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造形獨特的非洲藝術
非洲藝術的表現多與占卜、治療、成年禮、顯示國王地位或是祖先神靈的庇祐等需要,每種風貌都是由獨特的生態、歷史和社會環境發展而成,藝術風貌眾多。
撒哈拉沙漠的銅礦,早在西元前2000年就已開採利用,加上北非以及歐洲的礦產,便有了製作青銅的原料。貝南(Benin)銅合金的使用是皇室的獨家權利,為了紀念貝南國王,頭套的製作是他們的特色,每當一個國王去世時,他的繼任者便會戴著一頂銅製的頭套,每一套面具均與一系列的統治權結合,從這些頭套我們看見了輝煌的藝術成就,也看見了寫實的功力。
紀念肖像──貝南王國/16世紀末/青銅/高27公分,寬22公分,深22公分,重8.040公斤/維也納民族學博物館藏
貝南的青銅工藝有極高的製作技術,此種紀念肖像相當寫實且具個性化表現,與非洲其他地區的部落藝術有極大的差異。藝術家鑄造頭套的過程是:先用蜂蠟做成頭套模型,再用黏土將頭套包裹起來,在加溫燒製模型過程中蠟自然會熔化,然後再將預先熔好的青銅倒入,當青銅冷卻後,把黏土去掉即完成,而這也就是「脫蠟法」。
非洲亦生產黃金,由於黃金的開採不易,黃金被視為是一種有神力的金屬,身上若配戴有黃金製品,除了具有神聖的象徵,也具有庇護的作用。
西元前500年,奈及利亞北部的雕塑家已用赤陶土塑造人像,在畛寧(Jenne)以及其鄰近地區發現的赤陶雕塑,是研究非洲藝術史珍貴的資料。
黃金面具──阿坎人/年代不詳/黃金/6公分/伯納.杜龍藝廊藏
阿坎人將黃金胸飾製成面具的樣子,配戴於身上。黃金既可追憶家族的祖先,同時也是家族的遺產。由於在採掘黃金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性命的犧牲,配戴著它,便具有神聖的象徵,也被認為具有庇護的功能。
畛寧坐姿人像/13世紀初/赤陶/高25.4公分/馬利畛寧出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赤陶雕像發現於馬利境內尼日河內陸三角洲,被認為屬於畛寧古城的產物。這雕像以雙手抱著彎曲的右腿盤坐著,倚靠著膝蓋的頭,讓拱起的弧形背部,成為此雕塑最大的特徵。背部整排隆起的裝飾,可能是表示身體畫痕的痕跡。凸眼、大耳,以及外翹張開嘴的特徵,在畛寧古城其他作品上也看得到。
非洲的木雕藝術對世界文化貢獻很大,近現代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都受到影響。
非洲的木雕人像,多以幾何造形表現,有些非洲民族為了讓木雕人像具有神力,在雕像上添加了各種不同的材質。
波勒女像/約19~20世紀間/木頭 珠飾 細繩/高65.1公分/象牙海岸,波勒出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波勒族人若是有婚姻問題或是不孕問題,通常會向占卜者求助,占卜者通常會建議當事人委託製作一尊雕像解決問題,此雕像即是此用途。此雕像表現了一位有時髦髮型的婦女,下垂的胸部,肚子下的畫痕,為此婦女已生過小孩的象徵。
非洲的木雕動物,也同樣呈現幾何造形的特色,非洲旁巴拉(Bambara)人在每年一次的席.瓦拉(Ci-wara)祭典上,表現半人半獸(羚羊)的席.瓦拉,就看得到這種特徵。
旁巴拉羚羊頭飾/約19~20世紀間/木頭 鐵片/高71.1公分、90.8公分/馬利,旁巴拉出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為垂直的席.瓦拉面具,左為女性,右為男性。席.瓦拉是非洲旁巴拉族傳說中的英雄,相傳他把農業技術傳給人類。藝術家把動物的身體和腳降到最小的比例,將鬃毛做流線形的發展造形特別,並結合人類繁殖的意念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