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八章 雕塑造形的禮讚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五章 水墨畫的藝術光輝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六章 看懂現代藝術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三章 風景的美感與呈現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七章 圖文並茂的藝術創作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二章 美麗恆久遠‧巧藝永流傳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一章 各具特色的異域文明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四章 悠遊西洋傳統藝術史
普通高中/美術(一)資源版/第二章 繽紛多彩的繪畫世界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八章 雕塑造形的禮讚
雕塑
一種立體的造形藝術,與繪畫的平面性及虛擬的空間深度不同。
具有厚度及真實的三次元空間深度,有視覺性,也有觸覺性。
黃土水/釋迦出山/1927年/銅/118×38×38公分/高雄市立美術館藏
此作品為黃土水受託為萬華龍山寺而作。他遍覽相關史料書籍,又參考南宋梁楷的〈出山釋迦圖〉,最後採用櫻花木,費時三年雕刻而成。原本供奉於龍山寺,二次大戰毀於美軍轟炸。現在所見的是當時作者贈送魏氏家族的石膏原模所翻造。這件作品散發出人性與靈性,造形充滿美感,充分掌握超脫俗塵的神韻。釋迦披掛的袈裟也是重點,衣紋和肉體譜成完美的呼吸節奏。
廟宇的交趾陶藝術與剪黏藝術
雕塑在人類生活中的精神表現與日常應用相當廣泛。
人們也會在建築與器物中結合雕塑,以加強物體的象徵性與美觀性。
廟宇的交趾陶藝術
(佳里震興宮的葉王作品〈憨番抬厝角〉)
交趾陶是低溫燒製的彩釉軟陶,常用於傳統建築的裝飾,清代嘉義的葉王是最負盛名的藝匠。在臺灣傳統的寺廟屋脊上常布滿五彩繽紛的裝飾造形,有宗教圖像、歷史故事、花鳥蟲魚等,這些裝飾造形物多是以交趾陶或剪黏表現。不過,近年也有以水泥等塑形彩繪。
剪黏藝術
(臺中清水紫雲巖的屋脊剪黏藝術)
這是結合了泥塑、彩繪、鑲嵌的傳統工藝。早期是以上有釉色的陶瓷碎片黏貼表面,但在今日則多以彩色玻璃等黏貼。目前廟宇屋頂的裝飾多以剪黏手法製作。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處處可見大型的立體公共藝術
隨著現代都市對於公共藝術的重視,雕塑也在生活環境的美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雕塑的立體感與真實性滿足了人類的幻想與愛美的天性,也提供人們更多元的文化表現方式與生活情趣。
李再鈐/元/1994年/不鏽鋼、紅色噴漆/700×295×248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園區
近年來由於政府的鼓勵與支持,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處處可見大型的立體公共藝術,不僅美化都市環境,也帶給我們視覺美感的饗宴。作者以幾何形象為主,從自然物象中領會到生命存在與造形的關係,透過「數」與「形」的相互運用,演繹出一種如同幾何原理的形象結構,以探索物質本源。
一 雕塑的製作與表現方式
雕塑依創作材料與製作方式可簡單地分為:雕刻、塑造與組合構成。
■ 雕刻
是利用雕、刻、切割、琢磨等方法,去除不要的部分,將心中的意象雕鑿成為一個真實存在於空間的立體造形。
主要的表現媒材有:石材、木材、獸骨與獸牙、竹、玉、石膏……等。
石膏雕刻示範
①先準備好材料。
②以鉛筆畫出大略的外形。
③將石膏一角置於桌上支撐,以美工刀先從外圍大塊面開始雕刻。
④以較尖銳的雕刻刀做深入的整理。
⑤以砂紙磨平表面並以雕刻刀修整。
⑥作品完成。
石材的抗張強度較小、重量較重與硬度較大的特性,所以藝術家在創作時會儘量避免細長凸出的結構,必要時於站立雕像的小腿部位,加上石柱或樹幹等依附物,以增加石雕的結構與支撐。
阿波羅像/2世紀初(製作於希臘化時代的摹刻)/大理石/高224公分/羅馬梵蒂岡美術館藏
為了增加石雕的支撐力,藝術家巧妙地於雕像右腿,安置樹幹與蜿蜒的蛇,除了增加結構強力,亦可增加雕像的敘述性與豐富性。本件作品以優雅輕快的姿態結合雄壯的理想主義,創造出一種古典理想美的形式,在新古典主義時代時受到極大的推崇。
木材與石材的特性不同,木材的纖維特性使其抗張強度較大、較輕。如此,木材可以雕刻成較薄而伸長的形狀,既容易雕鑿也相當適合著色,是裝飾雕刻品及民俗雕刻品廣泛採用的素材,只是容易受環境氣候的影響而腐朽。
李松林/人生四暢~伸腰/1987年/木材/40×23×17公分/私人收藏
臺灣傳統民俗與工藝創作家,常以木材作為創作的媒材,木材的取得方便與延展性極佳,給予創作者可以自在地創作。
■ 塑造
塑造與雕刻的方式相反,是利用可塑性高的的材質,以堆土、捏形、修飾等方法,將心中的意象塑出。
常用的材料有黏土、蠟、紙漿、金屬……等。
黏土塑造示範
①先準備好工具與材料。
②捏出頭部形狀並加以刻畫。
③製作身體。
④將頭與身體結合。
⑤加上手臂等各種物體,並逐步雕塑細緻。
⑥完成作品。
塑造出來的作品較難長久保存,最好以石膏、玻璃纖維、青銅(銅、錫合金)等易於保存的素材翻模、鑄造完成,或是黏土經過窯燒成為陶瓷器,經過這樣處理後,作品較容易保存。塑造是雕塑技巧中,最能直接表現的方式。
廖清雲/慈暉/1991年/青銅/高75公分/高雄市立美術館藏
以青銅翻造是雕塑常見的形式,如此可以讓作品保存長久。作者擅長石雕與塑造,在其作品經常流露出人性關懷與溫馨情感,這件作品突破傳統形式,將人體的形態誇張變形,並以圓融的概念融入造形中,整體具有優雅的視覺律動美感。
■ 組合構成
將相同或不同的媒材與物件組合成為一件造形物。
雖然與雕刻法及塑造法同樣是古老的創作技法,但是直到20世紀抽象藝術與現代藝術興起後,構成法才成為雕塑創作主要的一種方法。
陳庭詩/迴聲/1990年/鐵/105×140×80公分/高雄市立美術館藏
以焊接金屬的方式,創造一種介於具象與抽象間的意象,作者將心靈之聲賦予廢鐵新的生命。
問題討論
二 品味空間美學
雕塑品本身的形態或存在於空間的樣式,使得作品有不同的特質與欣賞方式,一般可分為圓雕、浮雕、透雕與線刻。
■ 圓雕
完全立體存在於空間中,觀眾可繞著作品觀賞,這種方式使作品更具真實性與生命力。
黃清呈/頭像/約1940年/石膏/高26.5公分/高雄市立美術館藏
圓雕可以呈現各個角度的造形美感,具有視覺上的真實感。本件是日治雕塑家黃清呈留學日本時期的作品,是以石膏翻模而成的雕塑,表面肌理的處理看似粗糙,但人物五官表情卻又有細膩的刻畫,具有一種內蘊的生命活力。這件作品已由文建會(今文化部)於97年度古物審議委員會中,指定為「重要古物」級文物,是一件相當珍貴的臺灣文化財產。
■ 浮雕
在平面底板上做出半立體的深淺形象,雕像存在於一個假想的背景上面,兼具了繪畫與雕刻的表現特色。
依深淺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深浮雕、淺浮雕與薄浮雕等。
吉柏爾蒂/天國之門(局部)/1425~1452年/青銅/高56公分/佛羅倫斯洗禮堂
吉柏爾蒂為佛羅倫斯洗禮堂門扉(東門)左右兩排製作十面浮雕,本圖為其中之一。作者巧妙地運用遠近法而產生繪畫般的效果。
■ 透雕
又稱為鏤雕,是在浮雕的樣式上將背景鏤空,材料以木材居多,常見於民間木構建築或民俗器物中。
螭虎圍爐透雕花窗一對/清代/木材/長83.5公分,寬40公分,厚2.5公分/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藏
透雕常見於民俗器物上,此花窗透雕螭虎「瓶」安如意造形,瓶身彩繪青色螭虎,為傳統花窗樣式。器物的線條流暢,造形對稱,在建築的裝飾上表現出常民對吉祥平安的期望。
■ 線刻
又稱為平雕,是在平面上以「線」的表現方式刻畫紋理,沒有明顯的凹凸效果,所以只能從正面欣賞。
可分為陽刻與陰刻兩種表現方式:
陽刻:保留圖案,刻除背景使圖形凸出。
陰刻:將圖形部分刻凹下去,背景則保留平面。
雲龍罍/春秋/青銅/高40.5公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青銅器身細密的紋飾即是線雕的表現,繁複的雷紋與龍紋布滿器身,增添了器物的精緻華麗。
三 古拙與原真的表現
人類文明發展初期的藝術品風貌多為樸拙的風格,形式上是具象的,但卻有一種原真之美的趣味。這時期藝術品製作的動機和用途多與宗教或祭禮有關,舊石器時期的一些女性雕像相當具有特色,這些雕像被稱為「維納斯」或「偉大的母親」,普遍的說法稱它們是為了祈求多產與豐收而製作,具有強烈單純化與抽象化的趣味。
威倫道夫的維納斯/舊石器時期/石灰岩/高11公分/維也納奧地利自然史博物館藏
這尊維納斯像有誇大的乳房、臀部、下腹等女性特徵,臉、手、腳等部位則忽略,也不注重比例,與同時期描寫動物生態的自然主義風格的壁畫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同樣具有美感。
古拙的風格也可以在早期的文明中看見,埃及的藝術基於神權與政權的合一與追尋永恆的目的,單純與靜態的表現方式相當特別。此外早期的希臘雕刻與羅馬的雕像也有著呆板的軀體及古拙式的微笑特質,這些古樸又具有純真的風格相當耐人尋味。
納米爾王石碑(正、反兩面)/西元前3100年左右/片岩/埃及開羅美術館藏
埃及的人物表現相當特別,頭部以具明顯輪廓的側面顯示,身體為正面,下肢以張開的側面表現動感。納米爾王石碑是宣告埃及王朝開始的歷史性作品,以正反兩面的浮雕描寫納米爾王統一埃及的事蹟,右圖上段戴著象徵下埃及統治者帽子的國王與士兵們,似乎正在舉行戰勝後的儀式場面。中段是與怪獸的糾纏,下段是化作公牛的國王及擊毀敵人的城市,並用前腳踩著逃跑的敵軍。左圖中央巨形的國王頭戴著象徵上埃及統治者的長形白冠,手舉著棍棒捶打敵人,右上方俘虜頭部與紙草組合的物體上面站著一隻鷹(象徵國王的守護神──荷爾斯之鷹),代表荷爾斯之鷹將尼羅河下游三角洲地帶的俘虜交給國王,下段為兩個戰敗的裸體敵兵。這件作品顯示納米爾王是以上埃及王的身分征服下埃及,即尼羅河中游南北部合而為一,確立了全埃及的統治權。
夫妻像陶棺/西元前520年/赤陶土上色/長198公分,高114公分/羅馬朱莉亞莊美術館藏
這是早期義大利半島北部伊突利亞人(Etruscan)的赤陶作品,夫妻橫臥於希臘式的長椅上,形成棺蓋,存放著骨灰。伊突利亞人重視死後的世界,認為死後世界只不過是生命的另一階段,所以陵墓中的壁畫與雕塑盡是描寫日常生活的喜樂。此夫妻像帶著一種「古拙的微笑」,及日常生活溫情的一面。
原始民族中的雕塑由於環境封閉與文化停滯,導致藝術風格與樣式缺少時代的變化,大多遵循部落祖先所流傳的圖騰。
原始藝術的作品相當具有創造力,充滿幻想與熱情,藝術創作的動機與內容大多與民族的精靈、祖先或咒物的崇拜有密切的關係。
原始藝術的美學元素對於20世紀初歐、美的現代藝術的創作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加彭的祖先遺骸守護像/木 銅 鐵/高62公分/私人收藏
守護像的作用是看守監護祖先遺骸,在木材雕像上覆蓋閃亮銅片及眼睛造形,負有著發出守衛預警的責任。雕像臉部的工藝與造形特別,身軀的部分則簡化為一個菱形。
剛果的尼康德魔咒人像/木 鐵釘 細線 布料/高120公分/比利時中非皇家博物館藏
尼康德是一種用來解除巫術詛咒的魔咒人像,包裹著細網,如同獵人用來設陷捕捉獵物的獵網一樣,魔咒人像是用來追捕一切惡端和騷亂的製造者。雕像的造形或許有些詭異恐怖,但這些形式表現最終目的都是追求平安和諧。
巴布亞新幾內亞海灣省的伊畏諾雕像/19~20世紀/木 彩繪/高115.3公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人像是以平面淺浮雕加彩繪的方式處理,形態具有動態美感,紋飾則充滿有機生命美感。
巴布亞新幾內亞艾勒瑪人的面具/19~20世紀/樹皮 植物莖桿 彩繪/高95.5公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這種面具是由年輕人配戴的,在某些節慶中戴著造訪其他村落,這種面具大都描繪圖騰動物,也有些是表現成小丑的樣子。此面具的色彩表現相當出色。
一些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中也有這種原始或古拙的趣味,有些是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有些是因為沒有接受過學院派雕塑的訓練,而發展出獨特的樸拙美感。
這種藝術風格也被稱為樸素藝術(Naive Art),「樸素」一詞帶有未加工巧飾、天生自然、原始純真的意義,創作者則被稱為素人雕塑家。
林淵/佛祖/1989年/石雕/59公分/私人收藏
童稚、粗獷是林淵的特色,作者創造出的佛祖形象相當慈藹可親,充滿逗趣感。
吳李玉哥/牛生氣/1983年/青銅/高85公分/高雄市立美術館藏
她與林淵都是早期傳統農業社會的勞動者,創作時多從鄉間生活取材,加上豐富的想像力,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此作品不加修飾雕琢,充滿童稚趣味,表現牛生著悶氣,低頭吃草,任憑騎牛者勒緊牛繩仍不為所動,將「牛脾氣」這句俗語表達淋漓盡致。這件作品的原始媒材是陶土,爾後再經人翻模成青銅塑像,以利保存。
問題討論
四 寫實與理想的歌頌
從希臘、羅馬以來,西方傳統藝術一直在追尋「真、善、美」的使命 ,具象與寫實幾乎是西方傳統美學的重要根基,直到20世紀現代藝術才得以解脫傳統的包袱,朝向多元的發展。
希臘雕刻的理想主義與完美性造就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不像埃及與西亞以君主為主的雕刻,希臘的雕刻顯得比較貼近人文主義的表現,即使表現神像,也具有平易可親的人性。
羅馬人比較務實且著重現實,崇拜祖先的習俗與喜愛雕刻偉人紀念的習慣,所以肖像雕刻相當興盛,故事性與歷史性的雕刻則以浮雕的形式表現於凱旋門、紀念柱、陵墓等。
西方中世紀美術是在基督教的影響下發展的,但由於毀棄偶像令的頒布,禁止禮拜偶像,雕刻多只是用來裝飾教堂的牆壁、門扉與柱子等,雕塑的具體形象有時成為象徵神的榮光,有時則成為對一般文盲平民闡述《聖經》意涵的圖像。
聖母訪問/約西元1230年左右/法國藍斯主教堂
這時期的雕塑仍以裝飾建築為主要目的,中世紀的人物雕刻少有圓雕,多是附屬於建築結構的裝飾浮雕,所以多有拉長變形,在這個時代,繪畫與雕塑是附屬在建築主體之下,缺乏自由表現的空間。
歐洲文藝復興將人類從中古時期的思考邏輯解放出來,也發展出人文主義式的藝術,雕塑也同樣得到解放。雕像脫離了教堂的牆壁與柱子,成為了獨立式的雕像,追求生命的喜悅也成為這時期藝術家的表現重點。
唐那太羅/加達美拉塔像/1447~1453年/雕像為銅質,底座為大理石/像高335公分,長396公分,加上底座共7.8公尺/義大利巴都阿的聖安東尼廣場
唐那太羅生動地表現出威尼斯統帥的騎馬雄姿,栩栩如生的表現手法,成為日後騎馬像的範本。這是15世紀最重要的騎馬雕像。
羅丹是近代最重要的雕塑家,他追求真實的表現,開創了新的美學觀,羅丹不再只是表現人物理想美的一面,對他來說人生即使有平凡或醜陋的地方,其實也會有另外一種生命喜悅的美感。
羅丹/地獄門/1880~1917年/青銅/635×400公分/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藏
這是羅丹畢生的大作,死前仍繼續從事這件工作,青銅鑄造是其死後才做的,取材自但丁《神曲》的〈地獄篇〉,他將苦惱的人世表現在作品中的180具人物裡,門中央上部有稱為詩人(但丁)的「沉思者」正在沉思人類的行為與命運等。〈沉思者〉、〈吻〉及許多著名的作品都是從這件大作中,放大獨立出來的作品。
問題討論
五 新材料、新思維、新美學
20世紀是個多元變動的年代,雕塑也是如此,不像傳統藝術在某個時代有固定的樣式與風格,現代的雕塑既無特定樣式也無時代統一的精神。
新的材料與新的技術帶給雕塑家新的創作方向,例如:不鏽鋼、玻璃、焊接與切割的表現等。但更重要的是現代美學觀的產生。
楊英風/鳳凰來儀/1970年/不鏽鋼/101×119×70公分/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藏
利用金屬的延展性與表面反光性,創作出半抽象流暢的造形、光滑質感與反照周圍環境色彩的特色。
這些新的美學觀點顛覆了傳統對美的概念,促成雕塑家對造形表現有更多的實驗與發展,這些因素也使得現代雕塑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景況。
布朗庫西/空間的鳥/1919年/銅/高137公分/私人收藏
布朗庫西說:「東西外表的形象並不真實,真實的是東西內在的本質。」為了體會世界的本質,他一生只選擇少許主題,以不同材質去創作,圍繞著男女之吻、繆思、鳥、公雞、柱子等主題,尤其是鳥的系列,最能顯示他與這個世界的關係,表達生命之飛翔。他的作品以象徵性的極端抽象與微妙的造形為特色。
傑克梅第/行走的人/1947年/青銅/高170公分/蘇黎世私人收藏
傑克梅第創作一系列這種拉長變形,表面粗糙的人物,沒有面孔,所以看不出這些人物的喜怒哀樂,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孤獨冷漠的感覺,似乎是現代都市中人與人間的寫照。
李光裕/早春/1996年/銅/130×88×75公分/私人收藏
作品經由深悟思考和覺醒,演化出一種由東方情韻所洗鍊出來的抒情境界,不只是外形的追求,更是一種心境的呈現。
草間彌生/點/2001年/合成皮/50×30×50公分/私人收藏
軟雕塑是作者常用的表現形式,她以一貫的「斑點」風格表現作品,並以鮮明的色彩與簡潔的造形,將藝術、設計與生活融入作品中。
奈良美智/夢遊娃娃/2004年/聚酯素材/高29公分/私人收藏
動漫人物的表現也是近年來一種潮流,作者以其常見的手法,即大頭、大眼的小人,結合純真與邪惡的氣息,塑造動漫世界中的人物。
環境與雕塑的結合也是現代雕塑的另一個走向,隨著民眾對於都市景觀的重視,政府與企業對於公共藝術的支持,雕塑也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都市的戶外環境,這樣的雕塑作品似乎更加平易近人了。
黃中宇/時間斑馬線/1999年/H型鋼 強化玻璃/375×500公分/臺北市民大道與敦化北路口
公共藝術的興起將雕塑創作帶入另一個發展方向,雕塑不再只是獨立的個體,藝術家必須面對社會群眾,並且思考環境與作品的關係結合作品與環境。這件作品相當醒目,充滿趣味性,帶給市民不少生活情趣。
黃銘哲/慾望在飛行/2001年/不鏽鋼烤漆/860×1200×150公分/新北市板橋車站
流暢亮麗的造形結合彩豔奔放的紅色,為冰冷的水泥叢林與來去匆匆的過客,帶來許多歡娛氣息。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