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的發展在1960年代西方現代藝術資訊的大舉湧入後,開啟了臺灣現代藝術的啟蒙,到了1970年代,鄉土主義的盛行,某種程度的展現本土意識的反撲。
邁入1980年代,隨民主潮流勢不可擋的社會能量大釋放,百花齊放時代變革,造就多元與活力的臺灣當代藝術現象。
施並錫/望鄉/1979年/油彩/80×100公分
這張作品是施並錫在1979年「吾土吾民」個展時展出的作品之一,對鄉土的情懷在這件作品中自然流露出來,畫中男女青年面向無限延伸消失在遠方土地與天空交接的地平線上的火車軌道,心情想必是何等的惆悵。
一 臺灣當代藝術的時空環境
政治
從1987年起,黨禁、報禁、戒嚴令、票據法刑責相繼解除,大陸探親、出國觀光也相繼開放,中央民代全面改選……使臺灣的政治正逐步走向民主。
鄭政煌/立法院(吹風機加熱前)/1994年/變色顏料/138×90公分
作者認為「觀眾參與」是作品的重點,因而採用變色顏料作為創作的媒材,在〈立法院〉這件作品中以變色顏料的媒材諷刺政客的表裡不一。
經濟
臺灣經濟在80年代蓬勃發展,帶動藝術市場興盛。
梅丁衍/戒急用忍/1998年/彩色壓克力透明串珠/400×1300公分
社會
當政治的解放還權於民,經濟的爆發得錢於民,初嚐有權有錢甜美滋昧的人民,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易建構出脫序的社會。
文化藝術
臺灣史在90年代成為顯學,而臺灣藝術史當然也不例外。
80年代是臺灣文化建設的萌芽時期,最明顯的就是各縣市文化中心與美術館紛紛落成啟用,硬體結構的相繼出現,鼓舞了軟體創作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