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進「藝」想世界
藝術:人類心靈的出口、知識與成就的展現。
透過文化與經驗的長期累積,藝術品成為人類文明的具體成果。
藝術家突破種族和時空的界線,創造了藝術品來傳達思想、意念與感情,並以人類共通的藝術語言來表達生命的永恆真諦。
米開蘭基羅/聖殤/1498~1499年/大理石/高174 公分,底座寬195 公分/羅馬梵蒂岡美術館藏
表現耶穌從十字架上卸下來後,聖母把他摟在膝上那一刻神情的雕像。用三角構圖賦予形象上的莊嚴
視覺藝術作品多彩多姿、豐富多元,會因為表現媒材、表現技法、時空背景、個人特質而有很大的差異,但從作品中我們仍可歸納出可供創作者和觀賞者進行藝術創作或藝術鑑賞時的參考方法,即為「美的形式原理」。
夏卡爾/持酒杯的雙人畫像/1917年/油彩 畫布/233×136公分/
巴黎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藏
二 視覺藝術鑑賞入門
藝術記錄了生活,生活添增藝術創作的題材。
藝術品除了表面上我們所能看到的外在形式外,它還傳達了藝術家的個性與獨立思想,並隱含創作者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社會關懷。換言之,藝術是結合形式、媒材、內容三者合一的有機整體。
形式
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處理材料、表達內容的一種具體方式。
意指藝術品結構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安排,或指作品所直接呈現的線條、色彩、造形、肌理、空間、構成等要素,以表現思想與情感。
媒材
指藝術家創作時,所使用的工具或材料,如鉛筆、炭精筆、蛋彩、油彩、水彩、粉彩、水墨、膠彩、壓克力顏料、複合媒材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質與效果,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式科技產品,如機械動力、電視、電腦、火藥、各式聲光設備等,也都成為創作的新素材。
複合媒材
用來指稱在一件藝術作品中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媒材的方法,且藉由「拼貼」「物體」「現成物」「繪畫」「符號」等複合手法進行創作。
其重點不在於使用媒材的多少,而是媒材本身表現意念的張力。
「複合媒材」的發展可追溯20世紀初杜象對達達之推行與畢卡索的立體派作品。
安迪.沃荷/布里歐包裝箱/1964年/木箱 絹印/21×40×26公分、24×41×30公分、33×41×30公分、44×43×35公分/布魯塞爾私人收藏
沃荷喜愛擷取生活中的商業符號或流行圖像,作為創作的內容,運用重複圖像與變換色彩的方式,表現普普藝術「大量」「通俗」的概念。
內容
指創作者透過藝術作品,將所欲傳達的情感、觀念與意義,或隱藏於作品背後的文化、歷史等內涵呈現出來。
藝術創作的內容通常能反映出時代性與文化性,像普普藝術所呈現的是60、70年代商業文化與大眾品味的內涵,打破藝術的嚴肅性,表現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視覺圖像。
普普藝術
是Popular Art的縮寫,意指通俗藝術,大眾文化的藝術。
1950年代普普藝術在英國出現,之後進入美國變成極為重要的時代潮流,將藝術生活化。
商業與市場與普普藝術完美結合,大量製造的商品、漫畫、名人等只要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人事物都是普普藝術的題材,利用版畫技巧複製、實物拼貼等技巧來創作作品。
英國普普藝術家漢彌頓於1957年定義普普藝術為:受大眾歡迎、短暫、消耗、價廉、量產、年輕、幽默、性感、噱頭、迷人、賣座之事物。重要藝術家還有安迪.沃荷、李奇登斯坦等。
三 視覺藝術的形式要素
乃作品的構成要素。
唯有緊密地運用點、線、面、體等概念元素,就形狀、大小、色彩、肌理,考慮其方向、位置、重心、空間等關係元素之連結,才能成功的將畫面組構起來,達到完美的境界。
點、線、面、體
「點」的移動可以構成「線」;「線」的移動可以成為「平面」;
「平面」的移動則可以成為「立體」。
點的聚集與疏密,可以構成複雜的平面,甚至可以呈現立體空間。
席涅克/拉羅榭爾港/1921年/
油彩 畫布/130×162公分/藝術家獨立沙龍藏
席涅克與秀拉同為「新印象派」,亦稱「點描派」的藝術運動成員。
兩個點可以構成一條線,線條擁有豐富多樣的表現性,是最易於表達人類情感與思緒的形式要素之一。
線條可以勾勒輪廓,也可以表現動感與空間感,藝術家靈活地運用線條創造出無數迷人的作品
米羅/向戀人們展示的鳥/1941年/不透明水彩 油彩 炭筆 紙/46×38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當線條有了長度和寬度時,就是一個平面。
將線與線之間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封閉的線條空間,將此空間塗上色彩,這個形體就具備了充實安定的量感。
馬列維基/絕對主義繪畫/1917~1918年/油彩 畫布/106×70.5公分/阿姆斯特丹史帖迪利克美術館藏
當面與面之間的組合有了高度、厚度時,它就能呈現出立體的空間,加上陰影的投射又可創造出空間的真實感。
瓦沙雷利/圓滿/1978年/油彩 畫布/95×95公分/臺灣藝術家雜誌藏
畫面構成
畫面構成亦稱構圖。
水平線構圖:容易引導視覺往左、右延伸,給人一種開闊、安定與和諧的心理感受。
西斯里/聖馬梅斯的羅瓦河/1883年/油彩 畫布/39×56公分/私人收藏
垂直線構圖:具有靜態的張力與支撐力,潛藏著蓄勢待發的力量。常以單一或數條垂直線平行排列的方式出現,具有嚴肅、端莊的視覺感受
哥雅/卡洛斯四世家族/1801年/油彩 畫布/280×336公分/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
兼具水平線構圖的安定感與垂直線構圖的嚴肅性,可採用十字形的構圖,同時十字形的交叉點也正是畫面的視覺焦點
委拉斯貴茲/十字架上的耶穌/1632年/油彩 畫布/250×170公分/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
善用對角線的構圖觀念可使畫面充滿活力與動態,並使視覺走向隨著傾斜的角度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前進,以醞釀戲劇化的張力。
大衛/拿破崙橫越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口/1801年/油彩 畫布/272×
232公分/馬爾梅莊國立美術館藏
藉由線條指引的方向性,來掌握畫面整體的內在結構,並以人物的動勢與姿態引領著觀者視覺的走向,形成畫面的張力。
傑利柯/梅杜莎之筏/1819年/
油彩 畫布/491×716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明暗
「明暗強烈對比」手法的創作,即是將畫面的明暗加以刻意的突顯與強化,產生明確的界線與清楚的主題,引導觀賞者視線的焦點與走向。
拉圖爾/懺悔的瑪格達蘭/1635年/油彩 畫布/113×93公分/華盛頓國家畫廊藏
明暗調子漸變:採明暗漸次變化手法,產生朦朧輕柔、曖昧不明的性質,並脫離了焦點的形式。
歐姬芙/抽象藍/1927年/油彩 畫布/103×76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明度低、對比大的作品通常產生恐怖、緊張的效果。
畢卡索/格爾尼卡/1936年/油彩 畫布/350.5×782.3公分/馬德里索菲雅王妃藝術中心藏
明度高、對比小的作品卻產生祥和、溫柔或喜悅的感覺。
泰納/航向威尼斯/約1843年/
油彩 畫布/62×94公分/華盛頓國家畫廊藏
色彩
色彩的三個屬性,即為「色相」「明度」「彩度」。
色相:指色彩的名稱或色彩的相貌,如:黃、紅、藍、綠……等。
明度:指色彩明暗或深淺的程度,淺色、亮色稱為高明度,深色、暗色為低明度。
彩度:指色彩的鮮豔或純粹程度,純色的彩度稱為高彩度,濁色的彩度稱為低彩度,黑、白、灰三色則是為「無彩色」。
紅、綠、藍為「色光三原色」,當它們等量混合時會形成白色光。
「色料三原色」是指紅(洋紅)、黃、藍(青)三個顏色,其等量相加之後可得黑色。
左圖為色光三原色
右圖為色料三原色
右圖這種色彩相加後,其明度愈來愈低的現象,稱為「減法混色」,彩色印刷即是運用紅(洋紅)、黃、藍(青)、黑四色的調配來印製色彩。
舍夫雷爾色相環
色環中相對兩色為補色。
色環中的紅、橙、黃等色屬暖色。
藍、藍紫、藍綠等屬冷色。
紫色與綠色則介於冷暖之間稱為中性色。
常見的補色
最常見的三對補色,左排黃紫互補、中排藍橙互補、右排紅綠互補。
在藝術作品裡,色彩力量的展現賴其面積、明度與彩度的合理分配,來構成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與作品意涵。
馬諦斯/國王的悲傷/1952年/
色紙剪貼/292×396公分/龐畢度中心現代美術館藏
看似簡單的剪紙,結合了紅色、黃色、藍色人影、樂器 等元素,像是一首大自然組曲。
畢費/兩個小丑/1955年/油彩
畫布/230×150公分/私人收藏
粗獷有力的黑色輪廓線,描繪畫中兩位形態削瘦而細長的小丑,灰沉的底色,搭配著暗色調的色彩,更增嚴肅、憂鬱的感覺。
肌理(質感)
肌理(質感):指物體表面的特徵。
作品的肌理(質感)表:指創作者透過媒材與技巧,以呈現事物外貌的視覺特性。
安格爾/德松唯爾伯爵夫人肖像/1845年/油彩 畫布/132×92公分/紐約弗里克美術館藏
空間
圖式空間:僅涉及各種形狀與色塊在平面上的自由排列組合,沒有空間深度的暗示,常出現在剪紙、壁紙、織物設計和抽象畫作中。
馬諦斯/命運(爵士系列)/1947年/彩色絹印/65×42.5公分/漢斯美術館藏
幻覺空間:西方在15、16世紀後,依據眼睛真實所見的世界發展出的定點透視法,在平面的素材上,創造出三度空間的立體感,形成幾乎亂真的幻覺空間。
姜巴提斯達.提也波洛/瑞佐尼科與薩沃格南聯姻寓言圖/1758年/大型頂棚畫/威尼斯瑞佐尼科博物館藏
真實空間:除了平面的創作外,許多藝術家偏好立體的創作,如雕塑、複合媒體圖、地景藝術圖、建築等,都具真實的空間。
妮基的作品風格鮮明,她的作品常常用既可愛又圓潤的身軀當成主題,並搭配上五彩繽紛的衣著,塑造肥胖、憨厚、率真而可親的樸拙造形。許多女性塑像是以「NaNa」系列為名,NaNa是法文中對女人的通稱。
白南準/雙相栱/1985年/複合媒體/私人收藏
白南準在錄影藝術的範疇中占得「錄影藝術之父」的地位。60年代正當世界處於電視超級強勢壟斷文化時,白南準勇於利用電視機體,錄影影像結合裝置及表演藝術的多媒體形式,讓我們重新解讀當代的社會、文化、政治等諸多衝擊與現象。
四「話」藝術.說故事
藉由探討作品主題與內容的歷程,觀賞者可以洞悉藝術家的心靈世界與其敏銳的眼光,多角度地去觀察與了解他們所表現的世界,得到更多的共鳴與體會。
齊塔伊/如果不是,就不是/1976年/油彩 畫布/152.4×152.4公分/愛丁堡蘇格蘭國家現代美術館藏
歐洲猶太人被大屠殺,是歷史上最慘烈與惡毒的罪行。在大屠殺期間,集中營裡的猶太人面對著史無前例的悲慘命運。齊塔伊是位善於運用色彩的藝術家,色彩在其作品上看似輕薄,或如粉彩作畫般的輕巧與細緻,卻能展現強烈的視覺震撼。正如此作背景天空淡薄的黃色,與前景黑濁的褐色,形成極大的張力,將其矛盾、衝突、緊張的故事情節,一一鋪陳開來。
馬格利特/空白卡/1965 年/油彩 畫布/81×64公分/華盛頓國家畫廊藏
馬格利特以堅實的寫實技巧,進行超現實主義的繪畫創作。其運用精細的構圖,對人類視覺上的功能與對現象的解釋提出疑問,讓我們以一種新的角度來觀看世界,這件作品是說明「可見與不可見」的關係。
觀看藝術品
在觀賞藝術作品時,可先從藝術批評、藝術史、美學三方面的素養作為學習的起點。
藝術批評讓我們理解作品的形式、內容、意義與價值。
藝術史可了解作品與社會、時代背景的關係。
美學是以美感經驗為中心,致力於美與藝術的本質之探討。
鑑賞藝術品的四步驟
融合藝術批評、藝術史與美學三方面的素養與知識,統合出描述、分析、詮釋與判斷等鑑賞四步驟。
描述
先就作品做精要的「描述」,並仔細地條列出作品中所見的所有線索,尤其是作品的主題、表現的對象與細節,以及所使用的藝術元素,都能詳盡的觀察。再從作品的解說文字中找到尺寸、媒材、創作方式的說明,以作為分析、詮釋的基礎。
分析
進一步「分析」作品的組織與構成,探究作品的形式要素,並分析作品創作的媒材與主題內容,進而探討作品是如何被創作出來?與其效果從何而來?
詮釋
對作品的表現內涵做進一步探討,以了解作者所欲表達的思想、情感與觀念,並考察時代、社會、民族等因素,是如何影響藝術家與藝術品的表現?
判斷
最後,對作品的價值及優劣,做個人的「判斷」,並對作品與創作者,在藝術史上的貢獻,做審慎的定位。
六 名畫鑑賞與分析
透過藝術鑑賞四步驟的學習,將藉由描述、分析、詮釋與判斷四大程序的逐步討論,以增加個人的視覺感知能力,並體悟作品所傳達出的美感與精神。
委拉斯貴茲/侍女/1656年/油彩 畫布/318×276公分/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
描述:整幅畫空間感層次分明,人物的姿態豐富各異、栩栩如生,彼此之間的互動饒富趣味,畫面人物的衣飾也顯示出了宮廷的華麗之美。
分析:背景交成直角的兩面牆形成了作為畫面背景的「立方體」,讓整個畫面具有強烈的縱深度與立體感,創造出一個極強烈而真實的三度空間,而將觀眾引入畫面的空間當中,就好像觀者與畫面中的人物一起共存著,成為畫面的一部分。
詮釋:委拉斯貴玆的作品展現出了巴洛克時代的光芒,對主題、空間與光線的天分透過極具華麗的個人風格展現出來,使之成為巴洛克時期的繪畫巨匠中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判斷:此作是委拉斯貴茲的登峰造極之作,具體呈現了畫家對於王室的忠誠與讚揚,亦是他在繪畫生涯中不斷追求的結晶。這一幅作品不但是畫中之畫,它也是鏡中之畫,是兼具立體感、空間感與層次感的鉅作。
問題討論
3~5人一組,依據鑑賞四步驟:描述→分析→詮釋→判斷,對這幅作品進行深入討論。
哥雅/1808年5月3日/1814年/
油彩 畫布/260×345公分/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
學習活動 藝術作品鑑賞與分析
課文介紹了視覺藝術形式要素與畫作範例,請同學參考前述內容,就以下各幅作品的線條、明暗、色彩、肌理與空間等要素,進行文字分析。
線條 分析
蒙德里安/紅、黃、藍菱形繪畫/
約1921~1925年/油彩 畫布/143×142公分/華盛頓國家藝廊藏
明暗 分析
魯本斯/卸下聖體/1612~1614年/油彩 木板/420×310公分/安特衛普天主教視覺藝術圖書館藏
色彩 分析
莫內/亞爾嘉杜的帆影/1872年/油彩 畫布/48×75公分/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肌理 分析
梵谷/自畫像/1889年/油彩 畫布/65×54公分/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空間 分析
丁格利/作品第三號/1959年/複合媒材/科隆瓦瑞夫.理查茲美術館藏
學習活動 名畫臨摹練習
請同學自行選定一件西洋名畫作品,並進行實際臨摹的練習,以加深對此作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