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一章 各具特色的異域文明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一章 各具特色的異域文明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五章 水墨畫的藝術光輝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八章 雕塑造形的禮讚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六章 看懂現代藝術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七章 圖文並茂的藝術創作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四章 悠遊西洋傳統藝術史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三章 風景的美感與呈現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二章 美麗恆久遠.巧藝永流傳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一章 各具特色的異域文明
圖1-1 恩納吐姆雕像裝飾板殘片/蘇美拉格什王朝(西元前2450~2300年)/石灰石岩/高19公分,寬19公分,厚3.8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這塊裝飾板上的楔形文字載明了這位人物是拉格什(Lagash)的統治者恩納吐姆(Enannatum,約西元前2454~2425在位)。
這件浮雕上的人物身體以正面呈現,頭是側面,有巨大的眼睛和耳朵,此種樣式普遍存在於當時蘇美的浮雕上。
圖1-2 蘇美的圓筒印章/西元前1500~1400年/薔薇色璧玉/安座的神祇高3.5公分,直徑1.4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此印章上的楔形文字是歌頌偉大的太陽神夏馬修,線條樸拙,表現簡單。
圖1-3 女雕像/約西元前2500年蘇美拉格什王朝/石灰岩/高30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這尊雕像出自伊拉克南部泰羅城(Tello)的遺址,是蘇美非常典型的雕像,有男也有女,擁有不同髮飾和服裝,他們通常有非常大的眼睛,手總是緊握在胸前,可能是一種表示尊敬的姿勢,放在神廟裡代表捐贈者在神靈前祈禱。
圖1-4 勝利碑殘像/西元前2340~2279年/閃綠石/高46.2公分,寬35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兩位手被反綁在後的俘虜,赤裸著身體被後方手拿武器的士兵押解行走的模樣,反映阿卡德藝術的寫實表現手法。
圖1-5 神的頭部/西元前3000末年至西元前2000初年/閃綠石/高10.8公分,寬52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此塑像表現手法介於寫實與表現風格之間,是巴比倫藝術的特色之一。
圖1-6 米底人朝貢使浮雕/西元前710~706年/雪花石膏/23×24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此作品以浮雕的方式表現人物捲曲的頭髮與鬍鬚,人物的鼻子、鼻翼、嘴唇、耳朵、眼睛、眉毛等部位,都表現得栩栩如生,特別是眼睛彎曲的弧度,已表現出側面觀看眼睛的樣子,寫實手法很高。
圖1-7 瀕臨死亡的獅子/新亞述帝國時期(約西元前645年)/條紋大理石/高16.5公分,寬30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這是一組表現皇家狩獵活動的牆壁裝飾,被國王的箭射中的獅子,鮮血從牠的嘴裡流來,垂死的樣子讓人不禁佩服西元前7世紀的亞述人,在動物的觀察能力和描繪功力。
圖1-8 波斯弓箭手/西元前522~486年/彩繪磚瓦/高197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這件由彩釉磚塊砌組而成的壁飾,人物衣服運用光鮮亮麗的黃色系顏色,背景配上對比的藍、綠色系,讓整幅作品呈現金碧輝煌之感,也顯現波斯人對色彩運用的純熟。背景的綠色,更讓整幅作品呈現金碧輝煌之感。
圖1-9 衣服有縐褶之婦女/西元前300~200年/大理石/28.3×14.8公分/蘇薩出土/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此件作品人物身體的姿態已具有律動之感,上半身與臀和腿的比例也很勻稱,呈現出希臘藝術追求人體美的藝術手法。
圖1-11 古夫王金字塔/西元前2580~2560年/石灰岩/現高138.74公尺,原高146.59公尺,底邊長230.37公尺/埃及吉薩
吉薩金字塔群中以古夫王金字塔最大,外觀壯觀宏偉,氣勢磅礡。古夫王金字塔位於埃及吉薩,又稱吉薩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古夫的金字塔,主要作為其陵墓,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中最古老及唯一尚存的建築物,用了高達 230 萬至250萬塊石灰岩建造,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築物之一。金字塔的建立,代表埃及法老王的政、教權緊密合一,以及國勢的強大。
圖1-12 方尖碑/13世紀/高22.83公尺,重230噸/法國協和廣場
方尖碑是古埃及金字塔以外的另一件傑作,是古埃及文明富有特色的象徵。此方尖碑是1836年埃及送給法國,被置於協和廣場中心。方尖碑上刻滿了古埃及的文字,我們可以從局部放大圖看出,這件方尖碑上的圖案是讚揚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統治的文字內容。由於方尖碑原始的尖頂遺失了,1998年法國政府在方尖碑的頂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頂。
圖1-13 彩繪的石灰岩石碑/約西元前1955年/石灰岩上彩/104×49.8公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這是森沃斯瑞特一世(Senwosret I 約西元前1971~1928)統治的第十七年,頒贈給他的管家孟圖沃斯瑞(Montuwosre)的石碑,此石碑在圖像上刻意以仿古的手法表現,並且以舊王國早期的古典構圖:正面的眼和上身融合側面的頭和腿,來描繪死者。孟圖沃斯瑞坐在一張擺滿祭品的供桌前,一手握著折疊的亞麻布,另一手正朝外伸出,準備接受3位家人所獻上的物品,石碑上的文字主要是記載孟圖沃斯瑞擔任管理職務時的官員們。
圖1-14 人身羊首青銅像/西元前2600至1550年/埃及後王朝時期/青銅/高22.7公分,寬6.4公分,厚8.2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這尊青銅神祇,手上應該持有權杖或其他象徵物品,但現在已經遺失。由於銅像上沒有銘文,加上埃及的好幾位神祇都被描繪刻畫成公羊的形象,這個神像可能代表赫里舍夫(Heryshef)、阿蒙(Amun)等曾以公羊形象出現的古埃及神祇。
圖1-15 拉美西斯四世跪像/約西元前1100年/高68.3公分,寬25.5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拉美西斯四世跪像〉具有典型皇家神廟雕像的姿態,法老跪著持著兩罐進獻給神的香油,這種祈求的姿勢表現出對神廟中供奉的神祇的虔誠和謙卑。
圖1-16 兩個打拳擊的孩子/西元前16世紀/濕壁畫/275×94公分/雅典國家博物館藏
從孩子身上金色的耳環和手鐲,及藍色的項鍊和臂環來看,這兩位孩子應是出身貴族階級。側面臉孔及正面的眼睛可以看見其受埃及藝術的影響,但兩個孩子伸展自如的肢體,是和埃及藝術迥異的地方。
圖1-17 黑繪赫拉克里斯陶瓶/西元前520~510年/黏土/高38.7公分/雅典國家博物館藏
這件陶瓶屬雅典風格,使用的技術是在紅色的背景上用黑色泥釉畫圖案,經過燒製後,橘紅色的背景和黑色圖案形成強烈對比。身披獅皮是希臘英雄赫拉克里斯(Heracles) 的特色,此陶瓶上描繪的內容是赫拉克里斯和一隻危害鄉村多年的野豬搏鬥的場景。赫拉克里斯在他的守護女神雅典娜的幫助下,完成任務。
圖1-18 多利克式石柱/巴特農神廟(局部)/西元前440年/希臘雅典衛城遺跡
巴特農神廟是衛城重要遺跡,屬於典型的多利克式建築,柱頭平滑樸素,柱身上的凹槽所產生的明暗效果,更增添柱子立體的效果與修長的感覺。建築物上方的門楣仍可看出原本是有三角簷的建築式樣。
圖1-19 愛奧尼亞式石柱/伊瑞克提翁神殿(局部)/西元前395年/希臘雅典衛城遺蹟
此為伊瑞克提翁神殿的石柱,柱頭兩端各有一雲狀卷渦,屬愛奧尼亞式石柱。柱身凹槽刻度很深,充滿華麗輕盈的美感。
圖1-20 科林斯式的柱頭/希臘雅典宙斯神殿
葉形的柱頭浮雕是屬於科林斯式柱頭。
圖1-21 米羅的維納斯/高203公分/約西元前130年/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米羅的維納斯〉也稱斷臂維納斯,在希臘神話中是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由兩塊大理石拼接而成,兩塊大理石連接處非常巧妙,在身軀裸露部分與裹巾的相鄰處。
1820 年,米羅農民在米羅島( Milos) 上發現它,因而稱它為〈米羅的維納斯〉。這件雕塑被譽為「希臘黃金時期的縮影」,維納斯的肚臍到腳底的距離和她的整個身體長度比,便符合了黃金比例。整個雕像的姿態接近 S型,較小的頭部、窄肩、寬腰、豐臀是她的特徵。
圖1-22 圖雷真紀念柱/西元前110年/大理石/直徑3.83公尺,高38公尺/羅馬
圖雷真紀念柱是為了慶祝圖雷真大帝在達奇亞(現在的羅馬尼亞)兩次得勝而立。高約40公尺的圓柱,由17塊鼓形藍色大理石築成,柱子上以浮雕的方式表現戰爭大捷的場景。此柱子內部中空,柱子內部光線來自45個槍眼,沿著階梯而上可通往柱頂看台,柱頂本來是圖雷真大帝的塑像,1587年換成了聖彼得像。
圖1-23 萬神殿/西元前27年/混凝土/高43.3公尺/羅馬
萬神殿的建築結構極為簡鍊而富有創意,比例協調而優美。其圓頂的直徑和大教堂的高度均為43.3公尺,恰好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空間,穹頂上直徑 9 公尺的天窗是整個大殿光線的來源。大圓頂的建築是將水泥澆灌在預先製成的木框架上,一次成形。外牆上設計內嵌的磚砌拱圈來分擔圓頂的重量,圓頂的厚度也從底部的 5.9公尺逐減至頂部的1.5公尺,內部飾以內凹的小藻井,減輕圓頂的重量。
圖1-24 競技場/72~80年/混凝土/長軸187公尺,短軸155公尺,高48公尺/羅馬
羅馬大競技場可容納 5 萬人,競技場底層有80個圓拱做為出入口,能讓人潮迅速進出,外側圓柱裝飾樣式由下至上為多利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
圖1-25 提卡爾遺址/西元700年左右/最高54公尺,占地16平方公里/瓜地馬拉
馬雅文明的提卡爾以擁有高聳的金字塔群著稱,規模極為壯觀。建物屬於貴族和統治者所有,並為其身後陵寢之所在。
圖1-26 提卡爾一號神廟/約700年/提卡爾國家公園/瓜地馬拉
提卡爾一號神廟已成為提卡爾遺址的代表。提卡爾的金字塔神廟是結合數座金字塔神廟及廣場組成的建築群落,乍看之下結構複雜,但實際上各建築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也不太講究內部實用性。建築群落以廣場為中心,主神廟分立兩側,神廟被高高拱在金字塔基座的頂端,正前方有一條階梯直通地面,但都十分陡峭,有的甚至與地面成60度角。
圖1-27 卡密那胡佑的十一號石碑/前古典期晚期(西元前200~西元200年)/高183公分,寬70公分,厚18公分/卡密那胡佑
此石碑是以淺浮雕雕刻在花崗岩上而成的紀念碑,肖像有受到伊薩巴文化的影響,石碑上方有「羽蛇神」的天神像,中間的人像是一個看著左邊以側面雕刻而成的男性。基部的嵌板則象徵大地的邊沿。
圖1-28 玉面具/古典期(250~900年)/高38公分,寬21.9公分/阿巴赫達卡力克
此假面是由24片翠玉,以馬賽克的拼湊方式組成人的臉孔。臉呈長方形,頭上方有一片狀如葉子的玉片,四片頭飾像前頭射出一個鳥的圖案,如同大鳥展翅般。由整幅假面的馬賽克裝飾,可看出翡翠加工及雕刻的完整度相當高。
圖1-29 動物彩塑陶香爐/古典期早期(300年)/高44.2公分,徑30公分/低維拉帕斯省
此作品是一尊運用片狀拼貼技巧完成的彩色美洲豹香爐。
圖1-30 彩繪陶缽/古典期晚期(700~750年)/高14.3公分,口徑20.7公分,底徑12.5公分/艾爾普羅格雷索省
這件器身表面以紅色為主的陶缽,畫工用線條描繪人物和動物形象。頭上有一個狀似鹿頭的飾物,身體向前傾斜的人物是威也侯神(Dios Viejo)。
圖1-31 印章/約西元前2500年/6.4×6.4公分/摩亨約達羅出土/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藏
從印章中動物的形象可了解,當時人們對自然物象的觀察及描繪能力。此印章被認為應具有宗教意義,下圖是在印章凹版上塞入泥土所印出來的圖案。
圖1-32 地母神像/約西元前2500年/高10公分/哈啦帕出土/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藏
地母神結合了大地生命力與女性孕育信仰於一身,胸部、腰和祂身上的飾品,都是象徵豐收多產的地母神典型姿態。
圖1-33 佛陀座像/2世紀/砂岩/高72.5公分,寬47公分/阿加塔拉出土/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藏
此雕像於恆河上游阿加塔拉出土,佛陀明朗堅決的表情,屬馬杜賴式的風格,佛陀左右跟隨著眷屬,上方有兩位飛天跟隨。
圖1-34 佛頭像/約4~5世紀/灰泥/高33公分,寬25.4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此頭像出自一尊大型佛像,原有上彩,為斯瓦特河谷(Swat R.,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的作品。斯瓦特河谷在2~6世紀間是大乘佛教的中心,隨著大乘佛教的傳播,佛教造像的風格也傳出建陀羅(Gandhara,巴基斯坦西北部)之外,影響到中亞、西藏和中國的佛像製作。
圖1-35 舞者之王濕婆/寇拉王朝(12世紀)/青銅/高84.5公分/南印出土
〈舞者之王濕婆〉這個姿態源自於神話中異教惡魔使用魔法從火燄中叫出老虎、大蛇及矮人吞噬濕婆,濕婆一邊舞蹈一邊擒住他們。
圖1-36 經書封板木雕/12世紀/木雕/高21公分/私人收藏
西藏木雕藝術主要包括建築裝飾木雕和經版模具木雕兩方面,其中經書封板木雕藝術水準最高,因為西藏人認為經文是佛的語言,因此,經書封板刻得非常用心。
圖1-37 風馬旗
在西藏,人們認為山峰的最高處,與神最接近。也因此,每一座山的最高處,藏人都會綁上各種顏色的風馬旗,將自己內心的祈求寫在上面。
圖1-38 布達拉宮/641~1693年/東西長360公尺,南北寬140公尺,主樓高117.2公尺/西藏拉薩
布達拉宮是由宮殿、寺廟和城堡所組成的建築群,從外觀看,布達拉宮可明顯分出紅、白兩宮,紅宮是歷代達賴靈塔和各類佛堂的所在地,白宮則是達賴喇嘛朝政和居住用的場所、侍從住房及廚房、倉庫等。整座建築物在色彩上使用了大片白色或紅色的石牆,配以黑色的梯型窗套和深紅色的檐飾,在藍天映襯下非常醒目漂亮。
圖1-39 桑耶寺壁畫/8世紀/西藏
桑耶寺為印度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士所建,完全按佛教大千世界布局,格局恢弘,極其壯觀,寺內精美壁畫、雕塑、工藝尤其可觀,是研究西藏宗教藝術文化的最佳寶庫。
圖1-40 觀音/唐卡/13世紀/礦石 膠 布/高87公分
唐卡內容繁多,除了多姿多態的佛像,還有反映藏族歷史和民族風情的畫面。西藏唐卡構圖嚴謹、均衡,畫法主要有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
圖1-41 靈迦/柬埔寨
古代高棉人信仰濕婆神(Siva),是以最原始的陽具Linga形式來表示。陽具是以「一根石雕圓柱」代表「神的本質」,陽具直立於女性生殖器「一塊方形凹槽」Yoni基座上。 這種陰陽具Linga-Yoni的組合石雕被供奉於早期的高棉神殿內部,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圍舉行宗教儀式。
圖1-42 吳哥寺廟 /12世紀/古蹟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內/柬埔寨西北暹粒省
吳哥城的巴戎寺中央廟堂高45公尺,四周高高低低共排列49座佛塔,象徵佛光普照四方。四面佛塔是獨特的柬埔寨建築式樣,在藝術史上稱巴戎風格。
圖1-43 吳哥窟/12世紀/柬埔寨暹粒省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的祭壇和迴廊,祭壇由大、中、小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在金字塔式寺廟的最高層,可見矗立著五座寶塔,其中四個寶塔較小,位於四隅,一個大寶塔矗立正中,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圖片中可見環繞寺廟的迴廊,迴廊有兩排並列的方石柱覆蓋陶瓦,保護迴廊牆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曬雨淋。
圖1-44 吳哥窟牆面女神浮雕/12世紀/柬埔寨暹粒省
吳哥窟長廊的牆壁,雕滿了頭戴金冠,足有金鐲的女神浮雕,每位女神的髮飾及動作都不同,有些是手持樂器的女神,有些是展現曼妙舞姿的女神,豐滿的胸部及纖細的腰部是這些女神的共同特徵。
圖1-45 紀念肖像──貝南王國/16世紀末/青銅/高27公分,寬22公分,深22公分,重8.040公斤/維也納民族學博物館藏
貝南的青銅工藝有極高的製作技術,此種紀念肖像相當寫實且具個性化表現,與非洲其他地區的部落藝術有極大的差異。藝術家鑄造頭套的過程是:先用蜂蠟做成頭套模型,再用黏土將頭套包裹起來,在加溫燒製模型過程中蠟自然會熔化,然後再將預先熔好的青銅倒入,當青銅冷卻後,把黏土去掉即完成,而這也就是「脫蠟法」。
圖1-46 黃金面具──阿坎人/年代不詳/黃金/6公分/伯納.杜龍藝廊藏
阿坎人將黃金胸飾製成面具的樣子,配戴於身上。黃金既可追憶家族的祖先,同時也是家族的遺產。由於在採掘黃金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性命的犧牲,配戴著它,便具有神聖的象徵,也被認為具有庇護的功能。
圖1-47 畛寧坐姿人像/13世紀初/赤陶/高25.4公分/馬利畛寧出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赤陶雕像發現於馬利境內尼日河內陸三角洲,被認為屬於畛寧古城的產物。這雕像以雙手抱著彎曲的右腿盤坐著,倚靠著膝蓋的頭,讓拱起的弧形背部,成為此雕塑最大的特徵。背部整排隆起的裝飾,可能是表示身體畫痕的痕跡。凸眼、大耳,以及外翹張開嘴的特徵,在畛寧古城其他作品上也看得到。
圖1-48 波勒女像/約19~20世紀間/木頭 珠飾 細繩/高65.1公分/象牙海岸,波勒出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波勒族人若是有婚姻問題或是不孕問題,通常會向占卜者求助,占卜者通常會建議當事人委託製作一尊雕像解決問題,此雕像即是此用途。此雕像表現了一位有時髦髮型的婦女,下垂的胸部,肚子下的畫痕,為此婦女已生過小孩的象徵。
圖1-49 旁巴拉羚羊頭飾/約19~20世紀間/木頭 鐵片/高71.1公分、90.8公分/馬利,旁巴拉出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為垂直的席.瓦拉面具,左為女性,右為男性。席.瓦拉是非洲旁巴拉族傳說中的英雄,相傳他把農業技術傳給人類。藝術家把動物的身體和腳降到最小的比例,將鬃毛做流線形的發展造形特別,並結合人類繁殖的意念在裡面。
圖1-50 阿彌陀佛頭像/約西元14~15世紀 日本鐮倉時期/木頭/高100公分/大英博物館藏
此佛頭頭像高達一公尺,原來應該是一尊大型的坐像,為鐮倉時期典型的寫實風格,在莊重中流露出慈悲的智慧。
圖1-51 鳳凰堂扉繪/早春圖/1053年/紙本 金底設色/高374.5公分,寬138.6公分/京都平等院
日本大和山水繪主要是受到日本詩集的影響,尤其是描繪四季和名勝風景的詩作,還有詩中的哀物情感。鳳凰堂門扉上這幅〈早春圖〉,描寫初春部分依然覆蓋去冬積雪的情景,富含詩意。畫面中運用白色和綠色來加強景物的體積感,以具動勢的水波紋路表現河流,扇形的形狀來表現松樹,都是大和繪的作品特色。
圖1-52 鳥居清長/藝妓多智花 /1781年左右(江戶時代)/紙本 彩色版畫/39×26.2公分/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本圖描寫藝妓正在化妝、換衣服,準備去赴宴陪客的情景。畫家以身穿黑色衣服的女子為中心,畫面中的彩色顏色也因為黑色而襯托得更明快。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