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1 刺繡腰帶/清末~日治/刺繡布/長198公分/私人收藏
這種十字繡與藍色底布形式的腰帶,與傳統六堆客家族群有相似之處,惟上面的刺繡花紋相當特別,並非漢族傳統圖紋,這是平埔族與漢族文化交融的產物,這種刺繡腰帶採集於高雄市甲仙一帶,可能是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群遺物。
圖3-2 石雕土地公/石材/高17公分/私人收藏
這件石雕神像的造形,充滿純真樸拙的趣味,雖然沒有精緻的雕工與正確的比例,但是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這是以庶民虔誠的內心,真誠雕鑿的作品。土地公是臺灣傳統信仰中,相當普遍且親切的神祇,直到今日,在臺灣到處都可以見到土地公的祭拜。
圖3-3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
柳宗悅提倡「民藝」的重要與生活美學,被稱為「民藝之父」。他推崇民眾生活中所產生美的器物,認為「用與美結合」才是真正的工藝。
圖3-4 顏水龍/運動圖(局部)/1961年/馬賽克壁畫(磁磚)/926×2590公分/臺中國立體育館內
顏水龍與一般的畫家不同,或許是際遇與個人因素的關係,他一直對於傳統工藝美術有相當大的興趣。日治時還是中學生的顏水龍曾擔任翻譯,協助柳宗悅在臺南收購民藝品,這種關係使他日後對於民間工藝美術相當有興趣。他也時常參與工藝設計、海報設計與壁畫設計等,或許如他所說的:「美應該在生活中尋找,而非在繪畫中。」他一生不但創作許多優秀的畫作,也是早期臺灣傳統藝術重要的推手。顏水龍將工藝結合繪畫的表現,可見於臺灣各地他所設計的大型馬賽克壁畫。另外,他將設計的觀念融入工藝中,提升臺灣工藝美術的藝術層次,對臺灣的工藝發展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圖3-5 鹿乳奉親/日治/木雕/雲林麥寮拱範宮拜殿大楣龍邊
廟宇的裝飾藝術除了美觀外,所表現的題材,也會對信徒產生教化作用。此作品是敘述《二十四孝》中的〈鹿乳奉親〉,郯子為了父母,披著鹿皮冒險擠取鹿奶的故事。
圖3-6 竹節窗/清代/石雕/臺中市神岡區筱雲山莊
「竹」有隱士清高的意思,其諧音「祝」,也有祝頌之意。此外,竹節窗亦有「節節高升(陞)」的寫意。文人雅士相當喜愛以這種題材,表現其理想的人格,也希望子孫能追尋前人的家風。
圖3-7 香筒/日治/加彩木雕/高24公分/私人收藏
香筒左方雕飾著鹿(代表「祿」的意思),右方則為松與鶴(象徵松鶴延年),雕工樸拙素雅,雖然雕錯字,但卻是尋常百姓真誠的表現。香筒是放置線香的桶子,通常置於神案右方。
圖3-8 盤枝花草肚兜(下兜)/清代/刺繡 布/27×66公分/私人收藏
肚兜是古代女性的內衣,布塊兩側原本有帶子,方便繫上,不過大多斷了。有些肚兜上面的刺繡相當精美,展現女性刺繡的工藝。這種倒三角形的肚兜形式較少見,可繫於腰腹之間,中間還有口袋的設計,相當特別。綿延的花草代表生命繁衍不絕的意思,這種花草刺繡紋飾相當緊密,生命力蓬勃,是六堆客家的文物。
圖3-9 彰化鹿港文祠的「花瓶」形門/清代(18世紀)
花瓶的圖像有著寓意「平安」的意思。花瓶上若插上如意,則為「平安如意」,若是配上爆竹,則寓意「歲歲平安」。
圖3-10 一日高新筷筒/1950年代/陶/高21公分/私人收藏
筷筒正面浮雕「一日高新」的字樣與「天官賜福」的圖案,代表吉祥納福的意思。天官是道教的神祇,後來民間將之視為福神,與福祿壽並列。這種筷筒為一般型,民國四、五十年代在苗栗地區燒製,適合一般家庭使用。
圖3-11 小門簾刺繡(局部)/日治/布/私人收藏
百姓直接將心中的祝福以文字呈現,這種將漢字表現於圖案設計中是相當常見的。「囍」字不單代表結婚喜慶,在傳統民間也延伸為永遠祈福的意念。蝙蝠是常見的吉祥動物,四隻蝙蝠表示「賜福」,五隻蝙蝠則表示「五福」。
圖3-12 墨繪八卦劍獅/清代~日治/墨 木板/36×24公分/私人收藏
這類劍獅獸牌一般置於民宅門楣,用以鎮煞辟邪,祈求平安福氣。本件是以墨繪表現劍獅,造形生動,筆法流暢自然。
圖3-13 陳玉峰/眼前得福/1923年/水墨 彩繪/臺南東勢村民宅板壁
這種仿掛軸字畫形式的壁畫,常見於早期大戶宅第,其特色是大量運用傳統水墨書畫表現,相當具有文人趣味,題材多是忠孝節義、歷史人物、四季花鳥、富貴吉祥等。
圖3-15 陳玉峰/門神 進爵門神(局部)/1940年代/礦物彩 桐油/屏東佳冬戴祠大門
陳玉峰水墨基礎相當好,擅長人物畫,這件作品人物表情生動,神情自然,鬍鬚飄逸。文官門神手捧著牡丹與酒杯,表示富貴進爵,奉接爵位之意,而另外一面門神則多捧著官帽,表示升官之意。
圖3-16 潘麗水/門神 哼哈二將(局部)/20世紀中/礦物彩 桐油/臺南 清水寺
門神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臉部的描寫,也是整幅最吸引人的地方。人物畫是潘麗水最精湛的手藝,或許與他優秀的水墨畫素養有關。哼哈二將出自《封神榜》,為商、周的武將。
圖3-17 碗盤中的繪畫藝術
傳統民間碗盤因為是大量生產的生活器具,畫工以熟練的技巧揮灑寫意情境,大多是以簡略的筆法表現生活趣味,奔放大氣且具文人寫意氣質,這或許才是傳統民眾最親近的繪畫藝術。
圖3-18 手繪椰樹雞紋碗公/1950~1960年/瓷/直徑28公分/私人收藏
「雞」與臺語的「家」諧音,將展翅欲飛的公雞畫於碗上,又稱為雞碗雞,即為起家碗,表示家道興隆,這種寓意吉祥的圖案,相當受人喜愛。畫師運筆流暢,筆調大膽率性,不重視比例,以寫意取勝。這是鶯歌窯場1950年代手繪的作品。
圖3-19 神荼、鬱壘金紙/印 紙/31.5×19.2公分(每張)/國立臺灣博物館藏
民間習俗,每到除夕前會貼上春聯、門神等,反映出人們求取安居樂業與招福納祥的心情。門神的姿態頗具動勢,身上紋飾繁多,是一件相當精美的版畫佳作。
圖3-20 紙錢(頂極金)/印 紙/25×26公分/國立臺灣博物館藏
各種金銀紙由於代表的意思不同,而有不同的視覺圖像表現,在上面也展現了民間信仰的活力。民間印行紙錢,作為人神之間溝通的貨幣。紙錢可分為三類;金紙用以敬神,銀紙用以祭祖或鎮煞,準金銀紙則可拜神祭鬼。
圖3-21 黃龜理等/天上聖母(媽祖)/日治/雕 漆 木/高180公分/雲林麥寮拱範宮
以木材雕刻神像,可以呈現細緻的雕工,也較容易表現神韻。這尊六尺鎮殿媽祖金身在日治時,由於損壞嚴重無法修復,而由藝師黃龜理以及林冠昌等人重刻。
圖3-22 陶製神像(土地公、關公、觀音)/清代~日治/陶/左20公分、右19.5公分、下22公分/陶/私人收藏
俗稱磚胎(燒)神像,這種當年以翻模燒製的量產神像,有些會加以彩繪,有些則塗上褐色釉藥,大體上顯得較為素雅。尺寸介於10~30公分之間,通常是一般中下階層的民眾買回家供奉,有些背後會印有「臺南米街」等字樣。
圖3-23 托木/日治/木雕/雲林麥寮拱範宮
位於樑與柱交界下方L形角落處,具有穩定直角結構與裝飾的功能,也稱為「插角」、「雀替」。雕刻的樣式有龍、鳳、花鳥、鰲魚……等。這件鳳鳥轉身回眸具巧思與匠意,尾翼飄逸生動自然。
圖3-24 李松林/員光/日治/內枝外葉法 木雕/鹿港天后宮
內枝外葉法是最複雜的鏤空雕,藝師在構圖時即作多層次的布局,通常第一層為主題,內容最豐富,第二、三層為背景。這種多層次的雕刻法可以營造出豐富的空間感。
圖3-25 龍柱/1804~1805年/石雕/臺北保安宮
龍柱雕刻是寺廟藝術重要的地方,從龍柱也可以看出時代風格。此龍柱是保安宮最早的石雕作品。
圖3-26 石獅/19世紀初/石雕/臺北保安宮
中國並沒有獅子,但是從漢代以來,寺廟前面開始出現石獅。由於很多古代匠人都是以狗當做模特兒來雕刻石獅,所以歷代石獅的造形也多了一份趣味。
圖3-27 麒麟堵/清代(18世紀)/石材/新竹都城隍廟
麒麟為祥瑞的動物,這件麒麟壁堵形態靈活,雕刻細緻生動。
圖3-28 葉王在佳里震興宮壁上的作品/清代(19世紀)/交趾陶
清代嘉義的葉獅是臺灣交趾陶藝術最具代表的藝師,因技術精湛而獲「師」之稱號,美名為「王師」,世人遂以葉王稱之。
圖3-29 生動的剪黏藝術/清代(18世紀)/灰泥 瓷片/新竹都城隍廟
剪黏又叫「剪花」,為中國南方所特有的一種鑲嵌藝術。臺灣史上最傑出的剪黏師傅為何金龍,民國17年自汕頭應聘來臺,留下許多五彩繽紛、燦爛奪目的作品。
圖3-30 表達吉祥心願的刺繡
傳統民間刺繡不僅形式多樣、色彩繽紛,製作的婦女挖空心思,創作出充滿祈求吉祥的衣飾文化。
圖3-31 朱漆粿模/1951年/木刻/長28公分/私人收藏
當人們吃下印有吉祥祈福造形的粿與糕餅,似乎也達成幸福的願望。先民以簡單的圖形與象徵符號,創造出寓意深刻的生活器具,讓內心精神更圓滿,也對未來抱持無限的希望。
圖3-32 虎枷/1950年代/彩繪 木/高43公分/私人收藏
這是八家將所執法器,用以鎖重罪犯之頸項。神明遶境或進香活動中,隨主神出巡,是神界的巡捕隊,在廟會行進中,扮演開路、押陣與秩序的維護。大致上八家將提供解運祈安、出巡保境等功能。這種以老虎的造形,設計成對稱圖形的刑具,相當特別,無論造形與色彩都令人印象深刻。
圖3-33 魚枷/1950年代/彩繪 木 鐵/高47公分/私人收藏
這也是八家將所執的刑具,一樣採用對稱的形式,只是改成雙魚構成,而色彩則採紅白構成。從這兩組法器的造形設計,可以感受到早期庶民的美感素養與設計趣味。
圖3-34 布袋戲偶/20世紀初/木 布 金屬/北投文物館藏
這是泉州傳統戲偶,臉部表情刻劃生動,衣飾製作精美。
圖3-35 北港橋
北港橋除了平日供附近居民步行、農具車通行等,也是媽祖遶境時必經的遊行路線,整座橋體散發出傳統喜氣吉祥的氣氛,而投射地面的影像如同紅地毯上的吉祥圖騰。即使現代建築也能將傳統文化的意象語彙融入,展現新的視覺文化體驗。
圖3-36 糖果罐/臺灣紅創意設計公司
設計者將客家的牡丹花布,結合民間喜慶的桃紅色,創作出這只既現代又充滿臺灣情感的糖果罐。
圖3-37 潘黛麗/家將圍巾
從民間藝術中的廟會與八家將的圖騰中得到靈感,這樣的結合充滿了濃濃的民俗味。
圖3-38 第一屆客家創意服飾成果展「流轉客家風華」的走秀演出
2006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創辦了第一屆「客家創意服飾開發暨行銷推廣」,共有6位時裝設計師、5所大專院校學生,與7家地方服飾業者參與,聯合展出123套客家創意服飾,呈現不同風貌的「時尚客家」服飾。
圖3-39 林明弘/這裡/1999年/複合媒材 空間裝置/尺寸隨空間調整/臺北伊通公園
作品需要與觀眾互動才有意義,作者以此種想法,從臺灣老印花布圖案出發,在這些具有中國味與東洋味的圖案中,發展一種具有複雜歷史背景的臺灣現代視覺藝術。
圖3-40 董陽孜與陳瑞憲的「書法與空間的對話」/2004年/燈光投影裝置/臺北市立美術館
將傳統紙上的書法透過燈光投影於空間中,營造出一種東方文化的幻像空間,置身其間更能感受到深邃的時空與書法運筆的律動美。
圖3-41 雲門舞集/行草/2009年
舞者流動迴旋,呼應毛筆運筆的線條;丹田的吆喝與踏腳聲,是回應書法運筆的頓挫。現代人的肢體,與千百年前的字魂,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
圖3-42 雲門舞集/行草/2009年
在舞者身上投射出古代書法家王羲之、懷素、張敘的字帖,就像透過肢體動作與其對話一般,林懷民對此表示,字帖就像會動,舞者也好像刺青一樣,字體就像河水潮流一樣湧出。
圖3-43 運氣 擲筊零錢包/頑石文化開發顧問有限公司
將書法藝術融入產品中,以琴瑟合鳴結合擲筊零錢包,針對想為生活情事占卜的年輕族群設計,是一件相當實用且充滿趣味的產品。
圖3-44 麵面俱到/山板樵臉譜文化生活館
利用苗栗三義的樟木,結合客家服飾──藍衫的造形元素所創作的手工木盒,木盒內含有自行開發的品牌「招財麵線」,展現「面」與「麵」的全新組合。手工木盒可再利用成為面紙盒或收納盒,頗具環保與資源再利用。
圖3-45 弓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吳東治、陳高明)
利用傳統竹編工藝的材料與概念,結合美學與力學的平衡,創造新的視覺美學與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