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華麗的衣飾文化
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與配件都有著各族群的特色與文化意涵,服裝的色彩鮮麗,形式多樣,裝飾配件則相當華麗。
原住民族傳統服裝基本上是屬於「方衣系統」,也就是以水平背帶織布機織出寬幅約一尺的麻織布,再簡單縫製成無袖的方形背心,沒有複雜的裁接,有時也可在衣領處開個洞,方便穿著。
泰雅族婦女織布
早期的泰雅族女孩在7、8歲即開始學習織布,必須達到熟練的技巧才被認定是真正的女性,也才有資格黥面。
男子短上衣/約20世紀前期/麻
金屬 瓷扣/45×45公分/私人收藏
本件是賽夏族男子短禮服,織布厚實且製作講究,縫上白色與黃色瓷釦,加強衣著服裝的華麗效果,而下擺的銅鈴噹則會隨穿著者擺動身軀時發出悅耳的聲音。
男子無袖短上衣(展開)/約1910~1920年/麻/27×43公分/國立臺灣博物館藏
若在方衣上方剪裁一個圓洞,穿著似乎更合乎人體工學。
原住民族服飾的造形與色彩具有傳統文化的意義,表現出部落族群的藝術特質及社會意義。
臺灣原住民族群分布圖
服飾上的圖案有幾何紋與具象的自然紋,幾何紋中以菱形紋最常見,菱形紋在泰雅族群視為祖靈之眼,織在衣服上具有保護的作用;排灣族則將菱形紋當作是百步蛇背紋的象徵。
排灣族女子長衣(局部)/北投文物館藏
織布
織布是傳統原住民族各族婦女重要的工作與能力的表現,平織是較為普遍的技法。
平織與斜紋織中夾入與漢人交換的彩色毛線,並織出各種繽紛規律的圖案的夾織,是比較難的技法,需要冷靜清楚的頭腦及耐心。
布農族的男子無袖長上衣/96×48公分/中央研究院藏
排灣族的夾織相當出色,這是一種相當耗時且精緻珍貴的織布,由於太珍貴,族人往往將之做成喪巾於喪禮時披戴並將之視為身分地位的誇耀。
排灣族夾織喪巾/約20世紀中期/麻/62×72公分/私人收藏
織布底下第一排的菱形紋為蛇紋,上一排一根根的紋理代表人頭紋,再上一排則為交錯的蛇紋。
綴珠
綴珠就是將各種材質的小珠子以線串起固定於衣服上,或是將珠子縫在衣服上組成各種圖案。
北部泰雅族的貝珠衣就是一種相當尊貴的綴珠服飾代表。
泰雅族的貝珠衣/105×45公分/
中央研究院藏
南部排灣族群喜愛將五彩繽紛的琉璃珠縫在深色底布上,組成各種紋樣,如同夜空閃爍的星辰相當耀眼。
排灣族綴珠上衣(局部)/北投文物館藏
百步蛇是排灣族貴族的專屬紋飾,相傳百步蛇是排灣族人的祖先。排灣族的人紋圖飾,大多以反覆排列、正反相對的方式呈現。
貼飾
貼飾是將色布對折如同剪紙一樣剪出各種對稱圖案,再將各種圖案的色布縫貼於衣服上。
貼飾是最自由的創作方式,比上述三種方式更快速。由於不受織繡經緯線的限制,所以圖形相當活潑多樣,線條靈活生動。
貼飾、刺繡與綴珠,在排灣族與魯凱族的衣飾上運用最廣,直到今日這種裝飾手法仍然廣泛地流傳在這兩族群裡。
魯凱族男子後敞褲/96×60公分/
中央研究院藏
圖中貼飾的圖案是從蛇紋變形而來,造形相當具有現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