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
漢寶德教授主講
自羅馬帝國衰亡到基督教文明建基的這段時期,
被一些史家稱為黑暗時代,
但其意義是,在羅馬帝國的後期,國力衰弱,
已無能力壓制周遭蠻族的入侵,
而逐漸使古典文明消失於落後的蠻族之手。
而在此同時,東方的大唐帝國是中國的盛世,
國家富裕,工商發達,貿易及於國際,
在建築上成為韓日等周邊國家的模仿對象。
輝煌的唐宋 對比中古歐洲世紀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朝代之一,
經濟的發展與規模有長足的發展。
唐朝的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
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
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
西元十世紀左右,正當拜占庭藝術廣布於歐洲時,
西歐各地也發展了不同的文化,即「仿羅馬式藝術」。
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5-1:
唐代木造建築的成熟
隋唐帝國是中國中古時期的盛世,在建築上自然是達到高潮,成為韓日等周邊國家的模仿對象。 木結構在此階段應該是最成熟也是最優雅的時代。中國的木結構到南北朝已逐漸定型,但斗拱系統的合理性與表現性尚無法完全統一,需要很多推測才能了解。到唐代,表現在石刻與壁畫上的斗拱系統非常明確,而以建於八世紀的南禪寺大殿為實証,對照西安大雁塔門楣石刻,可以說是非常明朗而清晰的結構與構造系統,並有美感的表現。
拍攝時間:2012/10/06。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5-2:
富麗飄逸的唐代建築風格
在敦煌的壁畫中出現很多宮殿建築的圖象,作為佛像的背景,這些宮殿除了呈現對稱的佈置,與層層殿閣之外,可以看出當時殿、閣、飛廊的組合是活潑生動的。建築物的風格都是平緩的屋頂,深遠的出簷,有飄逸的感覺,簷下清晰的呈現柱上的斗拱系統與柱梁結構。
在唐代長安宮城的發掘中,可知規模非常龐大。以其中大明宮的麟德殿為例,台基六十公尺寬,共十二根柱,前殿梁六柱,中殿為夯土墻內為十柱,後為高廊,總計十八柱梁,即十七間,其規模可以想像。前殿應可推斷為兩層台基,為廡殿垂簷的殿堂,有左右兩梯道進入殿內。至於中殿的造型就不得而知。根據大陸學者的推測,宮殿是建在高台上,兩翼有對稱配置的樓閣之類,襯托正殿的威嚴氣象。這可能是中國史上建築最輝煌的階段。
拍攝時間:2012/10/06。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5-3:
唐朝建築代表:南禪寺 佛光寺
南禪寺,位於山西省五台縣,是目前發現的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重修於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在五台山,離南禪寺不遠處,留下一個唐代建築,佛光寺大殿,目前是建築史上的經典。建築史家分析其結構、空間與美感的關係,認最能彰顯佛像的偉大。誠然,該大殿中的佛像也是古代流傳至今的傑作,值得欣賞。但從純建築來說,已經走上構造性裝飾的途徑了。
唐代建築有沒有成法呢?應該是有的。在一一○三年宋官方公佈的李誡編「營造法式」的總序中提到,過去確有「營造法式」,但是因為沒有詳細的明確的制度,大家使用時「臨時不可考據,徒為空文難以行用」,所以才要他重修。我們推想早年的營造法式是沒有圖樣與尺寸的,匠師望文生義的去利用,所以「難以行用」。所以李誡的營造法式的出現可說是終結了中國木建築自由創作的傳統,出現了經典式的制度。
拍攝時間:2012/10/06。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5-4:
早期基督教堂
在政權分散的時代,宗教的力量就會上升。羅馬產生了一個宗教領袖:教皇。
在教皇之下,各地都有主教,掌理地方的教務,教會的力量成為民間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支柱。
基督教為宣教而受難的聖者,是信徒們所崇拜的,所以早期的教堂,都是把神壇建築在他們的埋葬地上,以示尊敬,教堂就以聖者為名。現存的早期基督教堂,規模最大的是羅馬的聖保羅教堂。正門進去是一個方形的中庭,四周為拱廊,是尚未信教者等候的過渡空間。這種教堂的形式在西羅馬地區廣為傳播,據歷史家說,一直用了近千年,很多人把這種教堂與所謂黑暗時代連在一起。
拍攝時間:2012/10/06。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5-5:
仿羅馬建築
到中世紀,因各地分別發展,失去了中央政府的財力,就自然回到地方的風貌,就地取材,以當地的石材為主。這在石材豐富的法國更是如此。不同的地點使用不同的石材,其色感與質感形成地方的特色,使仿羅馬建築表現出石材的粗獷的與樸質的藝術風格,為其他時代所不及。
這時代,動人的門窗開口是一大特色,拱圈的下面用附壁的柱子,跟著拱圈後退,形成退凹的柱群,是門窗主要的裝飾,也非常有感動力。這樣的大門,具體而微的形成後世基督教堂的進口設計的模式。
拍攝時間:2012/10/06。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