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樣的微笑
人像畫的迷人處就在於畫中人物動人的神韻與生命的氣息,達文西不以清晰的輪廓線描繪出人物外形,而採用「暈塗法」解決形體漸層變化,以純熟的明暗表現技法,呈現出客觀、寫實的五官與手部,這些都是當時較創新的表現手法。
達文西/蒙娜麗莎/1503~1506年/油彩 木板/77×53公分/巴黎羅浮美術館藏
熱情奔放的黑衣女子
不同於〈蒙娜麗莎〉含蓄、和諧、細膩的畫風,日本近代藝術家宮本三郎以熱情、對比、粗獷表達他的感受,以畫刀與畫筆將厚重的油彩塗抹於畫布上,人物適當的拉長比例並適切地突出畫布,濃厚色層的畫面中感受熱情。
宮本三郎/黑衣女子/1961年/
油彩 畫布/91×65.5公分/日本金澤市.石川縣立美術館藏
一 永遠的容顏
追尋永恆與紀念,是人像藝術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藝術家除了對人物的容顏、身體等作真實生動的描繪外,還要透過表情、動作、服飾及背景等,表現其內在氣質與個性、身分地位。
人像畫也可稱為肖像畫。
可分為群像畫和個人肖像畫。
表現群像時要注意人物構圖及位置的安排、肢體動作與彼此的神情。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1739年/彩墨 絹/322.5×232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景容/湖邊少女/2008年/
油彩 畫布/92×73公分/私人收藏
雖然只是單人全身畫像,畫家仍相當講究構圖的美學,藉著背景建築左右大小變化,及少女臉部表情與眼神方向,人物置於畫面中央,卻也不會呆板,寧靜中帶著些許動感,整體籠罩著一種神祕的情愁。
竇加/貝雷里一家/1858~1860年/油彩 畫布/200×250公分/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這是竇加相當著名的一件作品,竇加雖是印象派藝術家,但具有深厚的古典寫實能力與技法。這張畫中一家人雖保有群像的表現方式,但內容與氣氛都是反傳統,四人眼神沒有交集,畫家似乎有意營造各人都有其個性的氣氛。
人像畫家早期多是為貴族服務,及至中國明、清以後、歐洲17世紀以後,由於社會經濟發達,中產階級崛起,平民百姓為了留存自己的影像,促成民間專職肖像藝術的畫家大量產生,肖像藝術的發展更加蓬勃且多樣。
佚名/撚珠持扇士紳像/清末民初/彩墨 紙本/67×50公分/私人收藏
徹底忠於模特兒肖像性的寫實立場
藝術家在處理肖像時可能要面臨一個重要的課題,到底藝術家應該描繪至何種程度,才是忠於畫中人物呢?
傑利柯/患嫉妒偏執狂的女精神病患/1822~1823年/油彩 畫布/72×58公分 / 里昂美術館藏
追求理想化與表現性
莫迪里亞尼/拿扇子的女人/1919年/油彩 畫布/100×65公分/巴黎市立近代美術館藏
畫家在短暫的36歲的生涯,留下許多肖像畫,所畫的人物多是他身邊平凡的人。他往往將模特兒拉長變形,配上呆滯的眼神與神祕沒有眼珠子的笑容,相當特別。他的畫並不是老老實實地刻劃出人物的外型,而是表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