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風景畫的起源
中、西方的山水或風景畫在起源上是大致相同的,最早同樣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後來才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
中國獨立的山水畫正式出現在魏晉南北朝之間,我們可以從東晉畫家顧愷之在《論畫》中云:「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看出此時的山水畫已經與人物畫相提並論。到了隋唐時期,中國山水畫才可以說是已經完全成熟了,並漸漸形成了獨立的畫種。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晉代(宋摹)/水墨設色 絹/27.1×572.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有關文獻記載,顧愷之當時就曾畫有〈雪霽望五老峰圖〉、〈廬山圖〉等山水畫,可惜都已經失傳,所以我們無法具體知道當時山水畫的概貌。
但從顧愷之的人物畫〈洛神賦圖〉卷(後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領略到當時山水畫的大致形貌,畫山石只勾染而無皴擦,畫水多用線,樹幹與葉子也用勾染法,多為扇葉子的銀杏樹。由此可見山水仍在部分的充當人物的襯景。
展子虔/遊春圖/隋代(唐人摹本)/水墨設色 絹/43×80.5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達官貴人在風和日麗的春天踏青遊樂的情景。〈遊春圖〉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兩大特點:一是青綠勾填技法的運用,山石樹林有勾無皴,填以青綠色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構圖上,脫離了魏 晉時期作為人物畫背景的「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處理方式,而變為以山水為主,人物只作點景出現的獨立完整的山水畫。
在西方的藝術史中,真正沒有人物登場的純粹風景畫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畫面形式出現的。
從15世紀起,在德國畫家杜勒的水彩畫和阿爾特多費爾的油畫中,出現不少風景畫,從這些風景畫中可以看出作者以風景為主的描繪,然而在藝術上達到成熟,則要等到了17世紀的荷蘭風景畫。
杜勒/塘中房舍/約1497年/水彩 畫紙/21.3×22.5公分/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這幅畫大概是杜勒依據實景來寫生的習作,其寧靜的氣氛從夕陽的西沉瀰漫到塘中的倒影,可說是一幅獨立的風景畫。
阿爾特多費爾/有路橋的風景/約1516年/油彩 木板/41.2×35.5公分/倫敦國家畫廊藏
以純粹風景作主題,並以油彩畫在木板上的首先開創者,畫中沒有人物,也沒有敘說故事,只是描繪一個特定的地方景色,這樣的嘗試,在16世紀是非常罕見的。
羅伊斯達爾/埃克河邊的磨坊/1670年/油彩 畫布/83 ×101公分/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藏
再現真實自然是17世紀,荷蘭風景畫的最大特點。它們的場景沒有《聖經》或神話故事,也沒有鄉間勞動景象,描繪的是平淡無奇的鄉土風光。
風車是荷蘭風景畫中相當受歡迎的題材,作者在大面積的天空中,表現出層層大片雲朵,陽光透過雲層,似乎是雨後烏雲散去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