公分 / 私人收藏
以康寶濃湯罐頭為基本圖案,不斷的複製,形成一種單純的規律感,是普普藝術的特色之一。
漸層
又稱為漸變,將構成的元素依次逐漸改變,如漸大或漸小,漸濃或漸淡,以得到緩和、從容之感覺。
圖1-27 設計界團隊:常莎娜、何潔、陳漢民 / 北京奧運核心圖形及其色彩計畫 / 2006年
靈感來自於古代漆器與銅鏡的意象,由如意、敦煌彩帶和祥雲三個傳統圖案構成生生不息的造形。再搭配四種漸層色彩處理,為陽剛的體育競賽注入了濃厚的人文色彩。
五 互動與感動──生活中的藝術呈現
飲食文化
「民以食為天」,一直是我們深信不疑的理念。中國飲食係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菜的特點被總結為:色、香、味、意、形,稱做國菜五品。按烹飪的要點又可分為:選料、刀工、火候與調味四個方面。烹調一份色香味俱全的佳餚,營造一個優美的飲食環境,是飲食文化的極致發揮。除了健康、美味的考量,也要兼顧視覺的美感。刀工的俐落、菜色的搭配、餐具的講究,以及用餐環境的陳設等等,每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圖1-28 美食饗宴
精緻的烹調文化,猶如從事裝置藝術般,講求切割、重組、配色的技巧,滿足了口腹與視覺感官的多重享受。
圖1-29 神羊角系列餐具組 / 英國──瑋緻活 Wedgwood
以精良骨瓷聞名的Wedgwood,各類骨瓷商品均添加了51%的動物骨粉,以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動物骨粉含量為特徵,質地比一般瓷器更加堅硬不易碎裂,且具有良好的保溫性及透光性,同時兼具了美觀以及實用的價值。
美的體現
追求個人美好的外在形態,是絕大多數人的心願。伸展台上,一個個身材曼妙的名模,展示著下一季的流行,從髮飾、服裝、鞋子配件等,都是一系列的風格。「整體感」是造形的基本要求,即使是所謂的「混搭風」,也是在隨性中尋求一種整體的協調,從款式上、顏色上或質料上力求變化與統一。另外,隨著電子媒體的傳播、流行雜誌的報導,「指甲彩繪」已經成為一種追求時髦的風尚。這精巧的「方寸之美」,替小小的指甲彩繪出無限綺麗的空間,也為女士們的舉手投足間,增添了萬種風情(如圖1-31)。
圖1-30 紳士牛仔
鮮豔的紅色西裝外套搭配彩色塗鴉T-shirt,足蹬尖頭皮革鞋款,再戴上流行感十足的爵士風紳士帽,將時尚的「自由混搭風」發揮得淋漓盡致。
圖1-31 指甲彩繪
歐式新潮流華麗水晶粉雕指甲。
理想空間
空間規劃與空間美化設計應用的範圍十分廣泛,包含了每天生活其中的居家環境、辦公室、學校,還有購物中心、餐廳、各式商店、圖書館等公共空間,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品味。
圖1-32 室內設計
善用直線的裝飾,能讓室內空間有平穩及增大的感覺。色彩的搭配以整體和諧為原則,書房可用理性的白光增加效率,而燈具的造形更可以塑造整體空間的風格。
理想的空間設計必須以「人」為中心,本著回歸人性的設計精神。在有形的物質設計方面,應重視人體工學與機能性,如兒童所需的尺寸與安全措施與成人不同、身心障礙者在完善的無障礙設施中才得以暢行便利。善用空間色彩、照明、材質的選擇配置,從心理層面影響使用者,以得到放鬆、活力、愉悅、寧靜、專注等心理感受。
圖1-33 校園中的無障礙設施
改善建築物、教學環境等各項軟硬體設施,消除校園內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障礙,讓行動不便學生能夠在最少限制條件的環境之下,與一般學生一起學習共同享用各種的教育資源。
左圖為設有導盲磚及點字面板的無障礙升降機(電梯)。右圖為無障礙坡道。
行走於「藝術」之間
道路景觀的樣貌是該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反映出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水準的高低。其中涵蓋了大眾運輸系統、交通工具、人行道景觀設計、交通識別符號等等,而規劃與設計的重點在於:在地的文化表達、視覺趣味、休憩服務等多元的功能訴求,提供「區分」、「指引」與「美化」的環境視覺功能。從整座交通運輸站的公共藝術空間,到人行道上的垃圾桶、路燈、指示標牌等等,每個細節都可以看出視覺藝術的重要性。
圖1-34 水仙大師 / 光之穹頂 / 玻璃 /
2008年 /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
「光之穹頂」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件玻璃公共藝術作品。由美籍義大利裔藝術大師水仙設計,直徑30公尺,面積660平方公尺的彩繪玻璃穹頂,分成水、土、光、火四大區塊,中間的兩個圓柱分別代表陰和陽,陳述高雄與海的故事和美麗島事件中的省籍衝突與情節。
圖1-35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 屏東瑪家
人行道上的垃圾桶、指示標牌,除了具有實用與指引功能外,還可以融入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做一系列的景觀規劃設計。
品味休閒
表演藝術是演出者直接面對觀眾表演的藝術,這種頗具震撼的臨場感,唯有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得到。在臺灣,許多地方政府均設置了文化中心、演藝廳等可提供表演藝術團體演出的場館,另多數大專院校及部分高中、職亦有專屬的展演場地或禮堂,一樣也具備了相同的功能。
圖1-36 歌劇《卡門》
《卡門》是齣場面大、表演者多的熱鬧好戲,親臨表演的現場聆賞,可以感受到無比震撼的歌劇張力。通俗的劇情、好聽的音樂,讓它成為音樂史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
除了親臨現場參觀演出外,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影音媒體跟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緊密的結合;而網路亦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工作方面,網路便提供了包含文字、圖片、影音檔、網頁等資料的查詢,許多的圖文資料都被製作成為可共享的數位化檔案;而在休閒娛樂這一區塊,更是產品設計師們發揮創意的一大空間,影音科技產品的研發,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性以及時尚的美感,也讓你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
圖1-37 整合了DVD與iPod的可攜式播放器
9吋的小筆電螢幕大小和16 : 9播放比例,可外接電視。賞心悅目的設計與方便實用的功能,是藝術與科技完美的結合。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