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網球最早的雛形可見於法國,隨後傳入英國誕生出現今風貌,緊接著再以美國為首,風行於世界各地。
12至13世紀法國傳教士為了排遣單調無趣的生活,發明了一種使用雙手相互擊球的遊戲。這個遊戲以兩個人中間掛一條繩為界,並使用一種裡面塞滿頭髮、以布縫製的小球。這項運動流傳至法國宮廷後,激起了皇宮貴族們極大的興趣,遂流傳於上流社會之中。
15世紀,這種遊戲傳入了英國,並隨著遊戲的不斷開展,逐漸用球拍取代了雙手進行擊球,懸掛的繩條也被球網所取代。因為當時最好的球是由埃及坦尼斯鎮產地絨布所製,英國人便把這種球稱作「坦尼斯」。
16至17世紀時坦尼斯在上層社會形成了一種比賽,並重新制定了規則與球拍。由於這種活動只在法國和英國的宮廷中流行,所以網球運動亦有「宮廷網球」和「皇家網球」之稱,被視為貴族專屬的運動。
1873年近代網球創始人沃爾特.克洛普頓.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
1833-1912)設計出一套適合在戶外進行的網拍擊球運動,其目的是為了作為草地上的娛樂節目,甫一推出便受到廣大歡迎。沃爾特隨後在溫布頓的全英槌球俱樂部整修了草地網球場,使得網球的推廣更為盛行。
1874年初,來自美國的瑪麗.奧特布里奇(Mary Outerbridge, 1852-1886)在英國的屬地百慕達度假時,看到人們打網球,好奇心驅使她跟著學習。回到紐約之後她開始進行推廣,雖然一開始美國只有女子會打網球,但很快便不分男女老少地流傳開來。1881年,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網球協會也在美國成立。
1900年起,草地網球正式成為國際性的運動項目,不僅是英國、法國、美國,網球賽事在全世界已發展得相當蓬勃。在1990年代以後,網球逐漸轉變為重視力量與速度的運動,同時也因為比賽獎金逐年提升,使得其職業化及商業化程度更是上升不少,在世界中颳起一陣旋風的同時也受到極大的矚目。
一、澳洲網球公開賽,一般都在1月中旬開打,是硬地球場。
6-1 澳洲網球公開賽
三、英國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為草地球場,在四大滿貫賽中唯一規定選手必須穿著白色球衣的比賽,是最嚴謹的比賽。
6-3 英國溫布頓網球公開賽
四、美國網球公開賽通常在8月底至9月初舉行,比賽場地為硬地球場,因此球速較快。
6-4 美國網球公開賽
基本技術(本章節皆以右手持拍為例)
一、正手拍抽球
良好的握拍法和固定手腕的揮拍方法,是控制抽球的基本原則。建議初學者使用東方式正手握拍法,即是因為其強調固定手腕的位置。同時機動彈性步法也相當重要,因為可以藉此調整自己所需要的適當位置,使之與來球的路線成平行,隨時轉移重心至前腳,借助身體重量增大抽球威力。
(一)在底線中央標誌後方採取身體微彎,重心稍前傾準備姿勢,並以未持拍的手扶住拍頸。
(二)開始往右側後方移動右腳,並將重心放在右腳,雙膝微屈,在來球過網時放開左手,右手向右後斜上方拉拍,盡早將球拍頭拉移到後面,使球拍高於擊球的高度,並轉動非持拍手的手臂對準來球,讓左腳踏出,放鬆持拍手的手肘,固定手腕緊握球拍,但勿握得太僵硬。
(三)當重心轉移至微屈左膝時,須注意步法調整與注視來球保持距離,在右髖骨右側前方擊球。
(四)朝球路提高拍頭,伸直球拍手臂有直線推擊球動作。
(五)移動右腳並轉身朝向球網,還原成準備姿勢。
二、反手拍抽球
反手拍抽擊球時,需要從東方式正手握拍法轉換成東方式反手握拍法,以彌補正手拍抽擊球之不足,而且對手常會攻擊反手拍位置。反手拍抽擊球大多在側方擊球,雙腳要平行於來球球路,雙肩轉動至背部朝網,如此可使揮拍抽球的動作提高,其所產生之威力往往比正手拍抽球還大。
(一)在底線中央標誌後方採取準備姿勢,並以未持拍的手扶住拍頸。
(二)開始轉動左腳,從東方式正手握拍法轉換成東方式反手握拍法,並適度轉動雙肩將球拍後拉,重心完全放在左腳,踏出右腳。
(三)稍微揮動拍頭並跨右步與球路平行,須注意步法調整與注視來球保持距離,在腰部側前方擊球。
(四)將重心完全轉移至前腳(右腳),擊球揮拍時握緊拍柄。
(五)舉高球拍擊球,並朝球路方向繼續揮拍。
(六)在身體左前上方,伸展球拍手臂來完成後續動作。
(七)移動左腳並轉身朝向球網,還原成準備姿勢。
三、雙手反拍抽球
(一)雙手反手拍握法:介於東方式和大陸式的反手拍握法,輔助手(左手)是用東方式正手拍握法,俾能固定手腕的擊球能力。
(二)其準備姿勢及步法,身體轉體比單手反拍多,擊球時以左手握住右手虎口上方,左手為主要出力手揮拍擊球,其他各動作要領如同反手拍抽球。
四、正手拍切球
正手拍切球和基本正手拍抽球不同之處,在於切球是在身體外由上至下的揮擊,切球拍面角度略向側仰角開放,以產生需要的旋轉力量,切球的路徑並無揮圓弧的動作,只要單純的後拉、前揮即可。切球時,向下的旋力使球在以空氣為媒介中產生飄浮低飛掠網而過;切球常因飄浮飛行時間拉長,故對手也較有時間處理來球。
切球時由於球的飛行屬於低拋物線,因此具有改變球速的特性,使得過網時更低,彈跳力更小。其動作要領如下:
(一)準備動作中,當球拍頭後拉至定位時,手腕必須翹起,使拍面有輕微仰角(大於90度)的開放。
(二)左足平行跨步前移,並在球拍向前擊球瞬間著地,持拍手仍使球拍維持相當程度的開放。
(三)球拍在髖骨側下方與球接觸,並在開放的拍面角度切擊球的下緣。
(四)擊中球後仍繼續前揮,但是動作不需太大,而且後續動作的球拍路徑仍往上,而不是平行移動。
五、反手拍切球
想要成為網球場上的全能球員,抽球能力必須包括反手拍切球的技術;對高級球員而言,反手拍切球能表現出優雅的美姿,因其具有符合人體力學,較正手拍切球簡易且順手的特性。因此,學習後將更能享受打網球的樂趣。其動作要領如下:
(一)準備動作以大陸式握拍成反手拍握法,左足轉向,手腕必須鎖定,將球拍後拉至頭部高度。
(二)當非持拍手放開拍頸時,右足向前墊步,球拍向前揮。
(三)球拍在髖骨前側方與球接觸,在開放的拍面角度由上向下揮擊以便產生較大的下旋力,並注意手腕須穩固。
(四)擊中球後續動作之身體仍側向球網,切球動作的結束點要比抽球擊球法低。
應用技術—戰術擊球練習
網球比賽分成單打、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在比賽時,單打和雙打都是靠著雙方選手擊出在場地有效區內的致勝球得分。網球比賽戰術主要在於正手擊球、反手擊球、抽球與切球的交互變化,配合不同方向位置、距離與強度變化,在不同的比賽情境中應用,例如以不同擊球方式攻擊斜線區域、直線攻擊或擊出連續位置、後變線攻擊等各種方式。
茲介紹常見且適用於單打與雙打的戰術性擊球如下:
練習方法
一、抽球自我練習
帶一簍球站在底線中央標誌外,成準備姿勢斜後拉球拍,非持拍手將球自然放落,使球反彈至自己的側前方以利於在髖骨前方擊球。注意自己的每一個基本動作,如果不知道動作是否正確,則可只揮空拍練習,試著在有問題的地方停止揮拍,轉頭(或看影子)看看自己的動作在哪裡。
二、與球友練習
可在球場上互相擲球給對方,然後以接發球區的格子為理想範圍,讓來球彈落一次為原則,以正、反手拍互擊來球,注意步法及不停地彈跳身體,使身體保持在放鬆且具備動態情況下,當來球時配合移動腳步,以身體帶動抽擊球。當熱身足夠具有信心時,到各自的底線,分別或交替做正、反手拍抽球練習。當然,練習時免不了要東跑西跑來調整步法與接球位置,或人人皆想打漂亮且球質高的動作,假如對方承受不了,或雙方失誤太高、撿球動作太頻繁,則會減低抽球技術及練習動機。與球友練習是最基本且最為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培養高素質運動員的先決條件。
❸接發球:必須俟球落地後始可回擊。雙打時,以1盤為單位,接發球者各選擇固定接右區的發球或左區的發球。
❹交換場地:打完奇數局時、決勝局得分是6的倍數時。
- 打完奇數局(雙方的局數加起來),雙方應交換場地比賽。
- 決勝局時,雙方得分加起來是6的倍數亦應交換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