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音樂(二)/第5課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1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7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2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8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9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6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3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4課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5課
漫遊西方音樂史 西洋古典時期(二)
啟蒙運動的初期,儘管宮廷文化仍普遍控制歐洲,但音樂已不再是貴族的特權。印刷術的興起使曲譜得以大量出版,公共音樂廳的啟用讓音樂更加普及,音樂的品味也變得更大眾化。啟蒙運動崇尚自然的精神,使得人們對於矯揉造作的巴羅克音樂感到不耐,轉而尋求較簡單、理性的音樂風格。
古典時期的音樂追求平衡與理性的美學標準,特別是在器樂音樂的發展,更臻完美成熟。音樂功能不再只是「個人情感的表現」,而是「美學藝術的呈現」。
此時期的作曲家崇尚調性與結構,使聽眾在聆聽時準確地知道音樂行進的內容與過程。古典時期的新曲種中,尤以交響曲(symphony)最為重要,在海頓、莫札特的作品裡成型完善,到貝多芬的創作中發揚壯大。
交響曲的起源與發展
交響曲是古典時期所發展的新樂種,是為管絃樂團所創作的多樂章作品,通常包含四個樂章。
交響曲起源於十七世紀義大利歌劇中的序曲(sinfonia),之後逐漸發展成為大型管絃樂的主要樂種。由於交響曲的樂章順序與十八世紀的奏鳴曲類似,因此交響曲可說是「管絃樂團的奏鳴曲」。
海頓作有108首交響曲,奠定此樂種的形式。
莫札特的41首交響曲承襲海頓的風格,將之發揚光大。
在貝多芬的9首交響曲中,古典時期的交響曲發展到顛峰,逐漸解除古典形式與風格的束縛,將交響曲帶往浪漫時期的新紀元。
揚頌斯指揮
柏林愛樂演奏
海頓第94號交響曲《驚愕》
Dima Slobodeniouk指揮
Orquesta Sinfónica de Galicia演奏
海頓第104號交響曲《倫敦》
Julien Salemkour指揮
柏林國立樂團演奏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
賈維指揮
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演奏
莫札特第41號交響曲《朱庇特》
交響曲架構
貝多芬之後的交響曲無論是在規模、結構或內容上均呈現出更多樣的面貌:例如樂章的數目不再侷限於四樂章,可少至一、二樂章,或多達五、六樂章,樂曲的長度與配器也變得長且複雜,終至在浪漫後期出現如馬勒(Gustav Mahler)第二號交響曲《復活》(Resurrection)長達90分鐘之「長篇巨著」般的交響曲。
揚頌斯指揮
皇家音樂廳管絃樂團演奏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BBC交響曲
第一集:橫空出世
(Genesis and Genius)
BBC交響曲
第二集:天才輩出
(Beethoven and Beyond)
BBC交響曲
第三集:處處開花
(New Nations and New Worlds )
BBC交響曲
第四集:浴火重生
(Revolution and Rebirth )
詳細內容請見
BBC Symphony
樂聖—貝多芬
貝多芬是古典與浪漫樂派之間的橋梁,其音樂風格也表現出時代的變化。貝多芬主要的作品有交響曲、序曲、協奏曲、奏鳴曲、歌劇、神劇、室內樂等,對後世作曲家的影響極其深遠。
作曲中的貝多芬,此為1890年的石版畫。
貝多芬擁有的最後一架鋼琴,他從1818年起,以這架鋼琴創作了許多樂曲,此架鋼琴現存於他波昂故居的博物館中。
貝多芬的交響曲承先啟後,他不但承襲海頓、莫札特的風格,更擴展樂曲的長度與樂團的編制,將古典樂派的嚴謹風格逐漸鬆綁,同時注入其人格特質,將交響曲的形式發展到極致,成為後世的里程碑。
蒂勒曼指揮
維也納愛樂演奏
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
布魯根指揮
荷蘭廣播室內愛樂演奏
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
斯洛布尼渥指揮
荷蘭廣播愛樂演奏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
伊萬指揮
皇家音樂廳管絃樂團演奏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埃迪賽指揮
南荷蘭交響樂團演奏
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
偉大的作曲家
貝多芬
貝多芬的標題交響曲
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中,有四首附有標題,大多是出版商為了商業目的所附加的。只有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的每個樂章是由貝多芬加入標題的文字敘述,如「小河邊的風景」與「暴風雨」等,來傳達音樂中所要表現的感覺。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Eroica)
這首交響曲原是貝多芬為心目中的英雄拿破崙創作的。但是當他聽到拿破崙加冕為皇帝時,他撕毀題獻拿破崙的首頁,將這股憤怒化為音樂創作動力。
不同於傳統交響曲的寫作,貝多芬不使用旋律主題,而是直接以兩個大和絃揭開了序奏,象徵法國大革命中的砲火聲,也開啟通往浪漫主義的大門。
蒂勒曼指揮
維也納愛樂演奏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第五號交響曲《命運》(Fate)
貝多芬在寫作這首交響曲時,正與困擾許久的耳疾奮戰,其中最著名的四個音符,象徵著命運之神在敲門,因此出版商特別加註「命運」的標題,代表貝多芬向世人宣告其戰勝病魔的決心。
貝多芬插畫。畫中描繪正在創作第五號交響曲的貝多芬,左手拿著助聽器聽著門外傳來的knock, knock, knock, knock敲門聲,這四聲象徵著命運之神在敲門,也是此交響曲中最著名的四個音符。
杜達美指揮
西蒙.玻利瓦交響樂團演奏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第一樂章
選自迪士尼音樂動畫片
《幻想曲2000》
第六號交響曲《田園》(Pastorale)
這首交響曲包含五個樂章,打破古典四個樂章的形式,並且加入描繪性的標題文字,將大自然的鮮活景致展現無遺。這類「標題性」的音樂結合了詩歌、繪畫與文學,創造出新的樂曲形式。
由德國畫家李瑟所繪的貝多芬散步圖。貝多芬喜歡散步尋找靈感,舉凡維也納街頭與森林都是他常到之處。
赫爾維格指揮
荷蘭廣播室內愛樂演奏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選自迪士尼音樂動畫片《幻想曲》
認識樂理 奏鳴曲式
奏鳴曲式為古典時期作曲家常用的一種樂曲形式,其主要結構包含:呈示部、發展部及再現部。
呈示部
主題的呈現與介紹,通常分為第一主題與對比性的第二主題。
發展部
由主題加以發展,是調性變化最多的部分。
再現部
將主題再次呈現,並將兩對比主題在調性上得到新的統一。
例:
音樂補給站
小說是許多同學們喜愛的課後讀物,但是你可知道它與古典時期的奏鳴曲式關係密切呢!
小說是十八世紀新興的文學體裁,其結構嚴謹,戲劇張力十足。首先鋪陳出場的人物角色,接著安排故事的起承轉合,最後將劇情總結收尾。這樣的結構發展與音樂作品中的奏鳴曲式有密切的關聯。在奏鳴曲式中,呈示部介紹音樂主題,發展部中的轉調有如劇情的推衍發展,再現部則是主角人物的再次登場,最後堆砌出高潮結束。
音樂百寶箱 西洋管絃樂團編制
西洋管絃樂團又稱為交響樂團,由絃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以及打擊樂器所組成。其編制大小因時代及用途的不同,也受作曲家或演出場地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變化。
巴羅克時期的樂團以絃樂器為主,古典時期則加入許多木管樂器,隨著浪漫主義的成熟與音樂表現方法的擴張,管絃樂團的編制也逐漸擴大。白遼士確立近代管絃樂團的編制與形式,他重視各種樂器的音色,並賦予獨立的音樂表現,他的管絃樂法對後世影響甚深。
呂紹嘉指揮
國家交響樂團演奏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巴倫波因指揮
維也納愛樂演奏
老約翰.史特勞斯
〈拉德茨基進行曲〉
牛刀小試 最佳檢場
一場精彩的交響樂演出,幕後的準備工作也是相當重要的,為方便舞臺定位,請先完成執掌表,讓位置的安排快速又準確。
牛刀小試答案
音樂導聆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為一部手法創新的作品,其中第四樂章採用詩人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快樂頌〉(An die Freude)的部分詩句。席勒的詩中流露出「世界大同」的博愛觀念,以及對造物主的崇高景仰,使貝多芬深受感動,經過三十年的醞釀,創作出此部結合器樂與人聲的偉大作品,不但為交響樂曲增添新的音色,更為當時的作曲家開拓新的視野,成為浪漫樂派交響樂的新指標。
席勒的〈快樂頌〉描繪出「世界大同」的博愛觀念。畫家西曼諾維茲於1800年所繪之席勒肖像。
第四樂章
在急板的導奏之後,前三樂章出現過的主題,分別再次呈現。
但是,各主題尚未完整呈現,即被大提琴以朗誦調般的旋律分別打斷。
之後,男低音反覆大提琴的旋律片段,唱出貝多芬添加的引詞「啊!朋友,何必舊調重彈!且讓我們唱首快樂的歌吧!。
接著是此樂章中最著名的一段旋律,這段簡單但振奮人心的旋律代表大地子民的心聲,宣揚了「四海一家」的理想世界。
在席勒的詩中,他勸勉人類應為了自由、理想而奮戰。貝多芬採用進行曲速度(alla marcia)來表達這樣的精神,這段樂曲結束在D大調上,象徵人類的努力得到空前的勝利。就在此時,音樂的語氣變得格外虔敬,冀求人類仰望至高無上的上主;女高音更以持續的高音突顯在星空之上的偉大造物主。
緊接著,貝多芬採用一個龐大的雙復格,以此種嚴謹的曲式象徵造物主的崇高及偉大。最後,樂團與合唱團以興奮、激昂的語氣,達到天人合一的交響融合效果,完成人類追求世界大同的理想。
巴倫波因指揮
西東合集管絃樂團演奏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第四樂章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第四樂章〈快樂頌〉
薩瓦德爾銀行創立130週年快閃表演
圖為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總譜及他所使用的助聽器。貝多芬的聽力悪化後開始使用助聽器,但仍譜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樂曲,第九號交響曲就是受到後世推崇的佳作之一。
穆蒂指揮
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音樂補給站
1989年,蘇聯共產政權垮臺,這股民主浪潮隨之推倒了阻隔東、西德長達近四十年的柏林圍牆。在指揮家伯恩斯坦的號召之下,一個由全球菁英所組成的樂團,在柏林圍牆舊址舉辦紀念音樂會,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伯恩斯坦指揮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1989年柏林紀念音樂會
古樂新風貌
貝多芬的音樂宏偉大器,是電影英雄片中常用的配樂,這首傳唱百年的〈快樂頌〉,不但歌詠心靈的愉悅,更宣揚人性的美好,首演以來就被視為人道精神的最高表徵,電影《終極警探》(Die Hard)系列也以它來作為公權獲得伸張的明證。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第四樂章〈快樂頌〉
電影《終極警探:跨國救援》
預告片配樂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第四樂章〈快樂頌〉
選自電影《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 前編》
牛刀小試 借用優美的器樂曲調
1.下列曲調覺得熟悉嗎?我們常常只注意到這些歌曲很悅耳,卻忽略了它們都是來自不同時期作曲家的經典名作,這些器樂曲均有著如歌似的旋律。唱唱看,並寫下原始作品名稱。
(提示:巴赫〈小步舞曲〉、韋瓦第《四季》、貝多芬《合唱交響曲》、艾爾噶《威風凜凜》、布拉姆斯《大學慶典》)
2.你認為有漏網之魚嗎?請寫下一首來自器樂曲的好歌,並且別忘了填上歌詞。
3.你是否知道器樂曲中還有適合歌唱卻被埋沒的曲調?請將它節錄下來,並創作適合這段旋律的歌詞。
音樂新視野 電影《快樂頌》—
貝多芬震撼人心的《合唱》交響曲
電影《快樂頌》(Copying Beethoven)是一部關於樂聖貝多芬的虛構傳記影片。
劇情以《合唱》交響曲的創作與演出為主軸,藉著一位虛構的女抄譜員來描述貝多芬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中創作出這首曠世巨作。
電影《快樂頌》。
電影《快樂頌》
宣傳影片
劇中的重頭戲莫過於長達10分鐘的《合唱》交響曲首演片段。
1824年5月7日《合唱》交響曲在維也納康頓劇院(Kärtnerthor Theater)演出,獲得空前成功。劇組在匈牙利考托納劇院(Katona Theater)模擬這幕場景,由當地的樂團和合唱團支援演出。
超過110位成員(55位樂手和60位合唱團員)在舞臺上排練到近乎忘我的境界,臺下亦有超過百位飾演觀眾的演員親臨這段感官饗宴。即使超過50個小時的拍攝,直到導演喊「卡」仍然無法停下,欲罷不能的持續演奏直至結束,看得大家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電影《快樂頌》
《合唱》交響曲首演片段
電影裡的配樂是1996年海丁克(Bernard Haitink)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的福茂(Decca)錄音版本。隨著悠揚的樂曲演奏,觀眾不禁落下感動的眼淚,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音樂鉅片。
海丁克指揮
荷蘭廣播合唱團演唱
歐洲室內樂團演奏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第四樂章〈快樂頌〉
希望兒童合唱團
〈送你這對翅膀〉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
〈送你這對翅膀〉
Southampton University Singers
〈送你這對翅膀〉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