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風起雲湧的畫會年代
1960年代,臺灣接受美國軍事、經濟各方面的支援,而美國文化亦大舉注入臺灣社會,藝壇瀰漫著一股脫離傳統的欲求,新生代以五月畫會、東方畫會開其先端,一股現代狂潮席捲臺灣藝壇,儼然成為美術的新主流。
劉國松/ 韻律之流(壓眉之三)/1964年/墨彩 紙/134.8×77.5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此作彷彿是在汪洋無際的海面上,浮出蜿蜒曲折的山嶺,悠遠遼闊、氣勢萬千,黑色的山嶺如壓眉般逼過來,於是取了「壓眉」之名。
五月畫會成立於1957年5月,其成員有劉國松、莊喆、馬浩、謝里法、郭東榮、陳景容、李元亨、韓湘寧、陳庭詩等。
莊喆/秋/1964年/油彩 畫布/80×65公分/私人收藏
韓湘寧/王子街/1972年/壓克力
畫布/289×183.5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紐約的「王子街」,剛硬的建築與溫柔的藝術,正是美國50~60年代色面繪畫與70年代照相寫實在韓氏身上的美學交織;在大廈頂樓或直升機上,以望遠鏡獵取的攝影寫實,透過噴點技法,有如法國新印象派畫家秀拉的點描色點,在畫布上產生色彩交融的新效果。
陳庭詩/生之慾/1968年/版畫 紙/121×60×5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他嘗試以現代手法轉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素質,將形式與內容作簡鍊嫻熟的結合。陳氏的版畫氣勢磅礡,以雄渾的大塊造形經營出具「中國」山、川、日、月、碑銘、甲骨等隱喻的意象。
東方畫會在李仲生的授課下,強調以個人內心的探索出發,樹立個人風格。這種反學院的授業法,播下臺灣現代繪畫的種子。其學生有蕭勤、夏陽、李元佳、吳昊、歐陽文苑、霍剛、陳道明、蕭明賢等,以八大響馬之姿突起於藝壇,組成了東方畫會。
李仲生/NO.028/1978年/壓克力油彩 畫布/90×64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以一種帶著抽象且包含中國傳統水墨畫精神的方式,來表達個人內心的世界。
蕭勤/UA-90/1960年/油彩 畫布/70×99.5公分/私人收藏
此作品,粗筆墨線與深邃藍色的圓,對峙著廣大的白色與類似土地的黃色,呈現出寧靜中微妙的力動。
夏陽/人群之十一/1951年/油彩
畫布/101.5×137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清晰的物、景與晃動的人所形成的對比,是夏氏獨特的畫風。觀者凝聚靜止的物景——商店標誌、玻璃帷幕、斑駁的人行道線、等候中的人行道線、等候中的車群,同時,又感受到前景裡行進中人們的速度,強烈對比所呈現出的是冷漠、疏離的都會個性。
吳昊/無題/1951年/木刻版畫/98×198公分/私人收藏
作者的創作從東方繪畫形式與精神出發,創作題材多自民俗生活擷取養分。作者本人非常喜歡民間版畫,民間藝術中變形、誇張、樸拙等元素也在在影響了他的版畫創作表現,具有濃烈東方色彩及豐富現代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