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麼
或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都會因為一些美好的人、事、物而駐足停留,去慢慢欣賞它,品察它所帶來的視覺饗宴,心中也常會因此為這些美好的人、事、物生發無限讚嘆,但是我們卻很難用三言兩語就精準的說出什麼是美。
面對美好事物的經驗人皆有之,但並非每一個人在觀賞或體驗同一事物與現象時都會產生同樣的感受。的確,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確實會產生迥異的評價。那麼,「美」到底是什麼?
大抵而言,美感經驗的形成,從事觀賞的「主體」與可供觀賞的「客體」缺一不可;客體是否為美,與主體個人之學養、品味等息息相關。美的定義並非永恆不變,其常隨時間、地域而有所遷變。
美術的意義
藝術是藉由創造具體的感性形象,以反映個人及社會對生活之審美思考與感受的一種體現。透過不同的媒介,可以將藝術概分為表演藝術(音樂、舞蹈)、語言藝術(文學)、造形藝術(繪畫、雕塑、建築)和綜合藝術(戲劇、電影)等。
如果以美術創作的目的來區分,美術可以包括兩大領域:純粹美術、應用美術。
純粹美術
此類美術完全不受實用目的所左右,純粹為表現作者直接的審美觀念與心靈意志。例如:不為特定外在目的所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
羅宇均/最美的弧度/2009年/水墨紙本/140×100公分/私人收藏
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應用美術
應用美術顧名思義是指創作的成品是為了某種功能或經濟目的。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考量各項客觀的條件,如實用性、便利性、機能性,或是否符合經濟效益等因素,以使其成品能獲得大眾的喜愛,例如住宅的室內設計、戶外的景觀設計、建築等。
美術的源起
模仿說
認為藝術的產生是起源於人類對外界事物的模仿,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主張此一說法。
自我表現說
認為藝術的產生是人類自我情感表現的結果,重點在強調人類與生俱來即有藉語言、動作等媒介以傳達其喜、怒、哀、樂之情感的本能。
遊戲說
認為藝術和遊戲類似,是人們為了消耗過剩之精力而產生的活動,如兒童的塗鴉、玩泥巴的舉動。
勞動說
認為藝術的產生是源於人類在演進過程中,由各種勞動行為的表現帶來相關的藝術創造活動。如客家族群的採茶歌謠、原住民的戰舞等等即是。
裝飾說
認為藝術的產生是因為人們在生活演化的進程中,會將其自身或生活周遭種種事物加以美化、裝飾,以達到實用與審美兼顧之目的。
宗教說
認為藝術的產生是人類各種信仰活動的表現,如世界各國均有以木、石等材料為其信仰的神靈塑像之例。
三星堆銅面具/商代晚期/高82.5公分,寬78公分/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此銅面具的眼、嘴、鼻全是「封閉式」,兩眼球伸出如柱,寬眉、菱形眼、臉形瘦削,顴弓呈一道清楚的折線,鼻尖,口扁平,下頦邊緣凸起成為一道寬棱延伸到耳根,耳朵很大,如扇形向兩側伸展,為勾雲形,有穿孔,可知是戴飾物。額頭與兩顴也有方孔,是為了嵌加裝飾物和與其他部件組合為一體之用,富有神祕色彩。
美術的形式原理
完成一件美術作品,所需考量的部分甚多,無論是題材的選擇或是與「形式」相關之內容的組織與結構、表現的媒材等,皆需創作者勞神慎思方能致之。
以下即就數項美術之形式原理分別論之。
和諧
和諧又稱為「協調」,可分為類似性和諧與對比性和諧兩種。類似性和諧是以相近的不同元素加以組合,使其產生出特殊的協調美感,如形式上的和諧、色彩的和諧、明暗調子的和諧等均屬之。
對比性的和諧是相對或相反的兩元素,雖然兩者間存在強烈的衝突與矛盾,但組合之後仍能產生出特殊的協調美感,如光線的明與暗、空間的虛與實、質地的粗或細、色相的對比等。
克利/紅色賦格曲/1921年/紙本水彩/24.5×37.3公分/巴黎布里奇曼現代圖書館藏
克利利用大小形狀相近且色彩類似的造形完成此作,使全作在明暗色彩的變化之中仍充滿了形式和諧的美感。
呂佛庭/月夜泛舟/1989年/紙本水墨/43.5×33.5公分/私人收藏
中國水墨作品常常以虛實相映的方式處理畫面,兩者性質看似相對,卻能和諧的共存於同一畫面中。
平衡
平衡可分為對稱平衡與不對稱平衡兩種。左右對稱、上下對稱、放射對稱都屬於對稱的靜態平衡,或簡稱為「對稱」。對稱的平衡常能產生莊嚴、穩重與沉靜之感,但因差異性小,有時亦會略顯缺乏變化。
不對稱平衡是指相對的兩個元素,其形狀、體(面)積看似不太相等,重量感卻是相當的。這種外在形式富有變化,但卻能形成內在之間平衡感覺的狀態即是不對稱的平衡,亦可稱為「均衡」。
陳巨來/印文:苦篁齋/無年款/
石材篆刻/4×1.5公分/私人收藏
篆刻家運用小篆文字的對稱結構,加上勻整的布局與穩定的刀工使印面形成安和平穩的對稱畫面。
丁衍庸/印文:丁庸/無年款/石材篆刻/3.3×3.3公分/私人收藏
這件篆刻作品,就筆劃言,「丁」字極簡,「庸」字則繁複許多;其所占面積亦有極大之差別,但透過篆刻家巧妙的重筆處理,左右兩個字卻能取得極佳的平衡。
比例
比例所指乃是兩物間的比值,其關係或為大小、重輕、高低等,在美術的創作中特別是指作品與人們心理經驗所形成的對應關係。
達文西/維特魯威人體圖/1485~1490年/紙筆/34.3×24.5公分/
威尼斯藝術學院藏
達文西
在波提且利誕生後七年出生,又比菲利比諾利比早五年出生,這三位大師都是代表著十五世紀風格的典型畫家,但當我們談到達文西的時候,往往把他劃歸到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盛期,與米開蘭基羅和拉斐爾相提並論。事實上他比米開蘭基羅大二十三歲,更比拉斐爾大三十一歲,而他所有重要的作品都在1504年完成,因此在輩分上比他們高了一級。由於他的偉大創作,為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盛期墊下穩固的基石,因此後人往往把達文西、米開蘭基羅和拉斐爾合稱為「文藝復興三巨匠」。
達文西超人之處不僅在藝術和雕刻上,同時在建築、工程、科技、植物學、地理學、解剖學等各領域域中都有劃時代的貢獻,他深信藝術與科學有密切的關係,並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水火不容,對他來說,科學是對自然的研究,而藝術則是表達自然之美。達文西對人體的研究非常認真,他所畫的裸體素描顯示出他對人體結構的注意,還有光線投在肌膚上所產生的變化等。他在1480年代中期開始在米蘭研究解剖學,從留下來的紀錄顯示出他曾解剖過三十多具屍體,他對人體肌肉與骨骼如何銜接、關節與肌肉如何運作的分析研究,對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來說,有很重要的貢獻。他雖然從來沒有蓋過一幢房子,但是他的建築繪圖卻對其他建築師有深遠的影響,我們甚至可以斷定他為文藝復興盛期的建築奠下其特有的風格。
韻律
又稱為節奏或律動。其所指的乃是具有規律與週期性變化,而能使視覺產生如聆賞音樂般抑揚頓挫之心理效果的一種具秩序性的結構。
韻律美的產生常需借助「反覆」「漸層」「大小」「長短」「強弱」等條件的規律性重複出現或交替變化的形式來完成,以造成群體規律安排的美感。
克林姆/滿足/1905~1906年/畫紙 蛋彩 金箔 銀箔/194×121公分/維也納奧地利博物館藏
畫家藉助反覆、大小、強弱等條件的規律性重複出現與交替變化的圓曲形背景形式來完成此作,使此畫的背景產生群體規律安排的韻律美感。
單純
單純所指的是運用簡潔的元素,如造形、色彩、題材等以表現溫和、樸素、平靜簡練的美感。
張子隆/仰/1995年/石材/22×18×45公分/私人收藏
以簡練的造形描寫女性身體線條之美,看似簡單卻深具魅力。
青瓷無紋水仙盆/宋代/汝窯/
高6.9公分,橫23公分,縱16.4公分,口徑23公分,足徑19.3×12.9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河南汝窯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此水仙盆素身無紋,形制簡約,土質細膩,其釉玻璃質感強,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運用最簡單的色彩與形式讓人感受單純樸素之美。
統一
形式美中的和諧、平衡、比例、韻律、單純等各組元素分別開來可各自產生不同的美感,而當其綜合起來時又可造成一種相互協調的美,將多種元素同時運用,使之處於和諧或相互呼應、映襯的狀態即為「統一」。
劉國松/吹皺的山光/1985年/紙本水墨/40×26.5公分/畫家自藏
對比
有部分作品以非秩序性、矛盾且不平衡的形式為之,進而產生一種緊張且不和諧的美感,此即為對比。此種表現手法亦能形成另一種主觀性之美感。
擅用「色彩」與「線條」,以單純且嚴密的符號形象為表現,是馬諦斯藝術中最迷人的特色。此圖使用強烈的色彩表現狂野奔放的畫面效果,以極端對比的色彩營造畫面中的衝突感,進而產生一種不協調的美感。
美術的表現方式
美術的表現方式甚多,其中較重要的有下列幾項:
色彩
色彩是光線照射到物體,再經由物體反射或折射至人的眼睛而產生的。從美術觀點來看,色彩的運用關係到藝術家的經驗、愛好與個性,再加上觀賞者的因素,色彩便更具魅力與變化。此外,色彩的運用也常能使觀者產生不同的視覺心理與錯視效果,使作品產生特殊的層次或空間效果。
瓦沙雷利/VP-119/1970年/油彩畫布/260×130公分/私人收藏
瓦沙雷利擅長使用幾何形狀來組構成具有造成視知覺閃爍感、錯視空間與運動感的新型藝術。
形態
指物質形態的外在樣貌。藝術家可以根據其審美觀自行加以再現、創造或變形。易言之,造形可以是現實中物象的重現,也可以是想像力運作後的成品。它可以是趨近於幾何的、物象的或是各種規則與不規則的形象。
蒙德里安/油畫第1號/1921年/油彩畫布/96.5×60.5公分/科隆華拉夫-理查茲博物館藏
畫家此一風格的作品不為表現任何具體的事物,而是以垂直與平行的黑線做為色塊的分割線,再以紅色、青色、黃色等原色塗入這些分割的區域之內,使其形成大小、顏色不同的方格造形。
質感
質感是物體本身的屬性所產生的質地感覺,它可以直接影響人們觀看藝術作品時的心理反應,如毛皮的溫暖、木頭的溫厚、玻璃的清透、金屬的光輝與堅硬等。傳統繪畫時常以在平面的畫布上重現實物之質感為尚,現代藝術作品中則有部分藝術家企圖用顛覆物體的質感來創造與觀者過往經驗截然不同的全新感受。
歐登柏格/衣夾/1976年/不鏽鋼/1370×370×140公分/費城市政大樓前
瑞典出生的美國當代普普藝術雕塑家,將日常生活物品創作成雕塑,並以極其巨大的比例呈現。不同的材料和尺寸,讓人們對這些常見的日常用品有全然不同以往的感受與想法。在費城市政大樓前的巨大曬衣夾,令人有種置身於童畫故事《格列佛遊記》中的大人國的幻覺。
點、線、面、空間
過去傳統的看法認為繪畫的基本要素為點、線、面,點與點接續形成線條,點或線的擴展則形成了面,面與面又可構成形體。
基本上,平面繪畫是呈現二度空間(長、寬)的藝術形式,而建築、雕塑等則是在三度空間(長、寬、高)中構成的藝術形式;然而有些時候,創作者會運用一些模擬空間透視的方式,在平面的繪畫作品中呈現出如三度空間的視覺效果。至於四度空間的作品則是再加入了時間、速度等要素,以探討在時間存續下,作品的相對運動和變化。
林佳貞 攝/法國萬神殿
法國萬神殿係西元前27年奧古斯都女婿阿古力巴為慶祝亞克興戰役獲勝,奉祀帝國諸神而建造,是古代供奉眾神的寺廟。
萬神殿的頂上是宏偉豪華的半球形圓頂,正面有一門廊,門廊頂部由22根科林斯式圓柱支撐 ,每根柱子高13公尺。至於其內部亦十分富麗堂皇,有圓柱、古典風格的神龕、大理石和彩砌石等裝飾。
美術作品中形態的處理方式
美術作品中形態的處理方式依其被辨識程度高低之差異,約可概分為具象、半具象、抽象。
具象
具象是創作者用以模擬自然景物的一種創作類型,其作品中呈現的是可以藉由人類經驗法則加以辨別的具象物體。
安格爾/德瑟諾納夫人/1814~1816年/油彩畫布/160×80公分/法國南特美術館藏
安格爾以精湛的繪畫技藝,在人物畫上著力表現線條的簡淨、形態的優美和服飾、肌膚質感,人物性格的表現更是高絕,全作充盈著浪漫主義的濃郁氣息。
抽象
抽象繪畫是以色彩、線條、空間、點等元素,運用內省及純粹的方式,將作者所思所感反映在作品中的一種創作類型。
抽象大致可以區分為兩個範疇,一是以機械簡化為主的抽象;另一則為純粹傳達內在心緒,以造形和色彩作為創作的構成要素進行創作。
幾何抽象與抒情抽象
抽象藝術主要源流有二:一是以塞尚和秀拉的繪畫理論為出發點,通過立體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從俄國發展出來的幾何學、構成主義等的「幾何抽象」或冷抽象;另一支則以高更的藝術理論為出發點,融入馬諦斯的野獸主義,而帶有浪漫主義的傾向,稱「抒情抽象」或熱抽象。理論上常以蒙德里安的作品為幾何抽象代表,另以康丁斯基的作品為抒情抽象的代表。冷抽象的傾向是屬於知性的、感性的、有機的、生理形態的,不是在構成時,而是在裝飾的同時強調其神秘性、自發性、非合理性,且帶浪漫色彩。
上述全然不同的抽象藝術,均不約而同地用色、線、面或典等造形要素,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絕對自由」的美。他們在本質上業已成功地打破「繪畫必須仿造自然」的成見。康丁斯基的熱抽象,在第二次戰後,漸次變成抽象表現主義。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透過了包浩斯運動而影響建築、工藝及工業設計。
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1942~1943年/油彩畫布/127×127公分/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此圖是蒙德里安在紐約時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他在世最後壹件完成的作品,主要以顯現新氣象下現代城市的活潑型態。
全作以直線為主要構成,色彩運用則活潑跳躍且不單調,繽紛的彩線以黃色為主,與藍線、紅線交織成大小長短不一的矩陣,讓人感受到如爵士樂般的明快節奏感。
康丁斯基/構成第八號/1923年/油彩畫布/140×201公分/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藏
俄國抽象藝術家康丁斯基,早年學習音樂的經驗促成了他日後嘗試將音樂展現於畫布的想法。其創作多為透過研究形體與色彩結構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半抽象
美術風格有很多是存在於具象與抽象之間,此類藝術作品常以變形的方式呈現,使作品充滿想像的空間,同時也給予觀者嶄新的視覺經驗,在藝術領域中開展出新的道路。如畢卡索的作品拋棄了傳統繪畫看待事物的模式,使物體不同的角度與面向同時呈現在畫面上;杜象〈下樓梯的裸女〉同樣表現出了連續動作造成的運動感,此皆半抽象風格的代表作品。
畢卡索/愛好者/1912年/油彩畫布/135×82公分/巴塞隆納美術館藏
畢卡索以其慣用的直線、曲線、斜直線經營出相互垂直與平行的畫面結構,不同形態的幾何構成,編組出具不確定感的圖象。
杜象/下樓梯的裸女/1912年/油彩畫布/147×89公分/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畫中融合了立體主義將多元視點置於同一畫面,以及未來主義用一個個連續動作表現速度的動態手法,表達空間位移與時間貫通之動感特性。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T形帛畫/西元前二世紀/油彩畫布/長200.5公分,上寬92公分,下寬47.7公分/湖南省博物館藏
帛畫出土時覆蓋於內棺上。分天上、人間和地下三部分的景象。天上繪有日、月、扶桑、天帝和天國守門神;中間是墓室主人和祭祀的場面;下方繪一巨人托舉大地。線條流暢細膩、色彩絢爛華麗、構圖嚴謹對稱,充滿當時生活的氣息及漢代人們對於天地存在的神話思想。
卡莎特的〈沐浴〉,把家庭中常見的情景表現得溫柔端莊,溫馨感人。
卡莎特/沐浴/1893年/油彩畫布/100.3×66公分/芝加哥藝術機構藏
畫中描繪一位母親正為年幼的孩童洗腳,母親與孩童似乎都沉靜的享受著這溫暖的一刻。
總而言之,美術活動是文化活動的主流,它能激發人類高貴的情操,產生向上的精神,擴而移風易俗,匡正社會風氣,並提高生活的品質;更是再創現代國家文化必經之途,因此值得全民重視與大力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