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臺灣的美術館與藝術空間
國家寶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所典藏的文物,為續承清宮舊藏圖。藏品包括器物、書畫和圖書文獻三大類。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又在故宮官方網站上有許多精美的典藏精選與主題網站,如:「追索浙派」「古地圖攬勝」「汝窯傳奇」等,藉由多媒體互動科技,將故宮典藏的文物瑰寶呈現於網站上。
翠玉白菜/清朝/長18.7公分,高9.1公分,厚5.07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主題網站
各式主題網站皆提供完整豐富的文物圖文資料與賞析,並有互動式功能,讓每個人都可以針對此專題得到完整的了解。
浙派
是15到16世紀,明初畫壇最重要的一股繪畫潮流,由以浙江為中心一群風格相似的職業畫家組合而成,運筆自由浪漫富表現力,主要藝術家有戴進、吳偉。
城市藝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1983正式開館,為臺灣首座現代美術館,主要特色是保存臺灣近百年來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以及積極遞與國際接軌。定期展覽現代藝術、臺灣美術作品。
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以臺灣明清時期至當代美術作品為主要的典藏,致力於建立完整的臺灣美術史樣貌。
林之助/朝涼/1940年/膠彩 紙/245.3×184.5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藏
本作於1940年入選帝展,雖已過半世紀歲月,曾受水傷褪色、剝落,經適度修復雖不復舊觀,但其靈氣質地仍能直達觀者心眼。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於1994年正式開館,亦是致力於臺灣美術與世界藝術展覽的交流。
觀眾爭相拍攝高美館大廳展示的米開蘭基羅〈大衛像〉複製品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整個館區與環境就是一座活的博物館,建築本體依照北海岸地形特色美感設計而成,外牆與屋頂斜推20度角搭建出山形,以石板與鑄鋁質感層層分割展現單面山的節理,當晴雨天候變幻時外牆顏色會出現各種不同深淺的變化,呈現出豐富的光影與質感,與周圍環境合一共生渾然天成,成為蘭陽平原上一處不可錯過的風景。
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致力於臺灣傳統藝術的發揚與傳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亞太傳統藝術節,邀請亞太地區國家表演藝術團體一齊獻藝,圖為2011年敘利亞團隊表演民族旋轉舞蹈,表達對天神的敬慕。
企業支持,私人購藏
因喜愛藝術而投入藝術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民間企業典範也不少,例如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文龍,便明定企業的宗旨為「創造、追求幸福的人生」,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於1992年成立了臺南奇美博物館。目前奇美博物館內,西洋繪畫與雕塑方面的典藏,在質與量上都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被許多專家譽為全世界私人收藏中最精彩豐富的美術館之一。
個別藝術家的收藏
以單一藝術家作品為典藏的美術館也不遜色,透過文教基金會模式來管理,致力推廣藝術文化。
朱銘美術館
新北市的朱銘美術館珍藏了朱銘的完整代表作品,以「人間」系列及「太極」系列為重要館藏,同時也收藏朱銘之子朱雋的石雕刻,展現精彩的地景藝術。
朱銘/降落傘(人間系列)/1988年/複合媒材/朱銘美術館藏
李梅樹紀念館
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是為紀念臺灣傑出畫家李梅樹的私人紀念館,開放給社會大眾參觀,館內陳列李梅樹一生事蹟文件,有早年的赴日求學畢業證書、畫稿、素描、攝影作品、畫筆,以及早期攝影所使用的玻璃底片,他的作品展現對鄉土人情的關懷與溫情,畫中人物多取材自家人朋友,也許可以在紀念館的櫃檯發現畫中人就在面前。
李梅樹/戲水/1979年/油彩 畫布/116.5×91公分/李梅樹紀念館藏
李梅樹不僅是位畫家、雕刻家、教育家,也是個政治家,他的作品擅長捕捉光影,自然寫實風格令人印象深刻。這幅畫是李梅樹與子女同往五寮遊玩時,以三媳為模特兒所畫的。畫家筆下的陽光捕捉得特別生動,不僅是石頭上、水花、衣服、臉上的光影都細心地處理,尤其是前景的強光與背景的陰影造成強烈對比,畫出了空氣與溫度。藝術家對家人、環境的情感躍然畫中。
三峽祖師廟
三峽祖師廟是李梅樹窮畢身之才投入修復的古蹟廟宇,內部雕刻裝潢融入藝術家的創作,可說是一座活的博物館。
三峽祖師廟裡的石獅
廟門前的石獅雕刻作品,是李梅樹親自設計,傳承中國南方獅雕刻風格,姿態靈活多變,裝飾豐富討喜,表情柔和造形溫潤。
三峽祖師廟裡的銅雕作品
將西洋雕塑技法運用在傳統宗教塑像上,使其風格迥異於其他廟宇,具備多元而豐富的情調,使祖師廟呈現兼具濃厚傳統風格及異國色彩的特殊風味。
問題討論
我們都知道,朱銘的雕刻作品「太極」系列是把人在打太極拳時的形象轉化成而來的,但是為什麼有的作品會被稱為〈太極拱門〉呢?請問「太極」與「拱門」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請試述〈太極拱門〉的美感細節。
問題討論
仔細觀察李梅樹在三峽祖師廟裡的石獅雕刻作品,跟其他宮廟前獅子的雕塑作品做比較,有什麼不同的表現風格?身上有哪些特別不一樣的精彩細節?例如表情、動作姿態、鬃毛造形等,請試著說出它的特色。
舊空間新「藝」用
近年來,臺灣各地各式各樣的舊空間改造成藝文展區的範例愈來愈多:臺北當代藝術館、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松山文創園區、駁二藝術特區。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當代藝術館在1921年原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人上學的建成小學校,1945年後轉為臺北市政府所在地,最後始轉為推廣當代藝術的美術館,全館建築保有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風格,外牆以紅磚砌成,內部經過整修保留原古蹟樣貌,同時亦符合現代美術館的需求。
駁二藝術特區
高雄地區由港務局與臺糖倉庫改造而成的駁二藝術特區,是南部的年輕當代藝術家發揮的重要據點。
國內的藝術替代空間目前較著名的有「二號公寓」「NO-1」「伊通公園」。替代空間的氣氛較為輕鬆,讓人們在輕鬆自在的環境中欣賞藝術,並且常常可以在這裡巧遇藝術家,面對面近距離的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