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視覺藝術鑑賞入門
藝術記錄了生活,生活添增藝術創作的題材。
藝術品除了表面上我們所能看到的外在形式外,它還傳達了藝術家的個性與獨立思想,並隱含創作者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社會關懷。換言之,藝術是結合形式、媒材、內容三者合一的有機整體。
形式
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處理材料、表達內容的一種具體方式。
意指藝術品結構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安排,或指作品所直接呈現的線條、色彩、造形、肌理、空間、構成等要素,以表現思想與情感。
媒材
指藝術家創作時,所使用的工具或材料,如鉛筆、炭精筆、蛋彩、油彩、水彩、粉彩、水墨、膠彩、壓克力顏料、複合媒材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質與效果,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式科技產品,如機械動力、電視、電腦、火藥、各式聲光設備等,也都成為創作的新素材。
複合媒材
用來指稱在一件藝術作品中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媒材的方法,且藉由「拼貼」「物體」「現成物」「繪畫」「符號」等複合手法進行創作。
其重點不在於使用媒材的多少,而是媒材本身表現意念的張力。
「複合媒材」的發展可追溯20世紀初杜象對達達之推行與畢卡索的立體派作品。
安迪.沃荷/布里歐包裝箱/1964年/木箱 絹印/21×40×26公分、24×41×30公分、33×41×30公分、44×43×35公分/布魯塞爾私人收藏
沃荷喜愛擷取生活中的商業符號或流行圖像,作為創作的內容,運用重複圖像與變換色彩的方式,表現普普藝術「大量」「通俗」的概念。
內容
指創作者透過藝術作品,將所欲傳達的情感、觀念與意義,或隱藏於作品背後的文化、歷史等內涵呈現出來。
藝術創作的內容通常能反映出時代性與文化性,像普普藝術所呈現的是60、70年代商業文化與大眾品味的內涵,打破藝術的嚴肅性,表現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視覺圖像。
普普藝術
是Popular Art的縮寫,意指通俗藝術,大眾文化的藝術。
1950年代普普藝術在英國出現,之後進入美國變成極為重要的時代潮流,將藝術生活化。
商業與市場與普普藝術完美結合,大量製造的商品、漫畫、名人等只要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人事物都是普普藝術的題材,利用版畫技巧複製、實物拼貼等技巧來創作作品。
英國普普藝術家漢彌頓於1957年定義普普藝術為:受大眾歡迎、短暫、消耗、價廉、量產、年輕、幽默、性感、噱頭、迷人、賣座之事物。重要藝術家還有安迪.沃荷、李奇登斯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