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默劇不再只是一個獨立的劇種,我們可以在各式各樣的表演藝術中看到她的影子,甚至在各種跨界中看到默劇的意識。它走得更深更廣,例如受樂寇體系的劇團就不勝枚舉,他們將「默劇」延展至「動作」的探索,當然也有許多知名的演員、導演、老師,也是承襲了「默劇」、「動作」的精神 。
陽光劇團(Théâtre du Soleil)
陽光劇團1964年創團至今五十個年頭,是全世界最重要、風格最突出的劇團之一。導演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和當時在巴黎索邦大學的巴黎學生劇場協會班底共同創立陽光劇團,由莫努虛金擔任劇團導演,一開始以製作莎劇經典為主,在1970年代後轉為以集體創作為主軸。 陽光劇團從不使用高科技特效,他們對演員肢體、舞台、劇場空間有特別要求,同時如前段所述,將東方傳統表演美學與現代劇場結合,再進一步以戲劇探索現實生活:對多種族文化包容、毫不迴避地批判政治環境,每一齣戲都與時事息息相關。在真實生活中,莫努虛金更挺身參與社會運動使得陽光劇團的作品與團風充滿著社會人道關懷精神。
飛利浦・高立耶(philippe gaulier)
法國導演、劇作家、演員訓練導師、詩人和小說家。他的表演訓練享譽全球,被喻為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影響力及革命性的表演導師之一,同時也是當代小丑(Clown)及丑角(Bouffons)的訓練大師。Philippe早年是賈克樂冠的大弟子,畢業後留校任教近10年,1980年成立自己的國際戲劇學校,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就讀。學校位於大巴黎91省的城鎮Etampes。 高立耶以愉悅(Pleasure)和玩耍(Game)作為他接近30年的教學核心,追求的不是知識份子的「真理」,而,讓演員在舞台上創造「謊言」與「驚奇」 。
合拍劇場(Théâtre de Complicité)
合拍劇團有27年歷史,由藝術總監麥克伯尼(Simon McBurney)成立,目前是英國劇場界引領潮流的代表性團體。麥克伯尼畢業自法國賈克.樂寇戲劇學校,強調肢體劇場,並擅於運用肢體、物件、偶戲、多媒體等元素 ,創造出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想像空間 。
史密斯‧甘爾瑪劇團(Theatre Smith.Gilmour)
來自加拿大的史密斯.甘爾瑪劇團於1980年創立,25年來總共創作了30部作品,除了獲得杜拉獎(Dora Award)的多次肯定,同時也獲得兩次加拿大The Chalmers’ Best Canadian Play Award。 2000至2001年在多倫多的22週演出,場場爆滿。《多倫多太陽》報:「令觀眾趨之若鶩的俄劇,.....演員演技精湛、才華橫溢....這是一段叫人難忘的戲劇之旅。 」 曾在2006國際劇場藝術節來台演出《短打契訶夫》。
西班牙風中精靈劇團(Theatre Comediants)
西班牙巴塞隆納風中精靈劇團,該劇團是一九九六年巴塞隆納奧運的指定演出團隊,以魔幻煙火為主,曾於2006年兩廳院廣場藝術節演出《魔幻煙火城》(Dimonis)
導演 茱莉‧ 泰摩(Julie Taymor)
茱莉・泰摩11歲就進入劇場工作,成年後她在巴黎、紐約兩地潛心鑽研戲劇藝術以及相關的人類學,後更獲得獎學金前往東歐和亞洲學習民間戲劇和木偶戲,在印度尼西亞一待就是4年。回到美國後,她一邊從事戲劇工作,一邊拍攝電視劇。1999年,方以處女作,改編自莎士比亞同名作品的《提圖斯》一鳴驚人。其宏大壯觀的場面和華美精緻的服飾,佈景包裹下的暴力書寫令人為之側目。 1998年年她指導了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 ,並憑藉此劇成為第一位贏得戲劇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導演獎的女性。她的作品中貫穿著戲劇源於原始宗教儀式的觀念,她對人類學的研究和在歐亞考察的經歷也有深刻影響,諸如面具,木偶 等元素經常出現在作品中。
瑞士默門香默劇團 (Mummenschanz)
默門香默劇團是三人組合創辦的世界知名默劇團,於1972年首次演出,劇團的名字MUMMENSCHANZ,原指中世紀瑞士的衛兵戴上面具來遮掩面部表情。創團成員弗洛里安娜•弗拉斯托解釋:「我們是面具劇場和人體雕塑的混合。」 劇團多年來不斷求變,從日常生活中汲取表演的素材,經過重新包裝後搬上舞台。形體活靈活現,創意天馬行空及與眾不同,已成為他們的創作標記。演出洋溢歡笑,充滿幻想,超越語言及國界的限制,成為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