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懷玉比德──石之美者
新石器時代
中國新石器時代以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與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玉器最引人注目。這時期的玉器,除了祭祀信仰、陪葬以外,還是一種權力與財富的象徵。
獸面紋玉琮/良渚文化/高8.8公分,直徑17.1~17.6公分,孔徑4.9公分/
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藏
良渚文化的玉器,種類十分眾多,比較典型的器類有玉琮、玉璧、玉鉞,在這些器物上面,大都雕琢有神祕的神人獸面紋。這件玉琮,玉料黃白色,有不規則紫紅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俯視如玉璧形。在琮體四面的中間上下用淺浮雕和細線刻各雕刻一神人與獸面複合的圖像,為良渚人崇拜的神徽。
玉豬龍/紅山文化晚期/高7.8公分,寬5.65公分,厚2.1~ 2.6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紅山文化的玉器,是以動物造型及圓形玉器為主,比較典型的有玉龍、玉獸、圓箍形器等等,這時的玉匠已經能夠巧妙地利用玉的材料,把握住物體的特徵,簡潔地雕出傳神的作品,這種作品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巧雕」。
這件紅山文化玉豬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的造形來源之一。光素圓轉的身軀,一對肥厚的大耳朵,多皺的鼻頭,頭端與尾端分離,由背部觀察,頭頸處較寬,頸部有一個穿孔,整體造形洗練完整。
商周時期
商周時期有一部分的玉器,依然保留了新石器時代傳承下來的風格,例如:琮、璧、斧、鉞、璋……等等,都是玉的主要器形。此外,這時期人們因為開始使用旋轉速度更快、硬度更高的琢磨玉器的工具,還有高純度的解玉砂,使得他們創造了不少新的玉器風貌。
玉鳳/商/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通高13.6公分,厚0.7公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黃褐色,雕刻精美細緻,玉鳳亭亭玉立,作側身回首欲飛狀,喙、眼、冠似雞,短翅長尾,翅上用陽線雕翎毛紋,身前有穿通鏤孔,更使鳳體豐滿迷人。
周代
周代的玉器,由於和政治禮儀、道德倫理的互相結合,使得玉器的地位更加提升。當時的玉器,主要是作為禮器的用途。
春秋、戰國
玉器開始變成了生活用具及裝飾物品,當時的人們認為玉具有仁、義、智、勇、潔的各種美德,所以把玉拿來當作個人品德、修身標準的象徵。
漢代
漢代由於神仙思想的流行,也賦予玉一層神祕的色彩。
漢代的人們相信玉具有除凶辟邪的力量,吃玉可以長生不死,因此人生在世,身上要佩玉,想要長生成仙就吃玉,到了死後也要用玉來殮葬,以求保護屍身永不腐壞。
元、明、清三代
元、明、清三代是中國玉器工藝發展到最為鼎盛的時期,除了形成一些專門生產玉器的城市,朝廷方面也都設有專門製作宮廷用玉的機構,玉器的使用更加普遍廣泛。
翠玉白菜/清代/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玉器的雕刻一體成形,以翠玉自然的色澤刻飾出綠色的菜葉與白色的葉柄;白菜的造形象徵女子清清白白,而菜葉上還雕有兩隻昆蟲,一隻是螽斯,一隻是蝗蟲,都是象徵「多子多孫」之意。此件作品,展現了玉匠高明的藝術天分,利用玉石的天然色彩,加以巧妙的設計,創作出令人著迷讚歎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