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的黃金時期
宋代理學發達,格物致知的精神影響繪畫,發展出嚴謹寫實的畫風;加上宋代文學發達,使繪畫與文學的揉合成為此時期繪畫的重要特徵。
宋仿五代翰林院的制度,羅致天下能人異士,視才能分別授以待詔、祇侯、藝學、畫學正、學生、功俸等官職,畫院制度甚為完備;宋徽宗時畫院選才也以詩為題,因而造就了宋人繪畫以「詩畫同體」為尚的風氣。
畫院
畫院通常是指古代皇帝設立的繪畫機構。古代帝王大都肯定繪畫藝術對於人世有極大之功能,它可以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文籍同功,四時並運。因此設官掌制,在宮廷裡設置畫院,網羅天下善繪名士,優養禮尊,以備應詔之舉。歷史上畫家供職宮廷,最早始於東漢的「待詔尚方」。畫院之創制最早見於漢元帝時;到了南唐,君王對畫士更恩寵有加,名家輩出,畫院之制已具規模。宋太祖之後以文治國,設置翰林圖畫院,大力提倡畫道,獎勵優遇畫士,為歷代之冠。畫院中畫家所畫的畫,一般稱為「院畫」。
北宋畫家對山水畫之研究精神提升了山水畫的內涵層次,如李成、范寬、郭熙、李唐,構圖均以主山高聳為之。
范寬/谿山行旅圖/宋代/水墨絹本/206.3×103.3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由下而上分三段布局,分別代表前、中、後的距離,是中國早期山水畫中常見的空間表現手法。刻寫山石渾厚蒼勁,氣勢雄渾、高不可攀的主峰極為醒目。中景的低矮小丘間有一隊商旅正趕著驢子,在巨山的襯托下更顯渺小。畫幅右角樹叢之中有作者隱藏自己所簽范寬名款。
范寬
范寬,於十世紀中葉,卒於1026年,陜西華原(今耀縣)人。名中正,字仲立,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山東畫家李成,范寬的筆法雄渾就是傳自他的老師,但范寬後來覺悟說:「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隱居華山,留心觀察山林間,煙雲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當時人盛讚他:「善與山傳神」。
范寬存世的作品雖不多,從現有幾件作品看,足見其藝術功力之深厚。而前段中提到范寬的山水畫名言:「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也道出了中國山水畫古代美學規律。
取自:視覺素養學習網
郭熙/早春圖/宋代/水墨絹本/158.3×108.1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整個畫面氤氳著一種潮濕的水氣,散發著一種早春時節萬物生發的喜悅。「卷雲皴」的山石畫法是郭熙的特色,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意境。
李唐/萬壑松風圖/宋代/水墨絹本/188.7×139.8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萬壑松風〉是北宋末年最重要的一張山水畫,畫上有李唐親筆的紀年:「皇宋宣和甲辰春」,「宣和甲辰」是西元1124年,幾年後北宋滅亡,宋代政權失去了北方的土地,遷都到南方,稱為南宋。李唐在戰亂中輾轉逃到南方,由北宋入南宋,是山水畫史上過渡期的關鍵人物,影響至深。
李唐
李唐,生卒年不詳,他是河陽三城人,字晞古,北宋徽宗任職翰林圖畫院。靖康之難後,中原紛亂,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紹興年間重建畫院又重入畫院,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賜金帶。
取自:視覺素養學習網
到了南宋,馬遠、夏圭表現的山水畫則脫離了青綠山水的侷限,所作多為江南景色之片段,畫面採偏角構圖,故得「馬一角」「夏半邊」之別號。
夏圭/溪山清遠(卷)/宋代/水墨紙本/46.5×889.1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清遠〉採用「長卷」的款式寫水,對於表現「水」的流動與視覺移動的效果甚佳。畫家運用仰視、平視和俯視等不同角度取景,時而山峰突起,巖壁層疊,時而河流蜿蜒;在各個獨立的表現空間中,可見到構圖變化的異趣。
夏圭
字禹玉,他跟李唐、劉松年、馬遠合稱為「南宋四家」。夏圭一開始學的是人物畫,後來師承范寬、李唐,以山水畫為主。
取自:視覺素養學習網
宋代人物畫較為突出者如梁楷,以潑墨法畫人物,神韻十足;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將孩童天真無邪表現得淋漓盡致,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以描繪汴京人民的生活為主。上述畫家作品皆為描繪人物的佳作。
梁楷/李白行吟圖/宋代/水墨紙本/81.2×30.4公分/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作以唐代大詩人─李白為題。行吟是邊散步邊想詩句或邊吟唱詩句之意。梁楷創造「減筆人物」的畫法,化繁為簡,不出十數筆線條之間,就將一位獨行,一臉瞇笑,氣質飄逸的仙人,筆簡形具地呈現於觀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