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7-1 張盛權/沉思羅漢/2004年/紙本
設計者使用刻刀及印拓的線條作為造形主體,並運用類似碑拓文字的方式處理背景,將現代社會中時見的小人物以較為幽默的方式呈現在觀者面前。(取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第二屆設計組專刊)
圖7-2 侯曉蓓/TAIWAN MODERN(瓶形設計-蓮瓶)/2003年
設計者將蓮花的優雅線條與清透的綠色玻璃揉合為一,使得此水瓶呈現出濃郁的雅潔氣息與清涼之感。(取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第二屆設計組專刊)
圖7-3 古耀華攝/臺灣高鐵左營站
高鐵左營站內燈具充滿現代感的造形設計,能與現代化的高鐵站室內空間融為一體。
圖7-4 Wii遊戲機
Wii是近年新興的遊樂器具,其造形具有簡約素淨之美,而遊戲操作模式則突破許多過去傳統遊樂器的限制,成為真正可以將人體活動與電動遊戲相結合的產品。
圖7-5 iPhone 6
iPhone 6是以iPod的外觀設計搭配資料傳輸功能所製造的多媒體娛樂智慧型手機。除了清晰的聲音品質、簡潔的流行機殼外,更結合了收聽音樂、撥打電話、傳送文字簡訊、收發電子郵件、瀏覽全球資訊網、接收及上傳照片等功能。
圖7-6 鄭又慈/眼線筆盒包裝設計/2009年
商品的外觀設計與包裝在整個商品的產銷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有好的設計與包裝通常較能給消費大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7-7 吳平吉/2000年滅絕的昆蟲/1996年/綜合媒材紙本/106×114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藏
作者利用各式媒材的組合與雕刻,創造出具有機械感的昆蟲,加上居中對稱的配置方式,使其主題更易突顯。
圖7-8 古耀華攝/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室入口海報
一件成功的海報設計作品首要的是能吸引眾人的目光,其次則要能準確地傳達展演的主題內容及活動的時間、地點等重要訊息。
圖7-9 威廉.莫里斯/各式壁紙花色設計/創作年代不詳/紙本油墨印刷/私人收藏
英國設計師威廉.莫里斯素有「現代設計之父」的美譽,擅長以各式花草圖紋為元素,設計繁複卻不失典雅的壁紙。他除了提出工藝在工業時代的新價值外,更以實際行動研究並推廣新工藝美學的誕生,藉工藝設計將美學普及到一般民眾的居家生活之中。
圖7-10 謝列特/假面舞會/1896年/紙本石版印刷/120×45公分/私人收藏
謝列特有「現代海報之父」之稱,在其所處的時代他憑藉石版彩色的印刷技術向世人展現色彩的魅力,從而創造了上千張對世界平面設計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海報作品。
圖7-11 羅特列克/布魯安演出海報/1892年/紙本石版印刷/150×100公分/羅特列克博物館收藏
羅特列克是一位傑出的畫家,也擅長於平面設計,他出身貴族,身材矮小多病,童年時的一場意外使他不良於行,鎮日沉醉在蒙馬特的夜生活中。從他的海報作品中可以明顯見到曾受竇迦與日本版畫的影響。
圖7-12 伯恩哈特/普萊斯特火柴公司海報/1905年/紙本印刷/原尺寸不詳/私人收藏
伯恩哈特運用最簡約的元素完成此海報。送件之初並未獲得評審委員們的青睞,但其中一位評審極力保薦,使得此件作品得以出線,此件海報設計成為伯恩哈特的成名之作。
圖7-13 卡桑德拉/橫渡大西洋的海上輪船/1931年/紙本印刷/104.1×74.9公分/私人收藏
法國設計大師卡桑德拉擅長以高度概括的形象進行設計,以突顯畫面的張力。他同時擅於利用各式新工具來完成作品。
圖7-14 溫克爾/電腦程式課程海報/1969年/紙本印刷/原尺寸不詳/私人收藏
設計師以黑色為底,搭配紅、藍二色的簡明圖案以吸引觀者的目光,其風格簡潔明快,理性且富有創意。
圖7-15 保羅.蘭德/《方向》雜誌封面/1940年/紙本印刷/原尺寸不詳/私人收藏
保羅.蘭德是當代美國最傑出的設計師之一,其跨足的範圍極廣,包括廣告、雜誌、書籍封面、包裝設計等。其設計風格多變,構圖嚴謹,善用簡潔的幾何圖形,承襲了包浩斯的理性設計理念。
圖7-16 象印電鍋
此產品以金屬原有的質感與銀色作外觀設計,加上簡單的操控面板設計及橢圓造形,使得整件產品自然散發一種前衛、現代的感覺。
圖7-17 各種色彩的Kartell果凍椅與果凍桌
由Kartell家具製造廠所生產的各式透明壓克力桌椅,因為其透明感甚強,加以顏色多變而鮮豔,所以有「果凍椅」、「果凍桌」之稱。
圖7-18 古又文/服裝設計
古又文是近年本土培育出的優秀服裝設計師的代表之一,他的服裝設計風格以雕塑般的服裝外觀著稱。他試圖將時尚與藝術的結合,2009年時以情緒雕塑系列羊毛條編織的立體針織毛衣,在美國最大的國際服裝競賽Gen Art拿下前衛時裝大獎。
圖7-19 古耀華攝/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廳座椅
設置在公共空間內的座椅,因其主要功能之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設計。圖中的座椅就以木材營造其如雕塑作品般的質感,並省去椅背的設計,以免阻礙觀賞者的視線。
圖7-20 古耀華攝/國立臺灣美術館精品商店區商店櫥窗
陳列在商店櫥窗內的各色同款背包,一字排開,隨著色彩的變化,產生一種彷如藝術作品般的奇特視覺效果。
圖7-21 折疊自行車
近年隨著節能省碳的風潮興起,腳踏車又重新風行。此產品以鋁合金打造,具有可折疊的功能及七段變速,重量12公斤。摺疊後,雙輪可推行前進。
圖7-22 Mini普普藝術Party包
以沃荷之作品Mini車的圖案為設計藍本,色彩瑰麗多變,展現出青春氣息。
圖7-23 安藤忠雄/水之教會/1988年/日本北海道
建築體由兩個方形結構組合而成,混凝土方形結構體上方是一層玻璃材質的方形,四方各有一個混凝土材質十字架,教會前面是一人工水池,池中豎立著白色鋼製十字架,池面平靜如鏡,反映了周遭景色。純粹而簡潔的設計,主要是用於婚禮的儀式。
圖7-24 高第/聖家堂/1882年~/巴塞隆納(余廷彥攝)
高第曾說:「直線屬於人類,而曲線歸於上帝。」聖家堂的設計是以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變化組合而成,是充滿律動感的偉大建築。教堂共計18座高塔,中央那座代表耶穌基督。高第將「誕生立面」安排在教堂東方,日復一日東方升起的太陽照耀著「誕生立面」,象徵著生生不息。門上栩栩如生的雕塑、複雜的細節,都《聖經》故事中的經典。聖家堂到今日尚未完工,但仍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朝聖者、觀光客,也成為了巴塞隆納人的驕傲。
圖7-25 萊特/自然景觀與建築的對語(Fallingwater,柯夫曼住宅──落水山莊)/1935~1939年/美國賓州
此山莊以玻璃、石料及混凝土建構而成,其後部直接鑲入山側岩石內,有一端的牆壁則幾乎全用玻璃建成。整個開口面向林木茂密的風景,完全配合周圍的環境設計建造而成。
圖7-26 烏榮/雪梨歌劇院/1973年/88000平方公尺/澳大利亞雪梨
雪梨歌劇院由丹麥建築師烏榮設計,共耗時十四年才興建完成,於1973年啟用。 整座建築是由混凝土構築而成,外形有如白色船帆一般,飛揚於開闊的雪梨港。此劇院內部共有四個大廳,可提供不同的表演活動之舉辦。
圖7-27 安藤忠雄/日本兵庫縣4×4公尺的住宅/2005年
建築師在面海的基地上建造了兩棟平面長寬4×4公尺的直立式住宅 ,並在面海的方向留下大片的玻璃落地窗,窗外美景一覽無遺,是結合建築設計與自然景觀的佳例。
圖7-28 伊東豐雄/高雄世運主館場/2009年/高雄
日本建築設計師伊東豐雄設計的2009高雄世運主館場設計構想為:
①將運動場建造成都市公園,平日亦可成為擁有樹林、水岸的休閒廣場。
②使其成為開放式運動場,結合捷運系統,亦可舉辦音樂會或展覽會等各種活動。
③將運動場屋頂建造成螺旋連續體結構,象徵田徑場進行各種運動的躍動感,亦可激發運動員和觀賞者高昂的鬥志與熱情。
圖7-29 理查.羅傑斯/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大型雨遮公共藝術作品/2008年/高雄(周川智攝)
英國景觀建築師理查.羅傑斯將站體融合中央公園作整體規劃,並擁有世界最大的「雨遮」,簡單的結構、特殊金屬材質白色的大片雨遮,及捷運入口中央的「水樓梯」,讓四季如夏的高雄增添些許清涼的感受,旅客一出車站大廳即可享受森林般的氛圍。入口處的景觀襯托出「飛揚」的設計意象,象徵高雄市的進步、成長。
圖7-30 陳冠華/花蓮石梯坪私人住宅/1997年
建築師陳冠華對建築有如此想法:「臺灣適合淡妝,不適合濃抹!」其作品往往強調建築與自然的融合。這幢座落於石梯坪的灰色建築,看似未完成的作品,但自建造完竣迄今一直都是花東海岸線低調卻引人注目的建築。
圖7-31 克里斯多/被包圍的島/1980~1983年/粉紅花環聚丙烯織布/邁阿密海灘
此作品耗資巨額,籌備兩年,卻僅有短短兩週的展示。將藝術與大自然結合,把小島用粉紅色織布包圍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景象,使人們重新注意大自然,從中得到與平常不同感受的藝術表現形式。
圖7-32 水仙/光之穹頂/2008年/玻璃直徑30公尺,面積660平方公尺/高雄捷運美麗島站
「光之穹頂」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件玻璃公共藝術作品。由義大利藝術大師水仙所設計的彩繪玻璃穹頂,分成水、土、光、火四大區塊,中間的兩個圓柱分別代表陰和陽,陳述高雄與海的故事和美麗島事件中的省籍衝突與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