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和肌耐力不僅是健康體適能的重要因素,而且對許多運動項目也是不可缺少的。擁有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有助於增加肌肉張力,維持良好的身體姿勢,不容易疲勞,同時對防止肌肉傷害和酸痛亦有正面作用。
以下將介紹肌力和肌耐力及訓練方法,透過學習後,利用時間自我訓練,將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肌力和肌耐力的意義及重要性
肌力和肌耐力的意義
肌力和肌耐力統稱為肌肉適能,實際上兩者是有區別的。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一次收縮所產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則是指肌肉或肌群在長時間反覆收縮或持續的能力。這兩種表現都是肌肉發揮力量的結果,是肌肉能與外力對抗的能力。
人體所有動作表現都要對抗相當的阻力,在不同的負荷條件下,肌肉將對應產生不同的力量,例如蹲下搬起重物(條件),肌肉就產生一次最大或接近最大收縮力量,此時為肌肉肌力之表現。如果搬著物體爬樓梯(條件),手部肌肉產生持續收縮的力量(抱著物體),腿部則產生反覆收縮的力量,這種現象就是肌肉肌耐力之表現。
肌力和肌耐力的重要性
肌力和肌耐力的產生是骨骼肌收縮的結果,人體約有四百多條骨骼肌,約占人體體重40%。它們負責關節的活動、姿勢的維持、體重的支撐等重責大任。因此,肌力和肌耐力被列為與健康有關的體適能,所以健身運動時絕不能忽略肌肉適能,良好的肌肉適能有下列好處:
1. 能使肌肉變得比較結實、身材較勻稱,避免肌肉萎縮、鬆弛。
2. 身體工作效率較佳,應付同樣負荷時比較省力,也較持久。
3. 肌肉、肌腱力量的增加,對意外拉扯可能產生的傷害有較佳的保護作用。
4. 改善維持體態肌肉的力量,有助於下背痛的預防或症狀的紓解。
5. 增強關節鄰近的肌肉力量,可提高動作的穩定度。
由上述得知,肌力是引起行動能力的基石,也是維持持續行動的根源,更是維持身體姿勢的根本,足見提升肌力和肌耐力對我們的重要性了。
實務操作
提升肌力和肌耐力有很多種方法,以肌肉收縮型態可分等長收縮訓練和等張收縮訓練;以使用器材之有無又分為徒手訓練和重量訓練,以下就較簡易可行之方式分別介紹。
等長性肌肉收縮訓練
當人體保持某一特定位置用力或對抗固定的阻力時,肌肉長度不變而呈等長收縮形式,稱為等長性肌肉收縮訓練,又稱靜力性訓練,它能有效地發展靜性最大力量和靜性耐力。其方法是以最大力量的三分之二到最大力量,持續用力6秒鐘,反覆做3組,每週做3次。
雙人拮抗訓練
1. 腕部訓練:兩人面對面站立,雙手提至胸前,雙手五指與另一人之五指交互握著,兩人同時用力。
2. 前平舉臂:練習者雙臂平舉,協助者立於前方,雙手握住訓練者的腕部,用力下拉,訓練者拮抗。
3. 直臂下壓:練習者坐於地上,雙腳伸直,雙臂上舉。協助者立於練習者背後,以前腳之小腿頂著練習者的背部,雙手並握著練習者肘關節處用力後拉,練習者用力下壓。
4. 側屈肘上抬訓練:訓練者跪立,屈肘並側平舉臂,協助者立於背後,以雙手按其雙肘,用力下壓,訓練者用力上抬。
5. 肱三頭肌訓練:練習者直立,雙手上舉屈肘後彎,協助者站立其後,雙手握其腕部,用力下壓,練習者用力拮抗。
6. 股四頭肌訓練:練習者雙手扶協助者之肩,抬單腿,協助者雙手用力下壓大腿,練習者用力抬腿。
7. 股二頭肌訓練:練習者伏臥、屈膝,協助者單跪於後,雙手用力拉其小腿,練習者用力拮抗。
8. 大腿內外側肌訓練:兩人同時訓練。面對面坐於地上,屈膝成90度,一人之雙小腿置於另一人腿的內側,雙手支撐於斜後方之地面上,小腿置於內者用力向外,小腿置外側者用力向內,相互拮抗。
等張性肌肉收縮訓練
當人體進行負重或不負重的抗阻力練習時,肌肉隨動作而拉長或縮短,稱為等張性肌肉收縮訓練或動力性力量訓練。它能有效的發展動力性力量,改善神經肌肉的協調性,是最常用的力量練習法。
重量訓練
1. 肌耐力訓練:以40%~50%之力量,每一項動作15~25次,重複做3~5組,每週實施2~3天。
2. 肌力訓練:以80%~95%之力量,每一項動作1~4次,重複做3組,每週實施2~3天。
方法:
1. 握力計調節至手指能適當握住的位置。
2. 手臂自然伸直下垂,握力計不可接觸身體。
3. 握力計指針歸零,盤面向外。
4. 以最大力量握緊握力計,左右手交互測量二次,取最優值記錄之。
背肌力
目的:測量背部肌力。
方法:
1. 受試者站立於背肌力計板所劃的腳印上,身體前傾30度,雙手垂直,握住握柄。
2. 協助者依受試者前傾握柄的高度調整鏈子長度。
3. 受試者雙臂雙膝伸直,上身由30度前傾角度,用力挺直背部。
4. 測驗二次,以公斤為單位,以最高成績為紀錄。
腿肌力
目的:測量下肢肌力。
方法:
1. 受試者站在背力計底盤上,雙膝彎曲約135度左右,上身保持正直,雙手握住握柄。
2. 協助者調整鏈子長度。
3. 受試者用力伸直雙膝,上身軀幹保持不變,直至指針停止不前,此數值即為腿肌力。
4. 測驗二次,以公斤為單位,以最高成績為紀錄。
肌耐力測驗
伏地挺身(男)
目的:測量上臂伸肌力。
方法:
1. 預備姿勢,受試者伏臥,以手掌與足尖支撐於地面,並使上體與下肢成一直線,雙手伸直與地面成90度。
2. 動作開始雙臂屈肘,肘關節要小於90度,然後伸臂還原成預備姿勢,反覆施作至不能完成動作止。
3. 測驗一次,以次數為單位,記錄整數。
跪地伏地挺身(女)
目的:測量上臂伸肌力。
方法:
1. 預備姿勢,受試者伏臥,以手掌與膝及足尖支撐於地面,雙手伸直與地面成90度。
2. 動作開始雙臂屈肘,肘關節要小於90度,上體幾乎平貼地面,然後伸臂還原成預備姿勢,反覆施作至不能完成動作止。
3. 測驗一次,以次數為單位,記錄整數。
單槓引體向上(男)
目的:測量雙臂與肩帶的肌耐力。
方法:
1. 預備姿勢,正握槓,雙手與肩同寬,腕、肘、肩成一直線,靜止。
2. 動作開始,雙臂彎曲用力引體向上,至下頷過槓,然後伸臂還原至懸垂姿勢,計一次。
3. 反覆施作至無法引體過槓為止。
4. 測驗一次,以次為單位,記錄整數。
屈臂懸垂(女)
目的:測量雙臂與肩帶的肌耐力。
方法:
1. 預備姿勢,受試者雙手反握槓且屈臂,下頷置橫槓上緣(但不可用力靠槓),移開凳子,靜止維持屈臂懸垂狀態。
2. 持續維持屈臂懸垂狀態,直至無法維持下頷高於橫槓止。
3. 測驗一次,以時間為單位,記錄至秒。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目的:測量腹腰肌耐力。
方法:
1. 受試者仰臥於墊上,雙腳屈膝約90度,雙臂交叉置於肩上,協助者蹲於地面上,按住其腳背,受試者自仰臥姿勢起坐,並使雙肘觸膝,並還原成仰臥姿勢(肩胛骨著地,頭不著墊),計一次。
2. 測量人員喊「開始」時,即以最快速度做仰臥起坐動作,喊停時即刻停止。
3. 測驗一次,以次為單位,記錄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