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
常玉(Sanyu;CHANG Yu,1901年10月14日-1966年),著名法國華裔畫家,本名常有書。畫風中西融合,常被稱為「東方馬諦斯」、「中國的蒙迪裏安尼」。
-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幼時即跟隨書法名家趙熙學習書法,也學習傳統中國山水畫,而真正開啟常玉的日後藝術之路,則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勤工儉學」計畫。1921年,常玉因參與這項計畫而前往巴黎,與同時代的徐悲鴻 、林風眠 和潘玉良 等人,成為中國最早期的留法學生之一。
徐悲鴻
林風眠
潘玉良
和其他藝術家不同的是,常玉並未進入正規的美術學院受教育,而是在充滿了自由氛圍的大茅屋藝術學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隨性地習畫,個性瀟灑不羈的常玉總在蒙帕拿斯(Montparnasse)的咖啡廳流連。1964年,常玉應教育部邀請來台教書並在史博舉辦個展,卻因故未能成行,1966年,因瓦斯中毒意外在巴黎過世。
常玉畫作的風格受到他幼年學習書法和中國傳統水墨的影響,從他畫作的線條中,可追索出屬於書法運筆的流暢性,帶著以「書法入畫」的獨特意趣,重複利用中國最傳統的書寫工具----毛筆,一筆一筆畫出他眼中的現代裸女。常玉畫作中的東方元素並非中國文人畫的出世與傲氣,而是充滿傳統中國工藝繽紛的裝飾元素。他在畫作中大量使用代表招財進寶的金錢紋、壽字紋及盤長紋樣,並以黃色配金色烘托出熱鬧的節慶意象。
靜物畫的題材選擇上,常玉也常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徵「高風亮節」、「節節高升」的竹子,或脫俗的「採菊東籬下」的菊,無論在用色、構圖及題材方面,皆可看到畫家深受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其他如動物等主題,也以充滿現代性的繪畫技法表現滿溢著濃濃鄉愁的「北京馬戲」。這種兼融東西美學的表現手法,形成了常玉個人特有的藝術魅力。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曾分別於1978、1984、1990年共舉辦三次他的回顧展,2001年常玉百歲冥誕時,歷史博物館又展出常玉百歲紀念大展,2004年6月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常玉回顧展,展出60餘件作品。足見其作為海外華人藝術家在中國畫壇的重要性。主要收藏機構有: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52幅,包含被列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的《菊》與《四裸女》)、中國美術館等。
花中君子
2006年,在香港蘇富比的春拍會上,常玉的油畫作品《花中君子》以2812萬港元成交,2009年春季拍賣會上,常玉油畫《貓與雀》以4210萬港元成交,2011在香港羅芙奧春季拍賣會《五裸女》最後竟以約1.28億港元天價成交,一舉打破華人畫家油畫拍賣紀錄。
《貓與雀》中的貓兒、雀鳥與植物,作為宇宙萬物的象徵符號,呈現出簡單愉悅、悠然自得的寧靜狀態,充滿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畫家引“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詩句來表現物我一體的精神境界。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
2017.03.11 - 2017.07.02
展覽地點:1F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下午6時 (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票價:
全票30元 優待票15元
後人對他的評價,有的說他是「中國的梵谷」也有說他宛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 出生於富裕家庭,常玉與生俱來有著優越性、他浪漫、任性、活在自己世界裡享受著美。
朋友王季岡這樣回憶道:“(常玉)住St.Michel街邊旅館三樓一斗室……外出隨帶白紙簿和鉛筆。坐咖啡館,總愛觀察鄰桌男女,認有突出形象者,立即素描;亦課外作業自修也……有時家中匯款未到,無多餘錢,輒啃乾麵包,喝自來水度日。惟一值錢的照相機,時常存入當舖,或向我告借幾十萬。待家款到,再贖再還……其人美豐儀,且衣著考究,拉小提琴,打網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菸酒無緣,不跳舞,也不賭。一生愛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
“不合作”態度使常玉和畫商乃至整個藝術市場漸行漸遠,日漸潦倒和困窘。但他像杜尚一樣,“即使要飯,也不回國”。
也許他和賈寶玉一樣,認為世間人們爭名逐利、汲汲營營是“祿蠹”之舉,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夢想也不過是庸人自擾。常玉早早窺見了生命的虛無本質,寧願游離在現實之外做一個永恆的旁觀者和體驗者——於是他寧肯在琉璃世界白雪紅梅里,沉醉於“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絕美,也不肯因現實驚擾了夢境。
延伸: 【經典】巴黎浪蕩子常玉: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