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距離跑
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徑賽項目裡,800公尺與1500公尺是屬於中距離跑的項目。中距離跑是速度和耐力兼備的項目,自能量供應觀點而言,無氧與有氧的能源比例非常接近。
應用技術
站立式起跑、加速跑
800公尺以上的比賽都採用站立式起跑。站立式起跑在應用技術上須注意:在發令前運動員必須在起跑線後方3公尺線上等待,當聽到「各就位」口令時,迅速走到起跑線後方,雙腳前後開立,慣用腳在前,腳尖緊靠起跑線後沿,後腳之腳尖與前腳跟相距約一個腳掌左右,左右腳間隔約半腳掌寬,雙腿彎曲(前腿彎曲較大),上體前傾,身體重心落於前腳上。通常起跑速度愈快,雙腿彎曲程度愈大,上體前傾角度也較大些。
此時手臂擺動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前腿對側臂屈肘前置於體前,同側臂在體側;另一種是雙臂在體前自然下垂,身體重心全落於前腳上,後腳用前腳掌著地,頭部稍抬起,眼看前方7~8公尺處跑道,身體保持穩定,集中精神聽槍聲。起跑在中距離跑雖然並不是很重要,但要求自然順暢,能平穩富韻律的出發加速,無需把太多的力量與精神消耗在起跑上。
在中長跑的幾個項目中,除800公尺跑在起跑後的第一個彎道必須分道跑外,其餘的項目在起跑後就不分道,直接爭取對自己有利的跑道,為了要取得有利的位置,必須有良好的加速度能力。
加速跑需要富有韻律,採漸進加長步幅跑,雙臂屈肘快速有力地前後擺動,同時雙腿用力蹬地,蹬地腿膝關節伸直,擺動腿快速屈膝往前上擺動,使身體能迅速向前移動。加速跑時,上體應保持一定的前傾姿勢,擺臂、後蹬和前擺腿都要快速而積極,隨著加速跑距離的延長,上體逐漸抬起,起跑後的加速跑並達到預定的速度,便於為自己爭取有利的位置,然後轉入均速有節奏的中途跑。
中間跑、直道跑、彎道跑
中間跑又稱中途跑,是中長跑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中長跑中包含了直道跑和彎道跑,在中長跑中由於跑速較短距離慢,因此直道跑和彎道跑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或明顯的差別,但在跑速的均勻、步幅的穩定上則是共同的要求。中間跑又可細分為擺臂動作、腿部動作、上體姿勢及呼吸頻率等。
1. 擺臂動作
在中長跑的中間跑中,手臂的擺動主要是在協調腿部於跨步時所引起的不平衡。因此手臂的擺動要求雙手呈輕鬆半握拳狀、雙肩自然下沉,以肩為帶動軸,雙臂擺動放鬆自然,肘關節約屈成90~95度,前擺時稍向內但不可超越中心線,後擺時稍向外,擺動時以不聳肩為原則,動作柔和協調,有助於腿部的後蹬與擺腿速度的加快。
2. 腿部動作
腿部動作主要是腿的後蹬與前擺,身體能夠不斷地向前跑,主要是由於雙腿不斷地輪流向後蹬地,產生反作用力及身體前傾,將人體重心向前推移的結果。
當腿後蹬時,另一側腿要積極的向前上方擺動,利用上擺的速度配合加大蹬地腿的作用力量,獲得更大的反作用力,得到較大的瞬發前進力量。腳一蹬離地面,產生雙腿沒有支撐點時,謂之騰空,騰空就是運動拋射軌跡。
當擺動腿擺向上時,以膝為帶動軸,向前跨出,並以膝關節為軸帶動下腿前伸。用前腳掌做「抓地」式著地,腳尖最先著地,接著滾動腳掌外側,最後是全腳掌著地。
3. 上體姿勢
上體前傾角度約在10~15度之間。上體前傾過大會影響擺動腿的前擺,縮短步幅,增加腿肌力的負擔,易消耗體力,影響跑的速度。上體後仰,會造成腰腹肌群肌肉的緊張,也影響後蹬的動作和跑的速度。
4. 呼吸頻率
在跑較長距離的運動時,為了保障有更多的氧氣供應,必須有一定的呼吸頻率與呼吸深度。通常跑步時都採用口鼻同時呼吸的方式,呼吸節奏應和跑的節奏相互配合,呼吸方式因人而異,呼吸時特別注意呼吸深度,有充分的呼氣,才能換來充分的吸氣。
當中長跑在400公尺跑道上進行時,彎道跑的距離會多於直道跑。因此,對彎道跑的了解非常重要。中長跑的彎道跑由於跑速比短距離跑慢,因此容易維持身體平衡。彎道跑時由於離心力較大,選手會採取身體內傾,右腳常以掌內側著地,而左腳則以掌外側著地進行有利的彎道跑。
終點衝刺跑
終點衝刺跑是終點前的一段加速跑,在距離終點約250~300公尺時,此時運動員已處於疲勞狀態,又是勝負的關鍵時,運動員應開始用全部的力量,儘量維持與前面相同的步幅節奏跑至終點,在接近終點線時,應做衝刺壓線的動作。
中間跑、彎道跑
1. 站立側向陽光(或鏡子),做擺臂動作,由影子中了解擺臂動作,做自我動作的矯正。
2. 站立背向陽光(或面向鏡子),做擺臂動作,由影子中了解擺臂動作,做自我動作的矯正。
3. 慢跑50~80公尺,體會正確的姿勢和擺臂提腿的聯合動作。
4. 直道或彎道平均速度跑150~200公尺。
5. 直道或彎道大步放鬆跑150~200公尺。
6. 直道或彎道漸速跑150~200公尺。
7. 變速跑300公尺;採用50公尺加速─20公尺均速─30公尺放鬆慢跑方式,如此反覆跑300公尺。
8. 直道跑80公尺進入彎道跑80公尺的速度跑法。
9. 彎道跑80公尺進入直道跑80公尺的速度跑法。
第二節 推鉛球(1)、(2)
推鉛球項目須具備高大身材及較重的體重,而且要有強大的瞬發力,才能在2.135公尺的投擲圈內獲得最高的速度,配合熟練的技術將鉛球順著投擲方向推到最遠距離。
應用技術(以右手推擲者為例)
側向滑步推擲
1. 持球法
在準備推擲以前,為減輕右手的負擔,應先以左手持球,當進入投擲區後,再移至右手持球。持球的方法有三種:
(1) 三指併攏握法:以中指、食指及無名指等三指置於鉛球後方,大拇指及小指扶住於鉛球兩側,藉以穩定鉛球,預防滑落。
(2) 四指併攏握法:除大拇指扶住於鉛球側方外,四指置於鉛球後方。
(3) 五指分握法:五指分開,扶住鉛球後半圓處 。
2. 鉛球放置的位置
可將球放置於下顎下方的頸部,或將球放置於耳根下的頸部。
3. 站立姿勢
側向分腿站立於投擲圈後緣,身體重心落於右腳上,右手持鉛球,左手上提。
4. 滑步動作
滑步前之預備動作,右腿微屈支撐於地面,左腿側擺約55~80度左右,當左腿擺回至右腿側時,右腿屈膝下蹲做團身的動作,降低身體重心,準備開始做滑步動作。
滑步開始時,左腿再次向左側擺動時,右腳跟用力向左側蹬出,身體向投擲方向移動,以腿尖滑過地面,支撐著地於投擲圈中心,左腳同時抵住抵趾板內緣,身體以低重心側向投擲方向,重心仍落於右腳上。
5. 推擲動作
滑步結束後,立即進行最後推擲動作,實際的推擲力量在於滑步時,右腳在著地於投擲圈中心之前就已開始。出力的動作順序是從右踝開始,右腿蹬轉推髖前移,並向左側扭轉。同時左臂屈肘,與肩平行之高度快速由前向後擺動,做「展胸」的動作,使身體面向投擲方向,右胸向前上挺,眼視投擲方向。然後雙腿快速蹬伸,將鉛球由頸部推出,最後出手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之第一指節將鉛球推出,當鉛球推出後雙腿交換,右腳抵住抵趾板支撐,重心下降,以維持身體平衡,避免向前衝而造成犯規。
背向滑步推擲
1. 持球法
同側向滑步推擲之持球法。
2. 鉛球放置的位置
同側向滑步推擲之放置位置。
3. 站立姿勢(預備姿勢)
背向站立於投擲圈後緣處,身體重心落於右腳上(右手持鉛球者),右手持鉛球,左手自然下放。
4. 滑步動作
為了能使滑步動作連貫順暢,必須做好下列動作要領:
(1) 滑步起動前先做好屈膝下蹲及屈體動作,軀幹(上體)儘量往投擲圈外移,以加長工作距離和增大起動力量。
(2) 滑步起動後身體重心向投擲區方向移動,左腿先屈膝由前向後伸膝擺動至抵趾板,右腿向後推伸,腳部動作以腳跟推蹬,以離地不超過5公分高之高度,平滑至投擲圈中心,也是以前腳掌與投擲方向呈橫向著地。身體由後移動至前方,重心儘量保持平行且平衡的移動。
(3) 當右腳掌於投擲圈中心點著地時,左腳在右腳後微右方的位置抵住抵趾板。
(4) 手部動作同起動時擺放的動作一樣。
(5) 滑步動作自始至終,身體都保持背向投擲圈的方向。
5. 推擲動作
在滑步動作完成,雙腳相繼著地時,接著是推擲動作的開始,滑步動作與推擲動作是連接的。滑步動作結束後,立即進入推擲出力的動作,由右踝關節最先出力,接著是右腿用力蹬伸轉推右髖前移,並稍向左扭轉,同時左臂屈肘與肩同高帶動左肩,快速向投擲區繞擺,軀幹與擺動手同時轉動,身體重心向前上提昇,左腿撐住抵趾板。當軀幹由帶動臂扭轉至面向投擲區時,左胸展開呈「反弓身」動作,眼視投擲區上方,此時重心落在雙腿之間稍偏後方處。接著雙腿快速蹬伸,挺胸、前推、伸臂、撥球而完成推球動作。當鉛球出手後,立刻降低重心或換步以維持身體平衡,避免向前跨出而造成犯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