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電影與電視節目的製作類型及風格
電影的製作類型與風格
電影風格一般可區分為寫實主義、古典主義和形式主義。寫實主義大部分以不扭曲的方式再複製現實的表象來作呈現,題材本身是最重要的,此種強調人與物的真實攝像,較多傾向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而形式主義則較關切如何表達對事物的主觀想法以及個人的看法,也因此強調技巧與形式。相對於寫實主義,形式主義強調本質的意義而非外在現實的方法。古典主義則為迴避極端形式與寫實主義的一種電影風格,大部分的劇情片通常都會依照古典模式進行拍片。
類型一詞源自法文,意指種類、樣式。當我們談到電影類型時,指的是特定類別的電影,這些類別大多因主題性不同而有所區別,主要類型包含:喜劇片、驚險片、歷史傳記片、科幻片與技藝片等。
喜劇片講究對白精彩、俏皮、幽默;運用誤會、巧合、誇張、諷刺等藝術手法來呈現。例如周星馳的運動喜劇片《少林足球》、美籍演員金凱瑞所主演的喜劇片《一個頭兩個大》等。
圖3-1
《少林足球》,發片地:香港,2001年臺灣上映。
驚險片較注重懸疑的設置與情節的曲折緊張,利用此種驚險情境帶給觀眾刺激的審美娛樂快感。廣義的驚險片則包含了偵探片、探險片、懸疑片、恐怖片、武俠片、西部片等,懸疑片《蝴蝶效應》、武俠片《臥虎藏龍》、驚悚片《神鬼第六感》、系列恐怖片《驚聲尖叫》等,都是屬於驚險片的範圍。
圖3-2
《神鬼第六感》,發片地:美國,2001年臺灣上映。
圖3-3
《驚聲尖叫4》,發片地:美國,2011年臺灣上映。
歷史傳記片則是敘述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生平,或重大歷史事件的劇情片。例如《宋家王朝》、《琴戀克拉拉》、《梅蘭芳》為人物傳記片;《赤壁》則為歷史事件的傳記片代表類型。
圖3-4
《琴戀克拉拉》,發片地:德國,2009年臺灣上映。
圖3-5
《梅蘭芳》,發片地:中國,2008年臺灣上映。
圖3-6
《赤壁》,發片地:中國,2008年臺灣上映。
科幻片則是以既定的科學理論或是成果作依據,針對未來或是過去做出衍伸性、幻想性的思考與描繪,例如:《全面啟動》、《阿凡達》皆為著名的科幻片。
圖3-7
《全面啟動》,發片地:美國,2010年臺灣上映。
圖3-8
《阿凡達》,發片地:美國,2009年臺灣上映。
技藝片意指以特殊的表演技藝和製作技巧來呈現的劇情片,此類型的觀賞性與娛樂性較強,例如中國武打片《葉問》、《霍元甲》。
圖3-9
《葉問》,發片地:香港,2009年臺灣上映。
圖3-10
《霍元甲》,發片地:香港,2006年臺灣上映。
根據電影的製作方式,及電影本身欲傳達的效果而言,可區分為另外三種類型:紀錄片、實驗電影及動畫片。
紀錄片與劇情片不同,它主要在呈現、記錄這個世界的真實訊息,包含真實事件和參與這些事件的真實人物。紀錄片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資料編輯片、訪談式紀錄片、直接電影、自然紀錄片、人物紀錄片等。
資料編輯片即是以檔案畫面中蒐集匯編而來的畫面為主;訪談式紀錄片為記錄對於社會事件或是社會運動的證言;直接電影意指記錄正在發生事件的紀錄片,電影工作者不會介入影響影片的內容;自然紀錄片則是記錄生態實際的樣貌,例如《小宇宙》用放大鏡探索昆蟲的世界;《駱駝駱駝不要哭》則是記錄駱駝因生產憂鬱到感受音樂感化的行為轉變;《翻滾吧!男孩》、《無米樂》則是以社會文化中一些平凡、但具代表性的人物為主題的人物紀錄片。
圖3-11
《小宇宙》,發片地:法國,1996年臺灣上映。
圖3-12
《駱駝駱駝不要哭》,蒙古、義大利聯合製作發片,2004年臺灣上映。
圖3-13
《翻滾吧!男孩》,發片地:臺灣,2005年臺灣上映。
實驗電影相對於「主流」電影,是一種完全不受拘束的拍片形式。此種電影工作者主要在挑戰傳統電影的內容,以及放映方式。通常又以獨自執行為主,不受片廠及商業制度所控制。
動畫電影是透過動畫家們畫出一連串的畫面,讓攝影機一格一格拍攝下來。一些情境真人無法透過肢體演出,亦或是技術上無法拍攝的電影部分,都可透過動畫的方式完成。動畫片的優點在於可以呈現平常不易見到的事物或是情境,例如機器內部運作情形或外形變化的慢動作等。
許多著名的動畫電影多來自迪士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於2006年併入迪士尼)或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所創作。例如系列動畫《玩具總動員》、《汽車總動員》,或超越時間、空間想像的《千年女優》、《借物少女艾莉緹》。臺灣雖然較少製作動畫片,但於1998年由王小棣所執導的動畫片《魔法阿媽》,亦是相當優秀的電影動畫作品。
圖3-14
《玩具總動員3》,發片地:美國,2010年臺灣上映。
圖3-15
《汽車總動員》,發片地:美國,2006年臺灣上映。
圖3-16
《千年女優》,發片地:日本,2003年臺灣上映。
圖3-17
《借物少女艾莉緹》,發片地:日本,2011年臺灣上映。
電視節目的製作類型與風格
電視節目的類型可以依照節目在傳播活動中,所顯現出來的主要性質與功能來加以區分。一般而言可分為以下四大類:新聞性節目、教育性節目、文藝性節目和服務性節目。電視節目的內容比起電影類型更加包羅萬象,篇幅可長可短。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從不同的層面反映出社會與人文之間的關係,也從不同角度呈現出電視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功能。
此四大類型的電視節目中,尤以文藝性節目構成電視傳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電視文藝性節目可進一步細分為電視藝術片、電視專題片和綜藝節目三種基本類型。
電視藝術片意指以其他藝術樣式為主要表現對象,同時又能夠呈現出電視特有藝術美的節目而言。其種類繁多,大體可歸納為電視音樂歌舞片以及電視風光風情片兩大類,例如電視頻道MTV為介紹華語、日韓、西洋相關音樂專輯與訊息,是電視音樂歌舞片主要播放之節目內容,而電視風光風情片大體主要針對地方文化風俗民情進行介紹,例如TVBS「食尚玩家」介紹許多地方美食,即為此種類型電視節目呈現方式。
圖3-18
「食尚玩家」主持人介紹臺南花園夜市美食。
電視專題片意指帶有社教性質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通常會針對時政、歷史、文化、社會、人物等方面的特定主題進行深入的介紹。此種類型節目結合了新聞的時事性、生活的知識性以及綜藝的娛樂性。例如訪談性節目,最早為TVBS推出以政論為主題的「全民開講」,受到民眾的熱烈迴響,因此開啟了以新聞議題作為討論主題的電視專題節目。近來以人物專訪為題的節目,亦相當受歡迎,例如「沈春華Life Show」、「SS小燕之夜」等。
圖3-19
談話性節目「沈春華Life Show」主持人(左)與來賓互動場景。
電視綜藝節目則是以兩種或更多娛樂、藝術形式組合而成的節目。節目主持人為綜藝節目的靈魂人物,必須具備獨特風格、機智和喜劇的才能,讓收看綜藝節目的觀眾能夠從中得到精神上的放鬆與享受愉悅感。由於綜藝節目形式多樣、編排靈活自由,常能讓觀眾擁有強烈的參與感。
圖3-20
「綜藝大哥大」主持人(左二)邀請當紅歌手(右二)為當日節目來賓,並為觀眾獻唱。
新聞性節目為整體電視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主要以每日定時報導相關時事新聞的類型為主,也有的節目形態報導臺灣或國際間的財經近期發展狀況。現今的教育性節目內容也趨向多元化,且活潑、豐富,如「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即是針對科技知識、自然地理內容進行介紹的節目,此類型的教育性節目,非常適合各年齡層的民眾觀賞。服務性節目則一般常見於電視購物頻道,為民眾提供各種購物訊息,近幾年來在臺灣,已然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