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樣的微笑
人像畫的迷人處就在於畫中人物動人的神韻與生命的氣息,達文西不以清晰的輪廓線描繪出人物外形,而採用「暈塗法」解決形體漸層變化,以純熟的明暗表現技法,呈現出客觀、寫實的五官與手部,這些都是當時較創新的表現手法。
達文西/蒙娜麗莎/1503~1506年/油彩 木板/77×53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熱情奔放的黑衣女子
不同於〈蒙娜麗莎〉含蓄、和諧、細膩的畫風,日本近代藝術家宮本三郎以熱情、對比、粗獷表達他的感受,以畫刀與畫筆將厚重的油彩塗抹於畫布上,人物適當的拉長比例並適切地突出畫布,濃厚色層的畫面中感受熱情。
宮本三郎/黑衣女子/1961年/
油彩 畫布/91×65.5公分/日本金澤市.石川縣立美術館藏
一 永遠的容顏
追尋永恆與紀念,是人像藝術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藝術家除了對人物的容顏、身體等作真實生動的描繪外,還要透過表情、動作、服飾及背景等,表現其內在氣質與個性、身分地位。
人像畫也可稱為肖像畫。
可分為群像畫和個人肖像畫。
表現群像時要注意人物構圖及位置的安排、肢體動作與彼此的神情。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1739年/彩墨 絹/322.5×232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景容/湖邊少女/2008年/
油彩 畫布/92×73公分/私人收藏
雖然只是單人全身畫像,畫家仍相當講究構圖的美學,藉著背景建築左右大小變化,及少女臉部表情與眼神方向,人物置於畫面中央,卻也不會呆板,寧靜中帶著些許動感,整體籠罩著一種神祕的情愁。
竇加/貝雷里一家/1858~1860年/油彩 畫布/200×250公分/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這是竇加相當著名的一件作品,竇加雖是印象派藝術家,但具有深厚的古典寫實能力與技法。這張畫中一家人雖保有群像的表現方式,但內容與氣氛都是反傳統,四人眼神沒有交集,畫家似乎有意營造各人都有其個性的氣氛。
人像畫家早期多是為貴族服務,及至中國明、清以後、歐洲17世紀以後,由於社會經濟發達,中產階級崛起,平民百姓為了留存自己的影像,促成民間專職肖像藝術的畫家大量產生,肖像藝術的發展更加蓬勃且多樣。
佚名/撚珠持扇士紳像/清末民初/彩墨 紙本/67×50公分/私人收藏
徹底忠於模特兒肖像性的寫實立場
藝術家在處理肖像時可能要面臨一個重要的課題,到底藝術家應該描繪至何種程度,才是忠於畫中人物呢?
傑利柯/患嫉妒偏執狂的女精神病患/1822~1823年/油彩 畫布/72×58公分 / 里昂美術館藏
追求理想化與表現性
莫迪里亞尼/拿扇子的女人/1919年/油彩 畫布/100×65公分/巴黎市立近代美術館藏
畫家在短暫的36歲的生涯,留下許多肖像畫,所畫的人物多是他身邊平凡的人。他往往將模特兒拉長變形,配上呆滯的眼神與神祕沒有眼珠子的笑容,相當特別。他的畫並不是老老實實地刻劃出人物的外型,而是表現自己的感受。
二 形神兼顧的東方風情
東晉時期的人物畫家顧愷之主張「以形寫神」,整合肖像畫的兩個重點—形似和神肖。
他還提出「頰上三毫」的見解,表示加強特徵使肖像性提高;又「傳神阿堵」則是對眼睛描寫的重視。
顧愷之/女史箴圖(唐摹本局部)/東晉/水墨設色 絹/24.8×348.2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根據張華所著《女史箴》一文而繪的插圖,原圖共十二段,但已遺失前三段,採圖文並茂的方式,是中國分隔圖畫的濫觴,此段描繪人們都知道修整自己的容顏,而不知修養自己的品行。作者高超之處就是能將教誨文字轉換成容易理解的圖像,另外,墨線流暢、人物容貌與體態描繪相當生動。
「六法」是日後人物畫品評的準則,其中的第一法「氣韻生動」,指出「氣韻」的首要,要求藝術家把握人物對象恆動的生命特質。
佚名/北宋仁宗坐像/北宋/水墨設色 絹/188.5×128.8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顧愷之與謝赫奠定了中國人像畫的審美基調,「以形寫神」「傳神」成了中國人物畫的傳統。
之後歷代畫家如唐代閻立本、五代顧閎中的肖像造詣都非常高。
晚唐、五代:肖像脫離人物畫而成為一獨立的畫科,宋代以後,除了宮廷設置職業畫家描繪君主外,民間也有專業的職業畫工從事此業。元代王繹的《寫像祕訣》的出現,使人物畫技法更加系統化。
曾鯨/王時敏像/1616年/水墨設色 絹/64×42.7公分/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圖中人物是清初「四王」之一著名的山水畫家,眉宇間透露出勃勃生氣,老成早熟,端坐於草編的蒲團上,手持一拂塵,面部安詳,體態穩重。畫家筆法純熟而細緻,利用層層暈染技法將人物五官表現立體,構圖上運用三角形構圖使畫面穩定。
晚清「海派」畫家所畫人物,題材多樣,構圖極具巧趣,設色大膽,不流於俗,將中國肖像畫推向新的高峰。
任伯年/以誠五十一歲小像/1877年/水墨 淡色紙/132×42公分/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藏
攝影取代肖像畫:清末民初,現代攝影技術傳入,與西洋素描畫法的出現,衝擊中國傳統的肖像畫。
衝擊的調整:繪畫的目的與功能不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藝術家風格的表現。
徐悲鴻將西方的人體畫觀念帶入水墨畫中,一樣以傳統的筆墨與色彩表現,但加入新的表現觀念後,有了全新的感受。作者藉中國傳統的寓言故事來鼓勵大家同心協力,將日本趕出中國。
徐悲鴻/泰戈爾像/1940年/彩墨
紙/50×50公分/徐悲鴻紀念館藏
三 客觀寫實的肖像藝術
費歐姆肖像畫(見下頁圖)可以看出早期西方肖像畫的風格,強調光影,五官因而顯得立體清晰,膚色真實且富變化,這種肖像畫雖然融合埃及人永生的想法,但是描繪的方法則是以希臘、羅馬的風格表現。
年輕男孩(左)、婦女(右)/羅馬時期約61~138年/蠟彩 木板/高38公分(左)、高38.1公分(右)/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費歐姆肖像畫的人物都有明亮的雙眼,凝視著前方,人物寫實的表現相當優秀。
文藝復興時期南方(如義大利)畫家的肖像畫偏向理想美,北方(法蘭德斯、德國)畫家則偏好寫實並遵守本人原貌,且描繪細膩。
范艾克/包著紅頭巾的男子/1433年/油彩 木板/25.5×19公分/倫敦國立肖像畫廊藏
17世紀歐洲宮廷藝術興盛,產生許多優秀的藝術家,魯本斯是巴洛克時期非常重要的藝術家。
他的肖像畫光影強烈,筆觸活潑,膚色的表現更是為後人稱道。
魯本斯/朱斯托.李普希奧/1611~1612年/油彩 木板/164×138公分/佛羅倫斯皮蒂宮藏
西班牙宮廷畫家—委拉斯貴茲
他深受國王的寵愛,曾為瑪格麗特公主畫過五件肖像畫,清純可愛的容顏與華貴高雅的儀態令人印象深刻。
委拉斯貴茲/八歲的小公主瑪格麗特肖像/1659年/油彩 畫布/127×
107公分/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荷蘭畫家—林布蘭
他的畫面背景似乎籠罩著一層黑暗,而光線則強烈地照在主角人物的臉上,具有戲劇性的效果。善於運用油彩的透明技法與筆觸以表現質感的他,留下許多自畫像與集體肖像畫。
林布蘭/夜巡/1642年/油彩 畫布/359×435公分/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藏
西班牙畫家—哥雅
18至19世紀的西班牙畫家哥雅,雖然也是宮廷畫家,卻時常畫出人性內心的陰鬱與黑暗面的作品,他的肖像畫風格特別,人物在陰暗中似乎隱藏著某些情緒。
哥雅/畫室裡的自畫像/1790~1795年/油彩 畫布/42×28公分/馬德里聖費爾蘭多教堂藏
安格爾
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畫家,他的肖像畫表現出真實性與寫實性。
安格爾/路易—法蘭斯瓦.伯坦像/1832年/油彩 畫布/116×95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四 新時代新表現
20世紀「美」的意義趨於多樣,繪畫不再只是記錄,更是畫家表現自我理念與創造藝術風格的工具,寫實逼真已不再是畫家追求的唯一目標。
塞尚認為萬物皆是由球體、圓錐體與圓柱體組成,空間深度與寫實質感並不是他的興趣,反覆描繪以追求色彩與造形的和諧才是他的目的。畫面物體幾何構成的理論影響日後畢卡索的立體派藝術,所以被尊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塞尚/紅色沙發上的塞尚夫人/1877年/油彩 畫布/87×70公分/聖保羅美術博物館藏
作者認為萬物皆是由球體、圓錐體與圓柱體組成,空間深度與寫實質感並不是他的興趣,藝術家在畫人像與靜物時的態度可能沒有多大差別,反覆描繪以追求色彩與造形的和諧才是他的目的。畫面物體幾何構成的理論影響日後畢卡索的立體派藝術,所以塞尚也被尊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立體派的肖像畫
雖然是透過寫生創作,但畫出來形象卻往往是變形的主觀呈現。
畢卡索/自畫像/1972年/粉彩墨水 紙/65.7×50.5公分/私人收藏
維也納畫家—克林姆
以寫實的肖像結合獨特的裝飾性圖案風格。
克林姆/伊莉莎白.巴赫芬—艾希特肖像/1914年/油彩 畫布/180×
128公分/私人收藏
有些畫家則以變形的臉孔與扭曲的身體傳達人物內心情境。
代表性的畫家如奧地利的希勒。
希勒/自畫像/1915年/油彩 畫布/46×30.5公分/布拉格國立美術館藏
中國畫家—蔣兆和
將傳統筆墨的表現與西方素描融合一起,描寫動盪中國下層百姓的影像。具有強烈的社會主義思想,被譽為「中國的林布蘭」。
蔣兆和/與阿Q像/1938年/水墨設色 紙/97×52公分/私人收藏
低頭沉思似乎有所行動,但左手無力地抱著右拳,莫可奈何,充分表現出在混亂的時代中,平民的無奈與不幸。
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
以投幣式攝影機拍下收藏家斯卡爾夫人的各種表情,並將這些影像排列做成絹印版畫。
安迪.沃荷/36幅艾塞爾.斯卡爾夫人/1963年/絹印版畫/202.6×
363.9公分/紐約惠特尼美術館藏
臺灣現代人物畫的創新
黃銘哲/臺北東區的一群女人/1992~94年/油彩 畫布/180×180公分
作者放棄早年寫實的表現形式,改以變形的手法表現,這是表現90年代金錢氾濫的臺北東區,以貓的形象與女性浪漫情調結合成為畫家新的表現方式。
陳永賢/盤中頭—草生/2001年/錄像裝置/6分鐘/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以自己的頭顱當作表現工具,創作靈感來自於禪宗的禪定觀念發展,擺脫生活雜念,以達到涅盤的境界。
五 畫家的自畫像
林布蘭/23歲的自畫像/約1629年/油彩 畫布/37.9×29公分/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館藏
這是林布蘭獲得新進肖像畫家榮銜而畫的第一件自畫像。
林布蘭/1669年的自畫像/1669年/油彩 畫布/59×51公分/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館藏
這是林布蘭最後一張自畫像,畫完此作當年秋天就去世了。
梵谷/33歲的自畫像/1886年/
油彩 畫布/41×33公分/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藏
這是梵谷在巴黎創作的自畫像,有古典學院派的影子。
梵谷/耳朵綁上繃帶的自畫像/1889年/油彩 畫布/60×49公分/倫敦考陶爾德藝術館藏
畫風明顯轉變,建立了個人獨特的風格,色彩濃厚,筆觸生動,這時的梵谷剛歷經割耳風波,身心都受到傷害。
芙烈達.卡蘿/兩個芙烈達/1939年/油彩 畫布/173.5×173公分/墨西哥現代美術館藏
這是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離婚後的自畫像,表現兩個自我,兩人的「心」都被赤裸地顯露,左邊卡蘿鮮血流不止,而右邊的卡蘿則牽著她的手,似乎是給予安慰。
潘玉良/自畫像/1945年/油彩 畫布/74×60公分/中國安徽省博物館藏
畫家站在窗前,手捧芍藥盆栽,側頭凝望前面,表情嚴肅略顯疲憊。在自畫像中流露出身處國外的飄泊寂寞與思鄉情感。
學習活動 人物肖像—鉛筆寫生創作
試著練習自己的肖像(面對鏡子寫生或看照片表現)、寫生同學或描繪其他人物(參考照片等)。
用具:鉛筆(建議使用:B~4B的鉛筆)、橡皮擦與素描紙。
注意人物五官特徵及人物的個性。
學習活動 唯妙唯肖—紙立體肖像公仔
請同學參考範例,創作紙立體肖像公仔。完成後將大家的作品集合,一起分享創作的喜悅,看誰的公仔最傳神。
創作媒材
- 西卡紙或粉彩紙。
- 各種素描媒材,如:鉛筆、色鉛 筆、簽字筆、彩色筆、麥克筆等。
- 膠水或保麗龍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