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1 莫內/日出印象/1873年/油彩畫布/48×63公分/巴黎馬蒙丹美術館藏
此作為莫內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印象派之所以定名的重要作品。從這件作品可以看到莫內擅長捕捉日光所帶來的光影變化,並利用鮮明的色調與單純的顏色將這些光影變化呈現在畫布之上。
圖4-2 畢沙羅/艾米塔莒山丘/1873年/油彩畫布/61×73公分/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艾米塔莒山丘在距離巴黎約三十公里的塞納河支流瓦茲河畔的龐達凡鎮附近,創作手法具有原始的樸實與純潔,畫面構圖靜態之中帶有動態感。
圖4-3 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1876年/油彩畫布/130.8×175.3公分/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雷諾瓦欣賞歡樂人群的舉止,想描寫出旋舞群眾身上的陽光色彩變化,帶有寫生意味與未完成的感覺。前景某些人物臉部流露一些細節的處理,坐著的女士眼睛與前額落在陰影裏,陽光卻照射在她的嘴巴與臉頰上。背景的人形逐漸融化在陽光與空氣裏。
圖4-4 秀拉/星期天午後的大嘉特島/1884~1889年/油彩畫布/206×305公分/芝加哥藝術學院藏
經由科學性分色和點描派畫家的視覺混合技法,創造出與自然光線中閃爍本質極為相似的燦爛效果。此作描寫陽光普照的星期天下午,人群在公園中休息遊玩,畫面右側前景仕女的服裝顯示了當時社會保守的風氣。
圖4-5 塞尚/聖維克多山/1904~1906年/油彩畫布/73×91公分/費城美術館藏
塞尚終生追求表現形式的結構探索,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聖維克多山座落於塞尚居所開窗可見之處,一直是塞尚畫中常見的山景,其一生以此山景創作約數十件作品,其中包含了忠實描繪山景的作品,與類似此作以色塊重新詮釋其所見景致的作品。
圖4-6 高更/伊亞.奧拉那.瑪麗亞/1891年/油彩畫布/113.7× 87.7公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嚮往大溪地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色彩鮮豔強烈而對比,造形樸實具有平面感。描寫大溪地婦女日常生活的情景,女子膚色黝黑健美,充滿原始風貌的美感。
圖4-7 梵谷/星夜/1910年/油彩畫布/204.5×299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追求個人情緒、精神的抒發,而不注重外在事物的真實與否,畫面筆觸捲曲旋轉,具有流動感。色彩因描寫夜晚而使用大面積寒色調,但夜空中的星星與月亮卻閃耀著溫暖的光芒,似乎月光與星光的照耀救贖了梵谷的心靈。
圖4-8 羅丹/沉思者/1880年/青銅/168×50公分/費城羅丹美術館藏
〈沉思者〉取材自〈地獄之門〉的角色Tympan,以反映人性內在力量及美感為主;人物表情、肌肉的力量和身體的動作均相當地寫實。
圖4-9 馬諦斯/鋼琴課/1916年/油彩畫布/245.1×212.7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馬諦斯此件作品以一位小男孩在室內進行鋼琴課程為主題,畫面中有許多形與色的呼應與對比,如右下角的小節拍器與左上方大面積狀似窗簾的綠色塊面便在造型上取得呼應,而此一綠色色塊又與置放節拍器的紅色桌面形成強烈對比。而在畫面中前方的小男孩,與其後方的女性教師及畫面左下的女性雕像之間又形成了另一個耐人尋思的對應關係。
圖4-10 克利/奇幻喜劇中之戰爭場景/1923年/油彩水彩色紙/38.1×51.4公分/私人收藏
克利擅長使用線條與色彩來表現畫面,畫作中充滿奇幻瑰麗的顏色,造形具有童趣與插畫性,也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畫面背景運用大面積寒色調,畫面中央主角與類似怪物的造形運用暖色系,為寒暖色彩對比的方式;中央用S型般的線條區隔天空與水面,是運用明暗對比法。創作中有一種表現夢境和潛意識的形式,善於運用線條,有稚拙的趣味。
圖4-11 畢卡索/三個音樂家/1921年/油彩畫布/223×200.7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畫家把描繪對象的形體分解後重組,並以平塗方式上色,將三個樂師的形象以單純而平面的方式呈現,為畢卡索立體主義時期的代表傑作之一。
圖4-12 布拉克/彈吉他的淑女/1913年/油彩畫布/130×74公分/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藏
布拉克習慣選擇單向光,使留白的線與暗處的灰線呼應;用色方面更節制,注重結構與空間的連結,經過細心處理的平面分隔,使色彩與形象間有更好的均衡。
圖4-13 布朗庫西/空間之鳥/1940年/ 銅鑄/高132公分/私人收藏
布朗庫西的代表作,試圖將外形複雜的鳥簡化成鳥羽般的單純造形,起因於他對鳥兒翱翔天際的羨慕與幻想。他的作品是想將鳥兒飛翔的觀念具體造形化,帶入抽象形體的觀念,其造形極端抽象並具有隱含的象徵意涵。布朗庫西是一位象徵機械時代未來的前衛雕刻家。
圖4-14 巴拉/街燈──光的習作/1909年/油彩畫布/175×115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巴拉受到機械文明影響,認為影象是不同變動的,強調速度和動態感。此畫作運用符號般的線條表現光的運動、速度和能量,符號架構於彩色的形狀上,幾乎是完全抽象的;暖色系的色彩強化了光的熱能,透過重複性的符號展現連續動作的空間移動。
圖4-15 馬勒維基/絕對第五十六號/1916年/油彩畫布/80.5×71公分/聖彼得堡國立俄羅斯博物館藏
馬勒維基追求純粹感情和知覺的絕對性,大多以幾何形體色面構成畫面,表現出純粹造形的動感。畫面中心為一黑色矩形面積形成焦點,色彩運用對比強烈,點線面構成畫面的主軸,大大小小不一的幾何造形貫穿整個畫面。
圖4-16 戈勃/女人頭像/1949年/賽璐珞.金屬板/62.2×48.9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戈勃為構成主義的代表雕塑家,從具象型態中擷取造形主題,運用既有現成物或現成材料所構成的創作,例如木片、鐵絲、紙張、金屬板等材料,運用結構與組合取代了傳統雕塑的加法與減法。作品中具有幾何抽象的概念,使用懸掛物與浮雕構成物,將一名女性低頭的造形幾何簡化成半浮雕式的創作。
圖4-17 夏卡爾/我與我的村子/1911年/油彩畫布/192×151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畫面由許多弧線分割,對比的紅色與綠色強烈而和諧,大的動物造形裏有小的風景,似乎有許多不同的空間層疊組合,使觀者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看到夏卡爾內心的情感和心思。
圖4-18 杜象/L.H.O.O.Q./1919年/鉛筆/19.7×12.4公分/費城美術博物館藏
此作為杜象以「現成物」為創作元素的代表作品之一。畫家在印有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作的明信片上加了兩撇鬍子,並在下方空白處補上L.H.O.O.Q.等文字後,便創作出這件幽默的作品。
圖4-19 達利/記憶的持續/1931年/油彩畫布/24×33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融化的時鐘,中央似乎有一張扭曲的人像,令人感受到一種壓力下崩潰的感覺。反常而又怪異的圖象,無邊無際的幻想,像是將夢中的場景描繪了出來,也像是潛意識的作祟。
圖4-20 米羅/荷蘭式家居室內/1928年/油彩畫布/92×73公分/私人收藏
畫面中充滿扭曲的符號,如同音符,又像是變形蟲,帶有一點天真與童趣的感覺。此圖是描寫室內家居的景象,不著重在描寫真實的景象,而是透徹地審視自身的內心世界。
圖4-21 恩斯特/沉默之眼/1943~1944年/油彩畫布/108×141公分/華盛頓大學美術館藏
圖中透露出一股幻想與不安,如同波希與哥雅畫中的特質,奇妙的風景、特殊的場域,擬人化的山丘上似乎有許多的眼睛觀看著畫家的內心,雖然沉默卻直指內心。
圖4-22 康丁斯基/兩個綠點/1935年/油彩畫布砂/114×162公分/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藏
康丁斯基為俄國藝術家,是抽象繪畫的先驅,後世的藝評家尊稱他為「抽象表現主義之父」。此作品標題的設立是將觀者之注意力集中在「兩個綠點」這最不明顯的角色上,其特異準確的形式和新穎的幾何學風格,不只是一種全新的視覺震撼,也開啟人們對於思考藝術與生活兩者間的通道。
圖4-23 蒙德里安/防波堤和海洋/1915年/油彩畫布/85×108公分/奧特盧.庫拉─穆拉國立美術館藏
簡化了造形,沒有具體形象,只見縱橫交織的水平和垂直線條,作品名稱為碼頭和海洋,卻完全無法讓人認出碼頭或海洋。運用不同比例大小的矩形組織畫面,使作品充滿秩序,為蒙德里安作品的典型風格。
圖4-25 帕洛克/紫色的霧/1950年/油彩亮漆帆布/221×299.7公分/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以一種自動性的技法,無意識的態度表現自我,將顏料滴灑在畫布上,隨著動作快慢不同,這些潑灑的顏料交織成一幅炫麗的抽象作品。
圖4-26 德庫寧/女人第一號/1950~1952年/油彩帆布/192×148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畫中女子巨大的雙眼、碩大的胸部,充滿強烈的形式感及精力充沛的感情色彩。德庫寧描繪的女性多是低俗與情色,表現出男性對女性的壓抑與矛盾情緒。
圖4-27 馬丟/kerlaz/1964年/油彩畫布/146×89公分/私人收藏
馬丟為「抒情抽象」的創始者,以單色為底色,並以自發性的手法創作繪畫,不依賴精細的草稿,著重在感性的瞬間創作。繪畫的過程速度極快,極力排除過度理性心智的控制。大片藍色的底色上,以黑色與黃色,用縱橫交錯、類似書法的線條,形成了複雜細密的網,喜用漩渦形的弧線與強烈的色彩。
圖4-28 亨利.摩爾/斜倚的人體/1945~1946年/榆木/長190.5公分/密西根克蘭布克藝術學院藏
雕塑家認為坐像與側臥像的姿態變化無窮,又以側臥的姿態彈性最大,最具造形美與空間感,且能斜臥於任何地方,自由又安穩,取材於人體,但造形已簡化剩下彎曲的四肢形體,追求形體在空間中運動的純粹感。
圖4-29 傑克梅第/凌晨四時的宮殿/1932年/木條玻璃/63.5×72×40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畫面充滿垂直與水平的結構,簡化的造形,許多矩形的結構組合成一個宮殿,充滿了幻想與夢幻的特質。
圖4-30 強斯/旗子/1955年/油彩畫布拼貼夾板/107.3×153.8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觀賞者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幅美國國旗,不禁納悶畫家有何意圖?因為觀者的反思,旗子便衍生出許多的意涵。運用日常通俗之符號表現「事實的最低限度的陳述還原」。
圖4-31 沃荷/沃荷式的瑪麗蓮夢露/1967年/丙烯絹網印花工藝紙本/91×91公分/廣島現代美術館藏
圖中的絹印影像故意不運用任何特殊的版畫技巧,也不講求影像的精準,以九宮格的方式呈現知名影星瑪麗蓮夢露的頭像。一大片瑪麗蓮夢露頭像看似重複的相同影像,卻稍有不同,給人一種繽紛多彩的感受。
圖4-32 李奇登斯坦/紅色騎士/1974年/油彩畫布/213.3×284.5公分/維也納現代美術館藏
技巧性的保留連環漫畫中的網點,想在二度空間的平面上呈現出騎士駕馭馬匹往前衝刺的連續動作,打破了傳統漫畫的平面布局,另創三度空間的視覺效果。
圖4-33 瓦沙雷利/圓滿/1978年/壓克力畫布/95×95公分/私人收藏
瓦沙雷利的作品大多以二度空間的平面效果表現出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形為主,利用變形的幾何圖形、色彩對比、明度對比,使畫面產生凹陷或隆起的視覺錯覺。
圖4-34 克里斯多/奔跑的籬笆/1972~1976年/鋼架尼龍/高5.5公尺,長38.6公里
「地景藝術」是藝術和大自然的結合,是一種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修飾,使人們重新注意大自然,從中得到與平常不同感受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件地景藝術作品尺寸大得驚人,難以一眼盡覽全貌,在山巒間蜿蜒伸展約40公里,高度也有近二層樓的高度,讓人讚嘆藝術的多元與人類創造力的無限。
圖4-35 韓森/昆妮/1995年/上彩青銅.混合媒材.現成物/166公分/私人收藏
傳神的刻劃出人類精神上的空虛,從真人取材翻模製造完成其雕塑創作,再裝飾真正的衣物飾品,放置於公共空間當中,令人難以分辨真假。
題1-1 梵谷/盛開的李樹/1887年/油彩畫布/55×46公分/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藏
題1-2 克萊恩/酋長/1950年/油彩畫布/148.3×186.7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題1-3 歌川廣重/江戶百景──龜戶梅園/1856年/錦繪/36.8×25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