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音樂(二)/第9課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1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7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2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8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6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5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3課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4課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普通高中/音樂(二)/第9課
漫遊西方音樂史 當代流行音樂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大眾傳播媒體的日益發達,以及現代科技的一日千里,人類進入一個資訊流通迅速、知識爆炸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出現,產生許多實驗性質濃厚的音樂,如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低限音樂(minimal music)等,這些其實艱澀難懂的新音樂正挑戰人們在聽覺藝術上的極限。
音樂小辭典
電子音樂:透過電子儀器的輔助,在錄音室錄製的音樂。
具象音樂:用電子儀器錄下的真實聲音,包括自然音響(如鳥鳴),及人工音響(如車輛聲、樂器聲等)。
低限音樂:使用反覆動機,將最少的音樂素材藉由不斷的反覆而造成一種極富催眠效果的音樂。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1958年攝於電子音樂實驗室。
史托克豪森一方面從事傳統樂器的譜曲工作,另一方面則以電子設備來製造新音響。
史托克豪森
《練習曲Ⅱ》
史托克豪森
《青年之歌》
2001年保拉音樂獎頒獎典禮
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瓦雷斯(Edgard Varèse)為「電子音樂之父」,此照片攝於1958年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的飛利浦展覽館。
飛利浦公司委託瓦雷斯創作具象作品《電子詩樂》(Poème Électronique),由四百個音箱發出聲響,效果十分驚人。
瓦雷斯
《電子詩篇》
美國現代作曲家凱基(John Cage)為前衛音樂的領導者,也是「隨機音樂」的提倡者;隨機音樂是以各種隨機元素替代傳統音樂表現法,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四分三十三秒》(4'33")。
William Marx
凱基《四分三十三秒》
鋼琴獨奏版
市原雄亮指揮
K2Orch演奏
凱基《四分三十三秒》
管絃樂團版
有「低限音樂教父」之稱的猶太裔美國作曲家史提夫.萊許(Steve Reich)。
GVSU New Music Ensemble
史提夫.萊許〈拍手音樂〉
Ensemble Paramirabo
&
Thin Edge New Music Collective
史提夫.萊許《雙六重奏》
2009年美國普立茲音樂類得獎作品
Eighth Blackbird
&
Third Coast Percussion
史提夫.萊許
《為18個樂手所作的音樂》
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是美國當代作曲家,低限音樂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
Karen Gomyo小提琴獨奏
北荷蘭交響樂團演奏
菲利普.葛拉斯
《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相較於實驗性音樂,另一種容易聆聽的音樂逐漸流行發展起來,隨著電子媒體的快速傳播,打破地域、民族、國界的限制,在全世界廣泛流行。
流行音樂是為大眾所創作的音樂,反映人們的情感與生活,因此受到一般人的喜愛,爵士樂、搖滾樂、音樂劇為此時期重要的流行音樂形式。
顧德曼和他的樂團
〈Sing, Sing, Sing〉
1927年的《畫舫璇宮》(Show Boat)著重劇情的發展,奠定音樂劇敘事的基礎,是百老匯最重要的劇種。圖為《畫舫璇宮》的樂譜封面。
音樂劇《畫舫璇宮》
舊金山歌劇院演出片段
戰後的美國無疑是流行音樂最大的市場,在國際上居於領導地位。1950年代,由於政治趨於穩定、生活水準提高,青少年取代成年人成為流行音樂的主要聽眾。此時期興起的搖滾樂(rock and roll),由於歌詞內容多為青少年的戀情與生活的經歷,演唱方式激情狂熱,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流行音樂風格,在樂壇上獲得空前的成功。
1961年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劇情敘述紐約曼哈頓地區青少年幫派之間男女爭風吃醋的故事。
電影《西城故事》
開場片段
什麼是搖滾樂?
搖滾樂如同其他流行音樂,難以追溯其源頭,是一種融合爵士、藍調(blues)、鄉村(country)等多種曲風而成的新音樂。其喧囂的演出形式及挑戰傳統道德的內容,受到衛道人士的批評,認為搖滾樂是侵蝕社會道德規範的毒藥。然而搖滾樂卻凌越這些批判,受到一般大眾的青睞。
歌手威廉斯(Hank Williams)是美國鄉村音樂重要的人物。
威廉斯
〈Your Cheatin' Heart〉
威廉斯
〈Hey Good Lookin'〉
2015年的音樂傳記電影《音樂之光》(I Saw the Light),由湯姆.希德斯頓(Thomas Hiddleston)飾演美國鄉村音樂傳奇人物威廉斯。
電影《音樂之光》
宣傳影片
哈雷(Bill Haley)著名的專輯《繞著時鐘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於1955年登上《告示牌》雜誌排行榜「年度最佳唱片」寶座,奠定了搖滾樂的曲調風格。
專輯《繞著時鐘搖滾》。
圖為哈雷(中間穿黑衣者)與他的搖滾樂團—彗星樂團(Bill Haley & His Comets)。
哈雷
〈Rock around the Clock〉
哈雷
〈Vive la Rock n’ Roll〉
搖滾樂在50年代末期,結合商業化的宣傳手法,快速地跨越了種族與地域的限制,流行於歐洲與第三世界國家,塑造出不少天王級的巨星。其中最耀眼的當屬「貓王」普里斯利(Elvis Presley),他的表演帶著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年輕歌迷感受到無比震撼的音樂表現。
貓王不僅在流行音樂方面引領風騷,也在服裝、髮型上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在貓王過世後,每年仍有許多歌迷前往貓王故居朝聖。
普里斯利
〈Blue Suede Shoes〉
普里斯利
〈Hound Dog〉
貓王的風潮傳到了英國,搖滾樂在60年代的英國大放異彩,許多年輕人紛紛自組樂團,唱出自己的心聲,此時最著名的兩大樂團當屬披頭四(The Beatles)與滾石(The Rolling Stones)。尤其是披頭四在1964年成功地完成美國巡迴演出後,他們的聲望即如日中天,成為新生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滾石樂團是英國老牌搖滾樂團。
滾石樂團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滾石樂團
〈Start Me Up〉
滾石樂團
2017年“No Filter"歐洲巡迴演唱會
德國漢堡場精彩畫面
70年代的搖滾樂吹起一陣奢華風,樂團團員們在臉上畫著厚厚的妝,打扮陰柔但音樂陽剛是此時期的特色,重要的樂團有皇后(Queen)和吻(Kiss)樂團。
皇后樂團
〈We Will Rock You〉
皇后樂團
〈We Are the Champions〉
2014年BBC Top of the Pop版
70年代的流行搖滾樂團—吻樂團。
吻樂團
〈Love Gun〉
2006年拉斯維加斯演唱會
龐克文化是一種起源於英國70年代的次文化。最早源起於音樂界,逐漸轉換成一種整合音樂、服裝與個人意識主張的廣義文化風格。
80年代搖滾樂加入「重金屬」(heavy metal)的要素,形成節奏快速、旋律強烈的音樂風格,歌詞多為批判性或諷刺性的內容。以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樂團為代表,樂團吉他手吉米.佩吉(Jimmy Page)被尊稱為「搖滾吉他之神」。
齊柏林飛船
〈Stairway to Heaven〉
搖滾吉他之神—齊柏林飛船吉他手吉米.佩吉。
吉米.佩吉
吉他solo欣賞
90年代來自西雅圖的超脫(Nirvana)樂團,象徵一個新世代搖滾樂的崛起,團員從頭到腳不修邊幅,穿著破爛的牛仔褲,表現玩世不恭的嬉皮風,其音樂則為融合龐克(punk)、重金屬和搖滾的新樂風。
超脫樂團
〈Come as You Are〉
搖滾樂跨越了時空,超越了種族、國度和語言的界標,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與思想,是西洋流行音樂史上重要的貢獻。
牛刀小試 用放大鏡看搖滾樂團
很多同學喜愛搖滾音樂,甚至自己組織樂團,樂團迷人之處在於每個樂團有其強烈的獨特性。現在,請同學分組,選定一個搖滾樂團做深入的分析,並與同學分享。
永遠的搖滾經典—披頭四
披頭四崛起於60年代,他們雖然不是搖滾音樂的先驅,但他們的成就與影響至今仍歷久不衰。披頭四的影響力不僅止於音樂,也帶動了時尚的流行,他們標新立異的髮型、酷炫的穿著,及純真清新的音樂曲風,燃燒了人們的心靈。披頭四的成員包括:
藍儂(John Lennon):節奏吉他手
麥卡尼(Paul McCartney):貝斯手
哈里遜(George Harrison):主吉他手
史達(Ringo Starr):鼓手
以藍儂為樂團的靈魂人物,他後來成為愛好和平的社會運動者。
來自英國利物浦的披頭四,為全球最知名的搖滾樂團。由右前方順時針方向分別為藍儂、哈里遜、史達與麥卡尼。
披頭四主唱藍儂為樂團的靈魂人物。
披頭四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披頭四
〈Hey Jude〉
披頭四
〈Hello, Goodbye〉
披頭四的旋風掀起了「披頭熱」,引發許多追星族狂熱的追逐,即便他們行程排得滿滿的,仍無法滿足歌迷的需求。1965年第三次美國之行,更動員了兩千兩百名保安人員,在紐約演出的收入高達美金三十萬四千元,創下娛樂票房史上的最高紀錄。
由於樂團成員理念的不同,披頭四於1970年正式解散,團員各自單飛,未再有新作品問世。1995年所發行的精選集《真跡紀念輯系列》(Anthology),造成極大的轟動,創下第一張冠軍專輯和最新冠軍專輯相隔最久的紀錄,其間相差了32年。
音樂補給站
披頭四的戰績輝煌,曾創下多項的歷史紀錄,包括:
1.最成功的搖滾團體:在全世界有超過十億張的唱片銷售數量。
2.被翻唱次數最多的歌曲:〈昨日〉(Yesterday)曾被翻唱超過兩千五百個版本。
3.擁有最多專輯、單曲排行榜冠軍:共有18張冠軍專輯。
4.一次囊括排行榜前五名的團體:1964年4月4日的單曲排行榜前五名。
5.單曲連續蟬聯冠軍最久的團體:冠軍週數總和達14週。
6.一次擁有最多單曲入榜者:1964年4月11日,有14首歌同時入榜。
7.一次擁有最多專輯入榜者:1965年1月9日,共有8張專輯入榜。
8.一年內擁有冠軍歌曲最多的團體:1964年共榮獲6首冠軍歌曲。
藍儂
〈Imagine〉
藍儂
〈Woman〉
麥卡尼 & Wings
〈Live and Let Die〉
007電影《生死關頭》主題曲
麥卡尼 & 汪達
〈Ebony and Ivory〉
麥卡尼 & 傑克森
〈Say Say Say〉
哈里遜
〈My Sweet Lord〉
1971年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演唱會
哈里遜
〈Got My Mind Set on You〉
史達
〈Photograph〉
披頭四首開「創作歌手」的風氣,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更嘗試在專輯中表達某一特定主題,這就是「概念專輯」的成形,不僅具有娛樂價值,也有發人省思的內涵,對後世影響深遠。
披頭四發行史上第一部音樂錄影帶宣傳影片〈平裝書作家〉(Paperback Writer),隨著影片在電視上大量曝光,此宣傳手法成為唱片行銷的重要策略。圖為單曲封面。
披頭四
〈Paperback Writer〉
開創音樂錄影帶拍攝技術的〈永遠的草莓園〉(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圖為單曲封面。
披頭四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音樂百寶箱 搖滾樂團的編制
搖滾樂是流行音樂史上重要的成就,從貓王、披頭四、門戶(The Doors)、U2、滾石、皇后、超脫,到現在的電台司令(Radiohead)或聯合公園(Linkin Park)等,搖滾樂造就了許多的經典樂團和歌手。在臺灣有伍佰 & China Blue、五月天、信樂團、四分衛等樂團。
門戶樂團
〈Light My Fire〉
電影《門》(The Doors)是1991年的美國傳記片,由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執導,方.基墨(Val Kilmer)飾演門戶樂團主唱吉姆.莫里森。電影記述傳奇樂團「門戶」創始過程,至主唱於1971年逝世的期間,並反映出美國60年代的社會氛圍。
電影《門》
宣傳影片
皇后樂團
〈Bohemian Rhapsody〉
皇后樂團
〈Bohemian Rhapsody〉
1981年蒙特婁演唱會
ABBA
〈Mamma Mia〉
ABBA
〈Dancing Queen〉
1976年成立於愛爾蘭都柏林的四人搖滾樂團—U2,至今仍然活躍於全球流行音樂樂壇。其團長波諾(Bono)(前排低者)熱心於公益活動,曾多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並登上《時代》雜誌2005年「年度風雲人物」。
U2
〈With or Without You〉
1985年開始活躍的英國搖滾團體—電台司令。
電台司令
〈Creep〉
聯合公園
〈Numb〉
伍佰 & China Blue
〈挪威的森林〉
五月天
〈終結孤單〉
創造搖滾樂的臺灣奇蹟
五月天
信樂團
〈天高地厚〉
四分衛
〈一首搖滾上月球〉
電影《一首搖滾上月球》主題曲
搖滾樂的誕生也改變了樂團的型態,50年代的爵士大樂團編制逐漸縮編,由電吉他取代鋼琴成為樂團的新伴奏。60年代披頭四走紅後,確立了以主唱、吉他手、貝斯手、鼓手為軸心的樂團編制,並成為現代樂團的新標準。
音樂導聆 披頭四歌曲〈昨日〉
披頭四於60年代快速走紅,對流行音樂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他們的專輯即使解散後仍持續發行,至今歷久不衰。披頭四的音樂風格豐富多變,每個時期有著不同的特色:
第一時期(1962-1965)
大量吸收了美國流行音樂的要素,融合藍調曲式和動感十足的搖滾節奏,有〈她愛你〉(She Loves You)、〈愛情無處買〉(Can't Buy Me Love)等歌曲。
披頭四
〈She Loves You〉
披頭四
〈Can’t Buy Me Love〉
第二時期(1965-1968)
多樣的實驗風格,包含藍調、爵士樂、電子音樂、印度音樂及管絃樂的元素。1965年的專輯《橡皮靈魂》中展現多種不同風格:藍儂〈競選〉(Run for Your Life)以嘲諷歌詞配上強烈的節奏;麥卡尼〈我看穿你〉(I'm Looking through You)展現流暢的抒情風格;哈里遜〈替你自己想想〉(Think for Yourself)是低限主義的作品;麥卡尼〈昨日〉以絃樂四重奏作為伴奏,成為先驅。
披頭四
〈Run for Your Life〉
麥卡尼
〈I’m Looking through You〉
2010年費城演唱會
披頭四
〈Think for Youself〉
第三階段(1968-1970)
隨著披頭團員的年齡漸長,思緒也逐漸成熟,他們的創作更具深度,並嘗試結合不同的樂器,展現反璞歸真的音樂風格。此時期著名的歌曲如〈讓它去〉(Let It Be)。
麥卡尼
〈Let It Be〉
2009年紐約花旗球場啟用演唱會
麥卡尼創作的〈昨日〉是一首輕柔優美的歌曲,清新簡單的旋律娓娓道出一段複雜的悔悟心情。
〈昨日〉比早期的作品有著更深遠的吸引力,發行後立刻擄獲世人的心,受到人們的熱愛。此曲具有藍調的精妙,呈現簡單樸實的風味,被認為是披頭四的經典之作。
披頭四
〈Yesterday〉
麥卡尼
〈Yesterday〉
2016年波特蘭演唱會
古樂新風貌
1965年所錄製的〈昨日〉,由麥卡尼主唱,其清新簡單的曲風,襯以樸實的絃樂四重奏伴奏,很快便擄獲世人的心,這首歌曲被翻唱達兩千五百次之多,創下被翻唱次數最多的紀錄。三十年後,英國著名的合唱團體國王歌手(The King's Singers)改編〈昨日〉,以人聲模仿絃樂器的方式,伴奏主旋律,再次地掀起披頭熱。
牛刀小試
改編自披頭四音樂的專輯大搜尋
披頭四的威力不只橫掃搖滾樂界,更對古典音樂圈造成不小的影響,許多團體改編披頭四的音樂,帶給古典音樂迷耳目一新的感受。現在請同學逛逛唱片行,找找有哪些改編自披頭四音樂的專輯,並與同學分享。
音樂新視野 山寨版披頭四樂團
英國利物浦希望大學開設全球第一個披頭四「文學藝術碩士學位」,專門研究披頭四的音樂與影響。「披頭四熱」(Beatlemania)自60年代至今未曾停止過,此名詞用來表示披頭四所引起的狂熱現象,雖然已是昨日經典,但人們對他們的喜愛卻始終存在。
自披頭四解散後,各種山寨版披頭四樂團便不斷出現,向披頭四的音樂致敬,其中最著名的是披頭瘋(BeatleMania Live)樂團,樂手雖清一色為美國人,卻用標準的英國利物浦腔彈唱,將披頭四的造型、唱腔、台風,甚至舉手投足的小動作,都模仿的唯妙唯肖。
披頭瘋的成員皆為造詣深厚的音樂人,由喬治(Peter George)模仿藍儂,伯特尼克(Glenn Burtnick)模仿麥卡尼,布萊頓(David Brighton)模仿哈里遜,以及泰勒(Robert Taylor)模仿史達。
因為披頭瘋樂團的努力和心思,從不計其數的山寨版披頭四組合脫穎而出,美國《滾石百科全書》更將他們評選為「全球第一的山寨版披頭四樂團」。他們每年舉辦逾百場演唱會,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以及中國香港等。
BeatleMania Live
2009年演唱會Part1
BeatleMania Live
2009年演唱會Part2
The Cast of Beatlemania
表演片段
The Cast of Beatlemania
〈Here Comes the Sun〉
The Bootleg Beatles
2016年演唱會宣傳影片
The Bootleg Beatles
&
皇家利物浦愛樂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專輯
五十週年紀念演唱會
宣傳影片
The Bootleg Beatles
2014年演唱會
The Fab Four
2012年The Ultimate Tribute演唱會
Part1
The Fab Four
2012年The Ultimate Tribute演唱會
Part2
The Fab Four
2012年The Ultimate Tribute演唱會
Part3
Beatlemania Now
表演片段
披頭四
〈Yesterday〉
Savannah Outen & Snuffy Walden
〈Yesterday〉
Acoustic版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