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古拙與原真的表現
人類文明發展初期的藝術品風貌多為樸拙的風格,形式上是具象的,但卻有一種原真之美的趣味。這時期藝術品製作的動機和用途多與宗教或祭禮有關,舊石器時期的一些女性雕像相當具有特色,這些雕像被稱為「維納斯」或「偉大的母親」,普遍的說法稱它們是為了祈求多產與豐收而製作,具有強烈單純化與抽象化的趣味。
威倫道夫的維納斯/舊石器時期/石灰岩/高11公分/維也納奧地利自然史博物館藏
這尊維納斯像有誇大的乳房、臀部、下腹等女性特徵,臉、手、腳等部位則忽略,也不注重比例,與同時期描寫動物生態的自然主義風格的壁畫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同樣具有美感。
古拙的風格也可以在早期的文明中看見,埃及的藝術基於神權與政權的合一與追尋永恆的目的,單純與靜態的表現方式相當特別。此外早期的希臘雕刻與羅馬的雕像也有著呆板的軀體及古拙式的微笑特質,這些古樸又具有純真的風格相當耐人尋味。
納米爾王石碑(正、反兩面)/西元前3100年左右/片岩/埃及開羅美術館藏
埃及的人物表現相當特別,頭部以具明顯輪廓的側面顯示,身體為正面,下肢以張開的側面表現動感。納米爾王石碑是宣告埃及王朝開始的歷史性作品,以正反兩面的浮雕描寫納米爾王統一埃及的事蹟,右圖上段戴著象徵下埃及統治者帽子的國王與士兵們,似乎正在舉行戰勝後的儀式場面。中段是與怪獸的糾纏,下段是化作公牛的國王及擊毀敵人的城市,並用前腳踩著逃跑的敵軍。左圖中央巨形的國王頭戴著象徵上埃及統治者的長形白冠,手舉著棍棒捶打敵人,右上方俘虜頭部與紙草組合的物體上面站著一隻鷹(象徵國王的守護神──荷爾斯之鷹),代表荷爾斯之鷹將尼羅河下游三角洲地帶的俘虜交給國王,下段為兩個戰敗的裸體敵兵。這件作品顯示納米爾王是以上埃及王的身分征服下埃及,即尼羅河中游南北部合而為一,確立了全埃及的統治權。
夫妻像陶棺/西元前520年/赤陶土上色/長198公分,高114公分/羅馬朱莉亞莊美術館藏
這是早期義大利半島北部伊突利亞人(Etruscan)的赤陶作品,夫妻橫臥於希臘式的長椅上,形成棺蓋,存放著骨灰。伊突利亞人重視死後的世界,認為死後世界只不過是生命的另一階段,所以陵墓中的壁畫與雕塑盡是描寫日常生活的喜樂。此夫妻像帶著一種「古拙的微笑」,及日常生活溫情的一面。
原始民族中的雕塑由於環境封閉與文化停滯,導致藝術風格與樣式缺少時代的變化,大多遵循部落祖先所流傳的圖騰。
原始藝術的作品相當具有創造力,充滿幻想與熱情,藝術創作的動機與內容大多與民族的精靈、祖先或咒物的崇拜有密切的關係。
原始藝術的美學元素對於20世紀初歐、美的現代藝術的創作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加彭的祖先遺骸守護像/木 銅 鐵/高62公分/私人收藏
守護像的作用是看守監護祖先遺骸,在木材雕像上覆蓋閃亮銅片及眼睛造形,負有著發出守衛預警的責任。雕像臉部的工藝與造形特別,身軀的部分則簡化為一個菱形。
剛果的尼康德魔咒人像/木 鐵釘 細線 布料/高120公分/比利時中非皇家博物館藏
尼康德是一種用來解除巫術詛咒的魔咒人像,包裹著細網,如同獵人用來設陷捕捉獵物的獵網一樣,魔咒人像是用來追捕一切惡端和騷亂的製造者。雕像的造形或許有些詭異恐怖,但這些形式表現最終目的都是追求平安和諧。
巴布亞新幾內亞海灣省的伊畏諾雕像/19~20世紀/木 彩繪/高115.3公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人像是以平面淺浮雕加彩繪的方式處理,形態具有動態美感,紋飾則充滿有機生命美感。
巴布亞新幾內亞艾勒瑪人的面具/19~20世紀/樹皮 植物莖桿 彩繪/高95.5公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這種面具是由年輕人配戴的,在某些節慶中戴著造訪其他村落,這種面具大都描繪圖騰動物,也有些是表現成小丑的樣子。此面具的色彩表現相當出色。
一些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中也有這種原始或古拙的趣味,有些是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有些是因為沒有接受過學院派雕塑的訓練,而發展出獨特的樸拙美感。
這種藝術風格也被稱為樸素藝術(Naive Art),「樸素」一詞帶有未加工巧飾、天生自然、原始純真的意義,創作者則被稱為素人雕塑家。
林淵/佛祖/1989年/石雕/59公分/私人收藏
童稚、粗獷是林淵的特色,作者創造出的佛祖形象相當慈藹可親,充滿逗趣感。
吳李玉哥/牛生氣/1983年/青銅/高85公分/高雄市立美術館藏
她與林淵都是早期傳統農業社會的勞動者,創作時多從鄉間生活取材,加上豐富的想像力,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此作品不加修飾雕琢,充滿童稚趣味,表現牛生著悶氣,低頭吃草,任憑騎牛者勒緊牛繩仍不為所動,將「牛脾氣」這句俗語表達淋漓盡致。這件作品的原始媒材是陶土,爾後再經人翻模成青銅塑像,以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