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精美的青銅器
從許多現今出土的青銅器物中可知,中國早期在西元二千年前的夏代就開始鑄造青銅器。如二里頭出土的青銅器,形制宛若陶器之原形,紋飾簡樸,可以說是青銅器的萌芽期。
到了商代,較之前期,人們生活安定,經濟發展迅速的情況同樣也反映在青銅器的製作上,形制多樣、形體較大、紋飾繁複優美為此時期青銅器的特色。到了西周早期,工匠更進一步地在器物上加上款識。西周之後青銅器的形制變得更為粗獷,重銘文而略紋飾。
毛公鼎/西周後期/青銅器/高53.8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公斤/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鼎是古代青銅禮器中主要的炊食器,用於烹煮或盛魚肉以供祭祀或宴享用。三足、兩耳、有一定深度的腹腔為其基本結構。形狀多為圓形,但也有方形四足鼎形式。鼎數量的多寡是判定墓主人身分高低的標準。
黃觚/商晚期 /青銅器/高27.3×口徑16×底徑9.5公分/上海博物館藏
所知最早的銅觚出土於二里岡文化期,盛行於商代,西周早期以後逐漸式微。商代墓葬中,觚與爵的配對是當時通行的基本禮制。
青銅器
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是紅銅、錫或其他金屬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因以得名。青銅的熔點低(800℃~960℃),其鑄件不易出沙眼,是文明肇始時期理想的金屬用具。在人類技術發展階段中,一般把使用青銅兵器和工具的時代稱為青銅時代。
中國的青銅時代大概在西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春秋,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鑄所產生的青銅藝術發展到最高階段。春秋晚期是初期鐵器時代,鐵器的誕生並沒有立即導致青銅器的衰弱,反而由於生產技術的普遍提高,使青銅鑄造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大約到戰國晚期,由於冶鐵工業及其他手工業的突飛猛進,青銅鑄造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使命,其產品在部分領域繼續發揮著作用。
漢代的青銅工藝仍然顯示出獨有的魅力,但其作品已有很大的局限。漢代之後,漆木器、陶器、瓷器工業的發達,使青銅工藝逐漸衰弱。故我們所說的中國古代青銅器,主要是指青銅時代及戰國、秦漢時的作品。
銅奔馬/漢代/青銅/長45公分,高34.5公分 /甘肅省博物館藏
其姿勢的優美,在遺存的漢青銅馬中是無與倫比的。銅奔馬亦稱「馬踏飛燕」。昂首揚尾,三足騰空,雕鑄師別具匠心地把支撐馬身全部重量的右後足放在一隻飛鳥身上,既表達了飛奔馬「矢激電馳」的速度超過飛鳥,又巧妙地利用飛鳥的軀體擴大了著地面積,保證了奔馬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