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張學友,國際著名華語歌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與黎明、劉德華、郭富城並列為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他曾經是名演員,參演過多部華語電影。
介紹台北、台中、高雄的三大重要表演場地: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介紹世界知名的古典音樂節:德國拜魯特音樂節、奧地利薩爾茲堡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英國BBC逍遙音樂節、義大利維洛納競技場音樂節。
非洲音樂與生活息息相關,從生老病死、祭典大禮、巫師施法、工作娛樂等,皆以音樂為內容。非洲的樂器亦包羅萬象,具有強烈律動感,其中以打擊樂器最具特色。
《太陽光輪》起源自2000年美國太空總署委請克羅諾斯四重奏團體,以太空聲音發展成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這些聲音是美國太空總署架設在地球軌道與太空船上的電漿波接收器所蒐集的。克羅諾斯邀請極簡音樂大師萊利譜曲,流行天團U2御用的舞臺設計大師威廉斯擔任影像設計,完成這部全長約90分鐘、共10個樂章的作品。
楊‧維梅爾(Jan Vermeer 或Johannes Vermeer)生於1632年10月31日,卒於1675年12月15日。與大多數曠世名家一樣,他的作品與名氣在其生前默默無聞,直到二百年後其價值才被後人所認識併發掘出來,其作品被視為「荷蘭小畫派」的經典之作。當今人們把他列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並與林布蘭享有同樣盛譽。
彷彿一切都早已被刻畫在心,從小由祖母帶大的黃嘉倚,全身上下的衣著都由身為裁縫師的祖母打理。在滿滿都是華服與旗袍的衣櫃中都是祖母幫孫女量身定做時的靈感與素材,而總是在祖母工作的大通舖玩耍,任意地把玩那些布料綢緞的黃嘉倚,雖然不懂著這些,但在嬉鬧歡樂時光下,奠定了對美學鑑賞的涵養。
James魏昭寧,他是Let’s Eat吃義燉飯 & Let's Open 開吧餐廳創業加速器的創辦人也是一位對生活充滿熱情活力的大男孩。愛交朋友,只要朋友有需要幫忙,他都能百分百的付出。好奇心重,仔細觀察生活大小的細節,認為有太多有趣的點值得發掘。相信快樂學習,凡事都有困難,一旦決定就全力以赴,不去抱怨。 本期360人物訪談我們來聽聽看對於創業、追求夢想的James怎麼說, 還有職涯旅途中你該準備甚麼技能呢?
臺灣的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代,在日治時代達到全盛時期,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總長曾將近5,000公里,包括各種產業鐵路及國有鐵路等深入大小鄉鎮。二次大戰後,由於公路建設發達,一些不具開發價值的鐵路逐漸沒落並廢除。不過,在人口稠密的西部都會區,鐵路運輸始終是極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中國畫燃料中的石青和石綠,用這兩種原料作為主的山水畫稱之為「青綠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筆少,著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略施青綠兩色。
藝術家泰奧‧揚森利用環保回收物做成的多腳怪獸。 運用生活中,常見的塑膠水管,打造出軀幹,以風當成食物,而寶特瓶是牠的胃,當大風一來,寶特瓶裡面儲存的風力,就成為仿生獸,移動的能量。
1967年香蕉出口外匯達6億2千餘萬美元,成為農產品出口最大宗,臺灣「香蕉王國」的美譽不脛而走,當時六株香蕉的收成,就夠做一套上等英國進口西裝,比起現在種一百株也換不到,簡直是天壤之別。
本片介紹《進擊的鼓手》(Whiplash)是一部2014年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美國劇情片,麥爾斯·泰勒和J·K·西蒙斯主演。影片於2014年1月16日在日舞影展上首映並贏得評審團大獎。
「蝶古巴特」能令普通乏味的物品變得華麗,甚至令一件沒用的東西或舊物化腐朽為神奇。沒有畫畫天份也可造出漂亮的工藝品,美觀和實用集於一身,因此深受大眾歡迎。
叱吒樂壇的李泰祥,因為沒有獲得多數創作歌曲的版權,晚年生活困頓、貧病交迫,但他卻從沒放棄治療,已也生命鬥士的身分來參與各項活動,一代大師雖然辭世,但他的舞台卻永遠留在許多人心中。
搖滾名人堂成立於1983年,自1986年起,每年選出對搖滾樂有重大貢獻的樂手、樂團、製作人與相關人物,是西方搖滾樂最重要的成就獎項,此處介紹Eric Clapron、Jimi Hendrix、Bob Dylan、Aero Smith等幾位代表人物。
陶器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是重大的發明,考古學家常常利用陶器探討各史前文化間的關係,同時也是人類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日用品,本專案旨在介紹原住民族文化中常見的陶製品。
琳西·特莉 (英語:Lindsey Stirling) 1986年09月21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洲聖安娜職業為美國小提琴家,舞蹈家,表演藝術家和作曲家,畢業於楊百翰大學的電影學院休閒治療專業,曾在紐約市擔任摩爾門傳教士。
作品顛覆既定美學框架以及跨領域創意,源於美學、雕塑、自然科學、工程學及文明發展史的綜合性思想脈絡,以堅硬的不鏽鋼、精緻的金屬、電子器件等,創作出謎樣奇想的機械動態藝術,以一種生命呼吸的擬態,賦予冰冷機械柔軟的人性溫度,能隨著明滅的發光而看見呼吸的痕跡,被喻為「靈魂機械」(Anima Machine),開啟了藝術與科技的新紀元。
帽子的歷史相當悠久可回溯到古埃及時期, 經過不同世紀到近代,帽子的造型、種類變化無窮。雖然現代人似乎只在特殊場合才會配戴,不如上世紀如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配件,但是同樣代表著個人衣著品味與社經地位的象徵。本篇也介紹了兩位現代著名的「帽匠」活躍於時尚圈、社交圈。我們來看看這些頭頂上的藝術作品。 #服裝搭配 #風華絕代
齊柏林,出生於台灣台北市,臺灣空中俯瞰拍攝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運動者,有「一代空拍大師」的美譽。他所導演的首部長篇電影作品《看見台灣》獲得第五十屆金馬獎兩項提名,並榮獲最佳紀錄片獎。
亞里斯多德指出,透過合乎韻律的姿態,表現劇中人的性格、行為、與遭受,辨識舞蹈所用的模仿。他認為模仿是「動物天性」,人的本能,「模仿自幼年時即為人之天性;人之優於動物,即因人為世界上最善模仿之動物。人類之最初知識亦即自模仿中得來者。而且,模仿中獲得快感,亦屬於人之天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