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美術 資源版/第六章 相得益彰的雕塑、景觀與環境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六章 看懂現代藝術
普通高中/美術(一)資源版/第二章 繽紛多彩的繪畫世界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五章 水墨畫的藝術光輝
普通高中/美術(一)資源版/第四章 生活中的設計藝術
職業學校/美術 資源版/第六章 相得益彰的雕塑、景觀與環境
普通高中/美術(二)資源版/第八章 雕塑造形的禮讚
職業學校/美術 資源版/第二章 緣起不滅—臺灣美術的發展
職業學校/美術 資源版/第七章 豐富你我生活的設計之美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職業學校/美術 資源版/第六章 相得益彰的雕塑、景觀與環境
自古以來,無論東方、西方,透過雕塑作品以妝點其所處環境之例甚多,雕塑與景觀一直以來皆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與互動。如早期埃及的人面獅身像與阿布.新貝爾神殿的紀念性雕刻,不僅具有權力的象徵意義,更是大型壯麗的景觀雕塑;而中國各地的石窟寺廟雕塑,不但出神入化,令人讚嘆,同時也具有超越其本身形體以外的意義,而成為人們與宗教信仰的重要中介。
阿布.新貝爾神殿/西元前十三世紀/砂岩/像高約20公尺/埃及
位在亞斯文南方280公里處,距離蘇丹相當近,分為大小兩座神殿,由古埃及著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為自己與妻子所建。殿內的列柱及迴廊雕刻著各種代表埃及傳說的事蹟。
樂山大佛/唐代/岩石/佛高71公尺/四川省
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像,雙手撫膝,神情肅穆;雕刻技術高超,結構比例勻稱,線條流轉順暢。其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的凌雲山上。為凌雲山臨江的整片石壁,全靠人力開鑿凹進石刻而成的坐佛像,高71公尺,頭高14.7公尺,耳長6.72公尺,鼻長5.33公尺,肩寬24公尺,手指長8.3公尺,腳背寬9公尺、長11公尺,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
樂山大佛
四川省樂山市古稱嘉州,位於泯江、大渡河、青衣江交匯處,風景秀麗為全蜀之首,樂山大佛鑿在三江口的凌雲山西壁上。
據嘉州凌雲寺大佛像記載:三江交匯處水勢湍急,江濤,常常覆舟溺人。凌雲寺和尚海通於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發起,在凌雲山大栖鸞峰崖上鑿一尊彌勒坐像,鎮壓水勢,為行船人祈福消災。大佛未成,海通圓寂,一直到唐德宗貞元19年(803年)時才鑿成。前後歷時90年。當時彩繪全身,並覆以13層樓閣,稱大佛像閣,可以想見其宏偉。宋代改稱天宇閣,明末,閣毀於兵火,但佛像仍然巍峙江岸至今。
大佛頭與山齊,腳踏大江。通高71公尺,頭長14.7公尺,頭寬10公尺,鼻長5.6公尺,眼睛長3.3公尺,耳長7公尺,肩寬24公尺。耳中可並列兩人。螺髻頂上可置一圓桌,腳上可坐百餘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雕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絕非誇張之辭。大佛依崖端坐,俯視三江,體態端莊,雍容大度,氣魄雄偉,十分壯觀。
樂山大佛不但完全合乎人體各部位的比例和結構,而且在工藝上也有獨到之處。古代工匠們既科學巧妙地在像體上構築了排水系統,使雨水通過這些溝渠排出,又使人不易看出它的排水溝跡,避免像體表面受雨水沖刷而風化,保持了它雄偉壯觀的外形。在大佛左側的絕壁上,有人工鑿成的九層棧道,可以登臨觀看大佛全貌。
近年來,政府有感於都會景觀和工程、藝術結合的重要性,開始大力提倡於私有或公有建築物設置公共藝術,使藝術品能融入人們周圍環境,做整體展現,提昇生活品質,進而達到環境藝術化與藝術環境化的目標。
陳明輝/無限奔馳/2009年/金屬烤漆/1920×750公分/高雄技擊館前公共藝術作品(陳啟豪 攝)
作品以運動選手間的相互競賽昇華至自我極限之挑戰的生命追尋為創作理念,以簡練的圓弧形承載運動員的身影,配合捷運站體挑高空間的圓形場域,是一件既能融合周遭環境且十分醒目的公共藝術作品。
公共藝術的特質
公共藝術與在美術館中展示的藝術品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美術館中的藝術品一般均是藝術家創作完成後,展示於美術館,作品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識及產品價值極高,通常只用於純欣賞,缺乏互動性,且展覽期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故創作作品的展示通常以展出效果為考量,較少考慮作品的可親性、持久性、安全性等,這些特性皆與公共藝術的安全性、可親性、地緣性、趣味性、互動性、多樣性及當地環境的融合等特性大不相同。
袁廣鳴與晶矽族群/點子/2000年/複合媒材/燈體530×320×530公分,基座130×50×50公分/臺電試驗所大樓前庭
藝術家以燈泡造形將一般民眾對臺電最直接的聯想作巧妙之聯結,更藉由此一造形塑造出一個有趣的意象—創意、思考、新點子。
景觀雕塑
景觀的概念在東方美學中早已存在。中國園藝中的石林造景,崇尚園林,師法自然的特性,在古典的中國傳統建築中得窺端倪;西方美學中的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巴黎凱旋門等也都具有景觀的意念。然而景觀雕塑並非傳統的造景方式、紀念碑形式、宗教建築裝飾,而是強調雕塑與周圍環境間的關係,進而創造出美的作品。
賴純純/海洋美樂地/2004年/壓克力玻璃/50×7×3.5公尺/澎湖馬公機場大廳公共藝術作品
美樂地是作者夢想的仙境,並將澎湖的海洋特色元素加入創作中。一群放大的丁香魚群游過機場,象徵著澎湖的豐收與興旺。使用透明的壓克力材質創作,搭配明亮的色彩與有趣的造形,代表了澎湖自然人文、海洋島嶼的精神。
雕塑藝術面面觀—石窟與陵墓
歷代帝王於登基之時便開始營造自己的陵墓。不惜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為自己建造豪華的陵墓。徵集當時最優秀的技術工匠,歷時數十年才建造完成。帝王的陵墓除了墓主人外,其實就是一座典藏文物非常豐富的天然歷史博物館。守護在外的石人、石馬等各種雕刻都是非常珍貴的藝術品。
鎮墓神獸雕刻/六朝/石灰岩/長108公分,高118公分/私人收藏
石獸以石灰岩石料整塊雕鑿而成,體積高大,生動粗獷,為六朝石刻中的經典之作。
陶俑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產生不同的風格,最早從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造形古樸的陶俑。而秦代兵馬俑則有如真人真馬一般大小的尺寸,可說是完全寫實的風格;到了漢代亦有反映當時生活及風俗之武士俑、舞樂俑、牛馬、動物、農田水利、建築樓閣等陶製品。唐代以三彩陶俑最為精彩,其釉色絢爛,後人以「唐三彩」稱之。
兵馬俑坑/秦代/陶器/陜西省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始皇陵墓中的兵馬俑大軍,因製作嚴謹、精良且寫實,加以面目各自不同,有千人千面之譽。
仕女俑/唐代/陶塑/高30公分/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唐代三彩女俑多體態豐滿,身著長袖長裙,充分表現出當時對女性的審美觀點。
中國早在兩漢之時,佛教就開始傳入。南北朝時,佛教的造像藝術已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如敦煌、龍門、雲岡、麥積山等的石窟中,塑造了數萬個極具藝術價值的各種佛像。
雲岡石窟中部曇曜五窟第20窟大佛/北魏/岩石/主像高約13.7公尺/山西省
氣魄最大的窟群,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20窟主像為釋迦坐像,窟前原有立壁,遼代前塌毀,使造像露天,遂稱露天大佛。此佛造像肩寬體壯,面形豐腴,深目高鼻,唇薄口閉,神情肅穆,著通肩式或偏袒右肩式袈裟,為雲岡石窟中的代表作。
莫高窟419窟彩塑菩薩/隋代/泥塑/諸像高約2~3公尺不等/甘肅省
亦稱敦煌彩塑。古代雕塑藝術,主要以佛陀、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佛教偶像和護法神為題材;此窟中置佛陀坐於蓮花台上,阿難、觀音、迦葉、勢至分立兩側。諸像皆體態雄健。面相飽滿,為隋代彩塑藝術代表之作。
莫高窟彩塑
莫高窟彩塑是敦煌彩塑之一。現存隋窟79個,彩塑共350身。在大龕中設置以佛為中心的群像,有一佛、二弟子(迦葉、阿難)、二菩薩(觀音、勢至)、二天王和二金剛。個別窟有十大弟子的群像,出現三世佛(過去、現在和未來)、三身佛(法身、報身、應身)、接引佛、彌勒佛等,有主從,有坐有立,有文有武的群像,不僅顯示出神的莊嚴和崇高,也反映了世俗社會給予佛教藝術的影響。這時彩塑一鋪多達十四身,最高的像有四、五公尺。
佛像頭部作螺髻,面相略方而短平,神情平靜莊嚴,身上外披雙領下垂式田相袈裟或紅色對襟文領袈裟。一般上身長下身短,造形僵硬、呆滯,但在某些彩塑上已可看到開始以現實生活中人物來刻畫不同的年齡、性格、內心狀態和精神面貌。
菩薩頭戴寶冠或蓮花冠,頭略大,面相長而豐滿,神色端莊如少女;頸臂飾瓔釧等;上身穿右衫襯衣,肩披長巾,下著錦裙,飾獅、鳳、忍冬、菱形幾何紋以及連珠狩獵紋圖案,加以金、石綠、石青、朱紅等的彩繪,色澤艷麗厚重,裝飾性很強。龕楣上多塑兩個身體相交的雙龍,立於蓮篷上,有一爪托腮,張大嘴,遙相呼應,十分和諧,富於生活氣息。
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唐代/石刻/佛高17.14公尺/龍門石窟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唐代石刻藝術的風格。盧舍那大佛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豐腴典雅,面容秀麗,雙目寧靜向下俯視,目光正好可與朝拜者仰視的目光交接;微露笑意,形象莊嚴又不失睿智慈祥。
雕塑藝術面面觀—西方古代雕塑
藉由立體雕塑作品來反映思想、信仰及生活景況在西方同樣也有相當長的歷史,早在西元前兩千多年,人們便以強調女性特徵的手法來創作石雕。活動於兩河流域的蘇美人亦留下些許以圓筒狀為基本雛形的人物雕像。
拿噴水壺的古底阿王像/西元前2200年/閃綠岩/高45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此尊王像面容肅穆,線條的雕工細膩且沉穩流暢,衣袍與肌肉質感表現也相當寫實;服飾與冠蓋上的文字及圖騰,式樣古樸典美,能讓人真切的明瞭當時的人物形象。
希臘時期,藝術家在作品中展現了其對人性的關懷與重視。此時期雕像的特色除了精準確實外,無論是神祇或一般人物,都展現美好且理想化的形象。
艾力克迪歐神殿/西元前415年/大理石/高580公分/雅典衛城
這是一座愛奧尼亞式神殿,祀奉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地方。神廟的女像柱是人像柱建築結構的始祖。南立面的小型柱廊用六位女性雕像作為承接柱,束胸長裙輕盈飄逸,是神廟最醒目的特色。
羅馬時期,由於對希臘藝術成就的嚮往與崇拜,在雕刻創作上便以希臘時期的作品為仿傚對象。但不同於希臘人對理想的追求,羅馬人講究實事求是,在藝術表現上亦以實用為主。如歌頌成功戰役的紀念柱雕刻即充份展現出羅馬時期的藝術特色,表現出帝國強盛的一面。
馬庫斯.奧瑞斯里紀念柱/180~192年/大理石/直徑3.8公尺,高42公尺/羅馬
古羅馬城內到處是為紀念軍事勝利而立起的石柱。此紀念柱是為紀念馬庫斯.奧瑞斯里對日耳曼人的勝利,由28塊鼓形大理石首尾相接而成,其上刻著二十周螺旋形浮雕。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出現許多用以妝點建築、美化環境的雕塑作品;如矗立於威尼斯帕多瓦市桑托廣場中十五世紀義大利雕刻家唐那太羅〈加塔美拉塔像〉,十六世紀初佛羅倫斯議會廣場上米開蘭基羅的石雕〈大衛像〉等。此外,位於智利復活節島上有當地島民稱為moai的神祕巨大人頭石雕群,也是能與環境相結合的雕刻作品。
唐那太羅/加塔美拉塔像/1447~1453年/銅,大理石/高3.4公尺,長3.9公尺,高7.8公尺/威尼斯帕多瓦市桑托廣場
古羅馬以後的首件騎馬紀念像,作品風格具有文藝復興時期人物面容肅穆嚴謹之特質。此作以寫實的手法將加塔美拉塔將軍大無畏的性格及精神展露無遺。
唐那太羅
1386年生於佛羅倫斯,1404~1407年之間協助吉貝提製作翡冷翠聖喜堂的正門。之後開始獨立創作。
其創作的雕像多為銅像和大理石像,也有木雕和焙土像,運用材料極廣泛,著名的作品如:聖米歇爾教堂和鐘樓、席耶那市的大教堂和聖喜堂等。他在佛羅倫斯的最後幾年,創作許多真實而生動的雕塑作品,還為聖洛倫佐教堂的講道壇塑造銅質浮雕,他死於1466年,享年八十歲。
米開蘭基羅/大衛像/1501~1504年/大理石/佛羅倫斯學院畫廊藏
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中,米開蘭基羅無疑是中流砥柱。這尊〈大衛〉雕像相當巨大,在比例上頭部顯然大於四肢;其所要表現的是這位少年體力與精神力量的貫通,是一件以寫實為尚的雕刻作品。
與環境交融的景觀雕塑
雕塑是反映人生,具有審美價值和意義的立體藝術品。雕塑作品具備了空間感、量感、質感、動態、均衡感等元素,最能融合於景觀環境中。
羅丹/地獄之門/1880~1917年/青銅/高635公分,寬400公分,深85公分/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藏(鄭元惠 攝)
〈地獄之門〉為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場館大門的大型雕塑作品。羅丹創作〈地獄之門〉是受到詩人但丁《神曲》的啟發,表達了與但丁一致的人文主義思想,對人類的苦難遭遇寄予極大的同情和悲痛。羅丹以變幻的新奇雕塑手法刻劃一個社會的縮影,這些怪誕扭曲成一團的形體,是他張望當時社會之灰暗層面的寫照。
羅丹
法國雕刻家,羅丹靠一己之力把雕刻召回藝術主流,再次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羅丹以雕塑為主,雕刻為副,採浪漫派精神,能夠以精湛的技法在破碎的表面上掌握光線,經營動感。羅丹出身低下,早年很不得意,靠雕刻工作維生達二十年之久,三度被藝術學院拒於門外。他的轉捩點在1870年代前往義大利,感到米開蘭基羅的作品把他從學院派藝術的羈絆中解放出來,第一件重要作品〈青銅時代〉成品有許多件,就在米氏啟迪下完成。這件寫實人像完全打破傳統風格,羅丹因而被誣指採用取自真人的模子製作這件雕像。
1880年,法國政府購入這件雕像,同年,羅丹接受法國政府委託替籌建中的裝飾藝術博物館雕製巨型青銅大門〈地獄之門〉,這件繁複而浩大的工程耗去羅丹絕大部分此後歲月的心力,到他逝世時仍未完成。將近兩百件隸屬這座大門的單座雕像中有不少已放大製成獨立作品,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作品〈吻〉和〈沉思者〉(兩件作品均留下數種版本,大理石雕成者由助手製作)。他最震撼人心的單人雕像〈巴爾札克紀念像〉,曾因其意象過於激烈而遭到拒收。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替羅丹開闢展示館以展示其個人作品。羅丹晚年轉事素描,完成許多刻畫舞者、裸者的鉛筆暈染寫生作品。其圓融的美感和大多數雕塑的狂野力道形成對比。羅丹作品的文學、象徵層面和大部分之二十世紀藝術背道而馳。
林慶祥/伸展/1996年/青銅/238×210×108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雕塑園區
將正在伸展肢體的兩個人形雕塑展示於戶外的草地上,頗有相得益彰之效。
公共藝術雖不侷限於立體造形物,但以景觀雕塑最為常見,更因與環境相結合的景觀雕塑具備了互動性、可親性、和諧性等優點,其不僅能與環境對話,更能與觀者互動。
陳健/編/1996年/金屬沖孔板/直徑7400×1400~1600公分/國道福爾摩莎公路南投段跨越橋之防護柵欄
看似隨意彎曲的曲線,事實上卻是遠方山脈與天空交會形成的天際線之形狀。透過創作者的巧思,自然與人工宛若天衣無縫般的結合。
較常見的景觀雕塑以其所在地點大致概分為以下幾類:
王秀杞/閱讀的女孩/2005年/銅/55×55×75公分/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
雕刻家以閱讀中的女孩為題,靜置於校園中的林蔭之下,頗見悠閒之情。
王俊雄、鄭自才/二二八紀念碑/1995年/銅/碑高24公尺,廣場直徑寬28公尺/臺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古耀華 攝)
此紀念碑底部有三個實體的菱形,上方還有兩個線框組成的菱形,從正面看去像橫躺的阿拉伯數字8,也像數學符號中的∞(無限值)。∞的下方則有走道、流水與鑄有手印的圓柱體。作者設計此碑除了有造形與事件發生日期上的暗示關係,走入其中也能感受當時受難者家屬的悲恐心情。
楊英風/鳳凰來儀/1991年/不銹鋼/高1200公分/臺北富邦銀行總行前庭
以不銹鋼的材質型塑鳳凰悠然展翼、自在翱翔的優美風采。此作原為臺北銀行(現整合為臺北富邦銀行)委托雕塑家製作之企業象徵雕塑,期盼藉由此一象徵祥瑞的不鏽鋼鳳凰雕塑作品傳達企業不斷向上發展、突破之精神與目標。
亨利.摩爾/綿羊/1972年/青銅/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雕塑公園
亨利.摩爾為現代英國最重要的雕刻家,風格介於傳統和半抽象之間。〈家庭組〉題材表現的不是具體人物,而是以具體形象的幾何造形,表現象徵意義的雕像。作品傾向單純化,重視生命感,以及表達溫馨的人間親情。
雕塑相關名詞
雕:「雕」和「塑」是雕塑製作過程裏的兩種主要技法。雕,即雕鑿,屬減法,是將石頭、木材、獸骨等硬質材料,根據心中的思想情感,透過刻、削、鑿等手法,漸次減少多餘材料,刻鑿出一個實際存在於立體空間的立體形象。
塑:塑,即塑造,屬加法,是將黏土、石膏、金屬等可塑性材料,透過揉、捏、鑄等以加為主的方法,由內而外堆砌、塑造成立體形象。以黏土塑造出來的作品較難永久保存,須靠翻模、窯燒、鑄造才能完成。
肌理:意指因不同材料的配置、排列、組合、構成而使視覺、觸覺上有不同的質感。質地、觸感、織法、紋理、性質等說法都是肌理。
陰刻和陽刻:均屬雕刻技法,陰刻及沉雕屬於凹雕。浮雕是用陽刻技法讓形象浮出於平面上,陰刻正好相反,以凹入法雕出形象。
浮雕: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裝飾雕塑上,主要讓人從正面觀賞,為求在平面上表現體積感,所以明暗的強弱及體積厚薄的推敲成為浮雕藝術上重要的課題。一般可分為深浮雕、淺浮雕及薄浮雕三種。
圓雕:是一種立體型態的作品,觀者可以圍繞著它,從各個視角去欣賞,又稱立體雕。
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
近年來因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們愈發重視個人的生活品質,加以平均教育水準提升,使大家有更多能力來關注並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擁有更多自主權來營造自己理想中的空間氣氛。
古耀華攝/臺北市京英閣
利用現代公寓建築的前庭,融入部分傳統建築的元素,加上隨著四季變化色彩的植栽景觀,身處其中頗能讓人暫時忘卻塵囂。
中國歷代文人、富商鉅賈多喜愛在遊覽大自然山川美景後,將所體驗到的意境與情趣,委請經驗豐富的工匠在自然庭園中經營模擬與再現,以享受望之如在野、幽處生雲煙的樂趣。此情形隨著政治制度、社會價值觀、物質條件等各種因素的改變,使生活在今日的你我能有較之以往更多的機會去體驗或欣賞這樣的環境之美。
古耀華攝/新北市板橋林家花園
建於1853年,原名板橋別墅。園邸內部裝潢華麗,木工精美。花園之亭臺樓閣精巧雅致,迴廊環繞,有「園林之勝冠臺北」的美譽。過去這個只有少數富紳所能享受的美景,現在已對外開放,只需數十元門票,便可悠遊於亭臺樓閣與園林美景之間。
想要營造美好的環境空間,必須有完整周詳的計畫,包括都市設計、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等各個層面,最重要的是自然與人為的協調。
古耀華攝/新北市板橋林家花園
建於1853年,原名板橋別墅。園邸內部裝潢華麗,木工精美。花園之亭臺樓閣精巧雅致,迴廊環繞,有「園林之勝冠臺北」的美譽。過去這個只有少數富紳所能享受的美景,現在已對外開放,只需數十元門票,便可悠遊於亭臺樓閣與園林美景之間。
例如進行環境綠化時,種植景觀植物應盡量選取能適應當地氣候的種類,並考量其日後整理與照顧之難易。人與周遭環境始終是需要互動的,唯有實質空間能達到美的境界與要求,才能進一步使你我的心靈更美。
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同時兼顧環境的開發運用、保護與美化的趨勢已是全球皆然,雖是如此,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仍然可見到以經濟取向、機能取向來塑造環境空間,而較少重視整體規劃的狀況;舉目望去,不同風格的景物經常出現於同一視覺範圍之中。這種視覺上的衝突造成生活空間的雜亂感,更甚者則是過度的開發與破壞,這些都需要大家一同努力來改進。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