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音樂(二)/第8課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1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7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2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9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6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5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3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4課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8課
漫遊西方音樂史 西洋二十世紀音樂(二)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1918-1939),歐洲享有短暫的和平,由於政治環境的不穩定以及對於戰爭的恐懼,人們急於掙脫傳統的束縛與綑綁,藝術家們也致力創作新音樂,反映長期以來的壓力與焦慮。
此時期德、奧音樂以荀貝格的第二維也納樂派(Second Viennese School)為主導,是浪漫主義的延展。浪漫主義的繁瑣與不實際,無法反映此時期人們的情緒,因此藝術家開始尋求其他創作的途徑。
音樂補給站
第二維也納樂派發展出十二音列技法(Twelve-tone technique),強調八度內所有的音都平等,徹底顛覆傳統的大小調系統,創造出無調性音樂。
無調性音樂在50、60年代的歐洲被奉為圭臬,也激發同時期的作曲家,以調性系統以外的可能性來創作音樂。
十二音列技法
原型與逆行
布萊茲指揮
法國廣播愛樂演奏
荀貝格《變奏曲》
畢卡索(Pablo Picasso)1907年發表畫作《阿維儂的少女》,這幅描繪非洲土著原始美的畫作,啟發藝術家對於原始文化的探索與追求。
此波原始美學的風潮,刺激作曲家們以民俗音樂為素材,創作一種具原始風味、異國風情的音樂,其中以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第一時期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譽滿天下的西班牙畫家畢卡索的畫作《阿維儂的少女》。畢卡索在這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畫作上,運用靈活多變的造形分解、重組,成為立體主義畫風的開端。
畢卡索《阿維儂的少女》
作品解說
現代芭蕾舞曲之父—
斯特拉溫斯基
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是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管絃樂、室內樂、歌劇和十三齣芭蕾舞曲等。
斯特拉溫斯基音樂的發展變化豐富,第一時期的作品極具俄羅斯的民族風格,此時期的代表作包括舞曲《火鳥》(Firebird)、《彼得洛希卡》(Petrushka)與《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第二時期的風格轉向新古典主義,大量汲取十八世紀音樂中的靈感,著名的作品有芭蕾舞劇《普欽奈拉》(Pulcinella)與《詩篇交響曲》(Symphony of Psalms)。
芭蕾舞劇《普欽奈拉》,奧克蘭芭蕾舞團演出劇照。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
《普欽奈拉》
斯卡皮諾芭蕾舞團演出片段
Eyal Ein-Habar指揮
The BMSOM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
《普欽奈拉》組曲
Daníel Bjarnason指揮
The Hamrahlid Choir演唱
冰島交響樂團演奏
斯特拉溫斯基《詩篇交響曲》
斯特拉溫斯基一向以清晰的調性中心來創作,但他第三時期的風格產生著戲劇性的轉變,他受到魏本(Anton von Webern)音樂的啟發,開始創作十二音列的作品。
斯特拉溫斯基在節奏上的想像力十分豐富,他的音樂充滿變化與不規則節拍,有時還同時使用不同的拍號,他在節奏、和聲及音色上的創新,可說是二十世紀音樂的傳奇。
奧地利作曲家魏本,1904-1908年師從荀貝格,也是第二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並使用十二音列技法來創作。
Webern-Trio Frankfurt
魏本《絃樂三重奏》
《競舞》(Agon)是斯特拉溫斯基以十二音列所創作的第一部作品,由俄裔美籍芭蕾大師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編舞,此作品以「純芭蕾」為主導,不再強調芭蕾的戲劇性,竭力回歸舞蹈的動作與本質。
斯特拉溫斯基《競舞》
巴蘭欽編舞
紐約市芭蕾舞團演出片段
斯特拉溫斯基的芭蕾舞曲
斯特拉溫斯基受到俄國國民樂派的薰陶,早期作品極具民族特色。
路德維希指揮
路維交響樂團演奏
穆梭斯基《荒山之夜》
穆梭斯基《荒山之夜》
舒伯特〈聖母頌〉
選自迪士尼音樂動畫片《幻想曲》
杜達美指揮
維也納愛樂演奏
玻羅定歌劇《伊果王子》
第二幕〈韃靼人舞曲〉
玻羅定歌劇《伊果王子》
第二幕
〈韃靼人舞曲〉
The Cherrywood Trio
居伊《Cinq petite duos》
《天方夜譚》(Schéhérazade)是李姆斯基-柯薩可夫於1888年所作的一套交響組曲,創作靈感來自阿拉伯經典《一千零一夜》一書。此作品後來由俄羅斯編舞家及舞蹈家佛金改編成芭蕾舞劇。
正處於藝術生涯顛峰的天才舞蹈家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在此芭蕾舞劇中飾演金色奴隸一角。幾年後,他的服裝師們藉著出售他演出時穿的服裝得到大筆收入。
格吉耶夫指揮
維也納愛樂演奏
李姆斯基-柯薩可夫
交響組曲《天方夜譚》
李姆斯基-柯薩可夫
芭蕾舞劇《天方夜譚》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演出片段
貝瑞佐夫斯基
巴拉基雷夫鋼琴幻想曲《伊思拉美》
當時俄國芭蕾舞團經常巡迴各地演出,其獨特的俄羅斯風格深受歡迎,但經紀人狄亞格列夫(Sergei Diaghilev)對於俄國本身沒有自己特色的劇碼耿耿於懷。1909年,他結識斯特拉溫斯基,對他的音樂極為讚賞,便邀約他以俄羅斯民間故事《火鳥》創作芭蕾舞曲,該劇曲目幻化多彩的管絃音色,使得首演大獲成功,這位青年音樂家也因此一夕成名。
成立俄羅斯芭蕾舞團的狄亞格列夫。
俄羅斯芭蕾舞團精彩多樣化劇目的宣傳海報。
1910年俄羅斯芭蕾舞團在巴黎演出《火鳥》的劇照。由劇團設計師巴克斯設計的服裝,特別注重隱藏於此童話故事後的俄國民俗要素。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火鳥》
雙人舞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火鳥》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演出片段
格吉耶夫指揮
維也納愛樂演奏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火鳥》
伯恩斯坦引言
斯特拉溫斯基指揮
紐約愛樂演奏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火鳥》
最後三個場景
斯特拉溫斯基《火鳥》組曲
選自迪士尼音樂動畫片
《幻想曲2000》
繼《火鳥》後,斯特拉溫斯基再次以俄羅斯傳說為藍本,創作《彼得洛希卡》,他在此作品中展露更高的自信與更臻圓熟的技巧。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
《彼得洛希卡》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演出片段
尼爾森斯指揮
皇家音樂廳管絃樂團演奏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劇
《彼得洛希卡》
在創作《火鳥》的同時,斯特拉溫斯基已有《春之祭》的構思:「我臆想一場莊嚴的異教儀式,一名被選為祭品的少女,狂舞力竭而死。」這部原始主義的作品引發樂壇前所未有的軒然大波,其突破和聲、旋律與節奏的手法,開啟二十世紀新音樂大門。
此三部舞曲作品奠定斯特拉溫斯基「現代芭蕾舞曲之父」的地位。他與舞者在藝術上的相互激盪,讓彼此的領域都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為人類文明點燃了永恆的光輝。
音樂百寶箱
芭蕾舞的發展
芭蕾舞創始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宮廷,隨著公主凱撒琳.麥迪西嫁給亨利二世而傳入法國。十七世紀在法國蓬勃發展,法王路易十四喜愛芭蕾,是位卓越的舞蹈家,他於1661年設立史上第一所舞蹈學校。此時期的芭蕾舞為歌劇中的一部分,舞者多為男性。
法國作曲家盧利(Jean-Baptiste Lully),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法王路易十四的宮廷裡作曲,是路易十四的宮廷樂正,為迎合國王喜好,盧利在歌劇中加入芭蕾場面,這種與劇情無關的純舞蹈受到喜愛。
電影《跳舞吧!國王》
三段由盧利作曲
路易十四跳舞的畫面
十八世紀開始,芭蕾舞才奠定在藝術上重要的地位,此時期女性舞者崛起,取代男性成為舞臺上耀眼的明星。1832年舞蹈家塔格里歐尼(Marie Taglioni)穿上白色的長紗裙,以腳尖起舞,揭開芭蕾舞史的新扉頁。
芭蕾舞蹈家塔格里歐尼在許內佐佛(Jean-Madeleine Schneitzhoeffer)的芭蕾舞劇《仙女》(La Sylphide)中的造形。
芭蕾舞的發展
塔格里歐尼在芭蕾舞劇《仙女》中的
造形及舞蹈
許內佐佛芭蕾舞劇《仙女》
第二幕
雙人舞
1847年,法國編舞家佩提巴與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共同創作了:
《天鵝湖》(Swan Lake)
《胡桃鉗》(The Nutcracker)
《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
等經典芭蕾舞劇,創造俄國芭蕾舞的黃金時代。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
莫斯科芭蕾舞團演出片段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
第二幕
四小天鵝之舞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
第三幕
黑天鵝獨舞之32次揮鞭轉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
第四幕
結尾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
柏林國家芭蕾舞團宣傳影片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
第一幕
進行曲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
第一幕
雪花之舞
芭蕾舞劇《胡桃鉗》的一景:歡迎來到甜蜜王國,少女克拉拉在糖梅仙子的帶領下,觀賞到具有異國風味的舞蹈,西班牙的巧克力、阿拉伯的咖啡和中國的茶。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
第二幕
巧克力仙子(西班牙舞曲)
咖啡仙子(阿拉伯舞曲)
茶仙子(中國舞曲)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
第二幕
花之圓舞曲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
第二幕
糖梅仙子之舞
柴科夫斯基《胡桃鉗》組曲
選自迪士尼音樂動畫片《幻想曲》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
柏林國家芭蕾舞團宣傳影片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
序幕
仙女的祝福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
奧羅拉公主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
第二幕
奧羅拉的甦醒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
第三幕
白貓與穿靴子的貓雙人舞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
第三幕
青鳥與弗羅琳公主雙人舞
二十世紀初,歐洲的芭蕾藝術出現衰落現象,俄國經紀人狄亞格列夫在巴黎成立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團中技藝非凡的天才舞蹈家尼金斯基,以創新的舞步及強烈的爆發力震撼全世界。
俄國舞蹈家改變了芭蕾的面貌,他們以訓練有素、儀態優雅的藝術家姿態成為古典芭蕾的代言人。
尼金斯基在15齣芭蕾舞劇中的
舞蹈動作
牛刀小試 超級比一比
音樂導聆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春之祭》
《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的題材來自俄國古代異教的獻祭儀式,以少女作為祭品,她們在祭壇前狂舞至死。
《春之祭》以組曲的方式寫成,分為「大地的崇拜」與「獻祭」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有八首曲子,第二部分有六首曲子,兩部分皆由一個慢速的序奏開始,以狂亂的舞蹈作為結束。
其中以第一部分的〈少年男女之舞〉以及第二部分的〈獻祭之舞〉最為著名,其複雜多變的節奏、極度不和諧的聲響效果,令當時的觀眾錯愕咋舌,1913年5月29日在巴黎首演,甚至還引發現場觀眾的暴動。
更多《春之祭》的場景及服裝設計請見
洛里奇-《春之祭》
音樂補給站
1913年《春之祭》在法國的首演,可說是音樂史上著名的「暴動」。當晚的觀眾多為保守派人士,無法接受斯特拉溫斯基前衛的音樂與尼金斯基狂亂的舞蹈,評論家批評此演出為「春之大屠殺」(The Riot of Spring)。經過首演的震撼後,《春之祭》逐漸被觀眾接受,幾個星期後在倫敦的演出較為成功。
法國畫家雨果為《春之祭》所繪之素描畫。編舞者為舞團首席舞者尼金斯基,其舞蹈動作反映出音樂中的要素。
《春之祭》
尼金斯基編舞版本
用蒙太奇手法重建1913年首演畫面
電視電影《春之祭》
《春之祭》首映暴動片段
電影《香奈兒的秘密》
《春之祭》首映暴動片段
1920年《春之祭》重新上演,改由馬西內(Léonide Massine)編舞,從此受到喜愛,奠定此作品為二十世紀音樂里程碑的地位。
大地的崇拜
(一)〈序奏〉
低音管吹奏出民謠風的旋律,表現萬物復甦的景象,為春天的來臨揭開序幕。
(二)〈少年男女之舞〉
之後樂團以駭人的短小節奏反覆變化,象徵春天來臨的驚嘆,此猛烈的音響放射著原始和野性的魅力,表現蒙昧時代人類對大地的崇拜。樂曲前八小節的節奏表現生命的躍動感,實際拍號應為:9/8+2/8+6/8+3/8+4/8+5/8+3/8。
接著兩支低音管在此強烈節奏下,奏出第一主題。
之後節奏變輕變弱,法國號奏出第二主題,由長笛接著反覆吹奏此主題,互訴春天來臨的喜悅。
最後,民謠般的主題再度由低音管吹出,同樣的主題動機不斷出現、重疊,表現人們征服大地的欲望。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1/3
傑弗瑞芭蕾舞團1987年演出
尼金斯基編舞版本
獻祭
(一)〈序奏〉
以一段夜曲氣氛的音樂開始,描繪獻祭儀式前的寧靜夜晚,絃樂演奏的主題在和聲中浮現出來。
(六)〈獻祭之舞〉
〈獻祭之舞〉為全曲的最高潮,爆炸性的節奏與和聲表現祭典中的狂熱氣氛。
前九小節的拍號極不穩定:3/16+2/16+3/16+3/16+2/8+2/16+3/16+3/16+2/8,之後仍然不斷變化。
此時,銅管的聲響尖銳刺耳,打擊樂器以固定節奏的模式持續進行,令人感到天崩地裂,音樂處於瘋狂狀態,達到震耳欲聾的頂點,象徵少女在狂熱舞蹈中死去。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
獻祭
〈獻祭之舞〉
尼金斯基編舞版本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2/3
傑弗瑞芭蕾舞團1987年演出
尼金斯基編舞版本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3/3
傑弗瑞芭蕾舞團1987年演出
尼金斯基編舞版本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
首演100週年紀念演出
梵志登指揮
荷蘭廣播愛樂演奏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
François-Xavier Roth指揮
Les Siècles演奏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
2013年BBC逍遙音樂節
斯特拉溫斯基《春之祭》
選自迪士尼音樂動畫片《幻想曲》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
貝嘉改編的現代芭蕾版
古樂新風貌
《春之祭》問世九十年以來,錄音版本不計其數,其中以1960年由斯特拉溫斯基本人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的版本最為珍貴。在此錄音中,作者以冷靜的思緒與原始的熱情來詮釋此作品,使全曲散發出濃厚的遠古氣息與野蠻特質。
斯特拉溫斯基指揮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演奏
芭蕾舞曲《春之祭》
音樂新視野 3D肢體狂想曲—《春之祭》
2009年由兩廳院主辦的「臺灣國際藝術節」,以「科技之眼」為主題,使科技躍升為舞臺主角;並引進世界前衛的表演節目,藝術家透過新的科技媒材,創作出全新的藝術作品。由於科技的運用,使舞臺與觀眾距離拉近,也更有互動性,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身處現實與虛擬的實境。
由奧地利多媒體劇場大師克勞斯.歐伯梅耶(Klaus Obermaier)所主導的3D多媒體肢體劇場,將斯特拉溫斯基芭蕾名曲《春之祭》配上3D動畫,運用立體攝影機和複雜的電腦運算系統,即時地把舞者轉移到虛擬的三度空間,利用時間秒差所產生的圖層與特殊視角來重疊和複製,呈現出有如科幻電影的畫面!
隨著交響樂團的演奏、舞者的肢體舞動變化,將舞臺打造成一個數位、奇幻、炫目的虛擬世界。觀眾被要求戴上3D眼鏡,看見「史前世界的田園劇」宛如漂浮在外太空中,舞者的肢體被支解後重組,形成奇異的舞蹈景觀,進入一個虛擬的時空幻境,極度挑戰劇場極限!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
歐伯梅耶主導的3D版
張麗慧
〈燕子〉
斯琴格日樂
〈燕子〉
哈薩克語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