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紐西蘭是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文化圈裡其中一個國家,由兩個島組成,分為南島與北島,兩大島嶼以庫克海峽分隔 。
毛利文化
狩獵、捕魚、耕作都是他們早期賴以為生的方法,也有著簡單的貿易行為。
信仰為多神論,無論嫁娶或作戰,一切都以家族為主神。
繁複的社會組織—階級制度:大酋長→貴族→平民→奴隸。
毛利文化
現今的毛利人雖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14,但依然保持著他們重要的文化, 包括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品。傳統藝術品如雕刻、編織、moko(刺青)。藝師延續 祖先的足跡, 模彷數百年來的技術,也發展出令人激賞的新技藝和形式。
聚會所
毛利人常會有有一個聚會堂,這是毛利人祭祀祖先、送葬死者、禱告亡靈、祝福生者以及聚會、演講的神聖場所,平時不准外人進入。 廳內的雕刻有其文化意涵,每個雕刻及彩繪皆象徵毛利人的祖先身體上的部位,可能是頭部或是手臂。
紋面
利用紋面來表現階層的高低,刺青的圖案會因種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也和生長環境有所相關。
編織文化
編織是毛利婦女的傳統藝術,孩子們也會學習製作簡單的類似活動,如紙類編織、樹枝編織等。
音樂特色
因紐西蘭境內有森林、火山等豐富的地貌條件,發展出和其他島嶼不一樣的音樂樣貌。 大致有兩個種類,一種是朗唱風格Karakia,另外一種是歌唱風格Waita,這兩者特徵為持續平穩的速度齊唱和頻繁使用的附加節奏。 在演出時這兩種風格經常會結合在一起,並配合傳統舞蹈演唱。
朗唱風格Karakia
利用咒語Karakia作為代表,這種為了祈求生活順利和身體健康的咒語,除了祭師唱誦出有祕密儀式內容的咒語以外,也包含孩童所唱誦的咒語,必須正確唱出歌詞,唱誦的聲音要保持流動,不可無意中斷。
還有儀式性的Karakia,在新建的聚會所,以移動聖靈Tapu的時候舉行。另外獨木舟的Karakia,則是講述獨木舟把毛利人載運到紐西蘭的傳說。
朗唱風格Waita
在1769年庫克船長抵達紐西蘭以前,這種歌唱風格已經存在,1870年左右逐漸發展,愈加現代化,1911年開始團體到英國巡迴演出,在紐西蘭境內也越來越活潑。
歌舞
毛利人能歌善舞,碰到喜慶或盛大喜宴的時候,歌舞總是跟口頭文學結合在一起表演,無伴奏的齊聲朗誦,從先民傳承的敘事詩,可以加強詞語的表現力。
民族舞蹈大部分是集體舞,包含Haka舞,大多是由男性跳的舞,現今亦有女人以及小孩加入的Haka舞;Poi舞則是屬於女性的舞;最後是Tititoria,屬於遊戲舞蹈。
Haka神話
在毛利傳說中,太陽神Ra有兩位妻子,分別是夏季Hine-raumati和冬季Hine-takurua。舞蹈的始源,起源於夏季為太陽神生下的兒子旦那羅(Tanerore)。旦那羅為母親表演,從而產生了今天的哈卡舞。
Haka舞
描述男人是優秀的獵人或者是勇猛的士兵。主要以動作和拍打互相配合。舞蹈動作粗曠有力,有時手持武器刀劍相擊,伴隨高聲喊叫。歌詞和動作隨著時代不斷創新,現代的創作多為反映當代和政治問題。
有群舞、獨舞、儀式性、流行舞等形式,比如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在開戰前一定要跳一段Haka舞,成為全球知名的表演。
Poi舞
女子所跳的舞,是由遊戲轉換過來的舞蹈,使用一種用草編織的白色小球,球的一端以繩子牽動,舞者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的把小球上下舞動、左右環繞。
Tititoria
屬於傳統遊戲,可以敲擊棍子,也可以雙人互相丟擲,配合音樂進行節奏敲擊。
Ka Mate
1820年由毛利酋長所寫 作者為Ta Rauparaha 全曲在描述這位酋長因被追殺很害怕,但最後成功地躲過,之後他自己就做出了這一首Ka Mate 。 歌詞意思是:我可能要死了,我可能要活下去,我是毛利毛茸茸的戰士,太陽將閃耀,上升。
樂器:nguru
長度約8~10公分,由木材,泥土、石頭或鯨魚的牙齒製成,可用嘴或鼻吹奏,但多以鼻吹奏為主,因此又稱其為鼻笛。
樂器:putorino
長度約30~60公分,頂端為吹口,中間有個像八字形的開口,聲音可尖銳也可沙啞,有時就像喇叭的聲音一樣。
樂器:purerehua
是由骨、木、石製成的,長度約30~45公分,並用一條長約120公分的軟線,綁在約90公分的木板手柄上。
樂器:putatara
利用海螺做成,此樂器只會發出一種音高,而聲音可以傳得很遠,因此功能多為送信號。
樂器:pahu
由整節挖空的樹幹製成,並需要用鼓棒敲擊,這種鼓在戰爭中發信號用,毛利傳統節日上經常使用。
樂器:rorial
口簧琴,由7~10公分的簧片製成,其一端放置在口腔內並用手指發出「砰」的一聲,口腔的改變或發出喉音都會使聲音有不同的音高,主要是用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