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的當代藝術
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觀光旅遊增廣了人們的見聞,加上臺灣的留學生遍及世界各地,不再像從前只侷限在歐洲或美、日等國。臺灣的藝術逐漸走向國際化,並在新的表現媒材、多媒材的應用、裝置藝術、平面繪畫……等領域中各自發展、開花結果。
然而有部分藝術創作者持續邁著傳統的腳步,如傅狷夫、林玉山、江兆申、鄭善禧、歐豪年等,皆以傳統水墨為本,並適度引入西方藝術觀念來從事水墨畫的創作。
江兆申/懸泉飛影/1991年/設色紙本/174.5 ×93.5公分/私人收藏
此作取南投縣埔里鎮附近的中央山脈為景。山石運用層層疊疊的淡墨與淡彩烘染,立體感的表現相當的堅實寫真,通幅布局虛實相輔,呈現出山脈壯美的景致。
歐豪年/虎虎生風/1993年/設色紙本/115×47公分/私人收藏
歐豪年對於走獸生態的觀察入微,寫實的工夫紮實,由墨色與用筆的線條控掌技巧,展現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力。
臺灣當代美術是十分多元的,無論表現形式或媒材均與過去有極大的差異,不但走出了日治時期的影子,也擺脫了美國的強勢文化,逐漸建立起臺灣美術新風貌。
藝術欣賞
本土畫家以臺灣風景為題的創作
席德進/古厝/1973年/水彩紙/57.5×79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藏
席德進
生於四川省。父親為地方鄉紳,就讀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和北平藝專合併於重慶成立之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關良、丁衍庸、李可染、潘天壽、趙無極、李仲生、朱德群等人,為路線創新的畫家。於1949年來臺,曾在嘉義中學任教,利用課餘到處寫生。1952年到臺北實現他的夢想,十年間不斷的探索、研究,追求現代的繪畫思想。1962年獲得美國國務院之邀請前往美國,後轉居巴黎三年,回國後開始描寫臺灣的古厝、古蹟。其作品以走鄉土的寫實路線為他最後的抉擇。
馬白水/臺中公園/1990年/水彩紙本/23×31公分/私人收藏
馬白水
1909年生於遼寧省本溪,畢業於瀋陽遼寧省立師範專修科,抗日戰起,隨著學校的遷移而到處寫生,1949年抵臺灣,受聘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大)授課達27年,兼任國立臺灣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大學美術系之教授,桃李遍及臺灣各地。1974~1989年旅居美國紐約,依舊創作不懈,但此時的水彩畫似乎改變了以前的畫風,混以墨彩表現,融入了中國畫的一些技法。馬白水在早期和平東路之師大職舍亦開班授課,從學者甚多,並撰有《水彩畫法》及《彩畫十二講》,解析各種技法,簡明易懂。
陳澄波/嘉義公園/1935年/油彩畫布/116.5×91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藏
曾國安/陽明春曉/1973年/油彩畫布/90.7×116.7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官大欽/九曲洞/2006年/水墨紙本/69×46公分/私人收藏
古耀華/清境農場/2007年/水墨紙本/76×50公分/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