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田徑運動跳躍競賽項目有跳高、跳遠、三級跳和撐竿跳高,這些競賽項目選手的目的旨在獲得最大的重心位移,而跳高基本任務是運用自身能力,在求垂直方向的距離,使人體騰越盡可能高的橫竿。其技術特徵是由跑轉變為跳,由支撐轉變為騰空,由水平位移轉變為拋射轉動的一項複雜的空間運動,並具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運動的雙重特徵,所以說跳高是田徑運動中最困難的技術之一。
跳高是屬於速度、力量性的競技活動,又稱「急行跳高」,其歷史已有230餘年。男、女跳高分別於1896年、192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綜觀跳高運動的發展史,它歷經跨越式、剪式、滾式、俯臥式和背向式五種過竿姿勢的演變過程。從背向式跳高的出現至今也有40餘年,背向式與俯臥式姿勢因過竿時人體重心離竿較低,能充分利用騰空高度,是較優越的過竿方式,而背向式又較俯臥式易於掌握,有利於運動員發揮助跑速度和踏跳的爆發力,有助於加大騰空初速度。所以背向式比其它技術方式更順乎跳高運動的發展趨勢,乃是當今最能使跳高選手發揮其最佳水準的一種跳高方式。因此,現代絕大多數跳高選手都採用背向式。
基本技術
一 背向式跳高
優秀跳高選手除擁有趨向瘦高腿長的身材外,還必須具備速度、瞬發力、柔軟度、敏捷性和協調性等運動能力。
動作要領
1. 跑、擺
當助跑至起跳點時,雙手屈肘微握拳,手臂配合大幅度前後擺動,並與下肢動作配合,身體直立,上體適當前傾,以高抬腿的方式,由緩速再加速跑,來增進向上的彈力。
2. 踩
加速助跑最後一步,近起跳點一側的橫竿1/3處,上體稍後傾與外側腿(起跳腳)成一斜線,以起跳腳腳跟外側踩起跳點,再迅速傳動到全腳使前腳掌著地,腳尖指向助跑行進方向,腳掌應避免與橫竿平行,預備起跳。
3. 跳、抬、振、轉
跳──起跳時,身體由內傾轉為垂直,抬──前導腿屈膝上抬,振──兩臂充分往上方擺振,配合起跳腳用力蹬伸起跳,產生的垂直分力身體向上騰空而起,轉──待身體在空中,再旋轉以改變預備躍過橫竿動作的方向,背向式在起跳後身體姿勢轉成背向橫竿。
4. 挺
背向式過竿時身體後仰,在竿頂上需挺髖成弓身狀,使躍過橫竿時背部不致觸及橫竿。
練習方法
1. 原地擺臂
1-4雙腳平行站立,兩手臂同時由後向前擺,5提肩、腳跟蹬伸,身體重心向上。
2. 助跑
訓練速度可採用小步跑、高抬腿跑、漸速跑等;為提高水平跑的速度,可採用起跑、直道加速跑、行進間跑和反覆跑;為改進跑的節奏,可採用跨欄跑,掌握正確的助跑技術。
3. 起跳
原地蹲跳、側對牆起跳、摸籃框、障礙物起跳練習。
4. 跨步擺臂、擺腿起跳
雙腳前後站立,起跳腳在後,向前跨步踩踏起跳點蹬伸起跳,同時前導腿屈膝上抬,兩臂往上提擺。
6. 原地弓身
身體仰臥,雙腳屈膝,小腿後縮,手臂前撐,挺髖、頭後仰呈弓身姿勢。
7. 挺髖成橋
身體仰臥向後引肩倒體成橋形,腳尖著地上撐,雙手虎口撐腰,挺髖、展體,體會人體在空中、過竿等肌肉感覺。
二 背向式跳高技術
其技術可分為助跑、起跳、空中動作與著墊落地等四部分動作。
動作要領
1. 助跑:選擇助跑距離,一般在8~12步或9~13步之間,目前大多數選手都採J字形弧線的助跑路線,開始為直線助跑,逐漸加速,再銜接弧線跑(後4步),高抬腿,身體向內傾斜,加大外側大腿手臂的擺動,有利於進入起跳。
2. 起跳:從弧線助跑身體自然內傾,到最後一步快而有力起跳,起跳腳由腳跟先著地,並迅速傳動至前腳掌尖且快速起跳離地,起跳腳的膝、踝關節充分蹬伸,彈起的同時身體順勢轉身側對橫竿。
3. 空中動作:起跳後上身保持起跳姿勢,右臂、肩靠向橫竿,髖部送向上方,頭先過竿,接著肩及背,在臀部越過橫竿後,頭部自然後仰,肢體盡可能下垂,成弓身姿勢,然後大、小腿依次上舉向上收。
4. 著墊落地:落地時以背先著墊,或團身以肩先著墊,下顎貼胸,雙手放在面頰前,雙腿微開,避免膝蓋直接撞擊臉部,再順勢做後滾翻起身。
2. 弧線跑
上、下彎道加速跑,身體逐步向內傾斜,步伐有明顯的節奏感和加速性,最後3步或5步,節奏自然加快,且最後一步比最後前一步更快。
3. S型跑
地上擺置障礙物,行進間繞過障礙物成S型跑,練習後段助跑身體內傾。
4. 弧形跑
繞籃球場中圈跑、罰球圈跑,體會跑弧形動作要領。
5. 直線進入弧線助跑
由直線助跑切入弧線跑的練習。
6. 助擺起跳
身體與固定物平行站立,手扶固定物,內側之手扶在固定物上,外側之手臂做助擺起跳動作,起跳腿則蹬伸側轉起跳狀。
7. 弧線助跑起跳
沿弧線做3~5步助跑起跳,跳起後用手摸籃球框。
8. 原地高跳倒肩弓身
背向高安全墊,雙腳起跳,以背落在墊上。
9. 原地起跳
站在穩固的塑膠墊上,背向跳高墊,雙腳起跳,以背落在墊上。
10. 3步起跳
對著高橫竿(或不架橫竿),亦可先用橡皮筋代替橫竿,做3步起跳練習。跨出1步(起跳腿),接著擺動腿跨出,後跨出起跳腿著地成起跳腿在前,擺動腿在後的姿勢。當最後1步起跳腿腳跟著地完成腳轉動作時,擺動腿蹬地起擺,雙臂同時帶動身體向上跳起。
11. 8步起跳
採8步完整助跑起跳練習。
應用技術
為能正確利用身體內傾的姿勢,及有規律的變化,應該注意助跑步點,及助跑路線,以獲得必要的速度、高度,更有利地進入騰空過竿階段,快速有力地助跑起跳是背向式跳高的關鍵技術。
一 助跑步點的丈量法
背向式跳高的步點採弧線助跑,因助跑弧度不易固定、步點不易準確,僅能定起跑點、中間點和起跳點。所以步點丈量需要透過有效的方法並經校正,才能在全程助跑起跳時,準確地踩踏上起跳點。
1. 走步丈量法
先在橫竿中間外側1/3處和距橫竿一臂寬的位置,標示為起跳點,由起跳點沿橫竿平行方向向前走4步,然後向助跑起點方向走6步做一標誌,此中間點即是直、弧線交界點,再向前走7步做一標誌即為起跑點。此助跑路線為直線與弧線各跑4步的丈量法。亦可採4─5─6走步丈量法。
2. 反覆丈量法
助跑步點丈量時先明瞭助跑的步數、決定步幅、進而定助跑距離。先在練習跳高場地上標記好起跑點、中間點和起跳點的大概位置,然後沿著所畫好的助跑線跑步點,速度逐漸加快,在不減速下完成起跳。經反覆練習並調整校正標誌點,直到準確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點為止。助跑弧線的半徑取決於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徑越長,另起跳點和橫竿之間的距離,視橫竿升高的高度而向外移。
二 助跑與起跳銜接技術
助跑與起跳銜接技術是背向式跳高完整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正確完成起跳和提高整個跳躍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
動作要領
藉由快速助跑不減速度平穩地轉入起跳,縮短起跳時緩衝動作時間,獲得較大的垂直衝量。直線助跑積極加速,動作放鬆,弧線助跑身體向內傾斜,最後的3~4步節奏加快進入起跳;起跳時以全腳掌快速滾動落地,擺動腿和兩臂積極前上擺,起跳腿充分伸展、腳跟內轉,用腳尖蹬離地面,身體挺髖半背向橫竿。
身體過竿動作
過竿時不可含胸收腹坐著過竿,竿上身體應挺髖成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