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從宗教的祭儀乃至於太平盛世的慶典,對於龍的崇敬發展而成之舞龍技藝,在現代體育運動則更強調團隊合作的教育意義,為了靈動龍身,保持龍體的圓融、飽滿,每一位舞龍運動員必須相互配合,以表現出舞龍運動的整體美感和綜合美感。傳統舞龍的形式非常多,例如:雙十慶典的45節中華巨龍,客家習俗的糊龍(製作龍)、點睛、迎龍、跈龍(跟著龍走)、[火旁]龍(炸龍)、化龍返天(燒龍普送龍神返回天庭),新加坡開創的福州夜光龍、風車龍等。
在競技運動規範與要求下,現在的競技舞龍則以9節龍加1個龍珠相互配合,以表現「龍」遊藝、起伏、翻滾、穿騰、纏絞等動作,並結合個人、二人一組、三人一組或四人以上的人體造型,突顯舞龍運動強調不放棄任何一人的團隊精神。2007年在澳門舉行的「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將「龍獅運動」列入正式競賽項目,顯示深具民族特色的文藝活動發展,在競技比賽的客觀性已逐漸受到國際運動組織的肯定,也已然蔚為全球化的風潮中。
基本技術
舞龍運動的型態有8字舞龍動作、遊龍動作、穿騰動作、翻滾動作與組圖造形動作等,運用這些動作類型的穿插組合,融入舞龍技巧中,或動或靜,組成優美形象的龍的雕塑。
一 8字舞龍動作
原地8字舞龍
持龍珠者:左手下、右手上、斜橫向持珠,開步站立於龍頭前方,持龍珠依序自右前、右上、右後反覆劃半圓弧,引導龍頭移動。
持龍頭者:面對各節舞龍者,持龍頭依序自正左側、正上方、正右側反覆作8字形劃弧舞動。
持2~8龍節者:左拳緊握住龍桿底部,桿尾要收在手掌內,緊靠住左腰際動作,右手鬆握龍桿約略中段,跟隨龍頭反覆作8字形劃弧舞動,並務使龍桿維持在正左側、正上方、正右側,每位的前後距離約一步之步幅。
持龍尾者:如同2~8龍節的動作,但動作時略向後拉,龍桿需避免被前者扯離身體。
單側舞龍
持龍珠者:左側持珠,站立於龍頭前方,持龍珠依序於左側上、中、下反覆運動,引導龍頭移動。
持龍頭者:持龍頭依序由正右側之上、中、下方反覆作單側波浪形劃弧舞動。動作向上時,轉把使龍頭朝向上;動作向下時,轉把使龍頭朝向下。
持2~8龍節與龍尾者:左拳緊握住龍桿底部,桿尾要收在手掌內,緊靠住左腰際動作,右手鬆握龍桿約略中段,跟隨龍頭反覆作單側波浪形劃弧舞動,並務使龍桿維持在正右側,每位的前後距離約1步之步幅。動作向上時,轉把使龍節前緣朝向上;動作向下時,轉把使龍節前緣朝向下。
二 遊龍動作
跑圓場
持龍珠、龍頭到龍尾者:左拳緊握住龍桿底部,桿尾要收在手掌內,右手鬆握龍桿約略中段,保持龍桿與地面垂直。並形成龍頭追珠、龍尾略向後減速接近龍珠的圓形跑動造形;各龍節的距離需保持龍桿垂直地面,且向外撐開拉緊龍身以使龍體圓飽滿,不出現塌肚的現象。
快速曲線起伏行進
龍珠與各龍節如同單側舞龍,依序由正右側之上、中、下反覆作單側波浪形畫弧舞動,但圍繞成圓場跑動造形。
三 穿騰動作
穿龍尾
行進中,龍尾與第8龍節垂直向上撐高,龍珠帶領龍頭與2~7龍節由最後1節下方穿越。龍尾與第8龍節在第7龍節穿過後,將龍桿由右上、後、下而向上推撐。
龍穿身(又為過龍門)
在行進中或8字舞龍後,龍珠上撐;各龍節隨即高舉,以龍珠為中點,向前靠攏、左右站立形成龍門造形。龍珠放低自龍門下方穿過,並依序引導龍頭與各龍節自龍門下方穿過。龍珠與各龍節穿過龍門後,左轉形成逆時針方向的跑圓場動作,此時龍珠向右、向外側撐開,各龍節也跟隨龍珠向外側放低、撐開,同時2、4、6、8龍節均自前方龍節向外跳出,然後龍珠與各龍節向上推撐。
連續穿越騰越行進
在跑圓場時,由5、6龍節向上撐高,龍珠引領龍頭自5~6龍節下方穿越過,並依次第2龍節穿過6~7龍節,第3龍節穿過7~8龍節,第4龍節穿過8~9龍節;龍珠與龍頭完成穿越後,第5龍節以後均放低,龍珠引領龍頭左轉繞圓,並自5~6龍節上方騰越過,並依次第2龍節騰過6~7龍節,第3龍節騰過7~8龍節,第4龍節騰過8~9龍節。以上反覆一穿越、一騰越重複施做。
四 翻滾動作
龍翻身
跑圓場時,龍珠引領各龍節向外推撐弓步站立,龍珠放低、右轉身向外跳,各龍節同時自前方的龍節上方向外跳躍出,並隨即向上推撐成圓場造形。
螺旋跳龍
持龍珠者位於龍頭前方,持龍珠於右側順時針作連續圓形旋轉運動;持龍頭者面對各龍節,連續由上、而右、而下、而左順時針作圓形運動;各龍節距離一步,在龍身繞圓形到腳下時,依次自龍節後方跨跳而過龍身,並隨時保持龍桿在身體右側。
五 組圖造形動作
龍登天造形
跑圓場時,第5龍節以後放低,持龍珠者跨跳過龍身,引龍頭騰越過5~6節後蹲低,龍尾向後回拉使龍體螺旋盤繞,第2龍節向上推撐至最高點,成一靜態造形;動態時,持龍珠者依次逐漸升高、下降沿龍體外緣繞圓行走,龍頭與各龍節保持盤繞造形 隨龍珠向上撐高、下降,第2龍節全程保持於最高點。重複升高、下降數次後,第2龍節至第4龍節依序於下降過程中,自6~7龍節、7~8龍節與8~9龍節跨出完成解脫動作。
正面龍行禮造形
持龍珠者向場地中間偏右側跨弓箭步引龍,回到場地中央位置蹲低單跪姿持珠;龍頭跟隨龍珠左轉身繞向第2~3龍節中間、龍桿直立;第2、3龍節左右撐開並分站於場地中央二側,龍桿底端撐立於地面;第4~8龍節依序左右站立於第2、3龍節後方,一層接一層疊高;龍尾高舉於第7、8龍節後方中間。行禮時,龍珠向下運動引龍,龍頭向前、向下敬禮並回復至直立。可以行禮一次,亦可以行禮三次後解脫,解脫時,所有龍體撐高,龍頭右轉身持龍繞出龍身。
應用技術
本節從動作組合編排中,展現龍體靈動多變的特性,動作表演呈現時,可藉由各種風格的音樂或鼓樂配合,烘托舞龍氣氛。全套動作演示時,可以想像故事情節為龍從驚濤駭浪中奮力游出水面,穿梭盤桓於群山綠野中,並在雷霆震天的剎那衝入天際雲彩間遨遊,趾高氣揚地環視八荒九垓,而胸懷寰宇蒼生。
正面龍候場
於場地右側底部,持龍珠者劈腿斜持龍珠、龍頭斜放低,第2~8節依次直立盤疊並採蹲姿,龍尾高舉於龍節中間。動作時,全體躍起撐龍。
直線行進越障礙
持龍珠者引龍直線行進,帶向左側並於到達場中央後,持龍珠者單跪姿斜持龍珠橫放低,各龍節依次越過龍桿。
逆時針跑圓場
持龍珠者留於原地單跪姿持龍珠。龍頭行進到左場,逆時針跑圓場繞圓2周。
單跪8字舞龍
持龍珠者於場中左右8字形畫弧,龍頭引領龍體至場地中央,第2龍節至龍尾右腳單跪做8字舞龍4次以上,然後依序由第2龍節起身準備離場。
單側舞龍
龍珠向左側走小圓弧引龍,並將龍身帶向正面,做單側舞龍6次以上。
快速曲線起伏行進
龍珠逆時針方向引龍繞場中心做快速曲線起伏行進2周。
螺旋跳龍
龍珠將龍體引至場地中央,以原地8字舞龍為過渡動作,做螺旋跳龍4次以上。
跳龍接搖船快舞龍
在第5次或以上螺旋跳龍後,第2~8龍節左右依次躺地,雙腳夾緊反覆做仰臥、坐起8字舞龍。
連續穿越騰越行進
龍珠向右場引龍,龍頭跟隨龍珠將搖船動作者帶起,隨即做連續穿越騰越行進4次以上。
龍翻身
最後一次騰越行進後,以跑圓場做銜接龍翻身動作,並於各龍節向外跳躍出後,全體向上小跳撐龍。
過龍門
龍珠將龍引領至場中央,以8字舞龍銜接過龍門動作。
穿龍尾接龍登天造形
龍珠帶領龍頭快速穿龍尾,銜接龍登天造形。
正面龍行禮收場
登天造形解脫後,龍珠將龍引領至場中央,以8字舞龍銜接正面龍敬禮,於場內靜止造形結束。
練習方法
單一動作練習
依照前述動作要領及圖示,從徒手模擬練習基本動作開始,熟練各種不同位置的龍桿握法、路線走法,採不用力形式反覆做劃弧舞動練習,待熟練後,再依不同位置手持龍珠、龍頭或龍節進行實際演練。
練習組合動作
單一動作熟練後,再進一步練習組合動作的走動路線及舞動的流暢性與協調性,然後進行整體演練。
8字舞龍練習方法
為了強化舞龍動作的定位,可以全體持龍節者前後距離一步,左手靠緊腰際,將龍桿平舉持於右側、正上方、左側,龍節不低於腰部。為了避免各龍節的距離因動作時而改變,可以先依下列方式進行練習,並控制龍體不碰地:
螺旋跳龍動作徒手練習
因為螺旋跳龍動作具有較快的速度,前方的龍節沒有完成動作,也將導致後面龍節的失誤,所以,先以徒手方式模擬練習。動作時,每一龍節必須想像實際拿龍桿的情況,依序做跨跳的動作。
全部套路徒手演練
為熟悉舞龍套路的順暢流程,避免踩踏龍體失誤而停頓動作,可以用徒手方式模擬實際持龍的狀況練習。在舞龍器具不足而須輪流使用情況下,等待的組別可以徒手演練,以熟悉套路動作。
練習比賽
8字舞龍比賽
在8字舞龍中,計算30秒內的8字舞龍次數,左右來回舞動為1次,龍節擦地該次動作不計次數,次數最多的組別為勝。
螺旋跳龍比賽
與8字舞龍比賽相同,計算30秒內的螺旋跳龍次數,踩龍體、沒有跳過或打結則該次不計次數,次數最多的組別為勝。
套路比賽
演示應用技術的套路動作,並由其他沒有下場舞龍者,依據規則內容進行扣分,扣分最少的組別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