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都市發展與環境美化
近年來,因著高速鐵路的啟用通車,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的不斷增建,及連接臺北、宜蘭的雪山隧道等交通建設的完峻,使得生活在臺灣的人們可以在短短的數個小時內,由南到北、從西往東,盡攬寶島的山川之美,並能隨著鐵道、公路,看到各個城市的不同風貌。試著想想,臺灣的都市中有哪些都市形象讓我們印象深刻?而其中哪些是會讓我們感到愉悅的?是純樸的田野景色,還是與天爭高的都市建設。哪些又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是林立的工廠、煙囪,還是隨處可見的違章建築。如何經營這美麗的寶島,營造出理想的生活環境,或許唯有透過提升國民對於都市審美的能力,我們才會有一個美觀的城市風貌。
圖3-32 新加坡魚尾獅像公園
魚尾獅像座落於新加坡河畔魚尾獅公園內,是新加坡的標誌和象徵。該塑像高8公尺,重40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由林浪新(Lim Nang Seng)用混凝土製作於1972年完成。登上魚尾獅像公園向下眺望海港,船影朦朧,千萬盞燈火閃爍,一幅海國風光。
都市的起源與發展
早期的都市是人類集居的聚落,都市的產生往往是本身具有某種特殊的資源或是特點,例如是商業聚集、貨物集散中心,或是戰略地位重要的防衛據點,或是位於交通便利的轉運中心,或是政治、宗教的行政中心等等。不同要素所形成的都市,呈現出來的面貌各具特色;都市往往也能夠具體而明確的反映出當時該地的文化面貌。
古希臘文化由於強調人本主義,城鎮的建設多配合當地環境地形,自然形成不規則的配置形式;晚期才引進巴比倫棋盤式矩形街廓形態,並於都市的中心設置廣場,成為當地經貿中心。
羅馬帝國興起後,城市的興建主要是因為軍事需要,城市周圍界線清楚,以高大圍牆為憑藉。經過嚴謹規劃設計的都市我們稱為「計畫型都市」。受到希臘人喜愛公共生活的傳統影響,公共浴場、劇院、競技場等公共建築發達。混凝土的使用,讓古羅馬的城市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中世紀時,城市強調防禦性,道路曲折狹窄,只有通往城市中心的城堡或是教堂路面較為寬廣以便識別。建築物立面自然和諧且富有韻律,戶外空間則由分散各地的小廣場以人行步道串聯起來,景色活潑且多樣。
文藝復興時期將人性尊嚴的價值反映到城市中,形成了以直線放射型道路為架構。為強調視覺效果的宏偉感覺,在交通節點設置凱旋門、噴泉水池、紀念碑等地標物。由於思想發達,諸如理想城市、烏托邦等新的觀念或是理論也在此時被提出來。
圖3-34 城市俯瞰──呈放射形的今日羅馬街道
古羅馬的市街原為棋盤式街道,隨著時代的演進,現已修正為放射形的市街,如圖即為今日羅馬街道的鳥瞰。
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受到《周禮.考工記》的影響,許多重要城市採取棋盤式里坊的架構,參酌自然地形與傳統風水堪輿學說的概念來建造,中國北京的城市規劃可視為代表,其中紫禁城建築以幾何與軸線手法呈現出高度的秩序美感。
圖3-35 中國北京紫禁城空照圖
北京紫禁城為中國明清建築群的代表作,其間街坊的規劃按照周禮以棋盤方式分配,整體展現出幾何與軸線之美。
工業革命以後,大量的人口湧進都市,導致住屋不足衍生出房價高漲,交通擁擠,公共空間狹小等生活品質低落的現象。如何將人類在都市的生活環境優質化,如:適當的公共設施、良好的交通規劃、合理的住宅政策等等,正考驗著都市規劃者的智慧。
都市環境的美化
現代都市的架構可以就平面結構與立體結構兩方面來討論。
平面結構是由街廓空間、開放空間、街道三者組成。
街廓空間」是指由街道所封閉起來的空間,依據街廓尺度、類型、街面連續程度,及其中活動特性的不同而有不同面貌,是都市組成的細胞。
開放空間是市民可以自由進入、使用的空間,為視線可穿透、可到達或可活動的地方,包含市集、公園、綠地、廣場、河流等開放空間,是市民活動、休憩與社交的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的地方,是城市的肝肺。
街道是運輸及貫穿城市各區的動脈,包括了高架道路、一般道路、巷道、防火巷、徒步區等等,是維繫都市活力和機能主要的因素,是城市的血管。
立體結構就是都市的天際線,多由建築物與天然地形所塑造,是人們辨識一個都市特色的捷徑。
建築是構成都市的重要元素,統一、秩序與和諧是都市整體景觀發展的重要原則,若都市中充斥著各自為政的建築,那麼這將是一個凌亂不和諧的城市。此外,位於市中心、幹道交會處等重要位置且造形特殊、高度較高、具功能性的特色建築也常是都市的地標物。
開放空間可分為自然與人為兩種,河川是都市裏珍貴的資產,它帶給人們水資源與美好的記憶,可以說是孕育都市的母親。近幾年來,政府已開始注重河川的維護與整治,以提升河川的休憩功能。例如:規劃綠地、自行車道、運動場、親水區等,讓人們能於閒暇時前往,紓解緊張與壓力。公園與廣場在人口密集的都市中相當重要,可提供市民各種活動與社交休閒,在規劃時應注意使用者(市民)的需求及整體美觀的追求。
圖3-37 高雄愛河
高雄愛河經市政府多年的整治,已成為高雄市重要的觀光地標,沿河兩岸除了具有特色的商店外,腳踏車專用道的設置,提供市民另一種接觸愛河的方式。
街道整體的規劃影響市容甚鉅,好的設施與適當的美感設計會帶給我們舒適的生活環境,如公車專用道的規劃與站牌的設計,街道招牌與騎樓鋪面的統一也會提升整體的美感。此外,綠化植栽也是讓環境更宜人的一種方式。
圖3-38 臺北中正紀念堂外圍人行道
良好的人行道規劃,除了可以提供行人安全的保障外,藉由綠色植物的栽種讓街道充滿生意,對於提升市容美觀有極大的幫助。
都市是人類為了生活而建立的,所以市民的活動是都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觀。具有特色的活動與特殊的人文風貌,使人們更容易想起這個都市的風貌,如臺北市西門町的假日人文活動、鹽水蜂炮、士林夜市、高雄愛河畔的表演藝術、臺中精明一街的藝術造街等。所以都市不只是建築與街道等人工構築的集合,更是居民廣泛的文化表現,透過建築的形式,融入當地居民的情感與文化,都市將展現其獨特的景觀風貌與性格。
圖3-39 假日的臺北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充滿著古典的美感,每到假日總是吸引大批人潮,提供遊客體驗傳統生活空間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