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漫畫無國界
1814年,日本知名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以神話、歷史與生活日常為內容,創作出的三卷漫畫作品,就已經提出來“manga”(日本漫畫)這個詞彙,“manga”指的就是一種自由、隨意、誇張的風格,正因為親民、通俗的藝術形式,能廣泛流通並引發共鳴,自此奠下日本漫畫的根基。
葛飾北齋/累的怨魂/約1814年
葛飾北齋的創作面貌不僅廣泛、多變且豐富。他的許多創作靈感皆來自於神話傳說、風土習俗以及日本人的生活情景。圖中描繪的是日本近代四大怪談之一的「累的怨魂」。圖中左上的女鬼阿累,因為樣貌其醜無比,被家人陷害身亡,死後的怨靈一直糾纏不已,直到祐天和尚的超渡,才解開這段孽緣。
日本漫畫主要有四大類:少男漫畫、少女漫畫、青年(男性)漫畫、淑女(女性)漫畫。少男漫畫多以強調友情、競賽、努力奮鬥的內容為主,少女漫畫風格較浪漫,多以家庭與學園為取材背景。
井上雄彥/灌籃高手/1996年
《灌籃高手》是本熱血漫畫,從書中主角成長的過程,讓我們知道比賽的結果其實在比賽開始之前已經決定了,唯有從不放棄追求,積極努力向上的人,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神尾葉子/流星花園/2009年
《流星花園》中的主角牧野杉菜,雖然是個小老百姓,卻進入超級名門學校就讀。平凡家庭出身的她,在學園裡成為被欺負的對象,但她不屈不撓的堅毅性格,發展出許多感人的浪漫情節。
除了以生活為背景的題材外,許多富有想像力的科幻、神祕風格也常出現在少男、少女漫畫中。日本漫畫體系之龐大與複雜,近年來,漫畫與從漫畫發展而出的動畫合稱「動漫畫」,目前已經成為日本最龐大的娛樂產業區塊。
手塚治虫/原子小金剛
《原子小金剛》(日語:铁腕アトム)是日本漫畫界一代宗師手塜治虫的首部長篇連載作品,於1951問世,曾多次被製作成動畫片發行全球。這是一部科幻漫畫作品,講述少年仿生人小金剛,成為人類與機器人溝通橋樑,為了人類福祉而奮戰不懈的故事。
宮崎駿/神隱少女
宮崎駿,日本的動畫大師,以《神隱少女》這部動畫創下日本電影票房紀錄,也成為史上首部得到國際重大獎項肯定的動畫作品。故事背景是一個聚集了無數神仙精靈的人類禁地,每一個角色設定都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和無限意涵。
歐、美國家漫畫的發展,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已經開始出現單張的世俗漫畫,19世紀末,隨著報紙的普及,連環漫畫開始在報章雜誌上刊載,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娛樂。
木刻版畫/1644年/英國
歐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印給大眾看的圖像開始普遍,大多是木刻版畫,以單幅的方式呈現。圖中的內容是一個婦人送丈夫上戰場,嘴裡冒出的話 “Go to the wars.” ,配上人物有趣的造形,很有娛樂的特質。
美國是歐、美國家漫畫的中心,美國漫畫從商業性漫畫開始蓬勃發展,商業性漫畫以幽默畫為主,輕鬆有趣的內容,滑稽逗趣的主角,如史奴比(Snoopy)、大力水手(Popeye)等,吸引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廣受大眾喜愛。
查爾斯.舒茲/Peanuts/美國
Peanut除了花生之外,英文中有「微不足道」小人物的意思,畫中的主角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小孩,常為小事憂心忡忡,講話卻很有哲理。他與寵物史奴比及其他的朋友,童趣、平凡、幽默的生活點滴,讓人閱讀起來莞爾不已。
另外,超級英雄、動作型、冒險型的連環漫畫,則是美國漫畫裡面的最大宗,美國人特別崇拜行俠仗義、為民除害的英雄,我們熟悉的蝙蝠俠、超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美國隊長》連載漫畫/1940年/美國
《美國隊長》漫畫於1940年年底出版,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部漫畫以詼諧的手法,描述英勇的美國隊長制伏大魔頭希特勒。這位正義的使者,被形容為美國精神的象徵,歷經數十年,仍深受世人的喜愛,更成為大螢幕上的超級英雄。
臺灣漫畫的發展開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淺顯易懂的插畫、漫畫圖像,運用在政令海報或商品包裝上。隨著國民政府遷臺,報章雜誌日漸普及多元,漫畫開始快速發展,陳海虹的《小俠龍捲風》,細膩的風格與玄奇的故事情節,帶動了臺灣武俠漫畫的熱潮。劉興欽的《大嬸婆》,憨厚正直的人物,是臺灣社會演變過程中的寫照。
陳海虹/小俠龍捲風/1958年
1958年的《小俠龍捲風》,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成為臺灣漫畫的武林至尊。陳海虹擅長以電影取景的手法,結合傳統的白描畫法,驚心動魄的故事節奏,讓人大開眼界。
劉興欽/大嬸婆/1960年
1950年代末期,臺灣處於農業社會的轉型期,年輕人進到大都市工作,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劉興欽以《大嬸婆》,刻畫出純樸鄉下人進城的新鮮事,親切、憨厚的角色,記錄了臺灣社會的成長。
目前日本漫畫在臺灣占有極大市場,嚴重壓縮漫畫家的生存空間,但臺灣仍有許多傑出的漫畫家,用心、努力的耕耘這一塊領域,鄭問以他獨特的水墨表現手法,席捲日本與香港。
鄭問/東周英雄傳/1993年
臺灣人能在日本漫畫王國造成震撼的,首推鄭問。《東周英雄傳》在1990年登場,氣勢磅礡的封面,令人讚賞不已。鄭問以大膽的水墨筆致,配合各種媒材和繪畫技巧,表現出剛柔並濟、寫實中帶有抽象的獨特風格。
2017年5月27日,有一場「一問千年,幸會鄭問」的追思會。馬利(郝明義的筆名)在現場有一段致詞,後來致詞稿擴大寫成「且直行--送鄭問,兼答阿鼻劍讀者」一文。在信的結尾處,馬利提到他作的一首曲子要送給鄭問。這首曲子就是。
近年來,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為獎勵具教育性、啟發性、創意性之優良圖畫書與漫畫書等創作,每年都舉辦相關競賽及甄選活動,對國內漫畫水平的提升有顯著的功效。這些活動,讓各級學校學生,得以一展自己的漫畫功力;也讓本土漫畫創作者,能有一個發揮的平臺;更讓所有讀者,能有優質的漫畫可以選擇。
湯羚/諾亞方舟?/100學年度全國學生美展漫畫類特優作品
這件作品以傳統的故事作為創作的題材,人物造形新穎有特色,色彩使用鮮豔強烈,分鏡畫面很有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