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西方音樂史 西洋古典時期(一)
華麗、矯飾的巴羅克風格在十八世紀中葉後逐漸失去了風采。當時的人們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追求理性、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為經驗和科學實驗才是獲得知識的途徑。
而在藝術表現上,則普遍崇尚古希臘羅馬的精神,追求均衡節制的音樂風格,與冷靜理性的美學觀,形成音樂史上的「古典」(Classical, 1750-1820)時期。
音樂補給站
啟蒙運動是17世紀歐洲的思想運動,對舊有的思想行為的挑戰。
啟蒙運動重視教育,鼓勵人們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重視科學推理,凡事講求證據,是一個以理性為主的時代。
啟蒙運動根據天賦人權和民主政治架構出一種新的社會形式,挑戰政治、宗教的權威教條,進而產生美國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和英國的政治改革。
古典樂派是十八世紀後半,以維也納(Vienna)為中心的音樂風格,特別是海頓(Franz Joseph Haydn)、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成熟創作期。
因啟蒙運動的影響所及,巴羅克時期的數字低音、複雜的和聲與對位技法豐富的複曲調音樂已不流行,音樂的重點集中在旋律與和聲,並藉此表達出簡約和自然,在音樂情感與節奏上發展出整體的一致性。
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
古典時期的旋律樂句工整,音樂表情變化豐富,樂曲節奏的速度平穩,音樂注重平衡的質感。
此時期和聲單純而嚴謹,持續低音已不復存在,低音多為分解和絃的伴奏形態。
器樂曲多為純粹的「絕對音樂」(absolute music),講求嚴謹的結構性,少有描寫性質的音樂作品,經常以樂曲的曲式或編制來命名,如奏鳴曲(sonata)、協奏曲(concerto)、室內樂(chamber music)等。
音樂補給站
「絕對音樂」符合古典美學與藝術精神,沒有標題與歌詞,是不受詩歌、繪畫、文學作品等非音樂因素所影響的音樂。
古典樂派的作曲家講究樂曲的結構,重視和聲與配器的分際,單純地呈現聲音的美感,以不同性格的主題創造生動的音響變化,音樂客觀而協調。
音樂補給站
奏鳴曲(sonata)源自於義大利文“sonare”,其涵義為「以樂器演奏」,是為樂器所作的樂曲,包含三或四個樂章的大型器樂曲。18世紀之後鍵盤奏鳴曲躍升為主流。由海頓、莫札特以及貝多芬發揚光大,奠定其四樂章的曲式結構。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鋼琴的「新約聖經」。
巴倫波因
貝多芬
《升c小調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
(月光奏鳴曲)
音樂補給站
古典時期的協奏曲以獨奏協奏曲為主流,獨奏與樂團之間的對比更為強烈。此時期的作品保留快─慢─快的三樂章結構:
第一樂章典雅絢麗,融合奏鳴曲式,發展成為協奏曲獨有的「第一樂章形式」。
第二樂章多為抒情的慢板,沉思溫婉,有如器樂的詠唱調。
第三樂章快速瑰麗,充滿燦爛的光華。
莫札特作有四十餘首協奏曲,多數為鋼琴所創作。
穆蒂指揮
波里尼鋼琴獨奏
史卡拉愛樂演奏
莫札特《C大調鋼琴協奏曲》
貝洛拉維克 指揮
丹尼爾雙簧管獨奏
BBC交響樂團演奏
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
第一樂章
2008年BBC逍遙音樂節
音樂補給站
室內樂是在室內演奏或演唱的小編制音樂,由幾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個聲部,通常不含獨奏,風格細緻、手法精煉。
古典時期重要的室內樂作家首推海頓。
Emerald Piano Trio
海頓《G大調鋼琴三重奏》
(吉普賽 )
海頓與莫札特確立了古典時期器樂曲的樂章與樂曲形式,成為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貝多芬則注入強烈的個人特質,重視情感的表達,擴充並實驗新的作曲技巧,掙脫古典框架的束縛,成為「浪漫主義」的先驅。
絃樂四重奏之父—海頓
海頓一生幾乎都是在艾斯特哈基(Esterhazy)宮廷中服務,此家族是匈牙利富有且具影響力的貴族,也是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贊助者。
從宮廷樂長一職退休後,海頓獲邀到英國,受到熱烈的歡迎,並獲英國牛津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
古典大師海頓,其作品展現純正的古典風格。
維也納的聖史帝芬大教堂。海頓小時候曾在此擔任唱詩班團員直到變聲以後才離開。
海頓畢生致力於室內樂與交響曲的創作,共創作了八十多首絃樂四重奏與108首的交響曲,確立完整的四樂章結構,以及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被後人譽為「絃樂四重奏之父」,也是「交響曲之父」。
音樂百寶箱 絃樂四重奏
絃樂四重奏是古典時期重要的樂種,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所組成,構成一個音域完整的小型樂團。
由於絃樂四重奏多為家庭音樂會或沙龍聚會而作,演奏人數較少,加上樂器音色的同質性高,因此被視為作曲家創作的考驗。
一首傑出的絃樂四重奏猶如密友之間親密的談話,通過相互的交談,表達各自的觀點。絃樂四重奏通常為快板─慢板─舞曲─快板四個樂章。
絃樂器家族,由於音色相近常為重奏樂器。此圖為絃樂四重奏編制,由左至右分別是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
絃樂四重奏出現於十八世紀中期,海頓確立四個樂章的標準形式,莫札特和貝多芬都沿襲傳統,創作多部絃樂四重奏作品。
由於絃樂四重奏不如交響樂曲富戲劇變化,只能藉著高超的演奏技巧與細膩的音樂表現取勝,被視為考驗演奏家功力的樂曲。
布商大廈絃樂四重奏
莫札特《D大調絃樂四重奏 》
(普魯士四重奏第一首)
阿爾班.貝爾格絃樂四重奏
貝多芬《F大調絃樂四重奏 》
音樂導聆 海頓絃樂四重奏《皇帝》第二樂章
海頓1797年完成《皇帝》四重奏(String Quartet "Emperor"),共有四個樂章,包含兩個快板樂章、一個慢板樂章以及小步舞曲。
Calidore Quartet
海頓絃樂四重奏《皇帝》
其中慢板的第二樂章為典型的古典變奏曲式,以著名的〈皇帝讚歌〉旋律為主題,與四段不同的變奏所組成。
樂曲一開始為主題的呈現,主題旋律由最高聲部的第一小提琴來演奏。
主題之後的第一變奏,為兩把小提琴的合奏,主題旋律出現在第二小提琴聲部,第一小提琴則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演奏對位聲部。
在第二變奏中,主題移至大提琴聲部,拍子則由2/2拍子改變為4/4拍子。
第三變奏中,主題旋律由中提琴演奏,拍子回到2/2拍子。
最後的第四變奏,主題旋律回到第一小提琴聲部,此段落的和聲變化更為豐富。
Veridis Quartet
海頓絃樂四重奏《皇帝》
第二樂章〈皇帝讚歌〉
古樂新風貌
海頓《皇帝》絃樂四重奏第二樂章的變奏曲主題,改編自他為奧地利皇帝法蘭茲二世(Franz Ⅱ(Ⅰ))所做的生日誕辰歌,也稱為〈皇帝讚歌〉。這首旋律優美、曲調莊嚴的歌曲,為當時奧國的國歌。
奧地利皇帝法蘭茲二世畫像。
隨著奧匈帝國的瓦解,這首莊嚴的曲調被填上新的歌詞,1922年德國威瑪政府正式將之訂為德國國歌,並於1991年兩德統一之後,成為正式的聯邦國歌。此曲在平凡中流露出的純樸氣質,是海頓創作才華的極致表現。
音樂新視野
當古典遇上古巴—海頓《皇帝》絃樂四重奏
在偶然的機緣下,三位德國古典音樂家克拉茲兄弟(Klazz Brothers)邂逅了兩位傑出的古巴鼓手。儘管來自不同的音樂傳統,卻擁有共通的音樂語言,五位傑出的音樂人結合古典、爵士、拉丁與古巴節奏,激盪出全新的跨界音樂作品。
他們即興的演奏受到樂迷的喜愛,因而錄製了專輯《當古典遇見古巴》(Classic Meets Cuba),收錄許多古典名曲,結合曼波(mambo)、恰恰恰(cha cha cha)、騷沙(salsa)、爵士(jazz)等拉丁美洲風格音樂,一推出就風靡全球,從歐洲一路熱賣到美洲,並奪下2003年回聲大獎(Echo Prize)年度最佳跨界專輯,2004年更獲得葛萊美獎提名。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專輯《當古典遇見古巴》。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Mambozart〉
(曼波札特)
改編自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Pathé tique III〉
(悲愴恰恰恰)
改編自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第三樂章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Air〉
(古巴詠嘆調)
改編自巴赫《D大調第三號管絃樂組曲》
〈Air〉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Salsa No. V〉
(命運騷沙)
改編自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Guten Abend〉
(爵士搖籃曲)
改編自布拉姆斯〈搖籃曲〉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Czardas 〉
(曼波.查爾達斯)
改編自蒙蒂〈查爾達斯舞曲〉
2003年回聲音樂獎頒獎典禮
專輯中〈即興皇帝〉(Hymne )改編自海頓絃樂四重奏《皇帝》第二樂章,為古典名曲穿上流行新衣,賦予樂曲新的面貌,令人為之驚艷。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Afrolise/Sarabande d-moll〉
2004年韓德爾音樂節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Kubanischer Tanz/Hummelflug/Unicorneo/Mambozart〉
2004年韓德爾音樂節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手
〈Mambozart/Hymne〉
2004年韓德爾音樂節
牛刀小試 搖擺拉丁美洲
在音樂新視野中,大家是否注意到三個在第Ⅰ冊中提到的名詞──曼波、恰恰恰、騷沙,請同學依自己的認知或上網搜集資料,完成表格。
認識樂理 變奏曲式
變奏曲式是以一個主題為基礎,在各段落間以不同手法進行變化反覆的曲式,這樣的手法可以出現在和聲、曲調或對位上。
巴羅克時期的作曲家喜愛「固定和聲」變奏曲,通常保留低音聲部而將高音部分加以變化,巴赫《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是其中代表。
Evgeni Koroliov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
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偏好曲調的變奏,強調和聲與調性的統一性,也是我們今日所熟悉的一般變奏曲形式,稱為「主題與變奏」。通常以A A1 A2 A3 ……An 來標示,其中A代表主題,之後的A1 A2 A3 為主題的變奏,以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為例,其變奏段落與主題段落具有相仿的樂句與和聲。
Natálie Schwamová
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
鋼琴版
牛刀小試 動手玩音樂
1.以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的主題,寫出不同的旋律模仿與節奏變化之變奏。注意,在小節線之內時值拍數及下聲部不改變的情況下,同學可以在上方旋律以加小音符方式裝飾變奏,也可在節奏上做更多變化。
3.這三段你最喜歡哪一段?或者你有更棒的想法,請運用本單元所學習的技巧,將視唱練習(1)的旋律加以變奏。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
〈奇異恩典〉
(布農語、英語、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