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融合自然材質與族群文化的家屋
原住民族傳統家屋的建造結合了自然環境與族群的需求,家屋的造形往往具有族群與文化特色。
大致上北部族群如泰雅、阿美、賽夏、鄒族等是以竹、木、茅草來蓋房子,比較多干欄式建築;南部的排灣與魯凱則以當地生產的板岩所建造的石板家屋最具特色。
蘭嶼島上的達悟族人為了躲避烈日與強風,他們將主屋蓋在地下形成半穴居的特殊景觀。
達悟族的家屋剖面圖
平時住在半穴居的家屋裡,冬暖夏涼,要是天氣熱時則爬至屋前杆欄式建築的涼亭上乘涼,可說是相當懂得生活的族群。
排灣與魯凱族人嚴謹的制度與規範創造了貴族家屋華麗的藝術裝飾。頭目的家屋由於是部落的政治宗教中心,所以雕刻裝飾更是富麗堂皇。
頭目家屋的立柱又稱祖先柱。
排灣族立柱雕刻/258×63×24公分/私人收藏
人類學者陳奇祿先生認為排灣族頭目家屋的木構件雕刻有三大特點:
排灣族屏風和門板圖示/陳奇祿繪
排灣族群的雕刻師多以浮雕與線雕的手法表現,較少圓雕雕像與立體雕刻。這種方式表現出強烈的繪畫性,也相當具有敘述性,雕刻師在此並不關心如何呈現立體的視覺形體,而是要去陳述圖像的意義。
排灣族壁板雕刻/157×82×3.5公分/私人收藏
雙手上舉兩腿微彎的蛙形人物造形,也是南島民族樣式化雕紋的特色,對稱的圖案與裝飾物布滿整件壁板這也是排灣族、魯凱族雕刻的特色。
達悟族家屋的主柱/196×109×5.5公分/私人收藏
達悟族家屋的主柱上方通常雕刻山羊角的造形裝飾,傳統蘭嶼社會將山羊視為一種財富,本件主屋柱裝飾較繁複,中段刻上傳統人紋,下段則以平行蚊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