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 楊勝安攝/出航/2014年
大自然的景象瞬息萬變,哪怕是再熟悉的景象,只要用心體察,就能發現它的迷人之處。
圖1-2 杜象/噴泉/1917年/黑色油漆上釉陶器/23.5×18×60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杜象在1917年以現成物──小便斗完成的作品一經展出立刻引起一片嘩然,其顛覆一般人傳統上對於美的看法,因而招受許多人的批評,但此創舉卻帶動了另一波的美術革新運動與思潮。
圖1-3 羅宇均/最美的弧度/2009年/水墨紙本/140×100公分/私人收藏
以現代的勞動者群像為題材,加上非全然傳統的水墨筆法與設色,充分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與個人特色。
圖1-4 邱智勇/Bistro88義法餐酒館空間設計/2012年
室內空間的設計屬於應用美術的範疇。一般而言還能再依其使用性質分為商業空間設計、住宅空間設計與公共空間設計等。良好的空間設計除了能彰顯空間的精神外,往往也能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到舒適自在。
圖1-5 三星堆銅面具/商代晚期/高82.5,寬78公分/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1986年出土於中國四川省的三星堆古遺址,其中發現了不少面具形的頭像,它的眼、嘴、鼻全是「封閉式」的。兩眼球伸出如柱,寬眉、菱形眼、臉形瘦削,顴弓呈一道清楚的折線,鼻尖,口扁平,下頦邊緣凸起成為一道寬棱延伸到耳根,耳朵很大,如扇形向兩側伸展,為勾雲形,有穿孔,可知是戴飾物。額頭與兩顴也有方孔,是為了嵌加裝飾物和與其他部件組合為一體之用,富有神祕色彩。
圖1-6 克利/紅色賦格曲/1921年/紙本水彩/24.5×37.3公分/巴黎布里奇曼現代圖書館藏
克利利用大小形狀相近且色彩類似的造形完成此作,使全作在明暗色彩的變化之中仍充滿了形式和諧的美感。
圖1-7 呂佛庭/月夜泛舟/1989年/紙本水墨/43.5×33.5公分/私人收藏
中國水墨作品常常以虛實相映的方式處理畫面,兩者性質看似相對,卻能和諧的共存於同一畫面中。
圖1-8 陳巨來/印文:苦篁齋/無年款/石材篆刻/4×1.5公分/ 私人收藏
篆刻家運用小篆文字的對稱結構,加上勻整的布局與穩定的刀工使印面形成安和平穩的對稱畫面。
圖1-9 丁衍庸/印文:丁庸/無年款/石材篆刻/3.3×3.3公分/ 私人收藏
這件篆刻作品,就筆劃言,「丁」字極簡,「庸」字則繁複許多;其所占面積亦有極大之差別,但透過篆刻家巧妙的重筆處理,左右兩個字卻能取得極佳的平衡。
圖1-10 達文西/維特魯威人體圖/1485~1490年/紙筆/34.3×24.5公分/威尼斯藝術學院藏
達文西以維特魯威的理論為基礎而研究出的人體比例,身長恰好等於雙臂伸展的全長。此圖以正方形、圓形為軸心,肚臍為圓形的圓心,生殖器位於正方形兩對角線的交點,強調人體具有和諧共構的平衡比例。
圖1-11 克林姆/滿足/1905~1906年/畫紙.蛋彩.金箔.銀箔/194×121公分/維也納奧地利博物館藏
畫家藉助反覆、大小、強弱等條件的規律性重複出現與交替變化的圓曲形背景形式來完成此作,使此畫的背景產生群體規律安排的韻律美感。
圖1-12 張子隆/仰/1995年/石材/22×18×45公分/私人收藏
以簡練的造形描寫女性身體線條之美,看似簡單卻深具魅力。
圖1-13 青瓷無紋水仙盆/宋代/汝窯/高6.9公分,橫23公分,縱16.4公分,口徑23公分,足徑19.3×12.9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河南汝窯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此水仙盆素身無紋,形制簡約,土質細膩,其釉玻璃質感強,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運用最簡單的色彩與形式讓人感受單純樸素之美。
圖1-14 劉國松/吹皺的山光/1985年/紙本水墨/40×26.5公分/畫家自藏
此畫作用「水拓法」製造山體的肌理,畫面中以由白至黑的明暗層次來完成山體,並在墨痕的動線變化中,以流動方向局部一致的線條使畫面能兼有統一與變化之美。
圖1-15 馬諦斯/舞蹈/1909~1910年/油彩畫布/260×391公分/聖彼得堡俄米塔希博物館藏
擅用「色彩」與「線條」,以單純且嚴密的符號形象為表現,是馬諦斯藝術中最迷人的特色。此圖使用強烈的色彩表現狂野奔放的畫面效果,以極端對比的色彩營造畫面中的衝突感,進而產生一種不協調的美感。
圖1-16 瓦沙雷利/VP-119/1970年/油彩畫布/260×130公分/私人收藏
瓦沙雷利擅長使用幾何形狀來組構成具有造成視知覺閃爍感、錯視空間與運動感的新型藝術。
圖1-17 蒙德里安/油畫第1號/1921年/油彩畫布/96.5×60.5公分/科隆華拉夫-理查茲博物館藏
畫家此一風格的作品不為表現任何具體的事物,而是以垂直與平行的黑線做為色塊的分割線,再以紅色、青色、黃色等原色塗入這些分割的區域之內,使其形成大小、顏色不同的方格造形。
圖1-18 余廷彥/日常生活/2011年/油彩畫布/50×25公分/私人收藏
畫家以寫實的手法描繪放置於桌上的水果與紙袋,無論色彩或造形,皆能精準掌握其質感。
圖1-19 歐登柏格/衣夾/1976年/不鏽鋼/1370×370×140公分/費城市政大樓前
瑞典出生的美國當代普普藝術雕塑家,將日常生活物品創作成雕塑,並以極其巨大的比例呈現。不同的材料和尺寸,讓人們對這些常見的日常用品有全然不同以往的感受與想法。在費城市政大樓前的巨大曬衣夾,令人有種置身於童畫故事《格列佛遊記》中的大人國的幻覺。
圖1-20 林佳貞攝/法國萬神殿
建築是在三度空間中構成的藝術形式,不僅可以從外觀欣賞其造形之美,更能穿梭其間,品味其內部結構、裝飾之美。
法國萬神殿係西元前27年奧古斯都女婿阿古力巴為慶祝亞克興戰役獲勝,奉祀帝國諸神而建造,是古代供奉眾神的寺廟。
圖1-21 安格爾/德瑟諾納夫人/1814~1816年/油彩畫布/160×80公分/法國南特美術館藏
安格爾以精湛的繪畫技藝,在人物畫上著力表現線條的簡淨、形態的優美和服飾、肌膚質感,人物性格的表現更是高絕,全作充盈著浪漫主義的濃郁氣息。
圖1-22 莫迪里亞尼/穿黃色毛衣的珍妮.耶布特奴的肖像/1918年/油彩畫布/100×65公分/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藏
此幅肖像畫為莫迪里亞尼創作上的巔峰作品。畫作具有成熟的獨特風格,按模特兒的姿勢推斷應為懷孕了。人物臉孔刻意拉長變形,長脖子,眼神空洞為他畫中特有的風格,畫面整體以暖色調為主,作品中流露出真摯的情感。
圖1-23 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1942~1943年/油彩畫布/127×127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此圖是蒙德里安在紐約時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他在世最後壹件完成的作品,主要以顯現新氣象下現代城市的活潑型態。全作以直線為主要構成,色彩運用則活潑跳躍且不單調,繽紛的彩線以黃色為主,與藍線、紅線交織成大小長短不一的矩陣,讓人感受到如爵士樂般的明快節奏感。
圖1-24 康丁斯基/構成第八號/1923年/油彩畫布/140×201公分/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藏
俄國抽象藝術家康丁斯基,早年學習音樂的經驗促成了他日後嘗試將音樂展現於畫布的想法。其創作多為透過研究形體與色彩結構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圖1-25 畢卡索/愛好者/1912年/油彩畫布/135×82公分/巴塞隆納美術館藏
畢卡索以其慣用的直線、曲線、斜直線經營出相互垂直與平行的畫面結構,不同形態的幾何構成,編組出具不確定感的圖象。
圖1-26 杜象/下樓梯的裸女/1912年/油彩畫布/147×89公分/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畫中融合了立體主義將多元視點置於同一畫面,以及未來主義用一個個連續動作表現速度的動態手法,表達空間位移與時間貫通之動感特性。
圖1-27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T形帛畫/西元前二世紀/油彩畫布/長200.5公分, 上寬92公分, 下寬47.7公分/湖南省博物館藏
帛畫出土時覆蓋於內棺上。分天上、人間和地下三部分的景象。天上繪有日、月、扶桑、天帝和天國守門神;中間是墓室主人和祭祀的場面;下方繪一巨人托舉大地。線條流暢細膩、色彩絢爛華麗、構圖嚴謹對稱,充滿當時生活的氣息及漢代人們對於天地存在的神話思想。
圖1-28 米羅/荷蘭室內景一號/1928年/油彩畫布/92×73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的畫作,總是有一種天真的風格。他以各式的符號元素作畫,使其作品充滿幽默與輕快的氣息,並饒富詩意。
圖1-29 卡莎特/沐浴/1893年/油彩畫布/100.3×66公分/芝加哥藝術機構藏
畫中描繪一位母親正為年幼的孩童洗腳,母親與孩童似乎都沉靜的享受著這溫暖的一刻。
圖1-30 畢卡索/格爾尼卡/1937年/油彩畫布/351×782公分/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
全畫以黑、白、灰的色調來呈現主題意識,使畫面看起來充滿悲傷氣氛;擰扭的形體在竭力的嘶吼吶喊,恐懼或震驚的表情帶來身歷其境的壓迫感,強烈不安的氣息籠罩著觀賞者的心。
圖1-31 蘇憲法/殤921/1999年/油彩畫布/116.5×91公分/私人收藏
畫作以發生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為題,畫面中除了坍塌的高樓外,還有救災的消防人員身影。畫面的右上方更以9.21.99 標示出這場震撼了全臺灣的大震發生的日期,最上方並加上了象徵紀念與哀悼的黃色絲帶。
圖1-32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北宋/水墨絹本/35.8×122.5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的主題是描繪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從城郊到城內街市繁華熱鬧的景象,為流傳至今反映當時汴京生活面貌的宏偉巨作。全景式構圖,運用鳥瞰的方式,以精緻筆法細膩而寫實的描繪,詳盡地呈現當時各階層人物的生活和動態。
題1-1a 克利/玫瑰園/1920年/油彩卡紙板/49×42.5公分/慕尼黑連巴赫市立美術館藏
題1-1b 布朗庫西/珀加尼小姐/1912~1913年/大理石/高44公分/費城博物館藏
題1-2a 馬諦斯/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1905年/油彩畫布/40.5×325公分/哥本哈根國立美術館藏
題1-2b 李梅樹/戲水/1979年/油彩畫布/116.5×91公分/臺北李梅樹紀念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