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事死如生──死生延續
中國古代各類俑中陶俑數量最多,另外俑的材質也偶而用木、石、瓷、銅、銀等材料。陶俑泥塑在中國的發展主要是起源於早期生人陪葬,以繼續服侍墓主人的信仰有關。隨著風俗習慣的轉變,而有泥塑陶俑取代之。
春秋、戰國時期
社會的進步導致了人殉時代的終結,代替人殉舊俗的隨葬俑興盛起來。目前所見規模最大、最有名的是秦始皇的兵馬俑坑,由於秦代注重寫實風格,所以這些塑像都非常寫實,像真人一樣。
秦始皇兵馬俑/秦代/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始皇兵馬俑群組成嚴整的軍陣形式。它不是以個體的藝術表現取勝,而是以氣吞山河的整體氣勢顯示著那強盛時代的精神力量,給予後來的觀眾以強有力的精神震撼。陶俑群塑造了秦軍不同等級、不同兵種的將士形象,其中有指揮官,也有騎兵、步兵、車兵、弓弩手等。
相較於秦代,漢、唐墓的陶俑,表現手法就顯得較活潑,漢代是中國歷史上雕塑藝術高度發展的時期,俑的種類、數量、材質、水準等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擊鼓說唱俑/東漢/灰陶/高55公分/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漢墓中挖掘出來的陶俑,有的表現吹樂逗趣的動作;有的表現出優雅端莊的舞姿。雖然多半是為了陪葬的需要而製作,但是輕鬆自在的神情,不著痕跡的流露在每個手舞足蹈的動作中,充分展現出無名工匠獨具慧心的手藝。此俑表現一俳優正在說唱演出,踞坐一土臺上,上身光赤,右臂高舉齊眉,手握鼓捶,左臂抱一扁鼓,右腿平抬,左腿曲踡。額前皺紋數道,瞇縫雙眼,活潑詼諧的表演中透露著憨厚之態。
隋、唐時期
伴隨著社會的安定與繁榮,陶俑的藝術又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文官俑、武士俑、仕女俑、牽駝俑、牽馬俑、騎俑、戲弄俑、胡俑成為這一時代的常見種類。尤以色彩斑斕的唐三彩陶俑,堪稱中國古俑的代表作。
灰陶加彩仕女俑/唐代/陶質/高75.5公分,寬26.6公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本件灰陶女俑,表面白陶衣上原來的彩繪多半脫落,但造形仍充分表現盛唐仕女「大髻寬衣」、「豐厚為體」的形象。女俑昂首端立,長目小口,身著寬鬆的尖領長袍,自頸部長罩下垂;簡單刻劃的衣褶袖痕,如潑墨簡筆的瀟灑自在,並襯顯軀體的豐腴,裙擺曳地,裙袍下露出尖頭履。右臂寬袖抬於胸前,左手微下垂,面部目光溫和,神情安詳,顯得雍容嫻雅;而蓬鬆的髮頂挽著雙髻,兩側髮鬢前攏,烘托滿月般豐潤的面龐。盛唐女子崇尚肥體之美,健康自信的神采,為其他時期所罕見;其風氣直到晚唐、五代仍不衰。
三彩鎮墓獸/唐代/高64公分/日本天理大學天理參考館藏
張牙怒視,面目猙獰。通體施褐、黃、綠色釉,釉彩交融,瑰麗濃豔,是唐三彩鎮墓獸的典型作品。
宋代以後
宋代以後,葬俗轉易,尤其是焚燒紙明器在喪葬中的盛行,俑的使用驟減,至清初遂告絕跡。
明器:專門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又稱冥器,一作「盟器」。一般用陶瓷木石製作,也有金屬或紙製的。除日用器物的仿製品外,還有人物、畜禽的偶像及車船、建築物、工具、兵器、家具的模型。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即隨葬明器。明器是考察古代生活和雕塑藝術的有價值的考古實物。
墓室壁畫是另一種與墓主有關的工藝表現,墓室壁畫的內容活潑、多樣,有的描繪墓主生前擔任過的職位,有的描寫墓主生前的生活情境,食衣住行樣樣都有。
打虎亭漢墓(東墓墓室)/漢代/總長25.16公尺,寬17.8公尺/河南省新密市
墓分東西兩部分,兩墓並列,西墓用磚石築成,規模龐大,為畫像石墓,墓中的石刻非常有名,雕刻風格獨特。東墓規模略小,壁畫多是模擬墓主生前的莊園生活。這兩座漢墓的內部建築形式和結構基本相同,墓壁均繪有色彩絢麗、內容豐富的石刻畫像和壁畫。
眾女侍(局部)/唐代/壁畫/陝西省乾縣乾陵永泰公主墓前室東壁南側
這幅壁畫描繪了唐代宮女的生活情景。畫面構圖生動,線條勁健流暢,服飾略施暈染,宮女性格鮮明,是唐墓壁畫中的精品。與漢代壁畫相較,唐代壁畫的的人物畫法,無論布局或線條,都比漢代進步了許多。從事這些壁畫創作的畫家,也不再是民間的工匠了。他們大都是宮廷中的藝術家。
漢墓壁畫流行的同時,還有用畫像石與畫像磚來當作墓室的壁面,這是一種介於繪畫與雕刻之間的特殊藝術樣式。漢代的畫像磚非常完整地表現了當時人的生活形貌,也有反映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
酒肆畫像磚/東漢/25×44.5公分/四川省博物館藏
此畫像磚運用淺浮雕手法,刻劃一酒店。磚面右部是一單體建築。屋前有一鑪,鑪內有二酒甕,壁上掛二酒壺。屋內一人當鑪,酒店外有一買酒者。磚面左下部有一椎髻短衣褲者推獨輪車離去,車上載方形容器。左上部亦有一椎髻短褲者,肩荷酒壺前來買酒,其前有一頑童奔跑逗樂,頗為生動活潑。
陵墓文物,除了墓裡的,還有地面上的,其中最常提到的就是神道兩旁的雕像。中國古代帝王很多陵墓前都有一條大道—神道。神道兩側置放石人石獸,象徵帝王生前的儀衛。
龍馬/唐代/石灰岩/高335公分,底座長298公分/陝西省乾縣梁山唐高宗李治乾陵
乾陵是唐陵中的代表性陵墓。此石刻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作品。造形著重明確的輪廓和堅實的體積,同時也考慮了在廣場上的觀瞻效果,而在比例、體量上做了適度的調整。例如馬匹雕造得很肥碩,四腿很粗,使在遠距離觀賞時不顯得纖細無為,也可避免折斷。
馭馬人/明代/漢白玉/高203公分,長274公分/遼寧省撫順市元帥林文物管理所保管
承繼前人陵墓雕刻傳統又有本身特色,手法渾厚簡括,力度感強烈,是明代此類神道雕刻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