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三章 風景的美感與呈現
普通高中/美術(一)/第三章 多元面貌的人物畫
職業學校/美術/第三章 美不勝收──探訪西方傳統美術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八章 雕塑造形的禮讚
普通高中/美術(一)/第四章 生活中的設計藝術
普通高中/美術(三)/第四章 攝影與電腦所開創的影像藝術
普通高中/美術(一)/第七章 百花爭鳴的臺灣當代藝術
普通高中/美術(一)/第一章 視覺藝術面面觀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第三章 奇思異想—藝術家的幻想世界
藝術的表現除了模仿現實世界的形象之外,藝術家也常將超脫現實的想法表現於創作上,提供人們一種驚奇的意象;或許荒謬怪誕、誇張不合常理,但是這些奇幻的視覺創作,帶給人們在理性現實中所無法獲得的意象,也讓平凡的生活增添變化與樂趣。
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898-1967)
庇里牛斯山的城堡/1959年/油彩 畫布
200×140.5公分/私人收藏
作者以細緻的描寫技法,畫出內心的奇幻意象。大海上懸浮著一顆碩大的石頭,上面矗立著一座城堡,在空曠的海面與天空間,形成有力卻寧靜的視覺感受,畫面是如此逼真,卻是真實世界中不可能出現的情境。
人類的心靈意象千奇百怪,藝術品的風貌也就無奇不有,像是新奇、恐怖、古怪、神祕或是異於常理的藝術創作,作品所呈現的情境,在生活中是不會見到的,觀看這些圖像時,心靈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這一類不合理、奇幻的藝術作品如幻想、超現實般的情境,是時代環境與藝術家心靈世界的結合,它所表現的異常性和不安,與我們深邃的潛意識相契合時,會開啟禁閉潛藏的心靈,產生另一種知性的喜悅,同時也豐富我們的美感經驗。
潛意識
精神分析學者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於1900年發表《夢的解析》以後,開始著手嘗試以科學的方法解釋精神病及精神現象,潛意識就是此理論所作的研究結果,他主張意識是有界限的,意識之外還有更廣大深邃的世界被意識壓抑在意識之下,此稱為潛意識。
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992)
三幅自畫像習作/1979年/油彩 畫布
每幅37.5×31.8公分/私人收藏
人物化為一團團扭曲痙攣的血肉,醜化與變形暗示人性的不確定性與存在的意義,他的作品體現了戰後歐洲傳統制度與道德的毀壞,人類對於人性的懷疑、恐懼以及對價值觀的失望。他用最尖銳的畫面刺激了麻木的心靈,揭示了20世紀整個人類生存的荒謬狀況和危機感。
一、現實之外與理性的解脫
視覺藝術不完全要忠於現實或客觀世界的再現,從兒童藝術、原始藝術、民俗藝術等等的藝術創作來看,視覺藝術的產生除了模擬客觀世界外,也包含本能衝動、信仰宗教與內心神祕世界,此外,藝術家有意識地創作意象,所以藝術創作常呈現主觀與非理性的多元表現。
基於主觀的想法,有些藝術家有意識地將人體變形或不同元素的組合,創造一種象徵、超現實氣氛的作品,提供觀賞者另一種夢幻情境。這類奇幻的表現也可稱為怪誕藝術(Grotesque Art),形式風格沒有一定的樣貌,從古代神話故事的幻想情境到現代科學文明發達的理性時代,這種主觀幻想的非現實意境一直存在在人們的心靈深處,藝術家只是將這種潛意識的心靈意象藉由媒材與技法表現出來,喚起人們被現實世界禁閉的內心世界。
怪誕藝術
15世紀末是指一種古怪組合的裝飾風格,缺少統一、勻稱與比例的觀念,事物經常被扭曲或被誇張,構成一種不經意的幻想形式,所顯示的不是我們所習見的世界。16世紀時更用以指一種稱為「畫家之夢」或「夢幻繪畫」的畫風,即被幻想化的人和動物被任意組合與扭曲的怪誕畫風。此一名詞運用的範圍已愈來愈廣,包含所有藝術部門與文學在內的一種風格。
波特羅(Fernando Botero, 1932-)
星期日的下午/1967年/油彩 畫布
175×175公分/私人收藏
作者認為變形是出於美學的需要。這種變形的作品也會帶給欣賞者一種奇異的視覺意象,試圖創造出一種「體積」與「飽滿」的形體,展現出肥胖圓滾的視覺意象,他畫中的人物及物體都是圓圓胖胖的。
傑克梅第
(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
遙指/1947年/青銅/高178公分
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相較於波特羅的「圓滾」,傑克梅第的「消瘦」呈現出另外一種美感,孤寂、單薄的人體,細長如鋼絲般的瘦弱又堅強。這種誇張的拉長變形如同行屍走肉般的鬼魅,反映的是二戰後人性的孤寂與失望。
孟克/生命之舞/1899-1900年/油彩 畫布/125.7×190.5公分/奧斯陸 國家畫廊藏
(見下頁圖)
孟克是19世紀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他的畫面常呈現一種悲愁式的怪異氛圍,似乎描繪另一個恐怖氛圍的未知世界。此作畫面中有一群在河岸邊草地上跳舞的人們,其中三位女子的形象分別象徵著女性一生的三個不同階段,左側面頰紅潤、泛著微笑、身穿白裙的女子是一位處女,白色長裙象徵少女的純潔。右側雙手交疊、神色憂鬱孤獨的婦人,穿著的深色長裙象徵內心的暗淡與哀傷。這兩個女性都面朝畫面中央那對沉醉在舞樂中的男女,女子捲曲的秀髮和紅長裙,纏繞著黑衣男伴,紅色衣裙在這裏象徵了人生短暫的喜悅。背景中其他舞者,則象徵著一種更為平凡的人生。懸掛在空中的圓月在水面映出長長的倒影,讓畫面顯得更加詭異。
生命之舞
巴爾蒂斯
(Balthasar Klossowski de Rola, 1908-2001)
科梅爾斯.聖安多利小路/1952-1954年
油彩 畫布/294×330公分/私人收藏
死沉的巷道、人物怪異的表情與動作,訴說人生的境遇與通道。少女常是巴爾蒂斯繪畫的主角,她們擺著特殊的姿勢,讓人無法理解其內心世界。畫中的人物彷彿蠟像,瞬間和永恆相互糾結,表現了一種超越現實的永恆古典美。
有些藝術家會以象徵的元素表現畫作的內在意義,這種表現的形式也被稱為寓意畫,例如中國水墨的歲寒三友與民俗藝術的竹報平安。歐洲傳統上也有以靜物或元素作為象徵語彙,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阿爾欽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 1527-1593)的獨特肖像畫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異想天開,這種將人的頭部結合蔬菜、水果、樹、根等,在當時似乎也受到人們的欣賞,創造出一種奇幻的審美品味。這樣的畫面令人覺得怪異,但若了解背後的意涵與時代品味,會令人重新審視這種美感表現。
阿爾欽博托/春、夏、秋、冬/1573年
油彩 畫布/每幅76×63.5公分
巴黎 羅浮宮博物館藏
作品特點是用水果、蔬菜、花、魚等各種物體組合成人物的肖像。這件四季連作,就是利用蔬菜、水果等植物的組合來表現不同的季節,例如:以花卉植物表現春天的氣息;枯樹呈現冬季的蕭瑟。以水果組合的人物代表夏季與秋季;夏季是梨子、水蜜桃、櫻桃等;秋季則是柿子、葡萄和栗子。
春
夏
秋
冬
波蘭籍的藝術家貝爾瑪(Hans Bellmer, 1902-1975)是巴黎超現實主義的代表性畫家,同樣以蔬菜、水果等有機物體來組構人體各部分成為一怪誕物體,創造令人不安與人性色欲暗示的作品。
貝爾瑪/一千個女郎/1939年/油彩 畫板
48.5×30公分/私人收藏
畫家以一堆肢體器官與水果蔬菜的有機形體,呈現出一個怪異的女體,女體背後的鷹架造形物撐住了不穩定的堆疊。
利用圖地反轉的特性也能創造出視覺的錯亂,人類的視覺對物像的知覺,是來自於對象物和周遭環境的關係,我們習慣上把主要的形體稱為「圖」(Figure),通常是熟悉的形體、色彩對比較強,與色調層次豐富的部分;其他周圍的部分稱為「背景」,簡稱為「地」(Ground)。當面對一個畫面時,會自然地將其中的某個主要形象視為主題(圖),而不重要的視為背景(地)。然而當圖像的圖地關係相等而不易區分時,有時會產生出新奇的效果,圖與地之間會因為觀者的主觀意識,而產生不同的結果。這種圖地反轉的有趣現象也被藝術家運用在各領域的平面繪畫作品裡,產生特別的視覺效果。
魯賓(Edgar Rubin, 1886-1951)
魯賓杯
你看見了杯子還是兩張面對面的臉?當我們看見白色的杯子(圖)時,黑色的部分就成為背景(地);相反的,當我們看見黑色的兩張臉(圖)時,白色的杯子就成為背景(地)。人類視覺會因注意力的選擇性,作出先看見杯子或兩張臉的結果。
艾薛爾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
晝與夜/1938年/木版畫/39.2×67.6公分
私人收藏
畫面右邊黑色的夜晚大地(地),往左邊漸漸變成飛翔的黑色雁鴨(圖);相反的,右邊飛翔的白色雁鴨(圖),則是由左邊的白色背景(地)漸漸變成的。作者利用「漸變」的圖地反轉,藉由兩個相反方向的運動構成,往右白色的雁鴨飛往黑夜,往左則是黑色的雁鴨朝向白天的風景。
達利(Salvador Dalí, 1904-1989)
嚴重的狂想症患者/1936年
油彩 畫布/62×62公分
鹿特丹 伯門斯 – 范華尼根美術館藏
你看見的是散布在荒漠中的人群,還是沉思的老人頭像?這是藝術家運用圖地關係互變的巧妙安排所完成令人駐足瀏覽且印象深刻的精彩作品。
矛盾圖形也是運用視覺現象的特性,稱為「不可能圖形」或「無理圖形」,這些圖形在平面的二度空間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在現實世界的三度空間中,卻是不可能發生的。而這類繪畫運用得巧妙時,也會使我們對著圖形一看再看,因為我們會努力想找出造成視覺矛盾的地方及其原因,所謂的「矛盾空間圖形」即是指藉由硬性並置分屬不同空間的平面系統,使之產生不同視角之空間感的現象。
艾薛爾/瞭望臺/1958年/蝕刻版 紙
45.9×29.4公分/私人收藏
畫面左下角坐在椅子上的人,手中把玩著一個現實中不存在之視覺錯置的立方體,而其後的瞭望臺,正是他手中玩弄立方體的模擬實境,在模擬實境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拱廊的柱子與地面有著不合常理的對應關係。
瞭望臺(局部)
馬格利特/空白的簽名/1965年
油彩 畫布/81×65公分
華盛頓 國家藝廊藏
仔細看看圖片中馬和樹之間的關係,是否覺得這匹馬正從一個矛盾的空間走出來?
問題討論
①分享你所看過奇幻圖像的類型,與作品帶給你的視覺衝擊。
②東西方藝術都有寓意畫的類型,試著蒐集有關東方寓意象徵的元素圖片,並分享元素背後代表的意涵。
③右圖是達利的作品〈無解的謎〉,這是運用圖地反轉的原理所創作的作品,你能找出哪些隱身於畫中的圖像元素?對於這件作品你有什麼感受?
達利/無解的謎/1938年/油彩 畫布/114.5×146.5公分
馬德里 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藏
二、跨時空的幻想意象
自古以來超自然的想像、宗教與神話、人類自身的幻想,都一直縈繞在人們的周遭,即使在科學文明的今日依舊存在,對藝術家而言,理性所無法解釋的神祕與未知世界,成為另一種創作靈感與想像力的來源。
奇幻藝術表現的形式存在於古今中外各個文明之中,或許出於宗教信仰與生命的祈求,這些象徵表現在今日看來顯得奇特。
威倫道夫的維納斯
約西元前28000-25000年/石灰岩
高10.8公分/維也納 自然歷史博物館藏
舊石器時代以石灰岩雕刻的女性裸體,其形體表現怪異、沒有五官的頭部、誇張的雙乳、肚腹和臀部的比例,很有可能是一種象徵多產的形象,祈求豐收或繁衍。
阿布神廟(Abu Temple)大理石群像
約西元前2500年/大理石/最高75公分
美國 芝加哥大學東方博物館藏
這是在阿斯瑪(Tell Asmar)出土的一組蘇美人人物雕像。這些男女老幼大小不同的雕像都雙手抱在胸前,似乎是在向天神祈禱。每個雕像都有一雙奇大無比的眼睛,這可能是強調凡人與神進行精神上交流所流露出來的驚異表情,今日看來相當奇特。
在古代或早期藝術,人獸結合的形式常可看見,像排灣族典型的百步蛇與人頭組成的祖靈像;埃及的人面獅身像結合了人與獸、智慧與魔力;這類「人面獸身」也出現於其他地區,如:西亞的亞述皇宮入口鎮守著人頭牛身長著翅膀的神獸、中國神話中的開天始祖伏羲與女媧的人蛇造形,這類怪異形象集合了詭異、神祕與法力,正因為它滿足現實生活所不可能實現的幻想與新奇感,今日看來依然深具神祕與魅力。
拉馬蘇(Lamassu)石像
(考撒巴的亞述皇宮遺跡)
約西元前710年/石灰岩/高421公分
巴黎 羅浮宮博物館藏
這種神像具有一種威嚴與神祕的力量,駐守於亞述皇宮的入口處。西亞藝術中也有此神,人頭的形象是參考當地人物的外貌,具有清晰的五官與大鬍子。人頭牛身長著翅膀的巨大雕像,都雕刻了五條腿,這是因為同時要顧全正面與側面角度均可觀看的原因。
伏羲女媧圖/唐代
水墨設色 絹/220×116公分
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話中的女媧即是一個具有蛇身的神祇,畫面上的男女相視互擁,下半身均為蛇形且相互交繞,生動傳神,這是以唐代當時的人物造形為摹本,表現上古神話傳說中人類始祖的形象,此外,畫的上方繪了代表太陽的三足鳥—赤烏,下方則繪有代表月亮的蟾蜍,這也是一幅具有象徵寓意的畫作。
中世紀末荷蘭畫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 1450-1516)是早期傑出的幻想藝術畫家,作品獨特且充滿想像力,可稱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創作的意象來源可能是當時的諺語、民間傳說,及中世紀晚期的講道集和充滿幻想的詩篇。他的祭壇畫〈樂園〉左側描寫天堂,中間是人間,右側則是地獄,畫中充滿了類似外星世界奇特的建築與風景、不知名的生物、怪異的人物、似獸非獸的巨型怪物、破裂的腹部等,所有的生物形象與景色均非現實世界,是一種神祕難以理解的世界,但是卻充滿想像力與吸引力。
波希/樂園/1500-1510年/油彩 木板
中央主板220×195公分,左右側板220×97公分
馬德里 普拉多美術館藏(見下頁圖)
左側板描繪天堂景象,畫中耶穌向亞當與夏娃教化,世界一片寧靜安詳;中間主板描寫人世間的原罪,前景是沉淪於肉欲歡樂的男女,中景是騎在眾多動物身上圍著青春之泉的好色之徒,背景有矗立在水中的奇怪藍色球體,天空則飛翔著不明飛行物,此幅描繪人世的善惡好壞,熱鬧而紛亂。右側象徵地獄場景,呈現黑暗恐怖的景象,腹部裂開的蛋形怪物正側著頭凝視眾人,人頭上方圓盤有群怪人圍繞著像是風笛的物體在走動,前景有許多酷刑正在進行,背景則是黑暗中毀滅的城市。波希這種獨特的表現風格深受現代許多超現實主義愛好者的喜愛。
樂園
18、19世紀西班牙藝術家哥雅原本是宮廷畫家,後來因病失聰,連帶地也改變了他的畫風,他繪製了一系列名為〈幻想畫〉的蝕刻作品,這些作品黑暗粗獷,經常諷刺當時的禮儀、風俗以及教會的弊端。其代表作〈巨人〉運用形體的誇張縮放與空間的強力組合,呈現震撼與幻想的樣貌,這件作品是表達西班牙被拿破崙軍隊占領初期的恐怖和混亂,畫面下方奔走著慌亂無助的人民,表達戰爭的可怕與老百姓的無助。
哥雅/巨人/1808-1812年/油彩 畫布
116×105公分/馬德里 普拉多美術館藏
挺立在天空的赤裸巨人正揮拳與畫面外的人物對打,巨人代表著戰爭或戰神,也可能表現人們被戰亂籠罩所產生的巨大陰影。這是西班牙歷史上一段痛苦和混亂的黑暗時期。法國士兵用暴行來對付西班牙的反抗者,於是這場戰爭成為一場殘暴的屠殺,哥雅創作了這幅畫以表達對這場悲劇的哀痛。
19世紀末法國的象徵主義(Symbolism) 思潮反對寫實主義的現實觀,強調主觀、感性的表現方式,著重心靈的表現手法、主觀的心靈想像與夢境般的情調,傳達個人神祕的思想與未知的世界。
象徵主義
興起於19世紀末的法國,受到尼采的唯心主義哲學、柏格森反理性主義和神祕主義的影響,是一種帶有悲觀色彩的藝術思潮。反對印象主義和寫實主義注重客觀對象的描寫,強調藝術應該傳達主觀的意念、情感和詩境般的想像,在創作中融入夢境的表現手法,追求怪誕的境界,甚至歌頌死亡,作品經常以文學性的主題詮釋出想像般的夢境和詩意感情。
魯東(Odilon Redon, 1840-1916)
單眼的巨人/1898年/油彩 木板
64×51公分/奧特洛 克勒勒 – 米勒博物館藏
畫中獨眼巨人詭異的出現在山頭後方,窺視著斜坡上沉睡的裸女,用色華麗如童話世界般。作者對於植物與動物間原始生命的研究很有興趣,眼睛常是魯東繪畫的主角,審視著外部世界的繽紛,和人類內心世界的神祕。
20世紀初的歐洲有更多的藝術家加入幻想藝術的領域,表現個人心靈深處的奇幻世界,如樸素畫家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的作品,表現出一種神祕詭異的原始境域。
盧梭/夢境/1910年/油彩 畫布
204.5×298.5公分/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作品單純、天真和原始,是一件充滿裝飾與抒情之作,也是盧梭的代表作之一。在滿布奇花異木的原始森林裡,有一位裸女躺在華麗沙發上,畫面中間則有一個皮膚黝黑的男人在吹著長笛。這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一個奇異的想像夢境。
問題討論
①在古代文明的遺跡或藝術品中可以發現許多奇幻怪誕的形象,圖像背後可能都有其象徵意義,請同學分組討論這些圖像與背後的意涵,並分享小組心得。
②早期藝術家為了表現宗教的神蹟,會以超現實的方式呈現不可思議的奇蹟與世界。下頁圖是矯飾主義(Mannerism) 時期藝術家丁托列多(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 1518-1594)的作品,請同學觀察這件作品後,思考畫面左、右方分別代表的是真實還是幻境?畫面上又是應用了哪些元素來強化奇幻情境?
丁托列多/最後的晚餐/1592-1594年/油彩 畫布/365×568公分/威尼斯 聖喬治教堂藏
矯飾主義
介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過渡期的一個歐洲藝術流派。大約是1520至1600年之間,在繪畫、雕塑、建築上所呈現的一種風格,尤其是在義大利。特徵是藉由瘦長的形式、誇大的風格、不平衡的姿勢來描繪人類和動物,以此產生戲劇性和對比強的形象。也有史學家認為這是米開蘭基羅開始的形式,因為他中年以後對於文藝復興過於均衡、和諧的古典風格並不滿意,開始追求更多肢體動作上的變化與誇大的情感表現,這使得人物的身體產生更多律動感與表情,所以後期作品被認為有「矯飾主義」的傾向,而這種風格也帶來更多後繼者追隨。
三、藝術就是驚奇
1924年以後興起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可說是幻想藝術中最具規模與理論基礎的一個藝術運動,系統化地呈現了幻想藝術更多樣的風貌,今日,幻想藝術已成為一種普遍的藝術表現形式,帶給人們另一種新奇與神祕的美感經驗。
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
受到夜鶯威脅的兩個孩子/1924年
油彩 木框/69.8×57×11.4公分
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恩斯特在他的達達主義創作中,以實物拼貼結合彩繪,表現具有超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品。此作外型特別,名稱似乎具有隱喻性,描繪平靜的農莊,卻因小小的夜鶯帶來驚擾,內容表現得相當超脫現實。恩斯特是超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從達達主義到超現實主義,他一直是團體裡的領導人物,也是堅守超現實主義理論創作的藝術家。
一次大戰後的殘酷與現實帶給歐洲藝術家極大的震撼,一種反戰、反對傳統價值與美學的思潮興起,達達主義(Dadaism) 就是在這種反動氛圍下產生的,雖然破壞藝術原有的表現形式與美學觀,但它所帶來新的美學觀念讓20世紀的藝術發展更加自由寬廣。
達達主義
1916年一群反戰與反對傳統美學的藝術家在蘇黎世集會,他們隨意翻閱詞典,選擇 "dada" 這詞彙當作藝術組織的名稱。在法語「達達」一詞原意為兒童玩耍用的木馬或定義不清的語句,這場藝術運動就被命名為「達達主義」。達達主義者認為「達達」並不是一種藝術,而是一種「反藝術」。對於達達主義作品的解讀沒有既定美學,完全取決欣賞者自己的品味。儘管達達主義如此的反藝術,但其本身就是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流派。達達主義深受虛無主義觀點的影響,認為人類創造的一切都無實際價值,包括藝術在內。達達主義者進行藝術創作的根基在於機遇和偶然性因素。其理念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許多舊有價值觀的顛覆,既然很難從無序的世界中找到實際的意義,那麼便索性把這種無序當作是這個世界的某種天性,並以之去顛覆那些維繫著舊秩序的舊美學體系。
馬格利特/這不是一根煙斗/1929年
油彩 畫布/63.5×93.98公分
美國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藏
這幅畫下方寫著「這不是一根煙斗」,暗喻著虛幻與真實的思辨。這真的不是一根真實的煙斗,只是畫得很逼真的煙斗。達達主義不全然帶來傳統美學的破壞,也提出更多元面向的美學新觀念。
達達的虛無主義精神也預告著這個團體的短暫流行,之後,一群達達主義藝術家受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潛意識心理學的理論影響,展開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創作。精神分析注重對夢境、幻想和幻覺的分析,藝術家將此作為一種引導藝術創作的方法,這不是再現客觀自然,而是憑本我與想像,描繪潛意識與超現實的題材,表現比現實世界更真實的的夢幻世界。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風格有兩種表現傾向,一種主要是以達利、馬格利特、德爾沃(Paul Delvaux, 1897-1994)為代表。這種風格是以精細的寫實描繪為主,經由可辨識的變形形象和奇異組合的場面,營造一種幻覺和夢境的畫面。運用佛洛依德的理論,創造一種不受意識和理性控制的形象,但是作畫的過程實際上是與寫實畫法一樣地理性,這種風格也被稱為自然風格的超現實主義或古典的超現實主義。
達利/蜜蜂的飛行/1944年
油彩 畫布/51×40.5公分
馬德里 提森波那米薩美術館藏
描繪加拉被一隻繞著石榴飛舞的蜜蜂螫咬而引起的荒誕離奇夢境。它的顏色清澈明亮,形象逼真寫實,卻毫無邏輯性可言。
馬格利特/偽眼之鏡/1928年/油彩 畫布
54×80.9公分/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馬格利特的畫風也是屬於古典寫實的超現實主義,但作品沒有達利的那麼激烈,而是溫和帶有哲理,引人深思。畫中眼睛似乎是反射天空的顏色,又像是一面窗戶,望出去是一片藍天。
德爾沃/熟睡的維納斯/1944年
油彩 畫布/173×199公分
倫敦 泰德畫廊藏
古典希臘式建築中庭躺著一位被月光照亮的裸女,搭配骷髏、貴婦與奇異的動作,營造出奇幻的氛圍。
另一種則是以米羅、馬松(Andre Masson, 1896-1987)、坦基(Yves Tanguy, 1900-1955)等人為代表,不同於以模仿自然或描繪現實的方式,而是以想像的形態構成畫面,所以作品充滿幻覺和具有生命形態的抽象畫面,這種形式也被稱為有機的超現實主義或絕對的超現實主義。
米羅/向戀人們展示的鳥/1941年
油彩 畫布/46×38公分
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作者以流動的線條與充滿活力的有機形狀構成抽象的畫面,但在線條形色中表現出一些莫名的奇異生物,似乎是熟悉但又無法辨識的形體,如同夢境似的情景,一種詩意的幻想抽象。
馬松/巴西拔埃/1945年/粉蠟筆 紙
69.9×96公分/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創作出於感性隨機的表現,沒有事先的計算與設計,隨著感情與意念描繪流動的形色世界。喜愛希臘神話的馬松,以巴西拔埃(Pasiphae)與化身公牛的丈夫之戀情為創作內容。
坦基/黃昏/1937年/油彩 畫布
92×72公分/巴黎 龐畢度中心藏
作者在狀似柔軟扭曲的空間裡,創造出數個不可名狀的生物,使觀者彷彿置身在夢境般。雖然是無法辨識的物體,卻似乎有著生命般的活力。
超現實主義認為:藝術就是驚奇,令人驚訝的才是美。所以有些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會利用各種組合與技巧,將平凡不相干的事物拼湊,創造出新奇的視覺意象。基本上,超現實主義專注於探索人類經驗的潛意識,力求突破邏輯與現實觀,嘗試將現實的本能主觀、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結合,展現一種比現實還要真實的心靈場景。
恩斯特/沉默的眼睛/1943年
油彩 畫布/108×141公分
聖路易 華盛頓大學美術館藏
斑駁怪誕的岩石因為加入許多隻眼球,使得原本冰冷的石壁產生出許多張具生命力的臉龐,猶如人類惡夢中的恐怖景色,表現出人類的無助與恐懼。作者以其創造的超現實空間,呈現細密奇幻的樹枝與石壁,畫面的質感層次相當豐富。
曾一度風行歐洲的超現實主義運動,以其充滿幻想色彩的奇特風格,對20世紀美學產生了重要影響,雖於1930年代之後漸漸式微,但這種表現形式並未消失,由於二戰前許多超現實畫家從巴黎到美國發展,所以超現實主義在戰後也傳播到世界各地,其影響力甚至擴及戲劇、舞臺裝飾、攝影、電影、建築、雕刻等藝術領域。
問題討論
①你比較喜歡古典的超現實主義或有機的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請分享喜歡的原因與藝術家。
②尋找臺灣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並分享他的創作特色。
③超現實主義表現的形式擴及各種藝術領域如戲劇、舞臺、攝影、電影、建築、雕刻等。請同學蒐集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其他藝術領域,並分享其表現的方式與特點。
四、奇幻想像世界的創作
幻想藝術的表現形式並沒有統一的樣式,只要作品內容不合現實常理,或令人覺得驚奇怪異,即屬於此範疇。幻想藝術大致可歸納出以下幾種類型,有些作品也可同時呈現多種類型,透過這些創作的方法與類型,可以增進創作幻想藝術的發想與表現技法。
重新組構與變形
這是將形體的外貌改變,但依然能看出是由客觀的物體所組合而成,較常見到的是將不同物體的器官或部分予以主觀的結合,創造出另一種新奇之形體。另一個方式則是將形體拉長、扭曲以達到變形,或者改變物體的固有色彩,賦予象徵意涵,用以表現心靈之意象。
戈貝爾(Robert Gober, 1954-)/無題
1999年/塑膠 毛髮 陶瓷 皮革/寬101公分
美國 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將人體腿部與洗手臺結合,創造出一種奇異的景象。腿部成為固定的裝置,洗手臺的孔洞似乎成了人體的排泄孔。
張曉剛(1958-)/大家庭系列/2004年
油彩 畫布/120×150.2公分/私人收藏
微微拉長的臉、表情呆滯、眼神空洞與灰色調的畫面是作者的特色。以家庭為主題,呈現如同黑白照片般的古舊,並帶有不正常的光澤與色彩,或許暗示著作者家庭離散破碎的經驗,也代表他那世代中國家庭集體的悲哀與記憶。
奇異的畫面空間
將畫面的空間改變成為不符合現實空間的形式,以產生神祕、隱喻或想像世界,例如:運用多點透視與誇張透視造成奇異空間,讓畫面空間的怪異感產生多元的聯想;或將不同空間的物體重疊、縮放,以構成主觀的意象。亦可運用圖地反轉的原理,使畫面呈現兩種以上的主題與空間的合成。
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
一條街道的憂鬱與神祕/1914年
油彩 畫布/92×73公分/私人收藏
左右建築的透視明顯不同,空間的怪異產生奇幻的畫面,一位少女玩著輪圈從左下方前進,然而在遠方街道盡頭出現一個巨大人影,使得氣氛頓時變得陰森詭異。
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
我與我的村子/1911年/油彩 畫布
192×151公分/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作者將過去腦海中的回憶影像,重新組合成一件心靈意象的作品。在構圖中描述了家鄉的景象,夢幻的氣氛籠罩著全畫,也吐露思鄉之情。
創新的形體
創造出全新的物質,不是只改變器官或部分的重新組合;而是運用不規則的有機形與幾何形創造出無法辨識或奇幻的物體,藉由新形態生命體的造形與動作,象徵著夢幻或形而上的思想。
米羅/小丑狂歡節/1924-1925年
油彩 畫布/66×93公分/私人收藏
米羅創造許多不知名的生物縈繞在畫面中,在一個奇特的室內空間舉行著狂熱的集會,各式各樣的野獸、小動物、有機物,全都十分快樂。作品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象徵意義,畫家只是充分地描繪了一種愉快的夢幻形象。
基里訶/赫克脫和安德洛碼凱
1917年/油彩 畫布/90×60公分
羅馬 國立現代美術館藏
造形奇特的一對人偶幾乎塞滿了整個畫面的空間。人偶的身體是用基里訶的「形而上」概念所表現,也就是完全根據自己的想像來進行創作,所畫的物品、場所均與現實相去甚遠。他常用人偶來創作,將想像和夢幻的形象,與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傳統融合在一起,使現實和虛幻合而為一。基里訶的畫作充滿一種不安的詭異氣氛,這種象徵性的幻想藝術,後來也被稱為「形而上繪畫」,是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先驅。
強力組合
現實世界中的物體都有體積大小、所在空間以及其物理現象,若顛覆這些邏輯性,將物體自由放大、縮小或改變存在的空間,以主觀的視角組合不同物體,將能呈現不合理的畫面,以表現新奇或傳達創作者的心靈意象。
朱友意(1967-)/被鄉愁襲擊的畫家
1997年/油彩 畫布/120.5×120公分
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改變物像大小重新組構,形成一種奇幻與新奇的畫面,訴說畫家的鄉情與焦慮。
蔡宏達(1967-1996)
紀念杯 - 精心製造的飲水/1990年
金屬版 紙/78.2×64.8公分
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將現實世界的事物濃縮於杯子,以超現實的構圖營造宇宙萬物共生共存的夢幻理想國。
質感的改變
改變日常生活中某些平凡物體的質感,會產生一種陌生、驚奇與神祕的美感經驗,因為新的質感挑戰我們對物體舊有的印象,會帶來新奇有趣的感覺。
歐本漢(Meret Oppenheim, 1913-1985)
被毛皮包覆的杯子/1936年/複合媒材
23.7×7.3公分/紐約 現代美術館藏
改變熟悉物體的質感,創造出新的物件,顛覆杯子與勺子的功能性,給予觀者新奇感受與新的想法。
問題討論
①幻想藝術表現的形式中,你比較喜歡以哪一種形式創作?為什麼?
②除了本單元所介紹的奇思異想藝術作品外,請舉出課本其他單元的例圖 2 張,並說明其被歸為此類作品的原因。
學習活動①
創作具有象徵意涵的寓意畫
①請同學蒐集東西方藝術表現裡具有寓意象徵的元素,並探索元素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②請創作具有傳統象徵元素的作品,並說明所欲表達的意念。
學生作品
畫面具有象徵意涵的元素如:元寶、銅錢、春字、竹子等。
學習活動②
我們的海洋
①以「海洋.臺灣」為主題作創作表現。
②表現形式必須蘊含「海洋.臺灣」的圖像意義。呈現環保、生態、幸福等正面性意涵。
③以象徵或超現實意境表現作品。
學生作品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